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3

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具:地球仪三球仪多媒体手电筒黑板纸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看起来老师少年时与你们一样有许多迷惘、许多困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一、地球的公转(1)、请同学门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1页“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用5分钟小组讨论后回答。情景设置(2)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②、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太阳的直射情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节气和季节)。③、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n“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能量少,温度低。教师引导学生以淄博市为例,结合课本12页练习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淄博市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 出示投影:(认知结构)公转热量多热形成位太阳照射不同地面得到置热量不同热量少冷四季不同(3)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老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学生回答: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老师: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呢?二、五带的划分:\n师:我们一起来看三球仪中地球位置的变化,当地球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太阳光照的情况。(同时打出投影片,投影片中有冬至、夏至、春秋分三副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每个小组桌上都有这三副图,请同学们注意:  (1)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①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冬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桌上的冬至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②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夏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夏至日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③当地球位于三球仪的春秋分时,大家对照春秋分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根据观察,每个小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现象、一人填表、一人准备发言。将观察的现象填在下表中:(出示投影)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和____之间,___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____射阳光无__射阳光,也无_____现象有__昼__夜现象获得热量___气候终年______得到热量比少,比多气候季节变化获得热能_____气候终年_______      学生:学生完成上表,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完成表格如下:\n热 带温 带寒 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热量多,气候终年高温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节变化大获得热能少,气候终年寒冷   老师: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有什么变化?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什么?那么你能概括一下,我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逐渐增高。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有无阳光直射,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有极昼极夜现象。那么我们划分五带的根据是:  (1)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2)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老师问: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淄博市位于哪一带?小结: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