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现状的研究
北京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现状的研究----运动训练论文-->1前言1.1选题依据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承担着培养具备与竞技运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从事与竞技运动相关的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从事竞技运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刁‘。现有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没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学校要不断改进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好定位,使专业的发展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排球课程是普通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学校开展较好,但是作为专业课程,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的培养到底采取怎样的模式,值得系统研究。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大都具有较好的排球运动经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来加强自身专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其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促进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更好的发展。\n1957年北京体育学院首开运动系,创办该专业的初始目的(指导思想)是为我国当时并不发达的各级竞技体育训练队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随着社会的发展,1988年在新的专业目录中正式设立“运动训练专业”\n,首都体育学院1992年创办运动班,1994年成立运动系,经过不断的发展,运动训练专业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师范院校,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校体育专业的门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招生情况区别于体育教育专业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主要是各学校单独招生,有充分的自主权,理论考试学校统一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学校招收到更多优秀的学生。运动训练专业的正式确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以下3个目的:其一,提高现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训练效果;其二,增强专业退役运动员的竞争能力,解除现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其三,选拔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进高校深造,为我国的奥运战略培养优秀的人才。但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新时期办学的目的出现差异,到2004年有资格招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校已增加到57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得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培养也遇到了一定的难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对北京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的培养现状进行实践性的研究,分析三所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的差别,针对各个学校的不同特点,建立适合各自发展的培养方案,找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善,使学生的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1.2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主要想对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的培养现状有明确的认识,分析北京三所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高校在培养方式上的差别。随着高校的扩招,招生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生源质量的下降,加之各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也难以跟上扩招的速度,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竞技体育相关的行业,迫切需要专门的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教结合形势的快速发展为运动训练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如何更好的突出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的特色,使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最终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成为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就业的需求合理安排培养内容,使学生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适合各个高校学生发展的培养模式。.....................................\n2文献综述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专业或职业运动队、各级业余体校、各类高等院校、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运动训练专业新的培养目标除了加大训练力度,提高运动成绩,熟练掌握专项训练技能外,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也将成为重点。\n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文章较多,但涉及排球专项学生培养现状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总的看来,学者们虽然对运动训练专业所涵盖的教学理论、教材、教法、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方式与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但是大多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进行的单一性研究,而对以排球为专项的学生的整体性研究却少之又少。如果不能从总体上去研究排球专项学生的培养现状,很难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因此本文立足从总体上去研究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学生的培养现状,以得到真实的数据资料。袁作生等,《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1]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现状作为切入点,对运动训练专业知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表现;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分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运动训练第一线的高等应用性人才。2,生物学科课程设置应打破以“教研室”为主体的条块分割的模式,采用突出课程内容和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形式。3,考试形式要突出多样性,采用口试、笔试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外语(以口语为主)水平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基本技能。5,增加专业课的课程时数,并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运动技能。\n金季春等,《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改革研究》[2]中认为: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毕业后的流向等各方面都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状况相近,难以体现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体育院校最初设立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南京体院模式与吉林体院模式为体育院校的运动系与当地的体工队、体科所联合,经实践证明的是可行的,为其它院校培养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从体育专业角度出发,教练员和运动员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模式应该是开放状态下的办学模式,以社会为参照系,能够根据体育事业的发展来不断调整其办学思路和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陶璋,《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1]习中指出1,“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实现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标准化模式,包括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计划等四个系统要素。2,运动训练是“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参与之下完成的,旨在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训练过程。”3,当前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技术、能力培养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的选取较好的突出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但是三个模块的学时比例分配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技术内容比重太大,而理论学习\n-->与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外语、计算机等方面。4,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掌握和训练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且所占据的地位有逐步提高的趋势。5,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做法被引进到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特点,并且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步走进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的课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的考核评价仍侧重终结性评价,以技术内容考核为主,理沦考核为辅,考试方法缺乏灵活性。6,在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运用系统方法来整体把握课程模式的各要素,创立或优选结构,进行课程模式的优化选择,最终实现课程模式的超越,将会成为今后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3研究对象与方法.................................一11一3.1研究对象..................................一11一3.2研究方法.......................................一11一3.2.1文献资料法.........................................一11一\n3.2.2问卷调杳法..............................................一11一3.2.3访谈法........................................一13一32.4数理统计法.......................................一14一4结果与分析4.1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运动训练专业是培养具备竞技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单一培养目标,教练员或专项教师;二类是多目标体育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三类是复合型人刁‘;四类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一。课程设置即学生大学四年所学习的课程,是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和培养人才的规划,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专业特色”[15]。\n由表8可以看一出,三所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北京体育大学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刁‘。首都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与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完全相同。北京师范大学培养目标体现出学生就业的广泛。运动训练专业最初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仁i司,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统计,从事教练工作的约为2%一3%左右,这己严重背离当初设置此专业的初衷[17]。..................................4.2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内容体系4.2.1公共必修课本文的课程内容即课程的设置,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全部课程,主要从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对三所学校的课程进行比较,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项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北京体育大学课程中有科类必修,由于其性质与专业必修相似,因此在本文中将科类必修合到专业必修中,进行三所学校的对比。\n由表9、10可以看出:三所学校都开设有大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且学分和学时也相同,体现学校对学生英语及计算机的要求基本相同。大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的读写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和国际间体育交流的需要,计算机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仁’司。政治类课程内容相同,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将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原理合在一起,北京师范大学将两门课程分开,但是课程总学时和学分高于其它两所学校。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学时和学分高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学时和学分远远高于其它两所学校,体现出学校重视对学生政治观念的培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开设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这是作为师范教育的基础课程,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的师范院校,对学生师范教育能力的要求较高,其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所占学时和学分也高于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把这两门课程安排为专业选修课。三所学校都开设有军事和形式政策课,培养学生对当代世界形式的了解,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还开设了历史性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了解。首都体育学院开设了大学实用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它两所学校把这门课程安排为公共选修课。...........................................\n5结论与建议5.1结论5.1.1三所学校培养目标不同,北京体育大学主要是培养从事运动训练的专门人才,首都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与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完全相同,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5.1.2三所学校排球专项学生所学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存在不同。北京体育大学专业必修课门数少,专业选修课门数多;首都体育学院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门数大体相同;北京师范大学课程门数最多,以专业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内容为辅。排球专项课方面,北京体育大学专项课教学内容比另外两所学校多,学时、学分也远远高于其它两所学校。三所学校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不同,实践环节安排大体相同,但是实践内容存在不同。\n5.1.3三所学校学生不同和训练年限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学生运动等级和学生学习排球的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北京体育大学注重对学生训练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对不同能力培养内容的安排和课程设置的评价也不同。学生的就业取向存在不同,但对就业的形势认识非常清楚。5.1.4三所学校的师资条件都比较好,教师对课程设置安排的满意度较高,教师认为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训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5.2建议5.2.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刁‘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局限在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社区工、体育保健、体育舞蹈表演、体育传媒、运动医学、体育纪经、体育管理等工作,也将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市场,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实际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和进行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n5.2.2合理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门数,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课程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学时和学分,摒弃单纯重视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技术和理论能达到平衡发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加强专业课的学习,重视专业必修课的掌握,适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能让学生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学习。北京体育大学在注重学生专项培养的丛础上,提高学生非体育专业方面知识培养的比例,首都体育学院可多增加课程的门数,扩大学生知识学习的范围,北京师范大学要在注重学生综合师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5.2.3三所学校的学生对本校的课程内容安排满意度不同,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施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5.2.4注重与学生实习单位的交流,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实习工作起到提高教学能力和参与社会锻炼的目的,并增加与就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