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体质较弱学生的运动性心理碍障
浅谈体质较弱学生的运动性心理障碍韩英超,廖建路(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部空军航空大学军事教育训练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质较弱学生的存在给体育教学带来一些实际困难,这部分人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运动心理障碍,主要是受到生理机制、心理因素、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体弱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的分析,试图从根本上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从而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体能素质;心理障碍;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发现两种情况:一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爱上体育课,而且自觉锻炼的情绪高涨;二是平时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而且遇到困难往往是胆怯、害怕,导致体能素质越来越差,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抵触心理,从体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叫做运动性心理障碍。一、运动性心理障碍所谓运动性心理障碍就是指个体从事某种体育运动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实践告诉我们,有心理障碍的人其消极成分远大于积极成分,当运动心理出现障碍时,会影响体能训练的积极性,降低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减弱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消极行为,并且有损人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现象与体育运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关系,不同项目体育活动对人的不同心理过程有特定的结果,从事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反过来也促进了个体相应心理机能的发展。二、体能素质较弱学生运动性心理障碍的表现(一)胆怯心理特征-6-\n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胆怯心理是对某一具体运动环境或某个体育活动项目相对应的,如学习跨栏跑因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的害怕;学习双杠动作时,出现过某种过失或从杠上摔下来,产生对学习该项目的恐惧和厌恶感;足球或篮球比赛中,由于出现过扭脚,害怕受伤,而不去积极拼抢;在跳马训练中,由于害怕被绊倒,跑到器械前迅速停下而不敢跳过去;还有在我国男足曾一度出现的恐韩症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胆怯心理特征。(二)动作外在表现体能素质较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一般是很容易被观察到的,由于胆怯心理的作用,从动作上看会出现不协调、生硬、动作幅度小、出现多余动作;从面部表情上看会出现面部狰狞、出虚汗、两眼直呆;从生理反映上看,在跑的项目上最为明显,一上跑道就想去厕所小便等现象,还有一些综合练习表现的也比较明显,例如:在单杠练习中,由于自身的力量不足,翻上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在同学的帮助下才能上去;上去后支撑手臂又会出现发抖的现象等。三、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体育运动中,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理机制在一个完整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身体活动与大脑思维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完成体育运动。对于每个人学会一种技能从生理机制上看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大脑皮层的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相对应的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粗略掌握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动作自动化阶段。由于体能较弱的学生跟不上大多数人的进度,所以造成运动负荷过大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部分体能较弱的学生-6-\n在跟不上教学进度时,又急于求成,出现某个项目的运动损伤,不仅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体能锻炼,严重者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结束运动寿命,损伤后使运动员对该项目产生相应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这种损伤造成的心理阻碍尤为严重。(二)心理因素在体育运动中除了生理机制外,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某些不良情绪、情感及个性心理缺陷等因素也都会导致某种暂时或长久的运动心理阻碍,这是一种较生理差异更为复杂的问题,例如:考虑个人得失过多而产生惧怕与厌烦体育运动,由于身体素质差,害怕自己的运动技术或成绩遭人讥笑,影响自己的形象,没有很好地调整个人情绪,导致因怕被讥笑或惧怕而产生厌烦;受同学某种错误技术的出现或他认为是危险动作时,在学习较难的技术动作时畏缩不前。例如:看到自己的同学练习100米障碍,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出现上不去平台或腿磕在低板或从平衡木摔下等现象;再看到有的同学跳远时由于踏板不准而未能落入沙坑内时,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自己没有信心,产生气馁,畏缩不前。(三)客观条件的因素体育活动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它受气候、场地、器材等训练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进行体能锻炼时,气候宜人,空气新鲜,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安全有保证,这种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运动情绪,提高锻炼效率;反之,会抑制锻炼情绪,甚至还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反应或诱发运动损伤,造成运动心理障碍。除此因素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客观条件也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四、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运动心理障碍的方法(一)逐步提高体能素质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我们得增强这些人的基础体能,只有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有完成某些动作的基本条件,而想要提高他们的基础体能就要从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性等方面入手。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逐渐的增加他们的五种基础体能素质,才能使他们具有完成动作的前提,同时也可以避免或减少他们在运动中受伤,消除运动心理障碍。-6-\n(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增强体能素质较弱学生基础体能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十分重要。首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主要特征是由静止开始逐渐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而后逐渐下降,因此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负荷的逐步承受,以减轻生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防止或消除因运动负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适应造成的运动心理障碍。(三)加大体育游戏练习在体育运动开始前有目的的穿插一些运动量小、难度低,费时少,效果好的体育游戏,它能提高学员的注意力,调动学员的兴趣。通过体育游戏,能培养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通过体育游戏逐步培养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自己查找自身存在不足,从而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四)团队精神的激励这种精神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和睦、友好、互相鼓励的学习环境。因为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除一部分来自自身素质外还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不良评价,因此,这些人更需要团队精神的支持。(五)心理减压疏导消除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的心理障碍还要从这些人的心理方面入手,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通过心理技能的训练对他们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施加影响,通过训练使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能力。心理技能训练一般包括三种方法。1、自我暗示法教育运动员遇到挫折、出现焦虑时,要以自己以前成功的事例不断鞭策自己,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待挫折,树立必胜的信心。-6-\n2、表象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在放松训练基础上,利用学生头脑里的动作表象进行心理控制的一种方法。该法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是在暗示语的指示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动作的记忆,能够使人们充满必胜信心,达到最佳的训练状态,从而使人们顺利的完成所要做的动作,克服心理障碍。3、意集中训练法它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可通过后天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可以使训练者在完成动作时全神贯注,排除其它杂念,从而克服心理障碍。五、小结现如今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中,体育运动既是一种个体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我们必须善待体能素质较弱学生,积极寻找方法,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以求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运动心理障碍,使他们投身于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文明的进步,体能素质较弱学生运动性心理障碍的消除,我们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才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致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朝气蓬勃的发展。-6-\n参考文献:1、《南平师专学报》2000年第19卷第4期2、《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1年3月第18卷第1期3、《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16卷第4期第101页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13卷第4期第38页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12月第20卷增刊第104页6、《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12月第24卷增刊第144页7、《关于军事体育课培养学员团队精神的思考》王长盛、崔庆喜8、《体育教学中落后生的类型及对策研究》王天福9、《军人心理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0、《军队体育手册》解放军出版社-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