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调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调控

浅谈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调控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心理分析,结论是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具有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分析了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从重视心理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减少消极影响的途径,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提高对情绪的控制力。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绪1前言 2001年国际乒联在第47届世乒赛上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修改,把沿用了近百年的每局比赛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由于各种有形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在目前信息非常发达的训练比赛环境下很难保证其隐蔽性、独创性,往往新训练方法一出现,就成为人所共知,且在乒乓球训练上普遍采用了超大运动负荷训练安排的今天,想在训练中胜人一筹越来越不容易,如何在训练中应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则成为区分的教练员执教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区别训练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志。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既是机遇有是挑战,在家门口打比赛心理压力自然要加大,要想在紧张比赛中持续地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比赛要求。心理状态是临场发挥体能、技术、战术水平的前提与保证,因此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n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查询相关文献资料。2.22专家访谈法 询问有关教授及专家。2.23归纳总结法 对问题进行在认识并整理、归纳和总结。3讨论与分析3.1乒乓球运动员不良情绪的表现3.11焦虑焦虑是制乒乓球运动员面临实践中的不良刺激而不能解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中有预感到个人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可能不奏效,会被对方所控制和制约: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技战术原因难以取胜以及害怕对手、害怕受伤等因素,焦虑的情绪多发生在训练和比赛前或比赛中,此时乒乓球运动员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和身体紧张的状态。3.12惊异惊异是一种突发的抑制性的兴奋,它往往引发乒乓球运动员的轻敌和松懈,这种情绪一般出现在比赛中开局顺利,以大比分超出对手,当惊异成为情绪体验的主要方面时,它会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的思维的深刻性和正确性,因此很容易被暂时的领先或顺利的假象所迷惑,一旦运动员这样的情绪不能被抑制,而继续放松下去,比赛形势就会出现逆转。3.13犹豫\n犹豫是一种患得患失、左右为难的情绪体验,此时乒乓球运动员动作缓慢,原有技术动力定型被破坏,出现思维短暂停滞,使运动员受挫后的一种退化,它导致乒乓球运动员失去信心,不敢作为,怕担责任,此是乒乓球运动员需要注入激情,需要教练员和同伴的鼓励,而切记埋怨、指责。3.14暴怒这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情绪冲动,它可以伴随运动员不正常的侵犯行为,这种侵犯行为可能指向裁判员、对手、或观众。运动员的这种情绪伴随的过激动作会导致很多的摩擦,当乒乓球运动员暴怒时,他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宣泄情绪上如,摔打球拍踢打球台,这不仅会影响到运动员正常的思维和动作,还会受到裁判的重罚。3.15消沉消沉是乒乓球运动员在过度训练中身心处于疲劳状态和比赛中连续失败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体。此时乒乓球运动员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斗志,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情绪的出现无论对乒乓球运动员还是对整个团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2乒乓球运动员不良情绪产生的因素3.21与运动员过去的比赛经验有关有些运动员在过去的比赛中有过紧张、焦虑的现象,于是一到比赛就会产生恐惧感,形成了条件反射,比赛的时候就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会因紧张而得不到好成绩,出现了“比赛焦虑”。比赛失利的阴影在心里起到的作用就是让运动员畏首畏尾,该进攻的球不敢进攻,能得分的球还要过度一板,因此失去了很多得分的好机会,使比赛功亏一篑。3.22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有关\n有的乒乓球运动员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在比赛中不是考虑打好每一板球想的反而是一定要夺得冠军,这种想法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施加很大的精神压力,于是比赛时总担心自己不能如愿以偿,结果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引发了比赛前的焦虑,从而导致动作的变形,使手上对球的感觉减弱,反应相对减慢,反倒制约了自己能力的发挥。3.23与平时训练、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多数运动员喜欢在人数多、场地设施好的情况下比赛。在比赛中出现失常的情况,大多是运动员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比赛环境,使那种在相对稳定训练条件下形成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说明有些运动员在关键时刻不能保持持续的适度兴奋和高度的抗干扰能力。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使外在条件因素尽可能复杂化,尽量接近比赛条件,通过参加比赛或模拟比赛训练来适应,而且在平时训练时,有的教练员只注重技术的训练,不注重心理训练;在平时,运动员在训练时周围的观众很少,气氛也很单调,但在比赛时,场外观众的起哄、比赛场上的气氛、比赛激烈的程度、比赛规模的大小等都会加深赛前运动员心理因素朝不良的方向发展。3.24比赛对手对情绪的影响\n 比赛对手的强弱是运动员心理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有些乒乓球运动遇到强的对手就害怕退缩,遇到弱点的对手就轻敌,还有些乒乓球运动无论遇到的对手是强还是弱,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运动员一旦把注意力过度的集中在对手水平的强弱上,就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状态的发挥。3.3乒乓球运动员不良情绪控制的方法3.31暗示训练自我暗示训练,以使运动员坚定自身的信心,具体实施上主要采用:通过自我暗示.积极的调整对不同对手,不同比赛处境下的心理状态:如在比赛领先时,运动员容易放松,此时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通过自我提示,保持头脑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继续扩大领先优势上;在比赛落后时,运动员容易慌乱,不知所措,这时要提醒自己,反思比赛中的主要环节,努力找到扭转败局的制胜之道;针对其关键时刻容易手软的情况,事先安排好一种暗示,促使其果断实施技术手段,变此时的消极想法为积极想法,使运动员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战术行动上。3.32意志训练比赛过程中的领先与落后都能够考验运动员意志品质,比赛中反败为胜的事例是举不胜数,这其中能突出不同选手的意志水平.对此,在日常训练上不时地安排一些让其从落后比分开始,与队友进行抗衡的意志品质训练,刻意磨练其在不利的比赛环境下如何冷静思考,大胆使用技战术,逐步接近对手并战胜对手,使之最终养成比赛中不放松每一球每一分的比赛作风。在具体的实战要求上,重点培养其在逆境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机能储备。训练安排上要求逆境中首次出现失利,要稳一稳(停一停),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状,并借机抑制一下对手的连胜心\n理,再次失利,则要想一想,寻找自身失误原固;仍然失利,则要变一变,技战术必须作相应调整。这对运动员以后表现出的遇强不怕,遇弱不骄、不软,关键时刻心理过硬的优良专业素养的形成极为有效。3.33模拟训练根据比赛任务和对手情况进行实战模拟心理训练是运动员训练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是参照比赛的方式及比赛的对手情况安排与设计,使运动员在赛前对主要对手做到心中有数,这对缓解运动员紧张的心理状态,提高其临场比赛的适应能力,坚定信心,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起到较好的作用。在模拟对手的安排上,或是请与对手相近技术风格的队友与其对练,教练讲解克敌的关键;或是教练员自己模仿对手风格与之对练,让其体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共同寻求破敌良策。3.34沉思训练该法是一种平息精神激动、使人体放松的方法。今年来这种方法已逐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其做法是:首先,找一个安静的、能使身体和精神愉快的地方,坐或躺着、闭眼、全身放松。如果采取坐姿,则头、颈、背三点需要成一直线,作有节奏地深呼吸,然后,反复地默念某一暗示语(单词和简短的句子),或者全神贯注于某一感觉表象上。要注意呼吸的涨落和暗示语尽量保持节奏上的一致。此后,当完全感到安静和放松时,开始做下述动作:先慢慢地将头倾向右边,然后移到左边,再回到中间,反复几次后,慢慢地将眼睛睁开。沉思练习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一点上,不允许其它事情“钻”入脑中。旨在排除杂念,集中思想,以达到身体和心理放松的目的。\n3.35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该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关键技术动作完成质量,以及增强赛前的自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3.36转移注意力训练 \n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乒乓球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好、睡不着,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为了使乒乓球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在竞赛前让乒乓球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和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注意中心。让运动员能转移因比赛带来的紧张心理状态,从而积极的投入到运动训练中去,使得开始不安的心理转移到更积极的运动训练中去。4.结论与建议4.1结论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中始终贯彻着心理训练的内容与要求,心理训练能够尽量避免运动员紧张焦虑情绪的出现,控制乒乓球运动员的不良情绪,保证运动员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技战术,取得比赛的胜利,结果令人满意。由此可见,有必要加强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调控。4.2建议4.21分解训练目标,逐步予以实现目标。运动员对打好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欲望较为迫切,往往导致其在一些关键的比赛的关键场次上出现紧张。心理训练自然而然成为其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教练员应根据队员的实际技战术水平,取得好名次等心态,训练上从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出发,对训练目标进行分解,逐步实施,通过对较容易的训练目标的逐个实现,确立运动员的自信,改变乒乓球运动员颓丧的心理状态,并与运动员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总体比赛规划,即:第一步:制定风格,明确个人技战术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方向,突出了特长技术,有了主要的得分手段,比赛中心就塌实、稳定。第二步:摆正自身位置,找准赛前的敌我之间的角色定位,赛前赛中,把自己始终摆在拼的位置上,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确保水平的正常发挥在比赛过程中当比赛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如何通过自身的技战术变化调整,改变处境掌握主动。\n第三步:确定最终的总目标,前面的目标是以如何发挥运动员个人专项潜力为中心,其逐一的实施,总目标的方向也就明确,其训练比赛就围绕各个分目标的实现,逐步向更高层次靠近,由于采取了目标的逐一分解,使得运动员对训练更加投入、训练的热情更加高涨.质量不但提高;对比赛中敌我实力的判断更加客观,因此,就能在比赛中变被动为主动.驾御比赛的自信心逐渐增强。通过上述规划的实施,使乒乓球运动员在心态上逐渐稳定、自信.4.22心理训练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由于乒乓球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训练水平、比赛经验、个性心理特征等较突出,要求心理训练必须有针对性,特别是赛前心理训练,更应根据比赛的性质,任务,对手情况,运动员本身所担负的任务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可要求运动员通过内心的想象,尽可能达到和正式比赛气氛相同的模式,只有比赛逼真,才能提高心理训练的效果.以适应比赛的需要。4.23心理训练和技、战术、身体训练紧密地结台在一起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稳定发挥,所以,心理训练要和技,战术及身体训练合理的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另一方面心理训练应尽可能在近乎于正式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比赛中,更要有意义地加强训练。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能锤炼优秀的心理品质,越有利于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424心理训练应长年坚持进行\n优秀运动员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它和技、战术及身体训练一样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获得所以教练员必须要有较长时间的训练计划,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确定不同的训练任务、内容和方法,进行有侧重的训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