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日本“造乡运动”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
日本“造乡运动”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乡村城市化和城市趋同化,存在于大片民居和世俗生活中的民间文化资源正在加快失落,部分传统民间文化项g逐渐失传或遭到破坏,民间文化极度缺乏竞争力。而20世纪中叶以来,日本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社会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广泛开展了以弘扬乡土文化和公共艺术为特征的“造乡运动”。这对于当下我国发展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供学习和研宄使用,己[关键词]口本造乡运动;民间文化;保护一、引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在我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加以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民间文化资源大部分存在于大片民居和世俗生活中,在乡村城市化和城\n市趋同化的过程中加快失落,一些传统民间文化项0逐渐失传或遭到破坏,民间文化仍然缺乏竞争力。我国的近邻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社会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广泛、持续开展了以一系列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工艺、乡土景观等为资源依托的“造乡运动”,其中的不少具体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对保护民间文化进行借鉴。二、日本现代“造乡运动”概况20世纪中叶以来的日本,在战后的废墟上建设起了自己的现代工业,创造了FI本的“经济奇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经济规模和经济总景迅速越升,1960年一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3%,在1968年以后一跃而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使口本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加快,随着大量乡镇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因人口外流而变成荒废村落的III谷部落和孤岛等过疏地区大为增加,城乡人口比例和城乡分布严重失衡,城乡社会面貌反差加大,城乡发展失调,造成原有乡镇社会“内部的各传统集团的约束力也正在减弱,”“相互提携、相互协力的姿态也若存若无。”曾经孕育、支撑乡村社会发展的历经多年积淀的乡土文化和民间文化口趋走向没落。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为了拯救、发展民间文化,H本国家和地\n方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力量从20世纪60年代直至90年代,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不景气的田园地区,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造乡运动”,在经济增长带来的“过去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个人富裕”的同时,挖掘、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美化城镇、乡村景观,提升乡镇居民生活品质,营造现代工业化背景下的精神家园。虽然“造乡运动”的发展与日本国会乃至市町村议员争取选民、收罗选票有关,但他们在广泛、深入、持久的“造乡运动”中,注重维护、保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充分尊重民间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使日本的乡土艺术在后工业时代的冲击下得以延续和发展,缓释、克服Y城市化给乡镇社会带来的必然冲击,保留了乡土社会中乡土文化温润、感性、舒爽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如“造乡运动”领军人物千叶大学宫崎淸教授1974年发动的“生活工艺运动”,这场运动在日本北方人烟稀少、气候较为恶劣的福岛县大沼郡三岛町农家广泛展开,三岛町的居民有一个传统,即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手工的技艺和特殊偏好。针对这个情况,宫崎清教授就动员广大乡民开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手工制作,如陶艺、编织、木工等等,并在三岛町设立了生活工艺馆,吸引游人参观游玩,游人只要缴纳少量的费用,就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工艺制作带来的乐趣,在提升三岛町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使当地独具魅力的风俗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宫崎清教授充分利用民居文化在“雪山小町”高柳町的另一个“造乡”案例也值得赞扬。高柳町是一个人u不足两千,在全国排名最后的一个雪国乡村,成片的茅草屋构成了这里的民居景观,宫崎清教授就在这些传统的茅草屋上大做文章,使高柳町朴素、粗拙的茅\n屋景观保留下来,并成为引人入胜和魅力无穷的民居文化。三、日本现代“造乡运动”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口本现代“造乡运动”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振兴当地文化和经济,但在本质上确是在为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为服务民众的需要而开展的。纵观我国很多地方的民间文化保护,存在各种问题,但总的来说,是没有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结果。不少地方为Y振兴当地旅游经济,对当地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过度“开发”,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不考虑本地民间文化的实际,造成不伦不类、“千城一面”的不良局面。很多新兴建的仿古建筑在抄袭风、模仿风、移植风的影响下,一味追求气派、宏伟,在功能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概念化的仿古建筑比比皆是。如某地在全国比较知名的历史名镇,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其历史背景斥巨资兴建了“仿明清建筑一条街”,所谓的仿明清建筑,不过是用了青砖灰瓦,而省略了体现出建筑品位的墀头、廊檐、雕栏等细节,仿古建筑与户外的美女广告、颜色艳丽的瓷片、各式防盗网、各色有机玻璃、不锈钢门窗陈杂在一起,甚至在仿古长廊里用秸秆围成了厕所和猪圈,该镇遗留下的另一处有200余年历史的民居竟也成了污浊不堪的牛圈,实在令人扼腕叹息。“那些对都市人来说是十分恰当的住宅及其居住环境,却给小城镇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是巨大的障碍。”“简单地求新、求变,会切断我们文\n化的生物链。”因此,在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民间文化放在与当地群众血脉相连的地位,尊重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充分考虑民间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生长性,保护民间文化的原生态。1.要努力维系民间的传统文化。我国拥有众多的乡村城镇,它们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乡野文化,如同涓涓细流共同汇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生命有多么丰富,美就有多么宽广。”有的小村镇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着自己的祭祀体系、宗族规则、交往习惯、生活方式等等;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哺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但其文化系统又往往是一个脆弱的和易异化的系统,在城市文明和强势文化的日益逼近下,它们原有的乡土建筑、色彩系统、自然景观等被人为地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也逐渐式微、日趋消弭。许多地方不懂得维护当地宝贵的乡野艺术、民间文化资源,而一味地追求“政绩”,大搞面子工程,乱拆乱建,更是加剧了小城镇传统文脉的断裂。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曾经痛心地讲述葛洲坝勘测设计院王炎松同志的一段经历。1991年,王炎松在鄂北的谷城县意外地发现了一条保存得很好、很有活力的一条老街一一顺城街。这条小街“蜿蜒仲延,店面依旧,字号依旧。两边向街心挑出的雨檐,支撑雨檐的深蓝色土漆柱子,宽敞的青石板路……”半年之后,王炎松再次到谷城,准备好好研宄一下这条街,但他看到的场面却是推土机无情的大拆除,拆除的目的更让人目瞪口呆,为了迎接全国传\n统名城保护会议,要将这条保留着历史风貌的老街全部拆掉重建仿古一条街!因此,日本现代“造乡运动”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对本土和乡野文化的珍视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建设自信的民问传统和文化,小心翼翼地维护和开发当地历史的、社会的、审美的、情感的文化资源。1.积极幵展民间公共艺术建设。日本近代的“造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公共艺术的特征,一是鼓励并尊重民众的参与,二是在生活空间的塑造上引入了艺术手段。我国在开发保护民间文化时,应积极地开展公共艺术建设,用艺术的手段对民间文化遗存进行艺术的设计,用人文的眼光对民间文化的空间环境进行科学整饬,用严谨的历史态度对民间文化开发进行理性的规划。“如果能够化融公共艺术与大地一起合作的机会,使其达到公共视觉之美,让人们感到公共艺术与大地一体不分离的感觉,并能迸发出那块大地从未有的生命意象景观之美时,相信人们会接受尊重大地,疼爱大地的最好方法,反而是为大地建造最美好的公共艺术‘品牌’了。”可以采取口本“造乡运动”中的一些方式,因地制宜,在民间文化保护开发中尽可能地引入公共艺术,使民居建筑乃至基础设施的建造呈现出一种艺术美,令生活环境摆脱陈俗,为环境增添亲切可感的情趣,为民间文化所赖以繁衍发展的民间聚落灌输开阔的人文视野和醇厚的艺术气息,为民间文化的持久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四、结语\n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民间文化开发保护正处在关键时期,现代化、城市化作为社会变化的一种进程,不可避免地耍同民问传统文化发生互动,使原有文化形态和自然系统发生裂变,资源的短缺、生态的脆弱、文化的冲击将使民间文化幵发保护面临越来越多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努力保护、发展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参考文献][1][日]福武直.日本社会结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2][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3]朱建达.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袁运甫.公共艺术纵论[J].装饰,2003,(10).[5]朱存明.情感与启蒙__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6]吴良镛.树立“建筑意”观念__谈中国建筑文化的创造[A].建筑意(第一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陈志华.北窗杂记[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n[8]张晓理.我国城市化的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州学刊,2003,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