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炒菜机-炒锅运动及加热
(1)专利申请号:201220630639.4实用新型名称:锅体旋转多功能自动烹饪锅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体旋转多功能自动烹饪锅,包括由可旋转锅体1和机体2构成的烹饪锅以及支撑该烹饪锅的机架3,所述锅体1通过内转轴7旋转设置于所述机体2内部,锅体1可以在内转轴7的传动下在机体2内部旋转,且锅体1与机体2间设置有加热装置4,用于对锅体1内食物进行加热。主要零件数量:>7电机数量:2方案评价: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2.锅体受热均匀。3.通过改变锅体的倾斜不同角度和转速能达到不同的翻炒效果。缺点:1.只能简单以滚动模拟“炒”“翻”,没有真正实现。2.只能处理不易打碎的食物。3.体积大,不适合家庭用。\n(1)专利申请号:201320092861.8实用新型名称: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实施方式::炒锅、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装置、炒锅翻炒装置以及炒锅工位控制装置;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环绕所述炒锅外壁,并受所述电磁加热控制装置控制以对所述炒锅加热;所述炒锅翻炒装置与所述炒锅连接,以控制所述炒锅。采用电磁加热,应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在锅具内形成半球立体环绕加热温场,加热迅速,热效率高,是一种高效节能烹饪装置,所形成的加热温场类似传统鼓风炉灶对铁锅的加热效果,很好的满足中式菜肴烹饪工艺中对火候的要求;采用类似滚筒翻搅的旋转运动组合控制方式实现多种翻炒效果。通过对炒锅的高速、低速、正时针、逆时针不同旋转方式的组合能够实现类似于滑炒、爆炒的效果,配合锅具内的拨片以及对锅架的倾角控制,可以制造类似颠勺的翻炒效果。实现360度旋转。\n运动模块:主要零件数量:电机数量:2方案评价: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3.通过改变锅体的倾斜不同角度和转速,配合锅底的拨片,能达到不同的翻炒效果。缺点:1.只能简单以滚动模拟“炒”“翻”,没有真正实现。2.只能处理不易打碎的食物。3.体积大,不适合家庭用。\n(3)专利申请号:200720118863.4实用新型名称:底盖实施方式:底盖,包括垫板(5)、锅板(4)、发热板(10)、盖板(9),垫板(5)形体与锅体(16)的出菜开口(14)一致并能活动的开合,闭合时能与锅体(16)形成密闭的空间,盖板(9)一侧设有热敏电阻(8),热敏电阻(8)与发热板(10)连接,热敏电阻(8)感应发热板(10)的温度同时控制发热板(10)的通、断.所述的垫板(5)、锅板(4)、发热板(10)与盖板(9)组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底盖铰轴(6)与设于炒锅(17)上的铰座(13)轴接,能够顺畅的转动,向下转动时,就可打开,这样锅体(16)里的物质就通过出菜口排出;向上转动时,与锅体合上,通过定位轴(11)与设在机壳(18)上的插销(15)锁紧,并和锅体(16)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所述的复位弹簧(2)一端连接锅体(16),其另一端连接设置在盖板(9)上的复位弹簧定位件(7),在底盖向下转并排出炒锅(17)内的物质之后有一个向上的弹力。加热模块:主要零件数量:加热方式:电热式方案评价:优点:1.结构简单。2加热装置与炒锅可以分离,便于清洗。3.使用复位弹簧(2)把加热装置与炒锅紧密连接。缺点:1.装置体积加大,偏向大规模食品加工设计。\n(4)专利申请号:200710027895.8发明名称:一种烹调火候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烹调方法和烹调装置实施方式:思路:在不调节加热系统之发热状态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烹调容器/物料的受热状态来实现火候控制。位置调节装置的自动/半自动烹调器具方案一:电机107通过尺条,05、连接件104带动平动框架103沿导轨106运动,从而改变烹调容器101和热源102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热源102对烹调容器101的直接加热面积变大、变小,从而可以在不调节加热系统之发热状态的前提下,控制烹调容器/物料的受热状态,实现对烹调火候的控制。主要零件数量: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锅具运动平稳。2.配合锅具转动能实现锅具的局部加热。3.加热效果改变迅速。缺点:1.装置体积加大。2.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方案二:该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包括烹调容器201、能够产生烹调热源202的加热系统、以及能够运行烹调软件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其工作机制与图1所示装置的工作机制基本相同,只是受热状态的变化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电机204通过齿条203带动热源202向上运动以增大对烹调容器201的加热强度,向下运动以减小加热强度。\n主要零件数量:>5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装置体积小。2.加热效果改变迅速。部件运动所需空间小。缺点:1.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2.不能实现局部加热。方案三:图3是本发明带有位置调节装置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又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该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包括烹调容器301、能够产生烹调热源302的加热系统、以及能够运行烹调软件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其中,电机305驱动曲柄306转动,使得摆杆303绕轴304转动,带动热源302摆动,从而改变其与烹调容器301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热源302对烹调容器301的有效加热面积变大、变小,甚至趋于零。\n主要零件数量:>6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装置体积小。2.加热效果改变迅速。3部件运动所需空间小。4.配合锅具转动能实现锅具的局部加热。缺点:1.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2.炉头的倾斜运动,可能会对炉头的寿命造成影响。加热量控制装置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方案一:该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包括烹调容器401、能够产生烹调热源402的加热系统、以及能够运行烹调软件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图中406是热量遮挡板,板上开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孔407。电机402通过齿轮403和404驱动热量遮档板406转动,将板上不同大小的孔转到热源405和烹调容器401之间,当较大的孔处于热源和烹调容器之间时,有较多热量通过,当孔较小时,则通过的热量较少,以此达到控制到达烹调容器401的热量的目的。当热量遮档板406的无孔处位于热源和烹调容器之间时,热量可被全部隔离,对烹调容器401的加热强度可为零。\n主要零件数量:>7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结构简单。缺点:1.装置体积加大。2.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3.加热控制为有级调节。方案二:图中504为一开口卷筒,用软质材料(例如铁皮等)制成,其下口较热源502稍大,形状与之相配,套在热源上。卷筒504可限制热量向无效空间辐射,将其向烹调容器的有效/高效加热部位聚集,因而可使对烹调容器501的加热强度加大。电机507通过齿轮506、尺条508和推拉杆506带动卷筒504开口的一端运动,根据不同烹调容器/烹调物料、不同有效/高效加热部位的面积、以及不同加热强度的需要,用卷得紧些和松些的方式调节卷筒上口和下口尤其是上口的大小,以达到调节对烹调容器501的加热强度省勺目诌勺。\n主要零件数量:>8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结构简单。2无级调节。3.装置体积交小。缺点:1.卷筒材质较薄,且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下工作。2.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方案三:该加热量控制装置是一种好像照相机光圈一样的装置,弧形挡片608有多个,其一端通过转轴610与固定圈606相连接,另一端有一滑槽607,滑槽中有一个滑动转轴,该滑动转轴安装在动圈605上,电机604通过主动齿轮603驱动安装在动圈605上的被动齿轮602转动,各挡片随动圈605运动,使得由挡片形成的中孔变大变小,从而调节从热源609发出后到达烹调容器601的热量的大小。主要零件数量:>15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装置体积小。2无级调节。3.与上一个方案相比,该方案的挡圈的厚度和选材均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缺点:1.结构复杂。2.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3.要注意滑动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情况。方案四:一组档片704通过连接件801安装在环形转轴802上,电机706通过尺条707驱动升降环702上升和下降。升降环702上升时,连接件703带动档片704向中间合拢,将热源705发出的热量向烹调容器701的有效/高效加热部位聚拢,减少向无效/低效空间辐射,使加热效果提高。升降环702下降时,连接件703带动档\n片704向外张开,降低聚拢作用,使加热效果降低。主要零件数量:>24加热方式:燃气式方案评价:优点:1装置体积较小。2无级调节。3.与方案二相比,该方案的挡片的厚度和选材均有较大的选择空间。4。与方案三比较,该方案的运动零件在较低温的环境下工作,且润滑要求相对较低。缺点:1.结构较为复杂。2.在不调节火力大小情况下,会有一定量能源浪费。3.部分热量会从挡片的间隙溢出。\n(5)专利申请号:02267164.1实用新型名称:自动炒菜机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炒锅2,支架1为方框形,炒锅2放呈在支架1里面,由支架1边框支撑,支架1左右两边的边框上设有可转动的滑杆(图中未标出),便于炒锅2的翻动,炒锅2的截面为圆弧形,外有齿轮3,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4齿轮啮合,通过电机带动电机的齿轮的转动而转动。主要零件数量:>4电机数量:1方案评价: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缺点:1.锅体运动方向单一,且对锅体其他运动(如旋转、翻转)的设计造成困难。2.热源与齿条位置接近,齿轮配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n(6)专利申请号:200820137507.1实用新型名称:自动炒菜机的炒锅移动机构实施方式:自动炒菜机的炒锅移动机构,它包括外侧边连接有把手状突出端2的锅本体1、与把手状突出端2相连接的第一转轴3、与锅本体1的开口方向一致并且一端部通过第二转轴5与锅本体1可转动的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与第一连接件6的另一端部可滑动的连接的第三转轴7,第三转轴7为长轴并且与第一连接件6相垂直设置,第一连接件6穿过第三转轴7。第三转轴7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用于导引第一连接件6沿第三转轴7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第一转轴驱动装置4能使锅体1绕第一转轴3转动。实现锅体的侧倾。第二转轴驱动装置8能使锅体1绕第二转轴5转动。实现掂锅。第三转轴驱动装置9(包括两种方案:一:(91-94);二:(95-97)),能较好的替代启动装置8的运动效果。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能使锅体1沿长轴7平动。实现移锅出菜、受热部位调整等。\n主要零件数量:电机数量:3方案评价:优点:1.能实现锅体的侧倾、掂动、平移即其复合动作,能很好的模拟厨司对锅体的动作。2.结构集中在锅体一侧,有利于布置其他机构。3.机构远离热源,工作环境良好。缺点:1机构复杂。电机数量较多。成本高。2.机构整体较大,特别是长轴7的运动使机构的运动空间较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