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汉字简化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建国后的汉字简化运动

建国处文字简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文字简化被提上议程,这场文字简化运动持续了长达36年的时间,本文就文字简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旨在表达汉字传承的重要性【关键词】文字简化改革自然流变需要【正文】文字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改革,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虽然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汉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语言必须接近民众”的文字改革的思想。但是,在战争年代,文字改革没有正常开展的可能。在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和政治斗争压倒了一切,文字改革运动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新的人民政权的建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文字改革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新中国的文字简化运动开始于1949年,结束于1985年,前前后后进行了36年。这场运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5年,准备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头六年,是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研究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确定方针,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1956年到1965年,高潮阶段。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以后,文字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开展阶段。第三阶段:1966年到1976年,低潮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的文化事业遭遇空前的浩劫,文字改革受到政治运动的不断冲击,在左倾思想的干扰下,步履蹒跚。第四阶段:1977年到1985年,复兴阶段。随着“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破产,国家政治生活趋于稳定,文字改革运动平稳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就。可是为什么要将这顺其自然的发展着的文字突然间进行改革呢?这里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新生的人民政权的需要。从186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中国人民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将赢得了真正的胜利。百年的血泪,百年的抗争,百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他们身上那沉重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翻身做了主人。可是新中国成立支出,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滥摊子。从历史进程上讲,文字改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完成的政治任务。不论是资本主义列强还是强大的苏联,都是通过文字改革,消灭文盲,普及教育,走上富强之路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知识阶层的文字,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文字。在面对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情况下,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动员大量的人民群众建设国家。而人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过于低下无法进行体力之外的生产,这大大的限制了建设好国家的美好愿望。这样,尽快的使人民群众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这次文化事件中,政治的干预作用比任何一次文化改革都要明显。其次,社会生活的需要。新中国建立前夕,由于连年的征战,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生产生活,也影响到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据统计,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国民的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而是,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妇女儿童的识字率更为低下,文盲现象大量出现,而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鉴于这种情况,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扫除文盲的文化普及活动。可是就当时的汉字发展情况来看,汉字的使用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并不一致。使用传统繁体字的人群,往往具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其中至少接受过初中或相当的基础教育。当时民间的简化汉字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大规模的运用开来,鉴于简化字在字体结构上,较繁体字趋于简单,表现在简化的汉字在笔划上有所减少,同时汉字的形体结构趋向简单。简化的汉字相对于传统的繁体汉字更易于初学者记忆并运用,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大规模扫除文盲,使用简化字的效率大大高于繁体字。基于当时全国范围内扫除文盲的迫切性,汉字的改革被提上议程。与指向伴随的,由于较多地接受了简化字的教授,因此一些大众化的新闻媒体机构所出版的刊物,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并且加大阅读人群,也纷纷使用简化字,大众化的新闻媒体机构的行为又同时提高了简化字的使用虑,使人民接触到简化字的频率更为频繁。可以说,建国后的汉字简化运动,与当时迫切的扫盲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扫盲运动的效率。最后,是由于文字自身发展的特点。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当今社会,中国文字\n发展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中国发现最早的字是自河南殷墟挖掘出的甲骨文,而从甲骨文开始中国的汉字就发生里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改革,二是自然流变。汉字的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比如秦始皇为了使得政令可以通达全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将混乱的文字统一为小篆;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至汉字自然变化的过程,这种形式与改革截然相反,它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字义发生变化,导致汉字不统一、不规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同于其它文明古国的是中华文明不曾发生过断裂,它不是消失了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它一直都在延续着。从元帝国庞大的疆域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平方公里的陆上疆域,中国一直拥有着广阔的土地,而在这土地上,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世界上的五种地理类型在这里应有尽有。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理,都足以是中国的文字产生多种多样的不同变化。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演变后,人们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使得汉字规范化、统一化。此外,汉字不可能一产生就很完美,就能过满足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会主动地改革文字,使得汉字满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需求。一场文字简化运功持续了36年之久,它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第一,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刚刚开始,国家的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建设,都需要大批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干部,需要大批量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劳动者。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摆脱文化落后的状态,也迫切希望读书、看报、学习知识和文化,以提高自己的科技和文化水平。汉字数量庞大,用不着的字、异体字大量存在,又加上字的笔划多、结构繁杂,因而汉字成为人们克服文化落后状态的重要障碍。在当时劳动者生产繁忙紧张,学习时间不太多的情况下,汉字简化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政治任务。在全国统一的大好形势下,汉字简化工作也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汉字简化工作,无论是在儿童教育方面,还是在扫除文盲,提高一般人的认读水平和书写能力方面,或者在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素质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汉字简化功在当代,惠及后人。正是这一点,使简化汉字工作中所出现的任何不足或失误都无法掩盖其积极的一面。第二,汉字的简化符合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们对汉字的认识规律,是历史的必然。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为中华民族记录汉语提供着很好的服务。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简化汉字凭借其超方言的特性,不受空间的阻隔与限制。为团结四面八方.维护祖国的统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无尽的智慧,汉字自产生至今已经有3444多年的历史,现在可识的甲骨文距今也有5444多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汉字的读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意义变化相对说来不是太大,这就使古今几可贯通,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继承与传播。汉字的这种超越时空的特性,为记录汉语和保存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使其成为世界文字家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像世间万物一样,汉字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汉字在记录汉语的过程中,随着记录工具与条件的不断改进。第三,汉字简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汉字简化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汉字简化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汉字简化初期强调以减少笔划为主导思想,在具体简化过程中,以约定俗成为主,系统类推为辅。从而使简化汉的方法变得过于灵活,给人以轨道太多,方法太杂,零敲碎打,无章可循的感觉。同时也使中国汉字原本美好的意义也消失了,造成了“愛”无“心”而爱,“產”无“生”而生,的可悲境地。而现代人又有几个可以流畅的读完一篇由繁体文字写成的文章,又有几个可以用繁体文字来写一篇文章。汉字简化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止,可是当人们再享受到简化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也需要思考一下文化的传承问题。不要让发展了几千年的美丽文字葬送在我们的手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