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化学选修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word教案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课前预习问题导入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点?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特点有:(1)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于原子核内;(2)核的体积很小,约为整个原子体积的10-15,因此,原子内原子核外有较大空间;(3)原子内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约为金属铀密度(18.07g·cm-3)的5×1012倍。知识预览1.氢原子光谱是由具有特定__________、彼此分离的__________所组成,即为线状光谱。2.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__________运动,并且__________能量。(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__________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_________的,即能量是“__________”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才会__________能量。3.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轨道的类型不同,__________也不同。人们用小写的英文字母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__________形,p轨道呈__________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4.原子核外电子还有一种称为“__________”的运动。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状态,通常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5.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点的__________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点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这种形象地描述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__________图。6.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是__________,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__________的概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揭示了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即__________,从理论上指导了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7.__________为化学提供了分析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8.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生__________→__________→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__________。答案:1.波长 谱线2.(1)原子核 不辐射 (2)不同 量子化 一份一份 (3)辐射或吸收3.轨道的形状 球 纺锤4.自旋 向上箭头“↑” 向下箭头“↓”5.疏密程度 密集 稀疏 电子云6.道尔顿 分子 元素周期律7.量子力学8.“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核式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量子力学模型。\n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二、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玻尔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谱线的波长或频率与能级间能量差所具有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E0-hυ=ΔE=E末-E始。ΔE为两轨道的能量差。玻尔指出,原子核外电子在具有确定能量的轨道上运动,当原子不受外界影响时,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轨道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当电子吸收了能量(如光能、热能等)后,就会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处于能量较高轨道的电子不稳定,会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发射出光子,发出光的波长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之差。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力学中的轨道的含义已与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中轨道的含义完全不同,它既不是圆形轨道,也不是指固定轨迹。注意:①电子云的含义、电子云示意图的描述都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引起足够重视。②所谓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大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少。下表总结了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和符号表示。量子数和原子轨道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取值符号取值符号取值1K0s02L0s01p0,±13M0s01p0,±12d0,±1,±2原子轨道自旋磁量子数ms原子轨道个数符号取值亚层层1s±112s±142px,2py,2pz±33s±193px,3py,3pz±33dxy,3dyz,3dxz3dx2-y2,3dz2±5\n从表中可以看出,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必须遵守下列要求:l≤n-1,|m|≤l,ms只能取±中的一种。四、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是尽可能地排布在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然后由里及外逐渐排布在能量升高的原子轨道。也就是说,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分布尽可能使能量为最低,以形成稳定结构。(2)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容纳两个电子,并且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n、l、m、ms)完全相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方向平行。而且,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三原则间的关系。在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方式应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我们称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为原子的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为激发态。在n和l相同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m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能写出1~18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各个突破【例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②“葡萄干布丁”模型 ③量子力学模型 ④道尔顿原子学说 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③解析: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由玻尔1913年提出;②“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逊1903年提出;③量子力学模型于1926年提出;④道尔顿原子学说于1803年提出;⑤核式模型由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答案:C【例2】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生成连续光谱B.各种原子的线状光谱中的明线和它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光谱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解析:由于通常看到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比线状光谱中的亮线要少一些,所以B选项不对,而气体发光时,若是高压气体发光形成连续光谱,若是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线状光谱,故C选项也不对,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发后,看到的乙物质的吸收光谱,所以上述选项中只有A正确。答案:A类题演练 1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时,发射出光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试回答:(1)哪一种光子的能量大?说明理由。(2)求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三和第二能级的能量差及第二和第一能级的能量差。说明原子中的能量是否连续。\n解析:(1)由公式E=hγ得,λ愈小,E愈大,所以第一种光子能量大。(2)由公式,可得(代入题中数据)ΔE2.1=1.63×10-18J ΔE3.2=3.03×10-19J。答案:(1)第一种光子的能量大。由公式E=hγ得,λ愈小,E愈大,所以第一种光子能量大。(2)ΔE2.1=1.63×10-18J ΔE3.2=3.03×10-19J原子中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例3】下列各组用四个量子数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并说明理由。(1)n=2 l=1 m=0 ms=+12(2)n=3 l=3 m=2 ms=-12(3)n=3 l=2 m=2 ms=+12(4)n=4 l=2 m=3 ms=+12(5)n=2 l=1 m=1 ms=-1解析:根据量子数取值相互限制性,它们的取值是:l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