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课题1.3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类比的方法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指出学习的新课题,并引导学生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学生观看动画: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另一种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n讨论: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活动:师生总结;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过程】(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统一标准: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再通过比路程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快慢(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速度的方法,发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为后面引出速度概念做准备。)速度概念的建立1.物理学中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个物理量叫速度。2.学生自学教材p19-p20思考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物体下落的快慢\n单位换算:1m/s=3.6km/h(设计意图:学习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四、速度的应用1.一些物体的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了解速度计,并知道标志牌上数据的含义。3.例题练习: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120上海180km(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用速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五、匀速直线运动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过山车、电梯上的人、火箭在运动上不一样的地方。2.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3.例题:一辆汽车从A市行驶到B市,(1)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30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出示规范解题步骤,对学生的进行评价纠正。\n(设计意图:观看视频使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匀速直线运动,例题用来巩固平均速度的含义。)六、知识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七、布置作业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三、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v=s/t;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n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三、今日感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