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室内健身运动对人全面发展影响的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城市化背景下室内健身运动对人全面发展影响的分析

\n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20年月日签字日期:20年月日\n\n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1导言.........................................................................................................................................12文献综述.................................................................................................................................22.1相关概念界定...............................................................................................................22.1.1城市化................................................................................................................22.1.2室内健身运动....................................................................................................32.1.3人的全面发展....................................................................................................42.2国外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现状...........................................................52.2.1国外健身俱乐部发展研究................................................................................52.2.2国外关于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72.3国内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现状...........................................................92.3.1国内健身俱乐部发展研究.................................................................................92.3.2国内关于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122.4相关理论.....................................................................................................................132.4.1人的需求理论...................................................................................................132.4.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4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3.1研究对象.....................................................................................................................163.2研究方法.....................................................................................................................163.2.1文献资料法.......................................................................................................163.2.2问卷调查法.......................................................................................................163.2.3访谈法...............................................................................................................173.2.4数理统计法.......................................................................................................173.2.5逻辑分析法.......................................................................................................174室内健身运动的现状分析...................................................................................................174.1济南市室内健身运动的基本发展情况及成效.........................................................17\n4.1.1济南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社会环境..................................................................174.1.2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环境...........................................................................184.1.3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方式..........................................................................204.1.4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情况...............................................................................204.1.5济南市健身人群的情况...................................................................................244.1.6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成效...........................................................................294.2室内健身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304.2.1关于室内健身运动的运动环境.......................................................................304.2.2关于室内健身运动的运动内容.......................................................................324.2.3关于室内健身运动人群的社会交流...............................................................335室内健身运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345.1室内健身运动部分起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345.1.1室内健身运动发展了人的智力和体力,自然属性得到了部分满足..........345.1.2室内健身运动拓展了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345.1.3室内健身运动增强了人的主体性...................................................................355.2室内健身运动未能充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365.2.1狭小封闭的室内健身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365.2.2健身群体的特殊性阻碍了人的社会交往.......................................................375.2.3教练缺乏和人文气息的缺失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385.3室内健身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395.3.1都市化背景下人口的增加...............................................................................395.3.2对城市健身运动投入不足...............................................................................395.3.3人们健身观念的改变.......................................................................................406结语.......................................................................................................................................416.1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互动的思维.............................................416.2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互动的基本思路.....................................426.3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互动的主要对策.....................................426.3.1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树立生态健身理念...............................................436.3.1对室内健身环境的改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4\n6.3.3积极合理发展室外健身运动..........................................................................45注释..........................................................................................................................................46主要参考文献..........................................................................................................................48附件..........................................................................................................................................50致谢..........................................................................................................................................55\n\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体育健身事业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得城市建筑用地急速增加,从而减少了人们的室外健身娱乐场所的空间;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文明病、亚健康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由于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不断延长,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加,“花钱买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城市居民所接受。为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进健康、增加消遣娱乐方式和拓展社交范围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室内健身运动的行列,进行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并将其作为日常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以满足城市工作生活的需求,而健身俱乐部是当前城市室内健身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因此,作为能够满足各种人群不同需求的各类健身俱乐部,以非常迅猛的态势发展起来,并且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室内健身运动包括家庭健身、社区健身以及健身俱乐部健身几种类型。由于家庭健身和社区健身的零散性和不易统计等特征,再加上笔者本人的能力和精力限制,在这里仅以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情况为研究对象,探讨以健身俱乐部为代表的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济南市室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为例,从室内健身俱乐部的健身环境、健身人群、健身运动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室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状况,认为当前的室内健身运动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前济南室内健身运动场所虽然比以前在规模和种类上都有所增加,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尤其是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发展还是相对滞后。济南的健身俱乐部无论是在健身环境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应当有所提升。健身俱乐部多集中于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分布上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存在不足;教练资源的配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很好的满足健身者的要求。第二,济南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消费人群的普遍性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消费者主要以中青年为主;经营的健身项目也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济南市的室内健身运动群体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多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多是处于30——40岁的中壮年,其收入和职业具有稳定性。这样,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健身人群之间的社会交流相应地具有很强的封闭性。I\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室内健身运动一方面部分满足了人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自然属性得到了部分满足;拓展了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促使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增强了人的主体性。同时在许多方面又存在不足,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室内健身俱乐部自身的运动环境和健身群体方面的限制是其最主要的发展阻碍。为此本文提出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室内健身运动的工作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和谐互动,并以此为工作的目的和重心,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结合起来,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室内运动的许多局限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导致的,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只有与室外健身互补共进,才能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城市化室内健身运动人的全面发展II\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thesportsbusinesshasaquickdevelopment,andentersanewstageofdevelopment.Theexpansionofcitydevelopmentmakesthecitybuildinglandsincrease,soaspeople'soutdoorsportsspacebecomeslessandlessandlifestressbecomesmoreandmore.Alloftheseleadtoserioushealthproblems.Atthesametime,withtheincreasingofpeople’sincomeandthechangeoftheirhealthconsciousness,"spendingmoneyonbuyinghealth"isbeingacceptedbymoreandmorepeople.Inordertochangeunthealthywayoflifeandimprovehealth,moreandmorepeoplejointhefitnessclubs.Therefore,allkindsoffitnessclubswhichcanmeetdifferentneedsofallkindsofpeopledeveloprapidly,andplaymoreandmoreimportantrolesinPeople'sdailylife.Theirfunctionofpromotingtheman'sall-rounddevelopmentisirreplaceable.Thereareseveraltypesofindoorsports,includingfamilyfitness,communityfitness,fitnessclubandsoon.Becausefamilyfitnessandcommunityfitnessarescatteredanddifficulttoresearch,thispapertakesindoorfitnessclubastheonlyobject,andtrytostudytherelationbetweentheindoorsportsandtheman'sall-rounddevelopment.Thispapertakesthedevelopmentofindoorfitnessinjinanasanexample,analyzesthecurrentdevelopmentoftheindoorfitnessclubsfromtheanglesoftheposition,size,andfitnesscrowd,andfindsthattherearethreeproblemsinthecurrentindoorsports:First,althoughtheindoorsportsinJinanhaveabetterdevelopmentthanbefore,thespeedisrelativelyslowlycomparedwithothercities,especiallyBeijing,Shanghaitheseinternationalcities.Environment,infrastructuralfacilitiesandthequalityofserviceshouldbeimproved.Thatthecoachescannotmeettherequirementsinqualityandquantityisalsoaseriousproblem.Second,fitnessclubsinJinanhavebeenstronglyspecificality.Theuniversalityofconsumergroupsislimited,andthemaincustomergroupistheyoung.Third,oneofcharacteristicsofindoorfitnessgroupinJinanisobviousdelamination.Themiddle-classwhoarein30-40yearsoldandhavestableincomeandcareeristhemainfitnessgroup.Theparticularityoftheconsumergroupsmakessocialcommunicationcircumscribed.III\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researchfindsthatindoorfitnesssatisfiedpartofthenaturalandsocialdemandsofthepeople:i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ceandpeople'snaturalattributesgetpartlysatisfied;i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socialrelations,whichisapartofthesocialattribute;i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personalityandenhancesthesubjectivityofthepeople.Buttherearemanyshortcomingsinmanyways,andcannotcompletelymeettheneedsoftheall-rounddevelopmentofthepeople,especiallythesportsenvironmentandlimitedfitnessgrouparethemainobstacles.Therefore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indoorfitnessshouldbeimproved:ontheonehand,indoorfitnessshouldtaketheall-rounddevelopmentofmanasthepurposeandthefocusofthework;Ontheotherhand,itisnecessarytomakeindoorsportsandoutdoorexercisecombinedandpromotetheircommondevelopment.Keywords:urbanizationindoorsportsman'sall-rounddevelopmentIV\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导言二十一世纪有着“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世界各国的城市相继步入迅猛发展时期,并在城市化方面取得突出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飞迅猛的发展,城市化也随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高速时期,并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乃至整个世界的城市格局都产生了突出的影响作用。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ze)教授曾经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1]。陈述彭教授也曾强调指出,城[2]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3]的要求,要求“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4]这样,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并且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渗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发展。相应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体育健身事业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得城市建筑用地急速增加,从而减少了人们的室外健身娱乐场所;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文明病、亚健康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由于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不断延长,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加,“花钱买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城市居民所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室内健身运动的行列,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运动和健身活动,以求达到娱乐和放松身心,结识其他社交对象,扩大交际范围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城市生活。而健身俱乐部是当前城市室内健身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因此,作为能够满足各种人群不同需求的各类健身俱乐部,以非常迅猛的态势发展起来,并且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室内健身运动对人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其全面发展更是起到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室内健身运动为人们提供了体育锻炼场所和各种运动方式,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满足了人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人际交流也有着重要的强化功能,1“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正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002年江泽\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满足了人们的社会需求。然而,同时也要看到现在流行的这些室内健身运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文明病、亚健康等问题,因而也不能完全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室内健身运动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健身运动的未来发展之路是什么?这是本文的关注点所在。近年来,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健身俱乐部这样的室内健身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街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加入健身俱乐部的行列,健身俱乐部成为当前城市居民采取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室内健身方式,其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前室内健身运动的概况。而且这种健身运动的具体效果如何,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关注。因此本文以室内健身俱乐部为室内健身运动研究的切入点,试图通过了解济南市健身俱乐部的情况来探究室内健身运动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以此来为健身运动的未来发展提供意见参考。2.文献综述2.1相关概念界定2.1.1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nn)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后出现的,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和聚集的现象”[5],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城市人口、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城市化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城市化这一个过程对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以及居住其中的人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化本身是一个人口迁移的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产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各种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证。二是改变了城市2\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整体的景观布局,丰富了城市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土地和资源的利用形态更加多样化,形成丰富多样的功能分区,如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等。这些改变都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精彩。三是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过快的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空间及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城市居住环境拥堵、生活秩序混乱等问题,使得室外活动空间迅速减少;其次,城市人口的过度增加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垃圾等使得城市环境质量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水平。2.1.2室内健身运动健身运动的概念一般解释为:“一项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6]根据上述对健身运动的解释,室内健身运动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的室内空间内,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等为目的运动项目。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室内健身运动包括这样几个涵义:一是运动场所为室内;二是利用专门的运动器材或锻炼方法;三是要在科学规范的健身指导下进行。其中第三方面是潜在的涵义,因为要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健身运动,而如何保持健身方式的正确和科学,就需要在专业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可以说,是否拥有科学规范的健身指导是室内健身运动效果好坏的关键。室内健身运动依据运动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健身俱乐部健身运动、家庭健身运动、社区健身运动及单位健身房等几种主要类型。家庭健身运动是指以家庭为运动场所,利用某些健身器材,运用一定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等目的的运动方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各种健身产品层出不穷,给家庭健身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当前家庭健身运动的方式丰富多样,如跑步机等健身器械,家庭专用电子产品的运动软件(如日本产的任天堂WII,国产的爱动等)等等。3\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区健身运动是以社区健身房、健身器材为载体,以社区居民为服务主体,以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而展开的健身运动,它与“社区体育”这一概念密切相关,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工作单位为了增强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也在单位内部设有专门的健身场所,以供员工日常的休闲和锻炼。以上三种室内健身运动类型具有便利性和贴近人们生活的特点,但是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这并不符合完整意义上的健身运动的要求。同时家庭健身、社区建设及单位健身具有零散性和个体性,不易调查和统计。再加上调查时间、笔者自身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所以本文的室内健身运动主要侧重对室内健身俱乐部健身运动的研究。健身俱乐部指的是“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非政府财政拨款举办的,吸收会员参加,并提供适合会员需要的以健身为主题的服务的基层体育组织。”[7]健身俱乐部是一种营利性的服务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与健身运动有关。它主要包括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两各方面:硬件服务包括健身场所、健身器材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软件服务则主要指的是专门的健身课程及健身指导。因而,健身俱乐部符合完整意义上的健身运动的内涵,其发展状况能够真正反映当前室内健身运动的概况,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2.1.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之一,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曾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活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的共性特征在个人层面的发展,指的是将人的各种丰富的自然能力,其中包括智力、体力;个体行动能力、集体合作能力;显力、潜力等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出来,全面地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4\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社会性在个人层面的充分发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扩展。人的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利、视野的扩大不断得到扩展,逐渐经历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由贫乏到丰富,由片面代全面的持续发展过程,这样人也随之由地域的人最终发展变化为世界的历史的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指的是个人独特的主体性,《辞海》中对个性的解释是:“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9]个性是个人生存发展与社会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人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关系等不再受到压抑和阻碍,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程度逐渐加深,第一个方面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其他两个方面的基础,只有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其他两个方面的提高。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各种实现条件,即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其中发达的经济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文化关系等只是人的发展的外在条件,人的本身的主体因素即人的自身素质和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和发展动力。2.2国外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现状2.2.1国外健身俱乐部发展研究对于国外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过程、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研究得知,健身俱乐部从上世纪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工业革命之后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得益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而且随着健身俱乐部消费人群的扩大,健身市场逐渐发展起来,规模逐渐扩大,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发展效益,发展前景广阔。在许多服务业发达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等,室内健身俱乐部俨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5\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当前健身俱乐部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因此,当前对美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研究居多,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美国的室内健身运动事业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俱乐部数量、会员人数等方面。刘平江教授曾经统计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有13300个经营性正规健身俱乐部,其中70%属于纯体质锻炼的健身俱乐部,其余30%属于综合性健身俱乐部。1993年美国每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超过100天的人数达4390万。1987——1996年的10年间,美国健身型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增加了51%。”[10]中国体育报一篇报道中提到这样一组统计数据,对中美两国的健身情况进行了对比:“美国总人口3亿人左右,而拥有2600多家健身俱乐部,其健身俱乐部的市场渗透率约为15.7%。这与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却只有1480多家健身俱乐部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1]美国的健身资料公司(ASD)在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美国的健身俱乐部总共拥有3940万的会员,这比上一年(2002年)增加8.6%。”[12]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的健身情况有着巨大的差异,美国的健身人群在数量上要远远高于中国。有关数据网还显示:“截止到2004年1月1日,由美国信息公司(INFOUSA)编辑的全美电话黄页列表中共收录了23497个健身俱乐部,这比上一年(2002年)20207个的数目又增加了16%。新增加的3000多个俱乐部代表着增加了几百万的新会员。„„健身俱乐部会员向俱乐部交纳的月费平均为50美元,2003年美国全国健身俱乐部的会费总收入达到131亿美元。”[13]可见美国健身俱乐部,无论在规模、数量、消费人群分布还是产业化程度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为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挥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日本健身俱乐部的运营和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尤其是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化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在发展模式上具有典型性,因此,当前对国外健身俱乐部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日本模式的研究。在日本,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是完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进行的,是一种依靠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经营和发展的以健身娱乐和健康为服务产品的现代型企业。日本的健身俱乐部发展规模也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从业人数、消费人数和增长速度方面。据统计,“1987年日本健身俱乐部行业的从业人员已达61885人,健身俱乐部的参加人数也达到8200万,会员人数203万;截止到1997年,日本的营利性健身俱乐部共有1996所。”[14]在日本,健身俱乐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国内GDP的6\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增长具有重大的经济贡献,其规划和管理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日本健身俱乐部基本上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是设施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运动功能性的设施,如训练馆、健康游泳池、多功能游泳池、健身操房、跑步场所、乒羽球场、网球场以及高尔夫练习场等;社交功能性的设施,如活动大厅、社交沙龙室、游戏室、餐厅以及酒吧等;放松功能性的设施,如桑拿室、浴室、休息室、按摩室、心理调整室等;医疗功能性的设施,如诊疗室、健康管理室、健康研究室;以及住宿功能性的设施、美容功能性设施和停车场等。二是财务总务管理软件部分,其中包括俱乐部的财务、会议、劳务和设施的管理等。三是服务软件部分,其中包括运动项目内容的计划、指导、实施和评价,会员服务,教练与会员的沟通交流,会员人数的保持和增加以及运动指导员的使用和培训等方面的内容。”[15]可见日本的健身俱乐部在管理和设置上相当规范。对日本健身俱乐部的研究还发现,他们高度重视顾客的感受,一切服务和设施切实做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俱乐部主要采取多种做法来发展他们的会员:“一是按照利用设施的时间段将会员加以分类,如划分上午会员、白天会员、晚间会员和周末会员几种。二是通过下调价格和打折的方法来吸引新的客源,从而达到增加利用者的目的。第三种方法是加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服务。”[16]等等。综上所述,关于国外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进程、发展水平及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其中发展进程介绍了国外健身俱乐部的产生、壮大历程,这对于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发展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美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其中囊括俱乐部数量、会员人数、投资等方面,并与我国的情况形成比较研究,这有利于我们从中找出差距,明确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日本的发展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其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具有科学性,既满足了人们的健身需要,又促进了健身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未来俱乐部经营发展的目标之一,他们的管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同时,通过对国外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的了解,可以与我国的情况形成对比,为评价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标准,从而找出当前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2.2.2国外关于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国外的一些健身方式和健身理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7\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外健身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生态体育”,主张在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发展一种协调共融的和谐关系,并以此为理念发展体育运动,即“通过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运动,来展示人类的健康体格和人格,体现人类在体育运动中对自然——社会—一生态环境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17]这种健身理念在许多文章和报道中都有所体现,并融合到具体的健身环境、健身方式中去,与人们健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早在几年前,许多国家就强调将健身运动发展到室外,并积极的探索新的健身方式。“森林浴”、“光照健身”等健身方式就是在这种理念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丰路对“森林浴”这一健身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谓“森林浴”又称“森林摄氧运动”,指的通过林中散步来充分吸收树木等绿色植物放出的氧气,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森林浴”是当前德国、日本等国家很流行的一种室外健身运动。“光照健身”则是强调多接受阳光,在室外环境从事各种锻炼,从而达到放松身心,治疗失眠、抑郁等亚健康疾病的目的的一种健身方式。包蕾蕾对德国的女士健身中心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研究,研究发现德国的女士健身俱乐部以“身心合一”为发展理念,科学地将器械塑性、舞蹈课程、健康测评、私教顾问、营养搭配、原生态美容美体融为一体,专为女性提供综合性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既满足了女性会员锻炼身体、美容保养的目的,同时又给女性提供了单独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排除干扰,释放压力,促进身心的全面放松。这些健身运动方式,将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理的发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总体来看,当前国外对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宏观方面的发展状况有着系统详尽的研究,这对于我国健身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有利于我们从宏观层面上把握整体情况,进而客观的审视自我的发展状况,找出缺点和不足,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同时国外强调的走出室内,走向自然的健身理念对于我国健身运动的发展也很有启示意义,给我国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然而,健身运动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因此要将具体的个人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同健身运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寻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8\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国内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现状2.3.1国内健身俱乐部发展研究当前国内学界对健身运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室内健身运动的研究,而健身俱乐部、社区建设是当前相关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里,本文主要对健身俱乐部的情况进行系统的综述。室内健身俱乐部的研究范围及覆盖面十分广阔,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则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研究,包括发展历程、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等;二是俱乐部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研究,主要包括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三是室内健身环境的研究,主要包括健身器械、健身俱乐部教练员队伍水平等;四是健身群体情况,包括健身群体的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在这里,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一是关于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这一研究角度主要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历程、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宏观论述。在我国,健身俱乐部首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随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进入逐渐发展时期。之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许多城市健康问题大量出现,城市居民对于健康和健身产生了切实的要求,城市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4到1997年这三年是我国健身俱乐部的一个发展高潮期,国内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出现了兴建城市健身俱乐部的高潮。刘平江教授在他所编著的《健身俱乐部管理》一书中提到:1996年底,在深圳特区己有各种健身娱乐场所160多家。”[18]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健身俱乐部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仅英派斯健身俱乐部一家,就利用五年时间发展了七十多家分店,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人惊叹。二是对于室内场馆环境及器械的研究。这方面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对健身俱乐部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都做出了重要的发现。如滕淑清对北方的室内健身场馆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统计,认为室内的气象对人体健康的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提出要树立一种科学健身理念,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与人的关系,同时也为建立室内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易善永则是分别从建筑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健身器材卫生、健身器械伤人、健身不当伤身体以及健身人的健康七个方面谈论了当前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并且呼吁大家要引起注意。王跃则是主要提出加强健身俱乐场所环境卫生的重9“\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性,认为:“健身房内空气质量、器械及社区路径健身器械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健身场所的环境卫生对健身人群的健康构成了直接或间接危害。”[19]建议“加强公共健身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消毒制度,做好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工作,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健身环境。”[20]三是对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可参考的建议。许多前人多对这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如张雪飞从收费形式、会费标准和投资规模三个方面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田里则是从营业性健身房的经营商品、硬件投资的影响以及区域划分等方面进行研究说明,并提出了可参考的建议;谢丽娜更是将俱乐部教练的情况列入分析范围,从教练的来源、专业、文化程度、授课安排等方面入手分析;江堃则是以景德镇的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说明,研究范围涵盖俱乐部经营者、教练及消费者的基本情况、俱乐部的区域分布特点、俱乐部服务项目和内容、资金实力与经营面积、资金来源和组织类型、经济效益和经营状况、经营模式、硬件设施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研究全面而具体,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典范。四是对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基本情况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内容是第三部分的主要组成,由于教练指导员对健身俱乐部的运营以及健身人群的健身效果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这里单独将其分出来列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当前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和素质情况两部分,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比例、学历、从业年限等情况,在这里更多的是将教练作为一个整体群体进行分层分析;素质情况则主要包括教学指导能力、指导经验等。许多学者对不同省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如方熙嫦等人则对福建省福州市的健美操教练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指导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陈瑞琴则对苏州健身俱乐部教练进行调查,重点分析了其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学历层次以及所具备的从业素质等方面的大体状况。由于调查地点的俱乐部发展情况不同,教练指导员的情况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从整体来看教练的指导素质与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教练指导员配备程度较高,专业素质和指导效果也较好。五是对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现状的研究。健身俱乐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健身需求而产生的,因此研究俱乐部消费人群的状况,对于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主要从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健身动机、项目以及健身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调查普遍发现,健身俱乐部消费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和差异性,一般说来,发达地区的健10\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身消费水平较高、消费人群数量大、健身要求高;健身人群内部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健身消费者集中在都市30——50岁的白领群体,具体年龄和职业因城市不同而略有差异,而且健身群体在数量以及健身项目上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女性健身人数逐渐增多并逐渐超过男性;健身运动项目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健身方式逐渐增多;健身人群在整体数量上也在逐年增加,等等。曲辉等人对沈阳市健身俱乐部消费者构成及消费行为调查分析;缪慧梅对苏南的消费健身人群的健身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的调查也都支持了以上的观点。六是对健身俱乐部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的研究。这方面的调查主要属于趋势研究,通过现状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金彤讨论了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我国健身娱乐市场应该走多元化、市场化、科技化、资本化与国际化的道路”[21]。钟海鸥等人侧重对我国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认为虽然当前的健美操俱乐部存在教练不足、设施老化等现象,但是整体来看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应该向其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2];张剑峰对天津等四大城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二十一世纪初天津、大连、济南、哈尔滨四种类型的城市中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四个方向,即“俱乐部向大众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俱乐部的活动内容趋于多样化、个性化,随意性强;专门的老年健身俱乐部,学校健身向健身俱乐部转变,”[23]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孙淑惠以四川成都的健身俱乐部为例,通过对俱乐部管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崔树平则以唐山市的健身俱乐部情况为例,认为当前影响唐山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俱乐部的健身设施不完备和指导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提出健身俱乐部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克服问题,促进未来新发展。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的研究涵盖各个方面,有利于我们系统详尽的了解当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实际发展情况,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程和发展阶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视角和思路。尤其是其中对于当前我国健身俱乐部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为本文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调查重点和目标。在对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方向。11\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2国内关于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国内关于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论述较多,主要是从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视角涉及人类学、哲学、社会学及体育学等多种学科。无论是哪一学科,都对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体育运动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身心、社会交往及个性发展三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许多国内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论点。俞海洛通过分析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体育是促进人的活动及其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加社会交往、丰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24]梁春通过对高校体育发展状况及作用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体育与发展成为完整的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体育对完整的人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一方面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志品质、道德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即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惠蜀则是从人的身心方面、人的潜力方面以及人的审美方面这三个方面探讨了体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认为体育在人类社会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意义。程杰集中讨论了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塑造的问题,将体育放在人文教育的文化大背景下进行思考。认为“体育是完整人格教育的基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基础;体育是最接近人体与自然的文化形式,是人文教养的起点;体育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个人修养的重要领域,这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25]刘建民也肯定了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范畴,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26],它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帮助人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促进的人的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和健全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际交往。可见,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健身运动在形式及功效上与体育运动具有某些一致性,所以健身运动在某些方面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室内健身运动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体育运动,其在场所、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2\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而需要将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单独考虑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进而为促进健身事业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意见参考。综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中虽然不乏以健身俱乐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分析对象的研究,但是从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室内健身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则很少,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怎样的健身运动这方面的研究也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本研究试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框架,分析室内健身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进一步引导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4相关理论2.4.1人的需求理论自从有了人,便有了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人活动的内因,正确认识人的需求关系到人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因而关于“人的需求”的问题的认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本文所用的人的需求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的相关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切生物都是有需求的,需求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专利;人作为一种生物,其需求也同其他生物一样,成为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但是人的需求在本质上也与其他的生物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区别:其他生物是在适应外界环境的条件下消极被动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需求,人除了顺应自然、适应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在改造环境,让环境来适应自己、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且相比于其他一般生物,人的需求还要更为复杂,人的需求不仅包括自然需求,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社会需求。马克思认为人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社会需求、精神需求三个方面:自然需求是人作为生物的最基本的一种需求,主要包括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往需求,它也是人的直接需求或者第一需求。人的社会需求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指的是包括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的各种需要。人的社会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相互依存的需求;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需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交往13\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面的需求,这是对第一方面需求的发展和要求。三是劳动合作的需求,在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得以发生发展,人的生物需求和社会需求得以满足,可以说劳动是人的根本的社会需求。人的精神需求大致包括“人作为主体施展自身的才能的需要和作为个体享用人类文化成果的需要”[27]等一切满足人的精神属性的需求。然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比以上两个方面更加困难,它的满足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手段,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发展和进步。一直以来,健康就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生存需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和基础,而现代工业社会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儿童肥胖症、早熟;青年抑郁症、自闭症;中年人未老先衰、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文明病”不断出现并向低龄化的方向发展等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并不在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物治疗的进步,而是要设法不断提高人体自身的机能运作和免疫水平,进而追求身体健康及身心协调发展,这是人类的共同需求,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健康”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需求,是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精神需求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身运动,并积极的加入到体育健身运动中去,室内健身运动应需而生。但同时也要看到室内健身的发展必须要以人的需求为客观前提,只有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动力。2.4.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其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需求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一理论以人的本质理论为发展基础,因而只有首先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认识才能对人的发展理论有着全面深刻的理解。马克思曾经论述过:“人的本质也就是他的本身,而人的本身又是他的最高本质。”[28]认为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最终归宿,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以什么是“人”为出发点谈起。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的“人”具体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29],将人14\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放在群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他还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0]。因而,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属性的需要,更是具有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方面的属性。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概括为人的活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具体的内涵,之前在概念界定中已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室内健身运动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其功能在于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美的需求,最后达到的目的根本上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室内健身运动为人们锻炼身体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专业的指导,使得人们的健身运动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有利于促进个人身体的健康,使得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得到发展,而人们的身体素质的进步更进一步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方面的内容,使人获得人的活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室内健身运动作为一种集体性的组织运动,有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室内健身为会员之间的交往提供了话题和场所。由于现在城市的个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流的闲暇时间减少,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室内健身运动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再次,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趋于追求物质和金钱,从而失去了生活最初的目的,甚至沦为工作的机器。而室内健身运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找回自我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健身的方式促进全身心的放松,进而得到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室内健身运动并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部内容,在某些方面并不能达到人们的需求,甚至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济南市的室内健身俱乐部的健身运动状况为例,了解室内健身运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哪些方面满足了人的发展需求,哪些方面又存在不足和缺陷,从而为健身运动的未来发展明确道路和方向。15\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本文以济南市54家健身俱乐部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对英派斯健身、黑骏马健身、金芙蓉健身及益高健身俱乐部这四家健身俱乐部进行个案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健身俱乐部的实际情况、教练员的情况以及健身消费人群进行调查,并获得了较为详尽的数据和资料。3.2研究方法3.2.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图书馆期刊文献以及中国期刊网、清华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北京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Medline、Elsevier、WorldScinet、SpringerLink、谷歌学术搜索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查阅与分析大量国内外社会学、健身社会学、健身哲学、公共健身场馆等相关著作与文献,为论文的选题、设计及实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以国内的相关文献资料为主,同时参照和辅助阅读部分国内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国外相关的数据资料。3.2.2问卷调查法运用“室内健身影响因素分析”的视角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50份,其中向俱乐部教练发放问卷100份,向消费人群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问卷447份,其中教练问卷98份,消费人群问卷349份,有效回收率高达99%以上。这样就对济南市的部分健身场所的健身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收集并分析了当前健身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过程中还有针对性的对济南市英派斯健身、黑骏马健身、金芙蓉健身及益高健身等俱乐部的部分会员及教练进行个案访谈并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16\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3访谈法采用与专家“对话”的方式。事先将所调查问题的时间顺序、进展逻辑及其问题的主次列成系统、简略的的调查提纲,以做到心中有数,访谈时能提纲挈领。本文主要针对室内健身运动的诸多问题进行专家访谈,获得了比较真实的第一手资料。3.2.4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2010、SPSS18.O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以数据表格的形式呈现。3.2.5逻辑分析法使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说明,以详尽地描述出济南健身俱乐部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4.室内健身运动的现状分析4.1济南市室内健身运动的基本发展情况及成效4.1.1济南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对健身俱乐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之前,有必要对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而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情况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这里首先对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位于鲁中西部,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有“泉城”之称。济南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390万,城市人口密度较高。济南市在东部沿海城市处于中等地位,是东部城市普遍发展状态的典型代表。17\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山东重要的经济城市,济南的工业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且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济南的城市人口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在提供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活动空间急剧缩小,土地被大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室外活动空间明显减少,可供人们室外运动的场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健身俱乐部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济南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和健身观念随之变化,对健身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具备了花钱买健康的物质条件。这些成为济南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除此之外,济南市的体育事业一直处于快速、稳定的发展状况,整体社会的体育运动氛围较好。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更是将这种健身运动的精神进一步宣扬和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健身与自身的发展。这些情况都为济南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4.1.2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环境健身俱乐部的健身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其中外部环境指的是健身俱乐部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遭环境;内部环境则包括健身场所、健身器材等具体方面的内容。建立健身俱乐部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一个经营场所,良好的区位与俱乐部的客源直接相关,并对于俱乐部的经营及发展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以往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俱乐部一般集中在这样三个地方,即商业区、居民小区以及单位,这三个地区的健身俱乐部覆盖率相对比较高。济南的情况基本上符合这一规律,以下是对济南健身俱乐部在这三种区位内分布的调查统计情况:表1:健身俱乐部所处地域情况统计表地域分布商业区居民区单位区数量34155百分比(%)62.927.89.318\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表1可以看出,在济南调查的54家健身俱乐部中,位于商业区的俱乐部有34个,占总数62.9%;位于居民区有15个,占总数27.8%;单位区的有5个,占总数9.3%。由此可见,济南健身俱乐部位于商业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居民区和单位区的比例,商业区是济南健身俱乐部最主要的选址区域。而且调查还发现,位于商业区或居民区的俱乐部一般是一些规模和档次较高的俱乐部,健身环境及教练指导上较为完备;而单位内的俱乐部则一般是单位建设的小型俱乐部,在规模及器械上都不很完善,也一般没有专门的指导教练。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分布和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客源量,商业区客流量大、交通便利,客源丰富,再加上广告宣传便利、宣传力度大,所以有较多的人前来健身。而且商业区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对于健身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将俱乐部建在商业区既满足了上班族的健身需求,又方便了俱乐部的宣传和吸引客源。健身俱乐部的内部环境主要指的是与健身运动直接相关的环境条件,具体包括场所规模、器材设备、空气质量等方面。通过对济南健身俱乐部的调查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占地面积方面,健身俱乐部的大小、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全国连锁或者加盟的专业健身俱乐部,如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和益高健身俱乐部,在场地规模和占地面积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可以达到一千多平方米,这些俱乐部经营比较正规,多数位于商业区或居民区等地段,在客源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因而场地规模较高。但是一些私人办的俱乐部或单位内部的健身俱乐部,由于没有固定和大量的客源,对于场地规模要求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很小,如某家健身俱乐部的场地面积为不足三百平方米。第二,器材设备方面,水平良莠不齐。因为运营模式不同,发展规模迥异,因而不同级别的健身俱乐部在投资运营方面差别较大。有的俱乐部运营管理正规,资金流动量大,投资回报率高,因而注重健身器械方面的投资,利用高质量的服务和设备来吸引客源,提高效益,如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可以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其中的设备水平也较高,器材搭配十分合理整齐,这些是那些小俱乐部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调查中有的小俱乐部投资仅有几十万,设备水平较低,且器材放置比较随意,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三,存在不同程度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因为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活动主要在室内进行,因而在空气质量、光照、湿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容易造成室内污染。当前济南室内健身俱乐部主要存在两种室内污染:一种是新19\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健身房的建筑污染。比如放射性氡、氨气以及室内装饰和室内家具造成的甲醛、苯系物的污染。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会对健身人群造成不可忽视的身体损害。第二种是健身者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吸烟产生的有害气体、运动产生的汗液及不好的体味、噪音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或减少人员密度等方法来减少危害程度,但却很难做到彻底避免。而济南健身俱乐部多处于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汽车尾气、噪音等问题突出,会员活动的密度过大,且在装修、通风、光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这些因素都造成并加剧了室内环境的污染,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完善,以将人为环境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4.1.3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方式据调查,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方式丰富多样,具体的运动项目可以细化为几十类。根据是否使用健身器材,健身方式可分为徒手健身和器械健身两大类。其中徒手健身包括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瑜伽、游泳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而器械健身则指的是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器械进行的各种健身,如哑铃、杠铃、壶铃等举重器械,单杠、双杠、绳、杆等体操器械,弹簧拉力器、滑轮拉力器、橡筋带和各种特制的综合力量练习架等力量训练器械,功率自行车、台阶器、平跑机、划船器等有氧训练器材,以及球、棒等轻器械体操等。当前济南的俱乐部囊括了绝大多数的传统健身方式,各类健身项目也都有所涉及。然而在不同的健身俱乐部,其包含的健身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有的大型俱乐部几乎拥有所有这些健身项目,而有的小俱乐部则只拥有其中的几项,当然也有一些俱乐部是以某种项目,如以跆拳道为专门经营特色,也具有良好的经营效果。4.1.4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情况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发展情况与其教练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人们之所以愿意选择健身俱乐部这种健身方式,除了有完善的健身设备和场所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健身俱乐部中能够接受更加专业、科学的指导,从而使得自己的健身运动更加科学合理健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因此,是否拥有高质量的专业的健身教练队伍,对于健身俱乐部的长期运营和吸引消费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一个健身俱乐部的教练队伍是否合理,除了教练的数量之外,也与其性别、年龄、学历构成以及指导特长的分布有很大关联。调查得知,济南的健身俱乐部在健身教练数量上存在差异,且存在教练人员不足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健身俱乐部中,健身教练的配备都在5人以上,但是配备的人数和专业级别存在差异,一般小的健身俱乐部只有几名健身教练,一些大型的俱乐部配备的人数则较多,具体因健身俱乐部的自身规模而异。同时俱乐部中的专业性强的健身教练配备较少,在健身的高峰时间往往会形成“真空”,许多人找不到教练指导,从而使得健身活动受到阻碍。表2:健身俱乐部教练性别统计表性别男女总计人数603898百分比61.2238.78100由上表看出,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性别分布比例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1.22%,高于女性所占的38.78%,这表明在济南男性健身俱乐部教练的分布比重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源于两个方面,首先由健身的行业特点决定,健身指导对体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工作强度比较大,而在这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先天优势,因而男性较多的担任俱乐部教练。其次,和健身俱乐部的项目设置有关,济南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项目中,瑜伽、形体和有氧健身操等健身项目一般由女教练开设,而这类项目是属于团体项目,通常以健身班的形式开课教学,一个教练可以带领一个班级,而一个班通常在十人以上,甚至可以多达几十人;而男性健身多集中在器械练习、健美、素质训练等项目,而这类项目一般是一个教练面对少数几个学员,因而在数量上男性教练多于女性教练。21\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健身俱乐部教练年龄统计表教练年龄24岁以下25——3031——4040岁以上合计人数50434198比例51.3243.884.081.02100另外教练的专业水平高低不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毕业后即加入到健身教练行业的,有的是经过短暂的培训临时上岗的,教学经验不足。调查得知,济南健身俱乐部25岁以下的健身教练占51%,25—30岁、31—40岁的健身教练分别占43%和4%。换句话说30岁以下的健身教练占了总人数的95%,这说明济南健身教练员呈现年轻化的特点。这与健身俱乐部教练这一职业特点密切相关,健身教练对人的体质和专业有着较强的要求,是一种年轻态的职业,年轻人在体质、体力以及耐力上更具有优势。一些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对工作和自身专业有着很大的热情,对工作各方面要求不是很高,往往更容易投身于这一职业。但是这一职业也具有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的特点,这就使得一些年轻人在工作几年,尤其是成家之后,对工作环境和薪金提出更高的期望,不再满足于这份工作,往往选择另谋职业。而还有一部分教练员由于在健身俱乐部中成绩优异或者有突出表现,而获得升迁机会,提拔到管理层,脱离了具体的健身教学工作。这些原因就使得健身教练的年龄分布上呈现出一种随着年龄的增多而逐渐减少的态势。表4:健身俱乐部教练学历统计表教练学历大专本科本科以上合计人数3359698比例33.6760.206.1210022\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教练的学历分布上,从表4可以看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练数量最多,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练数量太少,这表明济南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的整体学历结构不是很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随着健身群体的不断扩大,健身消费人员的学历呈不断增高的趋势,对健身教学、与教练的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教练的学历及专业素质提出了新需求,需要更加专业的高学历教练加入健身俱乐部的教学队伍中,而济南当前这样的学历结构对于教练与健身人群的交流沟通、健身效果的提高来说,从长远上看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健身俱乐部是为健身人群提供服务的场所,健身群体的要求是其发展的动力,而健身教练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身人群的稳定,稳定高素质的健身教练队伍是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会员锻炼效果提高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健身教练队伍的稳定性主要通过教练的专兼职情况和从业年限来测量,兼职和从业年限较少的教练所占比例越大,则稳定性越差。济南健身教练队伍的专兼职构成情况是这样的:调查的98人中,专职教练有75人,占到调查样本的四分之三(75.53%);剩下的四分之一(24.47%)则主要是兼职。兼职人员一般是高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健身教学,工作时间不固定,且具有短期性,如果比例过大必然影响俱乐部的长期运营。在对济南市健身俱乐部的教练的从业年限调查中还发现济南的健身教练队伍稳定性不强,教练的工作年限过低,1——2年从业经历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56.12%,其次是1年及以下的,占到31.63%,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仅仅占12%。这些数据说明济南市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流动性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身俱乐部的授课计划的实施,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健身人群的健身计划。而这样的高流动性主要与健身教练的职业性质与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化的管理方式有关:前面提过,健身教练这一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体质以及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从业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在年龄、性别及专业分布上有很强的特色,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教练体力等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训练教学效果。而且当前国内对于健身教练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也不是很高,社会地位也不近如意。这些就使得许多人将健身教练这一职业作为一种暂时性的或跳板性的工作。同时这种高流动性也与现代的市场化管理方式有关,健身俱乐部作为一种商业性企业,其经营管理遵循市场规律,以获得高效益为最终目的,为此它们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管理员工,只有给俱乐部带来较好的效益才能被留任;同时它们还考虑到经营资23\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的问题,由于兼职人员薪金要求低,雇佣方便,且在年龄和外形上具有优势,所以一些俱乐部往往雇佣一定比例的兼职教练,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益。除了以上社会因素之外,健身教练的个人因素,比如对薪金待遇、工作环境不满意等也是他们辞职或另谋高就的重要影响因素。表5:健身俱乐部教练从业年限统计表教练从业年限1年及以下1—2年3年以上合计人数31551298比例31.6356.1212.24100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队伍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数量不能满足基本需求,而且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练数量缺乏,随着健身人群数量的增加及要求的提高,济南健身教练未来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这对于我国健身事业的发展以及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效益的提高都将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第二,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的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性别构成符合男女的生理差异以及俱乐部的项目设置,但在个别训练项目水平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特点,这使得济南的健身教练队伍充满激情和活力,但是经验相对不足,部分影响健身训练效果;学历结构上,缺少高学历的专业训练人员,尤其是专业精英式的教练人员,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健身教练是未来健身事业的重要发展需求。第三,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的流动性太强,现有教练从业经验较少,影响健身行业的稳定,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4.1.5济南市健身人群的情况健身俱乐部作为社会服务行业,其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社会健身人群,健身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各种需求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只有充分满足各种健身人群的消费需24\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健身俱乐部才能获得长远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表6:健身俱乐部人群性别统计表性别男女合计人数161188349比例46.1453.86100济南健身俱乐部会员的男女性别分布比较均衡,如上图所示,在调查的349人中,男性健身者有161人,占到总比例的46.14%,比女性人数略少。而且与以前相比,女性参与健身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健身俱乐部甚至专门招收女性会员或者直接以“女子会所”命名,这说明女性是当前健身俱乐部最重要的消费人群。而且不同的健身项目的男女分布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一些高强度、运动量大、对体质要求高的健身项目,往往是以男性为主,比如健身器械类的肌肉练习、篮球等等,杠铃、哑铃等力量类的健身器械也是男性使用较多。而女性多集中于有氧运动等项目,她们健身的目的多是为了健身塑形,对于肌肉类的运动项目兴趣较小,其中健美操、瑜伽、游泳是最受女性会员欢迎的健身项目,这些运动往往具有活动量相对较小,有塑形美体功效、集体性强的特点,这符合女性爱美、喜欢热闹的性格特点,同时能够适应她们的体质特点、满足她们的运动需求。表7:健身俱乐部人群年龄统计表25年龄24岁以下25——3031——4041岁以上合计人数708911278349比例20.0625.5032.0922.35100\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健身人群的年龄分布看,健身者的年龄分布相对均匀,各个年龄段的健身者都占有一定比例,且人数相差不是太悬殊。其中分布最为密集的年龄段是31到40岁之间,占到总比例的32.09%;比重最小的年龄段是24岁以下的,仅占20.06%,两个年龄段之间的差距仅为12个百分点。而其他两个年龄段(25——30岁和41岁以上)的比例相当,分别占到总比例的25.50%和22.35%。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31到40岁是人一生的黄金发展时期,事业家庭比较稳定,时间和经济条件较为宽裕,这为他们运动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他们到健身俱乐部健身往往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和减肥。同时他们对健身场所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比如健身俱乐部的采光、透气、通风条件以及健身设备、服务态度等都是他们要考虑的因素,并且对健身教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24岁以下的人群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因为他们没有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强烈需求,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更喜欢集体化的户外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登山等,且他们青春活力,运动以娱乐为主;而且这一时期他们主要处于学校生活中,运动需求很容易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得到满足,因而来健身俱乐部的人员较少。这一年龄段到俱乐部健身的成员主要是为某项运动而来,比如游泳、跆拳道等,因为这些项目有一定的场地和指导要求,而在平时锻炼中无法满足这样的条件。而且这一群体往往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且学业较紧张,空闲时间不足,这也是他们参与健身俱乐部比重较小的其他重要原因。表8:健身俱乐部人群学历统计表学历本科以下本科研究生及以上拒绝回答合计人数1101793822349比例31.5251.2910.896.30100从上表健身人群的学历分布来看,当前健身俱乐部的参与者的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所占比重达到调查人员的一半;其次是本科以下学历的,所占比例也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31.52%);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群比例最小,近10%左右。这说明当前的健身俱乐部参与人群的学历构成还是比较高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一半以上(约60%),与以26\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相比,高学历的会员在数量和所占比例上都有所增加,这是当前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突破。而且在现在这样的信息时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学历和知识修养呈上升趋势,在未来的城市生活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成员加入健身俱乐部的健身行列。表9:健身俱乐部人群职业统计表职业个体、私营企业主企业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其他合计人数4511767394140349比例12.8933.5219.2011.1711.7511.46100从上表中的健身者的职业分布来看,健身俱乐部的健身人群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健身者主要集中于某类工作群体。其中企业职工是最主要的健身人群,所占比重最高,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次是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职员,他们所占比例近20%。而私营企业主、老师、自由职业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健身俱乐部的重要活动群体。这种职业布局主要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首先,这些职业都是一些稳定性较强的职业,薪金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且有一定的闲暇时间,这就为这些职业的人群从事健身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时间保障,有钱、有闲才能保证运动健身。其次,这些工作多为室内静态工作,工作环境较为封闭,运动量少,工作压力较大,这就使得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压力急需释放,再加上他们运动不足造成体质下降,身心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并日益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他们十分向往健康的生活状态,对于健身运动的诉求很强烈,愿意花钱买健康,同时也有能力买健康,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投身于健身队伍之中,成为当前俱乐部健身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并有日趋扩大的趋势。27\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10:健身俱乐部人群健身动机统计表健身动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个人喜好,丰富生活减肥休闲、缓解压力增加交往合计人数13849844830349比例39.5414.0424.0713.758.60100在对济南市参与健身的健身人群动机调查中发现人们参与健身的目的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锻炼身体、减肥这样的身体层面的需求,很多人参加健身是为了丰富生活或者是认识更多的人、增加交流圈。这表明健身人在参与健身活动时不仅注重自身健身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将健身活动做为一种减压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种变化体现的是一种生活观念的变化,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在运动健身层面的反应。而这主要与当前的社会特点有关,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生活中竞争比较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这使得人们用于交往和休闲的时间急剧减少,高强度的紧张工作使得人们逐渐沦为工作的工具,已经无法在工作中体会到劳动和人际交往的快乐,这就使得他们亟需寻找一个压力的释放渠道,而健身俱乐部恰恰可以满足人们身体和人际交往的需求,使得人们在健身的同时,放松心情,扩大交往。表11:健身俱乐部人群参与健身频率统计表时间1小时以内1—2小时2—3小时3小时以上合计人数1289443148比例8.1160.1329.732.0210028\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调查显示,济南市健身人群到健身俱乐部参与健身频率较高,且每次的时间也较为合理,每次运动1到2个小时的人群占到了60%,而偶尔来到健身俱乐部,滞留时间少于1小时的健身人群仅仅占到8.11%。如何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活动、更有效地激发健身者到健身俱乐部健身的兴趣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当健身者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活动时,健身俱乐部相关人员往往会询问健身者是否需要健身指导,即健身教练以授课的形式指导健身者进行健身锻炼。而这种“配课”形式一般会被大多数健身者所接受,而健身教练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授课内容,一般是在之后的健身教学中慢慢了解。我们调查的很多健身者都表示出希望自己在选择健身课时能够多了解一些教练的情况和给自己制定的健身课的内容的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和说明,可以总结出当前济南健身人群的基本特点:第一,消费群体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我们所调查的54所健身俱乐部中,健身会员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英派斯健身、黑骏马健身等专业性强、服务经营效果好的俱乐部往往在高峰时段达到满员状态。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所加入,这说明健身俱乐部的成员相比以前有普遍化的趋势。第二,消费群体最主要的集中于中青年的城市白领群体。虽然俱乐部健身有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但是最主要的消费人群目前还是具有特定性,一般是那些经济收入稳定、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更多的选择俱乐部健身。第三,健身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健身队伍中来,健身项目也更加多样和科学,健身成为城市人群享受生活、增加交往的重要娱乐方式和手段。4.1.6济南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成效表12:健身俱乐部人群健身成效统计表良好反应不良反应更健精力充提高性格免疫力头晕恶心损伤其他康沛信心开朗增强人数6810135153784045百分比(%)19.4828.9410.034.3010.602.2911.4612.8929\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调查结果来看,健身俱乐部的整体健身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良好反应达到73.35%,仅有26.65%的健身者在健身后出现运动损伤等不良反应。而且调查和访谈得知,出现不良反应与运动项目本身无关,主要由健身者本身或者教练员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一个原因是健身者对于健身项目了解不足,缺乏常识或者急于求成,没有热身意识或者忘记热身、片面的追求高强度训练,不符合科学的健身原理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不良的运动后果,不仅无法达到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目的,甚至造成了不好的身体损伤。由此可见,健身俱乐部在健身前开设一些健身常识课程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增长健身者的运动知识,达到较好的运动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健身课程,避免不必要的消极后果,增加顾客口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其次,许多教练员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对于健身指导不够得当,从而间接导致了健身者的不良反应,这应该引起教练员的重视,健身俱乐部也要采取措施增加教练的职业道德素质。4.2室内健身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4.2.1关于室内健身运动的运动环境当前济南室内健身运动场所相对较少。虽然比以前在规模和种类上都有所增加,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国际都市相比,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健身俱乐部无论是在环境规模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应当有所改善和进一步的提升。首先,健身俱乐部多集中于城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调查得知,济南绝大部分(62.9%)的健身俱乐部位于商业区,这样的集中分布不便于市郊居民健身运动的展开,尤其是单位内的俱乐部更少,这使得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到健身的环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城市,而且以年轻群体为主,他们具有健身的强烈需求,而健身俱乐部这样的分布状况,使得他们健身受到较大的限制。其次,济南的健身俱乐部存在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健身俱乐部除了要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健身场地、专业的健身指导之外,相应的浴室、停车场、休息室等配套服务也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只有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好的健身效果,达到健身的最终的目的。而调查发现,济南市的许多健身俱乐部,尤其是私人经营的小俱乐部,其经费流动性都不是很大,而且对教练、器材设备的分配额度都很少。有的健身俱乐部30\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往往采取“器材谁用谁维护,健身教练工资有课多拿、没课不拿”的经营管理,这样就形成了“教练没客户就没工资,器材能凑合就凑合”的恶性循环。而停车场、休息室这样的配套服务质量也跟不上,有的健身俱乐部甚至没有停车场,这样给人们的健身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健身场所的选择。再次,济南的健身俱乐部存在室内污染的问题。在空气质量、通风散气、采光湿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作为室内健身的主要场所,健身房、室内游泳池等场所里如果存在污染源,不仅不能使健身者强身健体,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健康。而当前济南的多数健身俱乐部会员密度大,某一时间段健身人群呈现高峰状态,严重影响健身场所的空气质量;再加上相应的通风散气设施不足、建筑装修材料不够规范等,济南的健身俱乐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人们的健身效果。空调等制冷制热设施的过度使用也对人们的身体机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最后,济南的健身俱乐部的教练资源在配备上不能满足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在数量上,随着俱乐部会员的不断增加,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尤其是专业素质强、有经验的老教练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中一些需求专门性指导的健身项目上,专业有经验的教练人员相当匮乏。而人们进入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希望有专业性的指导和安排,在这种教练不足的情况下,人们的健身课程往往被推迟或者很多人同时接受一个教练的指导,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身进程和质量。在质量上,济南健身俱乐部指导教练人员较繁杂,水平参差不齐。除了一些个别高档俱乐部对于教练指导员存在技术、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外,多数中低档健身俱乐部对于教练的要求很低,往往是只要能进行指导就行。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济南健身教练员主要有四个来源,即体育专业的学生或者老师,退役或在役的体育运动员,舞蹈表演者或者老师,具有某项特长的体育业余爱好者。但是后两者尤其是业余爱好者,没有接受过专业正规的训练和培训,在指导和教学方面往往缺乏规范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影响教学训练质量。据调查,济南健身教练中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并不高,仅占一半左右,而且这些人多为体育专业的老师或学生;而获得相应的项目证书的人数就更少了,整体的教学素质较低,这使得他们的指导即使具有专业性,却往往缺乏科学性。总体来看,济南健身俱乐部教练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市场化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行提升和改善。而且,济南健身俱乐部绝大多数教练对自己目前的薪金报酬感到不满意,跳槽或辞职的人数较多。除此之外,健身教练中有许多是31\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兼职教练,且不固定在一家俱乐部从事教练指导工作,甚至同时在多家俱乐部教学,这样就使得教练在健身指导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健身课程和健身质量。4.2.2关于室内健身运动的运动内容首先,济南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和针对性。健身运营项目主要集中于传统健身项目,如健美、瑜伽、各种器械运动、球类运动、游泳等,而且这些运动项目往往要求有较高的身体素质,这就使得在消费人群和推广的普遍性上存在很大的局限:一是没有专门针对老人和儿童的项目,这使得室内健身运动成为青壮年的专利,而忽视了其他年龄群体的发展要求。二是整体收费较高,虽然有的俱乐部收费较低,但是相应的服务设施明显不足,这样就使得室内健身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特享”,即使有部分学生去健身也往往是因为打折优惠,多是一种短期行为,达不到实际的健身效果。这样就阻碍了全民健身的实现,同时也阻碍了健身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济南健身俱乐部经营的健身项目比较单一和传统,创新性和时代性不足。保龄球运动作为最为“贵族化”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发达城市已经向全民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济南,这个项目在被调查的俱乐部中,只有少数开展了此项项目经营,而且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还有“水中健身操”作为比较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在大城市生命力旺盛的健身项目,在被调查的俱乐部中同样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由于没有足够多的参加和消费人群作基础,再加上缺乏广泛有效的宣传,这些项目在济南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在调查中还发现,即使是当前在全国各地健身俱乐部中经营比较成熟且相当普及的项目,例如瑜伽、形体、拉丁舞等,在济南的一些健身俱乐部中开展的也比较肤浅,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教学不规范,有些俱乐部的教练甚至是高校在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教练,而且教授的内容往往是从学校学得,存在很多问题和麻烦,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针对学校专业学生特点的技术动作难度太高,强度太大,不适合社会大众人群的学习和健身;二是有些传统教学内容,变化很少,且千篇一律,没有时代特色,枯燥难练,不能很好的达到健身效果。再次,城市居民对室外运动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济南健身俱乐部除了经营项目相对较为传统之外,休闲健身类项目则主要集中于室内健身类,而跑马、射击、蹦极、攀32\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等高档健身活动项目没有作为调研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和探索。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当前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视野和见识也逐渐增加,人们的健身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也必将对体育健身运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档或室外体育健身项目必将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新时尚,但是济南各俱乐部在这些领域的开发却极其有限。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与济南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有关,人们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持一种保留和观望的态度,这使得一些时尚的流行健身项目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另一方面也与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化程度有关,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了资本雄厚、管理完善的大型健身俱乐部的缺乏。4.2.3关于室内健身运动人群的社会交流健身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人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而从当前的调查看,济南市的室内健身运动群体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多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多是处于30——40岁的中壮年。在职业上以静态的脑力劳动者为主,这些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了解健身运动的重要性;而且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更需要通过健身的方式来放松身心,达到增强健康的目的;年纪不大的生理特点也使得他们能够较好的从事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健身所需求的各种条件,他们职业相对稳定,有着较高的经济收入,这样他们就有条件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这些因素使得室内健身俱乐部成为某一群体的特殊消费场所,不利于大众健身的发展。在瑜伽、健美操等集体性课程中主要是女性居多,几乎没有男性参与;而杠铃、哑铃、卧推架这样的高强度运动主要是男性参与,女性参与的比例微乎其微。这就使得很多健身项目有很大的性别差异,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分层。而且许多社区性的室内健身运动群体主要以本社区居民为主,外来人员参与的很少,具有较强的封闭性。社会是一个由各个不同阶层、群体组成的整体,只有各个部分、各群体之间进行不断互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的进步。而当前的室内健身运动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个群体之间的界限,不利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沟通和交流,阻碍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发展。对于个人眼界的开阔以及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33\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室内健身运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5.1室内健身运动部分起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通过对济南市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情况的了解可以看出,室内健身运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5.1.1室内健身运动发展了人的智力和体力,自然属性得到了部分满足据调查,73.35%的健身者在健身后感觉效果良好,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这使人们在浮躁紧张的现代都市生活中找到一个宣泄口,从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人格,为之后更好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做好准备。而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大脑吸收了充足的氧气,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智力水平,进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在现代文明社会日益束缚人们的身体的情况下,身体长期处于一种疲惫压抑的亚健康的状态,这时候如果身体不能得到良好的运动和舒展,人的身体的本能也就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这样,人性长期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之下,人的各种能力都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进而会对人性的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而科学的健身运动则是使人们在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同时,让每个个体都能够找到一种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运动方式。除此之外,健身运动还能扩大身体各方面的感觉能力,极大程度地挖掘人性本身丰富的潜力,使自身获得更全面的身心发展。由此可见,进行合理健康的健身运动对于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专业教练指导安排下的室内健身运动则是给繁忙的都市人群提供了运动健身的契机和平台,使得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的健身运动得以可能。5.1.2室内健身运动拓展了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了人的社会属性调查得知,除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放松心情等原因之外,增加人际交往也成为人们加入健身俱乐部的重要目的之一,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信任感薄弱的时代,人们有着强烈的社会交往需求。34\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室内健身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室内进行,许多人共享一个健身场所,尤其是现在的瑜伽、健身操等运动项目更是集体区域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通过互动,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从陌生到熟悉,认识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人,进而起到了拓展人际关系的作用,增强了人的社会关系。而且室内健身运动有许多活动,如篮球、足球、网球等运动项目需要一种合作的精神,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运动,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起与人沟通交流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精神。通过和教练以及其他健身者的接触和沟通,首先可以交流健身经验和体会,使得自己的健身运动更加专业和规范,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智力及理解能力的不同,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学习程度不同,对于同一健身项目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彼此的交流,大家可以学到不同的健身方式,从而更好地领略动作的精华所在,有利于增强健身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功效。其次,这个交流过程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相互渗透的过程,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的知识、不同的价值观,使得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得到扩展,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由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封闭性,人们很少与其他职业的人打交道,日常工作和生活往往局限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而室内健身俱乐部给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通过健身这一纽带联系起来,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减少了陌生人之间的冷漠,增加了都市生活的人情味。5.1.3室内健身运动增强了人的主体性作为具体的个体的人,人与人之间在生理、心理、精神、情感、能力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体质、耐力等生理方面的差异,性格、气质、情感、兴趣、等心理方面的差异等。人的发展除了要满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作为主体的人的个体性因素,形成一种自主性,寻求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进而挖掘个人潜力,使得个人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个人是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来进行各种社会生活的,其行为方式和意志选择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的主体性。而室内健身运动作为一种现代的运动方式,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是如此,在满足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同时,也更加侧重于人的主体性的35\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满足和发展。对室内健身运动方式的选择和对运动场所的对比过程中,都体现了人的自主选择性,人们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等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场所和运动方式,同时也在这个权衡和对比过程中增强了人的主体性。而且在健身过程中,教练的配备也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根据不同健身者的身体特点和经济、年龄、性别等条件,提出不同的健身建议和健身课程,从而使得健身效果达到最优。5.2室内健身运动未能充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虽然室内健身运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与室外健身运动相比,室内健身运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同时,室内健身运动自身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在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方面存在不足,体现出一种人们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和当前室内健身运动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矛盾。这些局限和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2.1狭小封闭的室内健身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当前的室内健身运动场所主要以健身俱乐部为主,而现在我国的健身俱乐部具有运动场所狭小、会员拥挤以及室内环境质量差等问题,这给健身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同于室外运动的开放式的运动环境,室内健身运动的一个首要的特点就是运动场所的特定性和封闭性,以室内为运动地点。这是人们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室外活动场所不断被侵占的情况下的被迫选择,这种运动形式固然给人们的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暂时解决了运动健身的场地问题,但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与发展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危害。尤其是与室外运动给人带来的益处相比,室内健身运动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并产生消极的影响。室外运动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运动环境具有场所开阔,空气通畅,氧气充足、阳光充分等特点,在这种运动环境中人的身心能够达到充分的放松状态,使得运动健身效果达到最佳,从而更容易实现“人——健身——自然”三者的和谐状态。而室内健身运动是在密闭的室内空间内进行的,运动环境具有活动范围有限,空气流通不畅,36\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照、湿度不宜等特点,且很容易产成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活动人群密度过高的运动场所,更容易造成室内空气不畅,产生各种噪音,甚至传染某些疾病,这些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在环境质量差的场所进行健身,不仅达不到健康的目的,甚至可能损害健康。可见,室内健身运动对健身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相应的通风散气、采光等措施不足,很容易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而这些室内污染问题,室内活动场所的封闭通风问题,在当前的发展水平下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室内健身运动总会或多或少的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过于拥挤、嘈杂的健身环境也不利于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健身场地过于拥挤、健身课程安排得过满会让人产生烦闷的不良情绪,不仅压力得不到排解,还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5.2.2健身群体的特殊性阻碍了人的社会交往室外健身运动以大自然为运动场所,更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在大自然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只要有时间、精力和意愿,就可以到自然中去,充分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舒适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健身运动。这样开放性的室外健身环境给各种健身人群提供了接触彼此的机会,无论性别、年龄、职业,大家都可以享受室外健身,尤其是自然健身带来的好处。在健身的同时,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思想碰撞,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社会交往的需求,提高社会交往沟通能力,甚至产生某些创造性的想法,使得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室内健身运动的场所限制则对健身人群的年龄、收入、体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健身人群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室内健身运动成为某些人群的专利。当前室内健身的主要群体是城市中产阶级,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年轻化、经济水平较高、文化层次较高,多趋于有钱、有闲的群体。这样的群体特征使得室内健身运动成为特殊人群的运动场所,严重阻碍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俱乐部成员多为同一阶层的人群,在收入、学历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本阶层内部的沟通,强化了他们的群体意识,从而无形中加固了现有的阶层界限,不利于整个社会关系的整合与发展。同时相同的阶层具有共同的文化习惯和思想观念,如果长时间与本阶层的人群接触,而隔断与其他人群的交往,对于该群体内部成员37\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社会交往和成长也是不利的。这样他们就无法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事物和生活方式,不利于个体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甚至会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创造能力。5.2.3教练缺乏和人文气息的缺失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首先,当前专业的高素质的健身教练的缺乏是室内健身运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俱乐部健身运动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有专业的健身教练能够给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从而提高健身效果。而当前健身俱乐部的这方面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足,高素质的教练的缺乏使得俱乐部健身运动这一优点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专业教练缺乏,而健身会员过多就使得许多人共享一个教练。在这种情况下,健身者无法得到专门的、细致的、深入的指导,课程设置上也并不是“量身制作”,并不能完全的符合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这样就使得健身的最终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普遍性、大众化的健身课程模式也使得个人的自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和牵制,不利于发挥个人的潜质。其次,当前的室内健身运动将重点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而关于运动文化的设置很少,且传统型太强,现代性不足,这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而所谓健身,强身健体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感受一种运动文化的内涵,只有进一步了解了运动的文化内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人的全面发展一样,身体的发展只是第一层面,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发展。如果只是注重第一层面,那么人的发展只会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很难深入发展。而且健身运动所要实现的最终状态是要达到“人——健身——环境”三者的平衡和共融,虽然室内健身运动在运动场所等方面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也要注重运动环境的改善,使得其局限性降到最低。而当前济南健身俱乐部这方面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足,如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趋于老化,时尚性和现代性元素太少;俱乐部的装饰与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脱节;等等。这样的健身运动环境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及文化需求相脱节,使人很难充分的全身心的融入到健身环境中,“人——健身——环境”的和谐状态也就更无从谈起,也会影响个人潜能及个性的发挥,阻碍人的全面发展。38\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室内健身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对于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剖析:5.3.1都市化背景下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室内健身运动方面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时,主要是从本地城市人口的立场出发,很少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求,这就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日益增多的人口而言,出现相对滞后的情况,过多的人口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样也体现在健身运动方面,因为进城务工人员多数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健身需求相当强烈,而城市健身建设的增长速度显然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就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规模和数量与人口规模相比,处于滞后状态。其次,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室外运动环境的减少。为容纳不断扩大的城市人口,城市建设规模随之扩展,许多城市公用土地不断被征用,户外的健身场所越来越少。同时,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也对城市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等城市现代化交通工具随之增多,这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而较差的户外环境不利于室外运动的发展。这样为了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就必须从室内想办法。而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又受到场地和指导人员的限制,这就使得城市化背景下人们的健身运动需求与健身条件不足的矛盾具体体现为室内健身运动发展不足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5.3.2对城市健身运动投入不足这一方面与第一方面紧密相关,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室内健身场所在数量和规模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与以更快速度增长的人口相比,城市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与当前对城市健身运动的投入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9\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对于城市健身运动的物质投入相对较少。与其他社会建设相比,政府对于健身运动的投入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城市健身运动,尤其是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靠营利性的商业机构来带动,政府对于室内健身运动的物质投入明显不足,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室内健身运动场所、健身器材等所占比例很小。而健身俱乐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其发展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非为了社会效益的提高,这就使得室内健身运动在发展方面更侧重于表面健身效果和健身群体的爱好,而不是真正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而使得室内健身的发展偏离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政府对室内健身运动的投入不足主要与济南市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及政府政策层面的忽视等社会宏观因素密切相关。其次,培养教练人才方面的投入不足。高素质的教练是室内健身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对其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医疗素质、指导规划能力等。高等院校是培养教练人才的主要场所,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课程计划等投入直接关系到健身教练队伍的质量。而当前高等院校这方面的教学投入存在很大的不足,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资源欠缺等使得教练人才的培养出现“保量不保质”的问题,无法满足健身运动的发展需求。高等院校培养教练人才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一方面受政府投资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与健身教练职业的发展前景有关,当前健身教练就业市场狭小、职业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都抑制了高校对相关教学专业的投入。再次,与室内健身运动相关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健身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智力支持,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为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发展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规划,相关的专业技术研究则为健身运动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法、健身器材、健身知识等。只有在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指导和支持下,室内健身运动才能明确发展方向和道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点和作用。而当前对于健身运动,尤其是室内健身运动的研究和知识投入存在不足,使得健身运动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5.3.3人们健身观念的改变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各种网络信息手段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理念也相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对城市健身运动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相比健身运动的发展,人们的健身观念处于超前状态。人们的思想认识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进行同步变化的同时,也通过新的信息媒介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人们通40\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网络、电视等媒介了解到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健身环境和健身理念,在与其他国家地区生活方式对比中,重新审视并转变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看法,并对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健身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对健身环境和条件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他们意识到保持身体的健康仅仅是健身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希望能够在健身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如认识更多的人,加强与人的沟通交流;在健身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培养现代理念,甚至得到享受等。而这些要求是当前室内健身不能满足的,尤其是在当前济南工业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人们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有超前化的特点。这样就使得相对于人们健身思想的转变而言,当前的室内健身运动发展存在很大的不足。其次,人们的健身观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当前的健身观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生态健身、室外健身的好处和优越性,仅仅将健身运动的发展眼光局限于室内,在“被迫”接受室内健身运动的情况下,消极应对,而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索更好的健身运动道路,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许多需求只能在室外运动、生态健身中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满足。由于当前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找准健身运动的发展方向,这就使得健身运动的发展总不能近乎人意。6.结语6.1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互动的思维室内健身运动作为一种发展个体素质的组织方式和休闲形式,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表面上研究的是健身运动,但是健身运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运动,它蕴含着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内涵,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群体之间的互动把人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和影响网络,因而通过研究健身运动能够把握更深层次的东西和更广泛的涵义。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一个由内而外,由主观到客观的全面的发展过程。因此,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今后室内健身运动的工作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和谐互动,以此为工作的目的和重心,促进二者共同发展。41\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互动的基本思路在室内健身运动发展的基本思路方面,首先,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发展理念。第一个方面人的能力的发展,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从人的体力方面入手,进而发展人的智力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完成第一方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深入第二个方面,突破阶层的局限,使得各个群体能相互沟通交流,发展人的社会关系。最后,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次,要将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结合起来,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室内运动的许多局限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导致的,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与室内运动相比,室外健身运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开阔的视野、新鲜的空气使得人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增强运动效果,使得人们的智力和体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更贴近大自然,能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空气和阳光,避免室内运动中不必要的交叉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同时,使人处于一种安静的环境中,容易放松心情、起到减压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室外健身运动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只要有健身的想法就可以随时进行,没有活动时间、场所和费用的局限,更具有自主性和随意性。因此,只有室内健身与室外健身互补共进,才能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6.3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互动的主要对策当前室内健身运动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部分是由于自身发展不够完善造成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造成的。因此推进室内健身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健身运动理念——生态健身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克服当前室内健身运动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改进完善室内健身运动,充分发挥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室内健身运动本身局限性带来的问题,则应该选取新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室外健身运动来解决,使得室内健身与室外健身相互补充,共谋发展。42\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3.1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树立生态健身理念生态健身或称生态体育指的是“人类——健身(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这种健身理念强调的是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状态,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种关系的整体的动态的和谐。其中健身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是人的发展与健身运动开展的条件背景,是三者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最基本的要素。生态健身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它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系统,它们为人的健身运动及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物质条件。只有它们二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促进健身运动的根本发展,充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需求。所以,当前的室内健身运动的改善及室外健身运动的发展都要以此为发展理念。是否将生态健身理念切实融入到健身事业的发展中,直接关系到健身运动的未来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巩固和发展生态健身的运动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首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健身运动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规划,切实将“生态健身”的理念融入到健身政策制定和健身事业规划中去。倡导“人——健身——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从政策层面支持这一理念。其次,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健身环境。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环境的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为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强健身方面的投资和投入,如政府出资修建一些必要的健身场所、提供必备的健身器材等,将健身事业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节能限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室外健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再次,积极引导城市居民树立科学的健身理念。城市居民是室内健身运动的主体,只有他们树立了科学的健身认识,才能进一步采取行动,将生态健身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其中的教育宣传工作就格外重要。政府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途径,如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等加强对生态健身理念的宣传力度,帮助城市居民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使人们意识到健身运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鼓励他们将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相结合,利用闲暇时间走出室内,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健身、运动。43\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3.2对室内健身环境的改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室外健身环境不足的情况下,室内健身运动是必然的发展选择,是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重要的方式,因而积极改善室内健身环境,充分发挥室内健身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首先,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来构建场地设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一是健身俱乐部的场所要考虑到各个阶段的健身者的需求,依据健身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分布、经济收入、活动项目等特点来对健身场地进行布局安排,以达到因人适宜的目的。二是健身俱乐部在布局管理上应当有所创新,增强健身环境的综合性和娱乐性。如可以在健身俱乐部增设咖啡厅、影院、游乐场等设施,使得俱乐部的服务更加丰富和多样,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俱乐部场地的布置上,更加人性化和温馨化,使得健身者在健身的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在俱乐部的配套设施建设上,要加强浴室、休息室、停车场等配套服务的跟进,使健身者享受到更贴心、便利的服务。三是要积极开发农村和社区的健身场所,更大范围的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真正达到全民健身。健身运动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城市和商业区,农村和社区同样有着强烈的健身需求,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基础上,政府、社会和单位也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和社区的健身场所的建设问题,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或者城市边缘居民进行“就地健身”,使得全民健身真正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其次,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促进健身运动的发展。健身环境的营造需要城市社区和健身俱乐部的共同努力,其中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室内健身运动的卫生环境,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及时清理健身场地,经常维护健身器材。二是要按照不同消费者的年龄爱好改变和调整健身内部的装饰,使健身者在健身时保持愉悦的身心;完善健身器材的种类,这样人们在锻炼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三是针对不同的健身群体,研发不同的健身项目,扩大健身市场。健身俱乐部要在继续保留改进主体人群的健身项目的同时,重点开发健身的薄弱环节。加强对健身运动的宣传,提高男性健身的意识,增加男性健身的比例;还有就是适度的针对老年人和儿童,开发一些适合他们的强度较小的健身项目,扩大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低消费水平的运动项目或者进行大班授课,从而使得低收入群体也能接受部分健身项目的训练。四是要提高健身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44\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在社会健身指导员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大教学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投入,肩负起培养健身人才的重任;在注重学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其综合素质,如医疗素质、指定健身规划等能力的培养,力图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的健身指导人才。健身俱乐部要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方式,加强对健身教练指导工作的监督,培养教练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水平;同时也要增加与其他俱乐部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健身人群。6.3.3积极合理发展室外健身运动改进室内健身运动环境是促进健身运动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室内运动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室内运动并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好选择。室外健身运动才是人们健身的最主要的健身方式,只有让人们去室外健身,才能达到室内健身没有的效果和目的,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不要仅仅把健身运动局限到室内俱乐部,应该扩展室外健身,使得室内与室外运动有机相结合。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开展室外健身建设。健身运动本来就是一种户外运动,由于现代城市环境的变化和局限,使得我们退而求其次的转向室内健身运动的发展,但是健身运动的最终发展方向还是要向室外运动努力,只有室外的健身运动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发展身心的效果。因此,为了使健身运动有计划、持续、有效的开展,除了建设一些适合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的场所,如田径场、游泳馆、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之外,还可以对城市现有的公园、风景区等自然环境进行开放,如济南市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段开放千佛山和南部山区等自然风景区,使得人们有充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放松心情,结识同伴,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改善城市自然环境,解决污染问题。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室内健身运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当前城市污染问题严重,室外健身环境差,所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对于发展室外健身运动格外重要和关键。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帮助居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他们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集全社会之力,改善城市环境,从而为室外健身运动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5\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注释[1]姚士谋.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J].科技导报,2004(7):42—45.[2]城市化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http://www.cnaec.com.cn/Info/Show.asp?ID=.[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华网,200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htm.[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华网,200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htm.[5]赵宏林.城市化环境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华东大学博士论文,2008:1.[6]房宁.社会主义与人的需要——关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现实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3):32.[7]王海飞.我国社区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福建健身科技,2007(2).[8]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html.[9]中华辞海网:http://www.e2g.cn/cihai_lE4lB8lAAlE6l80lA7.html.[10]刘江平.健身俱乐部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6.[11]http://wenku.baidu.com/view/fc18fc7101f69ea.html.[12]http://eladies.sina.com.cn/beauty1/jiangkang/2004/1103/.html[13]http://www.chinavalue.net/Wiki/INFOUSA_.aspx[14]江堃.景德镇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9.[15]江堃.景德镇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1.[16]江堃.景德镇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2.[17]田洪霞、张向乐、白婕.认识生态体育绿色奥运的核心理念[J].中国体育科技,2009(5).[18]刘江平.健身俱乐部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8.[19]王跃.室内健身场所空气质量及路径健身器械生物性污染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5).46\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王跃.室内健身场所空气质量及路径健身器械生物性污染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5).[21]金彤.关于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前景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22]钟海鸥.我国大众健美操俱乐部市场化进程的审视与思考[J].体育科技,2006(1).[23]张剑峰、高绪秀.21世纪初天津等四城市健身俱乐部发展方向构想[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63.[24]俞海洛.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5]程杰.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塑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刘建民.略论休闲体育与人的发展[J].体育科技,2008(2).[27]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09-04/15/content_51008.htm。[28]李大兴.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根本变革[J].哲学研究,2006(6):35.[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47\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吴燕波.析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三内涵——环境保护[J].健身与科学,2010(4).[2]邓跃宁.健身生态学的创建[J].健身学刊,2002(6).[3]许传宝.生态健身:绿色奥运的核心理念[J].成都健身学院学报,2008(5).[4]周君华,等.学校健身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健身大学学报,2004(8).[5]董立红,虞重干.美、德、日社区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J].健身成人教育学刊,2007(1).[6]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健身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J].2009(12).[7]许松青.从发达国家学校与社区健身的结合方式看我国社区健身[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8]狄彩萍,李明.从日本区域社会健康健身俱乐部谈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普及推广[J].南京健身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王海飞.我国社区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福建健身科技,2007(2).[10]陈莉.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现状[J].内蒙古健身科技,2007(2).[11]陈敏.我国高校健身俱乐部运行机制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陈忠敏.大学生就业前后健身活动状况对比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3]陈德敏.呼唤健身人文精神的回归[J].武汉健身学院学报,2006(3).[14]王丰.再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研究[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15]戴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实践观论析[J].济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16]冯霞,尹博.人学健身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北京健身大学学报,2006(1).[17]石江年.西部地区群众健身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健身科学,2004(2).[18]沈建华.上海市全民健身法制发展战略研究[J].广州健身学院学报,2002(4).[19]向勇,周西宽.健身社会功能的哲学话语[J].健身文化导刊,2004(12).[20]向勇.健身场域形塑与弱势群体的健身境遇[J].健身文化导刊,2006(1).[21]孙葆丽,孙葆洁,潘建林.我国群众健身发展的历史回顾[J].健身科学,2000(1).48\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于涛.社会转型期群众健身观的转变[J].上海健身学院学报,2000(2).[23]陈金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承诺与当代形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1).[24]田慧.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内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石书臣.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2002(2).[26]杨经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内涵[J].学习与实践.2006(5).[27]李桂萍.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思想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3).[28]谢雪峰.健身生态研究的哲学前提[J].北京健身大学学报,2005(12).[29]程杰.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塑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1]刘江平.健身俱乐部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2]阎世铎.我国健身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4]欧阳英.走进西方政治哲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35]袁仁贵.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6]周西宽.健身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健身出版社,2004.[37]中国健身史学会.中国古代健身史[M].北京健身学院出版社,1990:9-11.[38]杨向东.中国古代健身文化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39]徐新.西方健身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0]卢元镇.健身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1]王铭铭.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42]刘景华.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人类学卷—文化、社会[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43]卢元镇.中国健身社会学[M].北京健身大学出版社,1996.[44]卡尔·雅斯贝斯[德],陈志康译.现时代的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45]马斯洛[美],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46]乔森纳·特纳[美],邱泽奇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M].华夏出版社,2001.[47]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8]MatthewD.Shank著.健身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9\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9]NinaBaym.TheNorton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M].NewYork:Norton,1985:1036~1041.[50]ToblerW.AcomputermoviesimulatingurbangrowthintheDetroitregion[J].EeonomicGeography,1996.[51]Wsterbeek.H.Mandsmith,A.SportbusinessintheGlobalMarketplace[J].PalgraveMacmillan,2003.[52]IvorDavies.ASportforAllRojectinEastemEurope:1990-2001[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HistoryofSport,Voi.21,No.5,November2004.[53]江堃.景德镇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54]林剑峰.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5]李裙.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6]赵宏林.城市化环境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华东大学博士论文,2008:1.50\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件附件一健身俱乐部教练调查问卷您好!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济南市室内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状,为健身和俱乐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设计了此问卷。本问卷仅作为科学研究之用,问卷不记姓名,单位,所列问题无是非好坏之分。您的回答将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再次对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答我们的问卷表示感谢!2011年10月填写说明:本问卷除注明多选题以外,每题之选一个答案。答题时,请在您选择的答案序号后划“√”。对有“____”的题目。请按照要求把答案填在“____”上。1、性别:①男②女2、年龄:①24岁以下②25——30岁③31——40岁④41岁以上3、文化程度:①大专以下②大专③本科④本科以上4、您担任健身俱乐部教练多少年了?①1年及以下②1—2年③3年以上5、您是否接受过专门的健身教学训练:①是②否6、在您担任健身俱乐部教练期间,是否跳过槽?①是7、您跳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否(直接回答第7题)8、在您担任健身俱乐部教练期间,是否在其他俱乐部做兼职?①是②否9、您在该俱乐部的任职性质属于:①专职10、您现在所教授的课程有:②兼职①篮球、足球②形体③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网球④跆拳道⑤健美操、拉丁舞⑥游泳⑦力量、肌肉锻炼⑧瑜伽⑨其他_______11、您指导课程的主要形式是:51\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①一对一单独授课②小班授课(10人或以下)③大班授课(10人以上)④其他12、您对当前的教学工作是否满意?(选择①②③直接回答13题)①非常满意②比较满意③一般④比较不满意⑤非常不满意13、您对当前的教学工作不满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您对未来五年有何打算?①一直当教练②先当几年教练再说③不想继续当教练了④不知道⑤其他__________15、您对当前俱乐部的发展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n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件二健身俱乐部健身者调查问卷您好!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济南市室内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状,为健身和俱乐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设计了此问卷。本问卷仅作为科学研究之用,问卷不记姓名,单位,所列问题无是非好坏之分。您的回答将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再次对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答我们的问卷表示感谢!2011年10月填写说明:本问卷除注明多选题以外,每题之选一个答案。答题时,请在您选择的答案序号后划“√”。对有“____”的题目。请按照要求把答案填在“____”上。1、性别:①男②女2、年龄:①24岁以下②25——30岁③31——40岁④41岁以上3、文化程度:①本科以下4、您的职业是:②本科③本科以上①个体、私营企业主②企业工作人员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④学生⑤教师⑥自由职业者⑦其他5、您的月收入:①2000元以下②2000——4000元③4000元以上6、您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原因:①锻炼身体,增进健康⑤增加交往⑥其他②个人喜好,丰富生活③减肥④休闲、缓解压力7、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可多选)①篮球、足球②形体③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⑤健美操、拉丁舞⑥游泳⑦跆拳道⑧瑜伽⑨跑步机锻炼⑩其他_______8、您多久来一次健身俱乐部:①一周两次以上②一周一次③半月一次④一月一次⑤更少5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