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台湾室内八人制拔河运动的发展与现况之探讨台湾室内八...
臺灣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的發展與現況之探討~~~~~~以~~以以2005以20052005年世界運動會女子拔河金牌為感2005年世界運動會女子拔河金牌為感~~~~~~~~陳膺成文藻外語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摘要2005年在德國舉辦的世界運動會,是令人感到榮耀的時刻,我們的女子拔河隊在歐洲人發明的運動項目上擊敗了所有的參賽國家,將冠軍的金盃抱回台灣,獲得我國參加世界運動會拔河項目以來的第一面金牌。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於1990年在荷蘭舉行第一次的國際比賽,發展至今已有17年的歷史,歐洲各國的實力也已相當成熟。而我國自1992年成立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後,即積極推動國內拔河運動的風氣,辦理各級的教練與裁判講習,與多項全國性的比賽,尤其是教育部各級學校拔河錦標賽,參賽隊伍高達上千隊。國內的拔河運動十多年一直都辛苦的在基層紮根,在各縣市散播拔河運動的種子,才能在今年首嘗勝利的果實,讓我國八人制拔河運動在國際間佔有一席之地。得到勝利固然值得令人慶賀,但如何延續在國際間的地位,並讓台灣的拔河運動邁向更高的水準才是我們未來更須要努力及思考的方向。關鍵詞:世界運動會、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n第壹章前言就在2005年德國杜伊斯堡所舉行的第七屆世界運動會(以下簡稱世運會)上,奠定了我國在室內八人制拔河發展史上最輝煌的一役,因為我國的女子拔河代表隊在世界各國群雄環伺下勇奪金盃,不但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拔河代表隊在國際賽中唯一的一次冠軍。八人制拔河運動從發展至今,一直以來都是歐美國家在國際間稱霸,亞洲國家始終難以望其項背,此次能在世運會中奪冠,顯示我們在這十幾年來不斷的向下紮根,不斷的學習其他先進國家的訓練方法及其技巧,才能突破以往的窘境,首次嘗到勝利的果實。今日的八人制拔河比賽,制訂有完善的的比賽規則,已經步上運動競技化之途,與其他項目一樣具有公平性競爭條件(王峰偉,2005)。涂瑞洪(1997)也指出現代的八人制拔河運動,具有體重的分級,以出賽八名選手的體重總合來分級,從第一級400公斤以下至第十級720公斤以上,共分為十級,每一級相差40公斤。再加上比賽規則明確、比賽節奏明快、不受場地限制等幾項特色,在在都顯示這是一項具有發展潛力且適合我東方人體型的運動項目。”拔河運動”在台灣是一項大家耳熟能響的運動項目,下至小學上到大學,幾乎都在學校運動會中舉辦過團體拔河的比賽。但是八人制拔河運動卻是在近十年才逐漸在台灣的競技運動中嶄露頭角,開始為國人所熟悉,以往被視為以體重取勝的趣味競賽項目,是如何發展成高度競技的運動項目,以及台灣要如何發展此項運動並站上國際舞台,將是本文接下來所要探討。第貳章八人制拔河運動之發展一一一、一、、、八人制拔河運動的起源八人制拔河運動的起源有關拔河最早出現的形式是古代水軍進行舟戰的一項軍事技能,當時的名稱為「托鉤」(黃國義,1969)。而拔河運動(TugofWar)就是由這種利用「鉤強」對拉的軍事操演中發展而來,並成為元宵節與清明節等民俗活動中極受歡迎的一種體育活動(任海,1994)。拔河運動在我國民間盛行已久,為古代農業社會中農忙之暇,最具代表性的團體活動之ㄧ,以往的拔河比賽無特殊規則,故為以體重取勝的運動項目。涂瑞洪(2002)指出在人類歷史發展後期,拔河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強身的運動,迄今所發現拔河運動的最早證據在於公元2500年前位於埃及境內MERERA-KU的墓內壁畫,而15世紀時,在法國已成為非常流行的運動競賽,後來也成為英國的錦標賽項目。八人制拔河比賽則是由英國率先倡導,早先曾於1900年第二屆巴黎奧運會中,列為正式競賽項目,直到1920年的第七屆奧運會時,鑑於比賽項目繁多,且當時拔河規則未能統一化而被取消。這項決定使拔河運動的國際競賽活動短暫的處於停頓的狀態,但是各國拔河運動的發展並未因此而停止。1933年瑞典國家拔河協會最先宣告成立,其他歐洲國家隨即效法跟進,以英國、荷蘭等14個國家為主的歐洲各國終於於1960年成\n立國際拔河總會(TWIF),統一訂定八人制拔河比賽規則,為八人制拔河運動重新在國際間找到新的定位。TWIF隨即於1964年在瑞士舉辦第一屆歐洲拔河錦標賽;於1965年在勃羅地海舉行第一屆國際拔河錦標賽;於1975年在荷蘭舉辦第一屆世界錦標賽,此後地區性和世界性的拔河錦標賽年年都有舉辦(陳德宗、陳正雄,2000),但此時的拔河比賽仍是在室外的草地進行比賽。1980年12月日本國家拔河聯盟正式成立,以國際拔河總會所制定規則為依據,訂定日本拔河聯盟室內比賽規則;後來國際拔河總會將室外規則.修訂為室內比賽規則,並於1989年4月TWIF正式將規則修訂為含有室外與室內的比賽規則,從此便開啟了室內拔河運動大門。而目前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已逐漸成為拔河比賽的主流,在國際間與國內所舉辦的主要比賽如下:表一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各項比賽之介紹競賽名稱舉辦時期首屆舉辦時間、、、地點、地點世界運動會四年一次1981年美國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二年一次1990年英國國歐洲拔河錦標賽二年一次1964年瑞士際大洋洲拔河錦標賽二年一次1999年那米比亞賽亞洲拔河錦標賽二年一次1996年日本國際拔河邀請賽一年一次1998年台灣全國中正盃拔河錦標賽一年一次1991年台北市統一發票盃拔河錦標賽一年一次1992年台北市國各縣市拔河錦標賽一年一次內全國各級學校拔河比賽一年一次1998年台北市賽全民運動會二年一次2000年雲林縣全國體委盃拔河錦標賽一年一次2000年雲林縣二二二、二、、、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室內八人制拔河在台灣的發展,應該追溯到1990年由日本引進開始,此時國人對於八人制拔河而言是相當陌生的,而且是前所未聞的,一切都還是在摸索的階段。直到1992年8月31日成立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C.T.W.A),在協會工作人員的大力推展之下,積極到各縣市進行播種的工作,促使各縣市紛紛響應成立拔河委員會,為國內的室內拔河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台灣的室內八人制拔河真正的蓬勃發展則應該歸功於教育部將該項運動視為全民運動的重點發展項目,自1998年起舉辦全國各級學校室內八人制拔河錦標賽,各縣市預賽及全國總決賽,從舉辦以來每年參賽的隊伍都超過上千隊(見表二),之後更明令國中小學必須以班為單位代表學校出賽,目的就是為了更深入擴大八人制拔河運動的紮根,讓八人制拔河在中小學能更普及化、全面化的發展(潘玉龍、陳五洲,2001)。此\n外,教育部與拔河協會更積極合作辦理各級的教練與裁判講習會(見表三),讓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的種子能散播到各個校園內。表二2000-2005年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拔河錦標賽各區參賽隊伍統計表年度/參賽隊伍主辦區域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北區513303298229253185中區555317221295377252南區1023742556315466328東區25927518721622980合計22391589142710911253855資料來源:國立體育學院拔河活動報告書2000-2005從表二可以看出,幾乎每年都有上千隊的學校參加比賽,確實是讓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散播到全國各地,而目前全國各級學校拔河錦標賽的比賽委由國立體育學院規劃承辦,並請全國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拔河協會等單位共同協辦此大型的單項運動賽會。本比賽區分為預賽與決賽二階段,國中小學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辦理預賽,依參賽隊伍的數量,選拔前幾名的隊伍參加決賽;高中與大專的部分則區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取各組前四名參加決賽;而各組的的晉級隊伍將於國立體育學院進行總決賽(李德仁、黃錫秋,2006)。此外,從表一中也可以得知,除了教育部主辦的各級學校拔河錦標賽之外,一年一度的全國中正盃拔河錦標賽、統一發票盃拔河錦標賽、體委盃拔河錦標賽以及二年一度全民運動會等,都是拔河協會積極推展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所辦理的比賽。表三2000-2005年教育部辦理各級拔河裁判、講習會及研討會參與人數統計表年度A級裁判A級教練B級裁判B級教練C級裁判及教練研討會200070899712001818110822002309969110200332120605200452110357150200528455118075合計30283795203305225資料來源:國立體育學院拔河活動報告書2000-2005除了積極辦理比賽外,培養教練與裁判人才,才能有效的提升國內拔河運動的技術與品質。教育部在拔河協會的協助下,規劃辦理分級的拔河運動教練與裁判講習會,自2000年以來每年分區辦理各級教練及裁判講習會,至2005年共累積4,487人次參與講習會。\n第參章比賽型態及基本技術一一一、一、、、比賽型態比賽型態室內八人制拔河比賽沒有時間限制,也就是從比賽一開始,就要竭盡所能把對方拉向我方,直到分出勝負為止。在比賽剛起步的力量輸出極大,但若沒有力量耐力作為後盾,即使在剩下最後10公分即將獲勝的狀態下,也是有可能被對方反敗為勝的(龔純玉、張嘉澤,2006)。以能量代謝系統來看,拔河起步階段動用到磷化物系統(ATP-PC)快速產生所需的能量;起步之後,肌肉持續收縮用力來發動進攻或防守,這時動用到乳酸系統來供應所需的能量;一但比賽時間增長,就逐漸由有氧系統來供給肌肉收縮所需的能量。由2000年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的比賽時間與第一屆全民運動會決賽的比賽時間(見表四)來看,室內拔河比賽的時間短至10幾秒,長則2分鐘以上都有。因此,拔河運動的能量來源大都是以無氧能量系統來供應運動中肌肉收縮所需之能量,而持續較長的比賽則逐漸代之以有氧系統來供應(謝和龍,2001)。表四2000年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與第一屆全民運動會室內拔河決賽時間統計表比賽組別平均數(秒)標準差(秒)最大值(秒)最小值(秒)女480公斤73.333.8124282000世界女520公斤76.329.812837室內拔河男560公斤95.546.614729錦標賽男600公斤35.411.05018男640公斤104.637.619076第一屆全女480公斤53.133.817818民運動會男600公斤74.424.5127.432因此,在從事實際訓練時,應以發展無氧訓練為首要工作,這樣才能保持肌肉力量的充分發揮;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備良好的有氧能力,才能在戰況對峙的情況下持續提供力量,並能快速的消除疲勞,以提供下一局或下一場比賽的體力。所以無氧系統與有氧系統的發展是優秀拔河選手軍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尤其是進入決賽或是在高水準的比賽中,雙方勢均力敵,通常要在2分鐘後才能分出勝負,此時就看哪一方擁有較持久的肌耐力方能獲勝,這也就是有氧系統的能力在拔河運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二二二、二、、、基本技術基本技術(一)姿勢拔河比賽從外觀上看來似乎力量大的一方一定會贏,其實只要採取正確的拔河姿勢即可充分發揮隊的力量,一般而言拔河的姿勢可區分為三種(黎俊彥、林威秀,2000):1.高姿勢:身體直立不彎腰,膝關節不彎曲而將身體重心盡量後傾,並維持下肢雙足穩定不動。\n2.中姿勢:身體與對方正面相對腰部與雙膝適當彎曲,大腿股四頭肌群保持與地面平行,並準備隨時能伸直雙腳,可增加雙腳對地面的抓地力,且不失去平衡。3.低姿勢:身體姿勢與中姿勢類似,惟大腿股四頭肌群與地面傾斜稍低,對方要拉動我方時須費較大之力,低姿勢通常在防守戰術中使用。拔河姿勢的練習通常以一對一互相練習為主,剛開始時須請一位同伴在後持繩索支撐較安全且易上手,而雙方的體重最好相近,此外將繩索綁於一堅固柱狀物上來進行不同姿勢的訓練,亦是一種相當有效可行的方式。(二)步法拔河比賽中常用的移動步法有後退步(BackStep)、長拉(Stroke)、短拉(Pitch)等數種。後退步是以雙腳為軸,與節奏緩慢而大幅度拉動的長拉,以及以雙腳持續小幅度伸直來維持連續不斷牽引力量的短拉相比,較不易感到疲勞且可在長時間內施與對方極大拉力的步法,因此在比賽時後退步為基本且最常使用的步法。後退步的練習方式可讓對方保持靜止不動,我隊則將繩索盡量拉直,由於攻擊方比靜止方需要更多的力量,所以攻擊方可應對方體重的變化來調整人數,並嚐試三種基本姿勢,體驗整個腳底踩地板的感覺,並左右交替來練習後退步,步法必須左右一步步踏實踩出並伸直膝蓋,避免繩索左右過大幅度的移動,步法整齊氣息相通方能發揮全隊最大的力量。第肆章未來發展將面對的挑戰一一一、一、、、目前面臨的挑戰目前面臨的挑戰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從1992年成立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以來,已經在台灣推動了15年之久,其間歷經了拔河運動在國內的巔峰時期,以2000年全國二千多個隊伍參加比賽最為盛大,之後也面臨的一些挑戰而使拔河運動在國內的普遍程度逐漸走下坡,雖然國內的技術發展越來越精進,但是參與的隊伍卻是一年比一年少,個人認為其中所遭遇到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加以重視的。(一)經費縮減由於近年經濟的因素,政府預算編列的縮短,對於拔河運動的補助經費呈現逐年縮減的趨勢,直接影響到教練裁判講習會的場次減少,參加的學員人數減少,此外比賽規模也受到經費的影響而逐漸縮小,這些都是影響拔河運動順利推展的因素。(二)活動宣傳拔河運動富教育價值並可培養團隊精神,但由於並非熱門的運動項目,而參與的人口數較少,因而較不受媒體青睞,使其曝光率不高,舉凡各個比賽,除了參賽選手之外,往往乏人問津,無法達到宣傳效果。(三)組隊困難1.根據目前國內拔河運動的生態,參與選手大都是以學生居多,較缺少社會團體的組隊,選手一但離開校園就無法繼續參與拔河運動;反觀歐美國家的拔河選手大都為30\n至40歲的成人,在工作閒暇之時參與拔河運動,較不會有因環境改變而中斷的情形。2.賽制因政策的調整,取消國小組參加全國總決賽的機會,影響平時訓練的過程及目標,更嚴重動搖各校組隊參賽的意願。3.國中組原本是以校單位,為配合教育部「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的政策推廣校園運動,改為以班為單位參加比賽,使的普通般的選手根本無法與體育般的選手抗衡,選手實力差距過大,造成許多學校的組隊意願降低,便放棄參賽機會。(四)設備限制目前的拔河設備器材、個人裝備價格昂貴,經過這十幾年來的推廣,各學校之實力差距越趨懸殊,經費較充足的學校個人裝備齊全,有些學校甚至擁有拔河練習道與拔河練習器等設備,而最基本的拔河鞋因製造廠商少而造成壟斷,一雙拔河鞋也要近4千元,對於經費有限的學校而言實非所能負擔之開銷。二二二、二、、、可因應的策略可因應的策略(一)企業贊助杜錦豐(2003)歸納企業贊助運動賽會可視為:「企業團體以提供金錢、人員、設備、服裝或技術等各種資源給予運動主辦單位或運動員個人(或團體)的方式也利各項運動競賽的進行,來換取企業或該活動與運動員個人(或團體)的直接關係,並透過這樣的關係達成企業行銷的目標。」因此,在政府經費短缺的情況之下,應積極鼓勵企業贊助拔河比賽的辦理,並藉由媒體宣傳效果增加曝光機會,以正面形象提升拔河運動人口。此外,尋找企業認養拔河隊伍,讓國內績優的拔河運動選手可以持續發展,提升技術水準為國家增加奪牌實力。(二)調整賽制1.恢復國小組參加總決賽,若考量經費不足,以分區決賽的方式也是可行之道,讓最基層的教練與選手也能提昇比賽的層次。2.依各校的背景與資源皆有所不同,國中、小學以班級為單位組隊難度較高,且國中生有升學壓力,使得國中組參賽隊伍日益縮減。若放寬組隊方式可將選手分散於各班級成為種子,以利拔河運動的推展。(三)活動走出校園要突破以往拔河運動侷限於學校發展的情形,使拔河運動不僅深根於校園內,更要鼓勵國內各中小型企業投入拔河運動,由學校教職員工與企業員工組隊參加比賽,推廣拔河運動至各機關團體、社區,藉以取代傳統拔河之危險性並具有規則性,讓參與拔河運動的人員更多元,年齡廣泛。(四)研發拔河訓練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推廣拔河運動,提升拔河運動的技術水準,國內必須自行研發拔河設備與器材,不能只仰賴日本的進口,才能使這些裝備品質良好,價格合理化且普及化,讓人人都有機會參與拔河運動。\n第伍章結語2005年世運會的女子拔河金牌,讓當時所有的人都跌破眼鏡,証明我們擁有國際級的實力,不但讓其他各國對我們刮目相看,也提升了我們的自信心。往者已逝,來者可追,我們除了沾沾自喜外,更重要的是要如何繼續向前面對下一次的挑戰,2009的世運會將會在高雄舉行,女子室內八人制拔河已訂為我國重點的奪牌項目。然而在國內拔河運動的技術雖有顯著成長,參賽隊伍卻有縮減的趨勢,所面臨的挑戰是不容忽視的,如何有效的解決此一困境,讓國內的拔河運動再度攀上高峰,將是更重要的目標。\n參考文獻王峰偉(2005)。八人制室內拔河國家隊選手進攻動作-「歐洲後退步」與「日本後退步」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任海(1994)。中國古代體育。台北市:商務書局。李德仁、黃錫秋(2006)。教育部推廣校園拔河活動之發展經營探討。大專體育,85,11-9。涂瑞洪(1997)。拔河之源由及基本力學概念。台灣省學校體育,2(7),51-56。涂瑞洪(2002)。八人制拔河最佳隊形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德宗、陳正雄(2000)。八人制拔河運動介紹。屏師體育,4,82-85。黃國義(1969)。古今拔河考。國民體育季刊,9(12),32-33。潘玉龍、陳五洲(2001)。論我國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之推展。大專體育,55,41-49。黎俊彥、林威秀(2000)。拔河運動的訓練方法。大專體育,49,125-131。謝和龍(2001)。室內拔河運動肌力訓練的方法。大專體育,54,30-35。龔純玉、張嘉澤(2006)。室內八人制拔河力量耐力診斷與訓練。大專體育,82,19-23。杜錦豐(2003)。論運動贊助與贊助效益的評量。政大體育研究期刊,15,121-13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