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

www.ks5u.com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2.(2014·青岛模拟)使物体脱离行星的引力束缚,不再绕该行星运行,从行星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行星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v1。已知某行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三倍,即r=3R,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不计其它行星的影响,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则该行星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8km/s        B.4km/sC.8km/sD.4km/s3.(2013·保定模拟)在2013年的下半年,我国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任务,进一步获取月球的相关数据。如果该卫星在月球上空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卫星行程为s,卫星与月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是1弧度,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是(  )A.B.C.D.4.(2014·重庆九校联考)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舟九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对应的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分别为ω1、ω2和a1、a2,则有(  )A.=B.=6\nC.变轨后的“天宫一号”比变轨前动能增大了,机械能增加了D.在正常运行的“天宫一号”内,体重计、弹簧测力计、天平都不能使用了5.(2014·河南开封一模)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假设深太空中有一颗外星球,其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外星球的同步卫星周期一定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B.某物体在该外星球表面所受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4倍C.该外星球上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D.绕该外星球的人造卫星和以相同轨道半径绕地球的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相同6.(2014·宁波模拟)某行星自转周期为T,赤道半径为R,研究发现若该行星自转角速度变为原来两倍将导致该星球赤道上物体将恰好对行星表面没有压力,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行星质量为M=B.该星球的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RC.质量为m的物体对行星赤道地面的压力为FN=D.环绕该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必不大于7.9km/s二、多项选择题7.(2014·浙江五校联考)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和2相切于Q点,轨道2和3相切于P点,设卫星在1轨道和3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v3和a1、a3,在2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为v2和a2且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周期分别为T1、T2、T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v1>v2>v3B.v1>v3>v2C.a1>a2>a3D.T1a3,在2轨道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a2=a3,选项C错误。根据开普勒定律,卫星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周期T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