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助跑技术对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
浅谈助跑技术对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集士港镇中心小学方必特摘要:助跑是跳远运动的重要技术环节,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助跑技术是充分发挥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与助跑节奏,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关键词:跳远助跑助跑速度1前言当今体坛,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跳远这个古老的田径运动项目也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运动员鲍威尔在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一跃打破沉睡了2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以8.95米的成绩逼近9米大关,女子跳远成绩也达7.52米。助跑速度越快,跳远成绩越好,“跳远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这是第一重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想办法使运动员在起跳和离板时有很好的速度”。“短距离速度是所有跳跃项目达到优异成绩的基础。”影响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达到70%—80%,助跑速度是决定条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为此,本人就跳远整个技术环节中的助跑部分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2助跑技术的构成2.1步幅与步频以前教练员十分重视追求“高频率”,甚至在选材过程中也过分强调频率的重要性,结果这些运动员的频率虽高,但却忽视了其他问题,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过分强调高频率导致动作紧张,步幅偏小,实际上对提高助跑速度及起跳动作都有不良影响。当然对提高运动员速度的利用率也是有害无益的。因此,在相对步频的同时,应保持一定的步幅,只有这样,助跑技术才会既放松,又快速,才会提高速度的利用率。对于步频高,步幅偏小的运动员,训练中应采用放松大步跑、上坡跑、下坡跑、跑台阶、沙地跑、负重跑等手段,配合着关节灵活性练习(增大摆幅,髋关节灵活性练习),支撑腾空跑辅助手段有一定效果特别是采用负重与徒手交替的大步放松跑,负重与徒手交替的跨步跳效果更佳。运动员步幅在保持原有步频的情况下加大,因而自身速度能力也会较大幅度提高,从而助跑后6步速度明显加快,提高助跑的速度利用率。2.2助跑的距离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以保证助跑任务的完成为依据。助跑距离是否适当,是影响助跑速度的重要因素,助跑距离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利用,从而影响起跳的效果。其加速能力和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运动员30米和100米跑的成绩,可作为确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的指标之一:2.3助跑速度。有资料研究表明,起跳前运动速度提高0.1米/秒,就可以使跳远成绩提高1%—\n2%。然而,为了完成起跳动作,运动员在助跑时不能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也无法达到本人平跑最高速度的99%。目前,优秀运动员发挥最好跳远成绩的助跑速度为本人最高速度的93%—96%,超出这个范围,跳远成绩反而下降。这个范围的速度就是“可控速度”,而在“最大可控速度”下进行起跳,对跳远是非常重要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为什么有的运动员在助跑速度超过它的控制能力时就跳不起来?这是由于助跑速度大,起跳制动时受到的惯性冲击力也大,如果冲击力超过了运动员的控制能力,造成起跳腿过度弯曲(即发软),起跳腿伸肌在过度被动拉长(离心)收缩后,不能很快地紧接着做积极的向心收缩,即不能很快地衔接起跳蹬伸动作,那么“被拉长的肌肉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弹性变形力会下降。”3.影响助跑技术发挥的因素。3.1注意力过分集中与指向起跳速度技术,精神负担和压力太大当这一刺激反馈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支配助跑运动员的原动肌僵硬,机体肩带上部与髋关节的柔韧性不协调,从而影响后程助跑的速度。3.2助跑距离不合理。合理准确的助跑距离是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状况及技术特征而定。否则,都可能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发挥。例如,助跑距离过长,维持全程快速助跑(特别是接近起跳板前的后程助跑)比较困难;助跑距离过短,则不易发挥运动员的最快速度。3.3助跑节奏紊乱。跳远助跑的全程距离较长,因此,运动员必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段落的助跑节奏(跑速分配)。但一些缺乏大赛经验的年轻运动员,一到比赛现场,易被大赛气氛所干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加重,不敢充分施展自己的助跑速度,后程助跑的速度明显放慢,助跑节奏不鲜明。3.4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引起的机体不适(疲劳)尚未完全恢复,原先合理的助跑节奏被打乱,结果屡次上板起跳失误。教练员及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成绩,平时训练中不断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有些教练员实施训练计划时,缺乏系统性、周期性、合理性,以及打乱正常的训练周期,结果致使有些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身体机能尚未恢复到最佳竞技状态,发挥不出高水平。另外,是运动员平时进行的助跑训练,多半是在疲劳状态或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助跑速度发挥不到最佳水平。于是,一到正式比赛,运动员的机体就会产生“内抑制”,重复往日的“定势动作”。影响真实成绩的发挥。4高助跑技术的干预因素4.1加强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n现代高技术、高水平竞技体育,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要获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具有敢于竞争和必胜的心理素质,对自己的助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对掌握准确步点要有坚定的信心。在重大比赛中,许多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试跳前总是满面笑容地面向观众,并不断举起和挥动双手以获得观众的支持与助威,观众的热烈掌声,无疑给参赛者增加了无穷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有的跳远运动员在助跑开始时站在起跑线上,身体重心反复前后移动,这是对助跑节奏、准确踏板及空中动作的心理调节,正是这样的心理调节,才使的跳远动作既“充分”又省力,且具有完美性。4.2提高全程助跑节奏尽管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起动的方式、加速的方式等方面各异,但其节奏,特别是最后几步的节奏却非常相似。即从启动开始后逐渐地加大步长和加大步频,到最后4-6步在尽量保持步长的情况下,加快步频,使最后一步的节奏达到最快。在助跑的最后几步有敢于踏板进攻的意识和加快步频节奏,对衔接起跳动作,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运动员的助跑节奏,特别是助跑开始阶段的节奏不稳定,变化较大,造成助跑准确性差,在最后阶段跑小步或拉大步,导致较大的水平速度损失。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男子跳远前3名鲍威尔、刘易斯、迈里克斯试跳成功次数分别为4、5、3次,并且非常准确,即使犯规也是1厘米左右,其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可见一般。优秀运动员最后六步(平均步长)最佳比例是步长为230—235厘米,速度为每秒钟4.4-4.3步。因此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踏板准确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4.3提高跳远踏板的准确性跳远项目要求运动员在助跑中不仅要发挥速度,而且要有稳定的节奏,以此来保证在高速助跑中完成踏板的准确性。仅从运动员踏板的情况还不能完全判定其助跑的准确性如何,因为有的运动员为了踏准板往往在助跑的最后几步有意缩小或拉大步幅。这样表面上看是踏准了板,但实际上既破坏了助跑节奏,又损失了水平速度,对跳远技术水平和运动员成绩的发挥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我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凡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几步有攻板意识,步频加快,节奏感强,能踏上板10厘米以上,且运动成绩接近平时训练最高成绩,或比原成绩有较大提高,才真正体现了成功起跳和踏板准确。4.4加强跳远助跑速度训练4.4.1发展绝对速度发展绝对速度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基本上与短跑运动员相同,区别在于练习的目的是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助跑速度。常用的手段有:行进间跑:20米或30米计时。变速跑:30米慢+20米快+30米慢+20米快,可成组进行。起跑后加速30米,当速度达到最快时随惯性跑15米,再快跑30米,再惯性跑15米。要求肌肉放松,充分体会放松惯性跑的动作。下坡跑:在2°-3°坡道上,利用下坡加速度14-16步进入平地继续跑10-8步。要求充分体会下坡跑肌肉的放松感觉,同时要注意与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结合。在平地上加速跑14-16步后,进入8-10步缩短步长的海绵块标志跑。弹性跑:充分体会踝关节蹬伸用力动作。听信号突然加快频率跑:作频率较慢的原地高抬腿跑,听信号后立即转入持续3″—5″\n的高速跑。或采用中途跑听信号突然加速进行6—10步全速跑。40—50米的连续接力跑。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以提高短距离跑能力为中心,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以短为主,短长结合;变向跑和加速跑结合;快速跑与助跑技术结合。因此要注意步幅和步频的关系,体会在快速跑中步频和步幅的匹配。此外,还要进行速度的培养和训练,让运动员有意识地承受不同程度的用力情况,并把这种感觉运用到助跑训练和比赛中去为完善助跑技术,提高助跑速度和节奏打下良好基础。4.4.2提高专项速度跳远运动员除发展绝对速度外,还必须提高专项速度。助跑专项速度训练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运动员在助跑中充分发挥和利用绝对速度的能力。培养稳定的助跑节奏:在不同情况下(场地、风向、气温、情绪和体力等)可适当调整助跑距离,但决不能随意改动助跑节奏。训练运动员调节和控制步幅与步频的能力,使步幅和步频的匹配合理。培养运动员调节和控制速度的能力,提高对速度、速率、距离的敏锐知觉和准确判断能力。加强助跑攻板能力和攻板意识的培养。提高助跑准确性。助跑专项速度训练要注意:每个运动员必须找出和确定本人助跑的起动姿势和加速方法。要根据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和速度快慢等情况确定适宜的助跑距离。要培养良好的助跑节奏,挖掘速度潜力提高助跑速度。经常记录全程和最后6步助跑的时间和距离,参照其中的平均速度和步长等客观指标改进和完善助跑节奏。在形成正确助跑节奏的同时,必须经常根据助跑距离,后6步步幅大小,助跑所需时间等客观指标严格检查助跑的准确性。应根据风向、场地、气温、情绪和体力情况来调整助跑距离。综上所述,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提高与跳远成绩提高相关是非常显著的,因此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是相当重要的,而速度训练的手段种类繁多,举不胜举,每个教练员与运动员都要找一套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并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助跑速度,从而提高自己的跳远运动成绩。4小结田径运动员跳远项目属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按其用力特点,则属于速度—\n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爆发性用力的能力,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跳远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短距离速度是跳远项目达到优异成绩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节能力。是其获得优异成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踏板准确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跳远运动员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参考文献:[1]刘耀烈.试论速度在跳远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6.2.P106-109[2]曹庆安.牵谈跳远速度的重要性[J].新疆体育科技.1994.2.P100-103[3]童光琦.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几点体会[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2.P56-59[4]宫素花.女子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训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2.P93-95[5]田竞明.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1996.1.P68-72[6]曹庆安.新疆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训练[J].新疆体育科技.1991.2.P35-37[7]陆菊兰.助跑速度与提高跳远成绩的关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P54-5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