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 名词解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运动系统 名词解释

.关节盘(位置、意义)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多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把关节腔分为两部分。膝关节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为关节半月板。(1分)关节盘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并缓冲外力的冲击和震荡,由于它把关节腔隔成两部,使单关节变成服关节,关节运动的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1分)关节唇(位置、意义)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为纤维软骨环,(1分)有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面的作用,也可缓冲撞击关节的作用力,如髋臼唇。(1分)红骨髓(位置、作用)在髓腔和松质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及幼儿的内,髓腔和松质骨间隙内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1分)成人仅见于骨松质腔隙内,髂骨、胸骨、椎骨及肱骨和股骨上端的红骨髓内终身保存。(1分)骨质(成分)骨的主要成分,有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骨松质。(1分)骨密质有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分布于骨的表层。骨松质为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主要见于长骨两端(骺)和短骨骨内部。颅盖的骨松质称为板障。(1分)骺线(形成)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1分)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1分)椎管由各部椎骨的椎孔连接而成,内容纳脊髓。(2分)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为重要的体表标志。(2分).黄韧带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称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1分)有协助围成椎管和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1分)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1分)胸骨角的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分)骶角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其两侧有向下的突出,称骶角,(1分)此为进行骶管麻醉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1分)骶岬\n在骶骨底前缘中部有向前的隆凸,称岬,(1分)为测量女性小骨盆上口径线的骨性标志。(1分)椎间盘为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其中央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其周围部分是由纤维软骨呈同心圆状排列构成的纤维环,能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1分)椎间盘具有缓冲震荡和允许脊柱作少量屈、伸和侧屈等运动的功能。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从后或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和脊神经。(1分).椎间孔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称椎间孔,(1分)有脊神经通过。(1分)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构成的密闭的腔。(1分)在正常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1分)骨骼全身骨借骨连结连接构成骨骼。(1分)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并赋于人体基本形态,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1分)板障颅盖骨的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其中含有板障静脉。(2分)桡神经沟(位置、意义)在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方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1分)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1分)腕骨沟(形成、通行结构)8块腕骨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8块腕骨构成一掌面陷凹的腕骨沟;(1分)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构成腕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滑膜鞘、拇指屈肌腱及其滑膜鞘和正中神经通过。(1分)肱骨外科颈(位置、意义)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2分)髋臼(位置、构成、连接)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1分)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髋臼周缘附有髋臼唇,以增加髋臼的深度。髋臼与股骨头连接构成髋关节。(1分)足弓足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构成一个凸向上的弓形,称足弓。(1分)足弓分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足弓具有一定的弹性,保证站立时稳定;行走、跳跃时缓冲震荡,从而使脑和体内器官受到保护,也使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1分)\n前交叉韧带(位置、作用)膝关节内有由滑膜衬覆的膝交叉韧带,膝交叉韧带有前、后两条,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斜向后上外方,附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1分)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接与股骨与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1分).界线(位置、构成)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界线是由骶骨的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1分)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1分)骨盆(组成、分部)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1分)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小骨盆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1分)闭孔(位置、围成)耻骨与坐骨的体与支共同围成闭孔。(2分)坐骨大孔由坐骨大切迹与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围成的孔,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2分)。坐骨小孔由坐骨小切迹与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围成的孔,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2分)。喙肩弓喙肩韧带、喙突和肩峰共同形成,它架于肩关节上方,(1分)有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1分)鼻旁窦(定义、作用)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骨性鼻中隔(位置、构成)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半。(2分)翼点在颞窝底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1分)此为颅盖的最薄弱处,骨折后,易伤及内面的脑膜中动脉。(1分)腘窝在膝关节的后方,呈菱形。窝的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界和下内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窝底为膝关节囊。(1分)内有腘血管、神经、脂肪和淋巴结等(1分)。\n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1分)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1分)陷窝韧带(腔隙韧带)腹股沟韧带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止于耻骨梳,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2分)股三角(形成)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外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1分)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1分)收肌腱裂孔(位置、构成)在大收肌腱和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孔内有下肢大血管通过(2分)。白线(位置、形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2分)联合腱(腹股沟镰)(位置、构成、作用)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壁,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1分)和腹横筋膜一起构成腹股沟管后壁。(1分).腹股沟管腹环(位置、构成)腹股沟管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2分)腹股沟皮下环(位置、构成)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浅(皮下)环(2分)腹股沟韧带(位置、形成)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2分)。腹直肌鞘(位置、构成)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1分)后层有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以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自此以下是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成鞘的前层,而缺乏鞘的后层,但可见后层的游离下缘呈突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1分)\n主动脉裂孔(围成、通行结构)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分)腱鞘(构成、意义)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性较大的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它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檫。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1分)腱鞘的纤维层又称腱纤维鞘,它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腱鞘的滑膜层又称腱滑膜鞘,位于腱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通形的鞘。滑膜层的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称为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所以肌腱能在这个鞘内自由滑动。(1分)海氏(腹股沟)三角海氏(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2分)梨状肌上孔由坐骨大孔与梨状肌上缘构成(1分),有臀上血管和臀上神经通过。(1分)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的间隙。(1分)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