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材料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材料分析

2017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材料分析2017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材料分析考点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某个力.3.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2016·浙江10月学考)在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324/h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in后恰好停在某车站,并在该站停留4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后恢复到原速324\n2017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材料分析2017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材料分析考点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某个力.3.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2016·浙江10月学考)在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324/h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in后恰好停在某车站,并在该站停留4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后恢复到原速324\n/h图3&sh;3&sh;1(1)求列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该列车总质量为80×10g,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求列车驶离车站加速过程中牵引力的大小;(3)求列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解析】 由题意作v&sh;t图,如图(1)324/h=90/s,可得a1==/s2=-03/s2所以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03/s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a2 ①Ff=g=01g ②加速阶段加速度a2==/s2=0/s2 ③将②③代入①,得F=Ff+a2=(g+a2)=80×10×(01×10+0)N=12×106N所以列车驶离车站加速过程中牵引力大小为12×106N(3)减速阶段位移x1=v0t+a1t2=90×300+×(-03)×3002=1300总位移x=x1+x2=(1300+8100)=21600加速阶段时间t3==s=180s所以平均速度v==/s=30/s【答案】 (1)03/s2 (2)12×106N (3)30\n/s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2.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3.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1.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s末它的速度达到4/s,则F的大小为(  )A.2N   B.1N   .4N   D.8NA [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s2=1/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a=2×1N=2N.]2.(2017·海宁模拟)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指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A.7/sB.10/s.14/sD.20/s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g=a,所以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2ax,故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14/s,选项正确.]3.图3&sh;3&sh;2甲是1996年在地球上空测定火箭组质量的实验情景,其实验原理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用质量=3400g的双子星号宇宙飞船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发动机已熄火).接触后,开动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89N,推进器开动时间为7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091\n/s,用这种方法测出火箭组的质量计为1,而发射前科学家在地面上已测出该火箭组的质量2=3660g,则最接近(  )图3&sh;3&sh;2A.0%B.%.10%D.20%B [飞船与火箭组一起加速,a===,可得1=348g,则=0048,故选B]4.(2017·金华十校调研)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g,汽车车速为90/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40NB.400N.30ND.300N [汽车的速度v0=90/h=2/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s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a=70×N=30\nN,所以正确.].(加试要求)如图3&sh;3&sh;3所示,质量为的拖拉机拉着耙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x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图3&sh;3&sh;3(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解析】 (1)拖拉机在时间t内匀加速前进x,根据位移公式x=at2①变形得a=②(2)拖拉机受到牵引力、地面支持力、重力、地面阻力和连接杆的拉力F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g-FTsθ③②③联立变形得FT=[F-(g+)]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拖拉机对连接杆的作用力为FT′=FT=[F-(g+)].【答案】 (1)(2)[F-(g+)]考点二|\n超重与失重现象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a1.下列情景中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D [汽车过拱桥最高点时,加速度竖直向下,汽车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运动,重力完全提供向心力,载人航天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B错误;人站在体重计上突然下蹲的瞬间,加速度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选项错误;电梯中的人随电梯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选项D正确.]2.(2017·建德调研)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D [物体具有向上\n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超重和失重并非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综上所述,A、B、均错误,D正确.]3.小明站在电梯里,当电梯以加速度/s2加速下降时,小明受到的支持力(  )A.小于重力,但不为零B.大于重力.等于重力D.等于零A [由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受力分析可知支持力小于重力,但不为零;或者由超重、失重的知识可知,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压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选项A正确.]4.(2017·兰溪模拟)某同学背着书包坐竖直升降的电梯,当感觉到背的书包变“轻”时,电梯可能在(  )\nA.匀速下降B.匀速上升.加速下降D.加速上升 [感觉到背的书包变“轻”说明此时书包处于失重状态,有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可能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选]如图3&sh;3&sh;4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或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sh;3&sh;4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B.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D.飞船落地前减速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B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B正确;飞船加速下落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错误;飞船减速下落,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于其重力,D错误.]考点三|\n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加试要求)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作为研究对象,则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的.2.对于连结体问题,需要我们灵活选用隔离法和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3.当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个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即看成一个质点),分析受到的外力及运动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如若要求系统内各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则把物体隔离,对某个物体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该物体列式求解.隔离物体时应对受力少的物体进行隔离比较方便.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配合交替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1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1和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3&sh;3&sh;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n图3&sh;3&sh;AF BF.FDFB [以A、B两物体为一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a,设A对B的作用力为N,对B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2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N=F,B正确.]2.(2017·江模拟)如图3&sh;3&sh;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连接起,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图3&sh;3&sh;6A.L+B.L-.L-D.L+B [对两木块整体进行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a,然后再隔离甲,同理可得F′=1a,其中F′=(L-L′),解得两木块之间距离L′=L-,故选B]3如图3&sh;3&sh;7所示,两物体A、B质量相等,相互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以水平向右推力F1,同时对B施加水平向左推力F2,且F1>F2,则物体B对物体A的作用力大小是(  )图3&sh;3&sh;7ABDB [A在水平方向受到B对它的作用力和推力F1,由牛顿第二定律,对A、B系统有a=,对A有F1-FB=a,解得FB=,B正确.]4质量均为g的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秤相连,如图3&sh;3&sh;8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20N、F2=10N,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图3&sh;3&sh;8A.30NB.1N.20ND.10NB [设两物块的质量为,以两物块为一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F2=2a,再以物块2为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T-F2=a,由以上两式可解得FT=1N,B正确.].(加试要求)如图3&sh;3&sh;9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n图3&sh;3&sh;9AB-(+)gD+(+)gA [对整个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g=(+)a①对木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2Ff-g=a②由①②联立可得:F=,故A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