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读书心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种子课》读书心得

  读《种子课》的心得体会   大圩镇中心小学 黎忠福   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 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 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 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 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 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 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 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 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 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 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从以上这段话,我肤浅的就把“种子课”理解为了为知 识的学习而打基础的课,是因为要先理解理透了,才能有“生 长课”。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 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 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 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 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俞正强老师在这里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是的,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 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 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 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   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 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教材都是成人编的,老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 想法,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当学生的想法异于成 人时,我们把他定义为错误。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认 识误区,很多时候都会把学生异于我们老师的想法给否定, 甚至归为错误。可是,我们体会过学生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吗? 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或动力,而把学习当成是一 种任务?难道不是一次一次的无奈堆积而造成的吗?   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 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   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 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 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种子课》这本书,给我们数学教师对课堂、对学生有 了又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作为数学教 师的我,是不是该认真的好好想想,今后,我的课堂要怎么 更好地面向全班学生,我的课堂将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合 适的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