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学习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学习心得体会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感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了第四集《国之本在家》。‎ 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全文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重视,阐释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成为子女的表率;家风好坏,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等内容,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细胞。我们现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而家庭的和睦、和谐,家风的良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 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有家庭就一定有家风。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那么在重视家庭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两个方面:‎ 第一,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够仅仅是盯着自己这个小家,还要关注国家这个大家。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榜样和楷模,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去景仰。打开我们的历史,有无数古圣先贤,他们秉持“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的信念,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自觉地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不朽诗篇。‎ 第二,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不是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梦才能实现,才能梦想成真。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所以,对千百万个家庭来说,我们要自觉地把爱家与爱国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中国人的智慧和热情凝聚起来,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 住所,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核心价值观。还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说良好的家风,这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那如果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这样好的真正的不动产,那共同支撑起来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大厦。这也正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的培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