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哪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外因条件,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新入学时,教师就应让学生逐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意识到: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就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二、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和谐、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他们回答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来解答。时间一长,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并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遵循“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1、在巩固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 ①、在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吗?②、运用了什么方法?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③、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知道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接下来教学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知识的迁移。教师可先复习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出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讨论思考后,教师关键处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用1/2表示,这就是分数。然后结合图示讲解1/2的含义,接下来可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课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可让学生思考:①、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②、还有什么不懂?③、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看是否掌握了知识。第二个问题旨在质疑问难。第三个问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如此以来,学生就能快乐学习了。 四、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每步求的是什么?让学生从中领悟方法。当然,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