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我的新课改观
其他论文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我的新课改观 “新课程标准”的试行推广,再一次把问题摆放在我们教师面前。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生物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并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生物课堂上我们更应该正视新课程,抓住这有利的契机,及时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把“发展思维,暴露思维过程”这一准则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 1. 给学生营造活跃的思维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做。比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引导学生利用纸板,水彩色和订书机来完成DNA的结构。 2. 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情趣,以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3.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思维情境熏陶中,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化的思维运动。比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二)。 4. 注重启发学生,推动其思维的运转,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常识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这种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细胞的癌变》。 5. 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思维,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比如:新教材在课后的拓展习题中有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学过之后可以接着提出问题“还有哪些方法也可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引导学生围绕着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 6. 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勇于质疑、善于联想等思维习惯。比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课中,教师多数会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DNA的形态和数目变化。 7. 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思维评价。评价≠鉴别,评价≠筛选,新课程要求下的评价方式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其中特别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从差异中发掘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借以调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8. 特别注重暴露思维过程,把握暴露思维过程的着力点,即重点、难点、疑点。新课程强调应在不同层面进行课程创新。 其次是要“留出空白,促进积极探索”。 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教师多点拔,学生多尝试。课改以后,有些教师感觉课堂纪律变差了,不得不板起脸孔整顿乱哄哄的场面。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调控,让学生“乱”得有“形”,“形”乱而“神”不乱,又何尝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活”与“乱”是等价的。新课改倡导活泼的课堂氛围,即“你说,我说,大家说”,教师如能正确地处理好“收乱”与“放活”,使学生在一定的自由探究的“放”与教师不露痕迹的“收”结合起来,必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还要做到“情绪调控,合理优化”。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以良好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利用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新课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彻彻底底地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来“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进行“演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他们不仅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能用各种方法发现、获取新知识。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学生从心底爱上生物课,使“新课程”释放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还有学生的心情;这样还能有利于后进生的成绩提高。 最后,教师还应“创设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教师要对生物课进行“整合”,就要做一名辛苦的“编导”。千万不能让学生机械地进行“旧知练习-→听取新知-→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巩固练习-→复习训练-→测试评估”,陷入无穷无尽的一系列训练中。应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有效创设机遇,使学生进入最佳的状态: 1. 在导言设计中巧设机遇; 2. 在突破重难点时巧抓机遇; 3. 引导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时巧用机遇; 4. 在对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时巧立机遇; 5. 在课堂上出现了“节外生枝”时巧解机遇; 6. 在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时巧依机遇。 在新课改模式下进行生物教学而所得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观念,让我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己,让他们不再“讨厌”生物课,不再“讨厌”生物教师。在和谐、创新、活跃的氛围中,教师的用武之地也随之拓宽了。希望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