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心得)之对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心得)之对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探索

化学论文之对学困生的教学方式探索 ‎ ‎  摘要: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有困难,往往是思维水平不均衡所造成的。更多地运用直观形象、直觉顿悟、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突破学习障碍,提高教学效果。‎ ‎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直观、直觉、直接的教学方式 ‎  一、 问题的提出 ‎  化学是初三年级的一门新课程,面对的是经过初中两年学习后有了一定分化的学生群体,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在其他学科中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初一、初二甚至是小学的基础知识都非常薄弱,逻辑思维、数字运算、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也表现较差。然而,根据以往学习困难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来看,他们往往并不一定落后,反而在某一领域(如美术、体育、音乐、社会交际等领域)有超凡的直觉思维能力或协调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这一学生群体仍然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作为一门新课,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更适合学习困难生的教学方式呢?‎ ‎  首先我们要从分析这些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入手。其实,他们并不一定对学习新事物感到困难(例如学习打球、学习流行歌曲),只是在校学习期间用现今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成绩较低。而且调查这一学生群体的思维现状还可以发现,他们普遍表现为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思维弱于形象的、直觉的、感性的思维。我认为产生这种思维水平不均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至教学评价都存在着重抽象轻形象、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目前学校的教育活动多数围绕着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因此,那些在这些能力上有欠缺或开发不够的学生必然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被评为学习困难生。而且初期的知识或能力上的漏洞导致他们在环环相扣的学科知识体系中经常出现“一疏而百漏”的现象,知识积累越来越薄弱,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相关学科知识的逐步深入,成绩越来越差,自信心也严重丧失。‎ ‎  二、 在化学课堂针对学习困难生采取直观、直觉、直接教学方式的解释 ‎  针对上述现状,本人尝试在化学教学中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地运用直观形象、直觉领悟、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教学方式(后面简称为“直观、直觉、直接”的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障碍。‎ ‎  直观教学方式是指从具体形象入手,通过直观的感知刺激和不断强化,使学生把感知的形象逐步内化为自身知识的一部分。‎ ‎  直觉的教学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直接从直觉入手,以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方式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直接的教学方式可以理解为省却更多的中间环节甚至避开系统的知识体系,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直接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联系,让解决问题的难度体现在如何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而不是搜索和记忆、加工这些知识点上。‎ ‎  三、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直观、直觉、直接教学方式的几点具体做法 ‎  基于以上考虑,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渗透直观、直觉、直接的教学方式:‎ ‎  (一)利用实物和动手操作,积累化学表象 ‎  对一些常见的药品,我反复提供实物,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识它们的色、态,甚至是物质状态上的细微差别。例如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胆矾(蓝色晶体)等等,需要记忆的药品颜色状态很多。我并不强调这些物质的颜色并要求他们记住,这样会引起学习困难生对记忆的潜意识抵触或失去记下来的信心。我只是在尽可能多的时候展示样品,并无意地挡住标签的情况下问学生“这是什么”‎ ‎ ,或是让他们取来某某药品。学生从十几个没有贴标签的试剂瓶中一眼发现老师指定其取来的碱式碳酸铜时,已经在潜意识里深深体会到这种物质的颜色竟是那样与众不同。同样,因学生多次发现药品柜上大排大排透明的液体试剂中有一组棕黄色和一组蓝色的溶液,在他们没有学习酸碱盐之前,就已经有意地注意了这两种物质,并知道它们是氯化铁和硫酸铜。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中,我故意将硫酸铜和其他一些无色的试剂标签向后摆在试剂盒内,通过观察发现,凡是经过这些训练的学习困难生,在从试剂中选硫酸铜时,都是直接从中选蓝色试剂。而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则大都有先将试剂瓶旋转,观察标签,再找出试剂的习惯。‎ ‎  对于一些化学实验,我没有按传统的教法归纳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而用反复纠正错误实验的方法强化记忆操作要点(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应向下倾斜等)。我让学生结成小组,反复动手实验,并不断在身旁纠正他们自己动手时出现的错误。我还让这些学习困难生与我一起清理其他班级实验后的实验台,发现破裂的试管、被污染的试剂等就与他们一起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让他们自然体会到实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等。大量表象的、直观的实物和动手操作,实际上是在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将抽象的化学名词、操作注意事项等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使其直接从直观表象入手思考问题。而且,在不经意中,以暗示的形式教给他们知识,此时大脑处于松弛状态,潜意识支配着学生的无意注意,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 ‎  (二)鼓励学生从整体出发,用直接迅速的方式寻找可能、接近的答案 ‎  在一些常规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中,我摒弃了严密、有逻辑性地一步步思维的过程,尽管这些思维过程可能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一类题目一般较困难,需要大量缜密的逻辑思维作铺垫,而这恰好是学习困难生所缺少的。我将这类问题常出现的情况作为表象知识积累给学生做好铺垫,在实际的作题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抓住学生的一闪之念,及时验证。比如推断题,可以直接从题目的叙述中找到他们熟悉的物质:蓝色的溶液往往是硫酸铜溶液;黑色粉末变红色往往指的是氧化铜;最轻的气体一定是氢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多半是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常规的猜测。也有更大胆的,比如常见的液体,看看是否是水;能与多种物质产生沉淀,没准是氢氧化钡等。这些猜测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了,一多半是在碰运气。可是,这一过程激发了学习困难生的极大兴趣,竟然也使他们对这部分从来都是空白的题目写上几笔,而且还能部分触及正确答案。‎ ‎  计算题中,我鼓励他们跳步,把一些繁杂的步骤跳过去,抓一些主要矛盾。实验题我则根据经常出现的一些类型,给他们一些感觉,让他们在初懂题意的情况下直接填出诸如实验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装置如何连接一类的题,虽然答案不一定正确,我仍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歪理猜测答案。我并不认为这样做是离谱或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对逻辑思维欠缺、基础知识有明显不足的学习困难生来说,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往往靠的是直觉。事实上,有些问题不能靠逻辑思维分析出来,直觉却往往有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挖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效甚微,倒不如锻炼他们的直觉思维更有意义。‎ ‎  (三)贴近生活实际,尽量使题目的难度在于思维过程,而不是在于所需的铺垫知识 ‎  学习困难生普遍成绩较差,他们后天的知识积累可以说是很不够的,尤其是抽象思维的知识积累。在化学题目中,我尽量避免那些需要繁杂计算、巧妙设题和专业的特定解题方法的训练。这些对大多数学习困难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问题。我尽量引入铺垫知识单一、思维形象、在思维过程上增设难度的题目。例如下题:‎ ‎  例: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 ‎  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填序号,下同)画上花,再蘸----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向纸上喷洒----即可。‎ ‎  这一题目所需知识只是石蕊遇酸、遇碱的变色问题。知识铺垫单一,将化学知识与这一趣味情景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后天抽象知识积累,给学生的想象减少了障碍,可以说在这种条件下,学习困难生是与成绩优秀学生在基本同步的起跑线上共同进行思维训练。‎ ‎  四、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  (1)学习困难生对于自身积累的化学表象缺少规范的语言表达。‎ ‎  (2)知识过于零碎,难成体系。因为强调了用尽可能少的知识铺垫,因此学生的知识难以形成巩固,而且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只是对某些“点”理解的非常透彻,而对一些知识“线”概念极为模糊。‎ ‎  (3)过多强调直观、直觉、直接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计算及逻辑推理能力弱化。‎ ‎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运用直观、直觉、直接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困难生有很好的成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将是重要的一笔财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