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关于小学课间文化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关于小学课间文化的思考

其他论文之关于小学课间文化的思考 ‎ ‎   江东门小学  赵丽红 ‎ ‎ ‎  学校文化是反映人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成果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学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课间文化,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代表了我们学校在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方面的物质成就和人文成就。所谓“课间”即课与课之间。设置课间,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调节学生的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仅仅是上厕所,更多的是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总会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气息,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按照新时代要求和少年儿童的发展需要,充分、合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育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形态。‎ ‎ ‎ ‎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课间文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 ‎ ‎  一。关于课间文化的现状分析 ‎ ‎ ‎  1.学校领导及老师对课间文化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参与。他们认识中存在偏差,观念陈旧,活动流于形式。学校的领导、教师普遍观念陈旧,对课间文化缺乏重视,活动质量低、效果差,起不到调智、健身、益心的作用。学校硬件配备运用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缺乏广泛性、实践性,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影响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活动效果。留心观察我们的孩子,常见下课铃声一响,蜂拥而出,三五成群,看到最多的是男同学你追我赶,你推我搡,你打我一下,我踢你一脚,或聚在一起大打出手,大汗淋漓,情绪高涨。而此时的老师则在办公室里,尽量逃离喧嚷,退避三舍。只有当学生发生安全问题或磨擦时,才加以处理。有些教师平时只是一味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认为学生刚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十分辛苦的,课间应该让学生在教室内、走廊上等地方你追我赶,你推我搡,既无伤大雅,又有利于他们学好下节课内容。因而,教师对学生肆无忌惮的课间活动,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去参与引领,使得学生的课间活动处于原始自发的状态,由学生自主生成与自行传播。‎ ‎ ‎ ‎  2.“课间文化”参差不齐,缺乏科学、品味上的渗透。从课间文化传播的童谣顺口溜等内容看,多数是校外生活内容,导致了课间活动中的“文化流俗”‎ ‎,出现了课间文化良莠不齐的现象。由于学生的课间活动处在原始自发的状态,一些游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教育意义,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受到教育,在乐中健康成长。但也有很多缺乏科学性,缺乏知识品位,搀杂不健康因素的成分,分析学生的课间游戏,会发现不论是改编的,还是独创的,往往只强调趣味,而知识少、品位低,多数都是一些搞笑的话语。像“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丈,一摸口袋没有钱。”这就是目前课间文化的一种缺撼。‎ ‎ ‎ ‎  3.课间文化中学科的渗透不足。细细品味课间活动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会发现孩子口头传播的内容全都是学校生活之外的,而课堂所学的在活动中没有一席之地,没有一丝体现,所学的与所玩的是格格不入的,缺乏有机的融合与互通。跳皮筋是学生课间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在课间护导中,其中有段跳皮筋的念白是这样的:“小猪今年16岁。参加澳门卡拉OK,穿什么鞋?高跟鞋;穿的什么裤?牛仔裤。跳起舞来扭屁股。”跳绳游戏中也有段伴词:“1997年,我练了太极拳,打死了陆依萍,气死了何书桓,杜飞来报仇,一脚踢下楼,读飞还没死,一脚踩淌屎。”以上不但没有课程的渗透,而且也显得低速。其实,课间生活,既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也是课堂生活的延续,不应该是撇开课程而孤立。‎ ‎ ‎ ‎  二、课间文化现状出现的原因 ‎ ‎ ‎  1.出于安全的考虑。安全教育是学校极其重视的一项,也是家长格外关注的问题。学校老师们虽然希望孩子们课间能动起来,撒欢儿地玩一下,但更害怕他们挨摔、挨碰,安全方面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所以只好以安全为重,不允许同学们玩可能产生危险的游戏。很多家长在家里也常常教育孩子,不要玩有危险的游戏,时间一长,同学们自我保护意识都强了,自己主动放弃了一些游戏。‎ ‎ ‎ ‎  2.学校活动区域狭小。目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多地方小,活动场地更小,缺乏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由于班级在不同的楼层,班级大部分学生主要选择离自己班级较近的区域活动,这种活动区域就是教室前的走廊,要想伸开腿脚好好玩,根本不可能。‎ ‎ ‎ ‎  3.学生课业负担重。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喊减负,但是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却在不断加重,除了学校的课业任务,很多同学还要应付各种辅导班、竞赛、考级等,课余时间都被学习挤占了,玩的时间很少。‎ ‎ ‎ ‎  三、构建和谐的课间文化的策略 ‎ ‎ ‎  1.发挥领导的导向作用。领导是学校的决策管理层响着学校的政策制定,总领着全校师生员工,理应引领课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因此,在构建良好课间文化过程首先要发挥领导的正确导向和核心作用。人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学校领导在对课间进行管理的过程要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来约束全体师生,以优美高雅环境文化来陶冶全体师生,引领整个学校课间充斥着轻松快的文化氛围,使学校管理不仅是控制、协调,更是开发促进,把学校管理推向新境界,即把学校建成教师和学生展的基地。‎ ‎ ‎ ‎  2、教师参与并关注,先期开发,设计课间活动新形式。‎ ‎ ‎ ‎  学生是天生好动的,这是他们活泼可爱的表现。在课间活动中,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愉悦。恰恰这时候也最容易“得意忘形”惹出事端来。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细心,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善于去发现学生游戏中所包含的创造性成分,加以肯定、鼓励、推广,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设计课间文化新的形式。‎ ‎ ‎ ‎  3.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中数量众多的群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受者和对象。离开教育对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从谈起。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课间文化,不能称其为课间文化,轻松愉快的课间能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因此,在构建课间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以便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生成长,以及建设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间文化塑造良好的环境。‎ ‎ ‎ ‎  4.师生互动,齐心协力开发课间文化 ‎ ‎ ‎  没有教师的引领,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没有师生的情感交融,便创生不出鲜活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间文化作品。学生自主编创会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在先行编创的基础上,更要师生互动,及时提醒和帮助,稍作约束和协调。从而开发出健康而又丰富多彩的课间文化。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围绕活动主题,编创出贴进生活的课间文化新作品──拔河比赛:孩子们赛前铆足劲,讨论并演练着种种动作要领:比赛时,屏住呼吸,对峙僵持,各不相让;啦啦队挥舞着小旗,扯开了嗓子,一个劲地“加油,加油!”这样做一方面能贴近学生的身心,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 ‎ ‎  课间文化,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科的渗透,需要生生的互动,更需要师生互动。课间是让学生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间能否得到身心的放松,是下一节课的听课质量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短短的十分钟,不断引导,不断更新,创设出健康、积极、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课间文化,使课间文化成为我们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