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浅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注意积累素材,教会技巧方法,开展灵活多样训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写作能力 培养 方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效果。一、积累素材,随机训练(一)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1、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 作文教学是富有实践性的,不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无法有所收获,每天写日记学生必然感到缺少写作素材,那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训练。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如在学完《最后一课》后,让学生针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 这一略点进行联想扩展。学了专题《长城》后,叫学生以《我心中的长城》为题,说说各自对长城的认识。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2、教学中抓住契机,多写随感新教材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与之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便有感而发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有的《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杂文报》、《语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三)留心生活,勤写日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年,有校园生活,也有家庭生活,而且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因此我时时提醒学生要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记下来。通过写日记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四)克服畏作心理,培养学生兴趣一提到写作文,学生的头就疼。究其原因学生心中没有可写的材料,特别是表现重大主题的材料。对此,我要求学生一要从“写重大题材”表现“重大主题”认识中解放出来,多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教师,完全可以写写他的日常生活,写写他与上级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写写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写写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写写他个人以往失败的教训。写同学可以写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乱,写写做完作业后的无比轻松,写写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写写某次课余时间的恶作剧。写自己何必一定要写如何如何认真刻苦学习,如何如何“改邪归正”生活琐事都可以入文。另外,邻里纠纷,市景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通过这样点拨指点,解决了学生的畏作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教授作文方法,精心组织训练(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有他所爱,有他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多。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所设的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那么,他们就会乐于写作,勤于写作,作出好文。如半命题目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富有青少年的生活气息。如自由作文,让学生自由选票,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巧设作文 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一件难忘的事》、《 笑了》等等,使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写作兴趣自然就高了。(二)提供写作范文,激发写作兴趣初中生写作能力还不够强,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初中生写作的范文,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曾经布置学生写《记一场篮球赛》,许多文章叙事清晰,但那种热闹,紧张的气氛往往轻描淡写,一语带过,淡化了主题思想。在讲评作文时,我以《最后一课》作为范文。这篇课文在开头以战争的笔触交代故事的背景,为下文作了巧妙的铺垫。接着写小弗朗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的气氛。正因为作品有了必要的铺垫和渲染,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我要求学生以此文为例,注意场面、气氛的描写,重新写过文章。收上来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选好范文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容易写出好文章。学生有了成功感,大大增强了写作的兴趣。(四)加强审题训练,精心写好习作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如何审题呢?简单地说就是审类型、审引语、审话题、审要求。具体地说,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准确审清题意。针对不同的话题题型,对作文提供的引语、材料,尤其是话题的中心语的内涵要理解准确,才能在正确的范围内选材作文,纵横驰骋而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话题作文中关键的一步。如作文话题“感动”。《现代汉语词典》对“感动”的解释是:一是思想感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羡慕是双面的,写作时要弄清被感动的对象,分清主次关系。最好选一件别人帮助,关爱自己或者帮助、关爱他人的事件。事件要紧贴社会生活热点,突出一个“新”字。(2)满足话题全部的要求。对不同的话题作文题目,有的考生容易只看中心语而忽视了材料或引语及要求中的其他信息,结果在作文中造成明显的硬伤。正确的做法是兼顾各种要求,尤其是体裁,表达方式、字数、出现人名、校名怎么办等等。审题时要看清哪些条件是开放的,哪些条件是限制的。(3)以小见大,选取最佳切入点。话题作文中话题的宽泛性决定了以小见大是话题作文拟题、立意、选材、构思的最佳法宝。从“话题”所饱含的意蕴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中最能吸引人的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搜理出来,或叙事写人或写景状物,或发表见解展望前景。如:以“老师”为话题可以《新来的老师》、《老师的眼睛》、《不眠的灯光》等角度去思考。由于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评讲活动(一)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近几年的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的评改方法,即先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中大声朗读一遍,再由学生及教学当场评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听的清清楚楚。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完后,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各抒已见,评议习作的成败、朗读的得失了。教师也要积极发表对学生习作的看法。无论是教师评议还是学生评议,都要让朗读习作的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或者成就感。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们的:“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能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的确是这样的,有一位学生在朗读文章后这样写她的感受。“我不停告诫自己去冒险必需通过自己去尝试,不能再羞涩地躲在一旁,当自己鼓起勇气在公共场,大声地把我写的习作读出来,我觉得找到了感觉,知道该改哪些地方了,哪些地方可写得更好。我发现当我大声朗读我的作品时,几乎能体会到同学们的感受,同学们热情的鼓励仿佛都传递给了我。” 从这位学生的体会中,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因为学生在大声朗读习作时,不但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能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二)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鼓励、点评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评改这些方式,在这当中,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将“苦写”变成了“乐写”。总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从教者应该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