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电化教学——课堂精彩之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电化教学——课堂精彩之叶

信息技术论文之电化教学——课堂精彩之叶 ‎ 信息技术论文之电化教学——课堂精彩之叶 ‎ 信息技术论文之电化教学——课堂精彩之叶 ‎ 信息技术论文之电化教学——课堂精彩之叶 ‎ ‎[摘要]现代电教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象和声音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它新颖生动,感染力极强;它具有形象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老套的教学方法,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当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视教材的灌输,轻教法的改进;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现象还有所存在。本文就如何从导入、新授、练习、结束等各个环节,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把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出来、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增加课堂的精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词]信息  课堂  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运用电化教育,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把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的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听听、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枯燥无味”的现象。一、导入更有效。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现代化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1)是结合生活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放了这样一个录象片段:一群旅游者来到埃及旅游,坐着骆驼,远处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塔尖慢慢地出现。录象停止,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他们在来埃及旅游前,看过资料,胡夫金字塔现高136.5米,而现在往参观途中的C处测得胡夫金字塔塔顶A的仰角为250度,你知道此处离胡夫金字塔塔底B还有多远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纷纷画图计算,但很快就发现以我们现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很顺利地引入这节课的研究内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2)是设置疑问导入: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适时运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第一节“生活*数学”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学生参观武进市民广场的录象,最后将画面停留在雕塑群前。学生们议论纷纷:“这不是入学前军训时我们拉练到市民广场参观的录象吗?”,教师接着说:“同学们能不能在这张画面上找出这其中有什么图形?”“雕塑的整体是一个长方形。”“上面还有一个圆形的太阳。”……这一过程,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图形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时,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3)是讲授故事导入:讲点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或故事或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往往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如讲反证法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忠臣被奸臣坑害而判了死罪,皇上念他过去对国有功,采用了一个由命运来最后裁定的办法,用两张纸片,一张上写活字,一张上写死字,处决前由它来抽,抽到活字可赦免,而奸臣阴险歹毒,命人用两张纸片上都写上死字,凑巧这个诡计被贤臣的朋友知道了,悲痛地告诉了他,并表示要和他一起揭露奸臣的阴谋,这个贤臣想了想,高兴地说:“我有救了!”他叫这个朋友不要声张,处决前抽纸片时,只见他抽出一张纸片谁也不让看就吞了下去,监斩官只好看剩下的纸片是什么字了。剩下的字无疑是个“死”字,于是这个贤臣就被赦免了。他为什么能死里逃生?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引入反证法,这种利用多媒体讲故事的方法,不但图文并茂,生动,而且表演力更强,使学生印象更深,同时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二、新授更生动。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国旗、红领巾、三角尺等物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然后通过闪烁点,再从点慢慢的延伸出两条边,再点和边同时闪烁,最后在两条边的中间出现“角”,使学生了解数学中所定义的角。实现了课堂与现时的相融,宏观与微观的相融,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展示更直观。又如教学“轴对称”概念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蜻蜓,这只蜻蜓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起源的四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 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其他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这样既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信息素养。又如,在圆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很多老师都避之不讲,因为这个内容较为抽象,以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手持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线,甩动,让小球旋转一圈,叫学生观察小球走过的轨迹。这一做法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这样做学生不容易看清,因为小球走过的轨迹实在太快,一掠而过,留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我把这一过程用CAI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颜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在教学画圆的步骤和过程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让学生在下面看,部分学生容易走神,不注意看;而且教师示范时不可避免的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如果这一环节利用CAI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先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用圆规在尺子上确定所要求的距离;再确定画圆的地方(定圆心),用圆规的针脚固定在纸上;最后,把圆规稍倾斜一些,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由于利用电脑来画,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明显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这时再让学生独立练习,效果肯定好。    三、练习更有效。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练习环节,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得已圆满完成。在“圆”这一新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出一道思考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加圆的吗?”这时可借助计算机演示,设计一组动画软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草地,草地上一只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只见猴子被车子颠簸得一上一下。学生见了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颠簸?一学生回答说:“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行进起来当然感觉颠簸”‎ 老师说:“难道坐在没棱没角的车轮的车上就不会颠簸吗?请同学们再看屏幕。”屏幕上出现一只小猴子坐在椭圆形的车轮的车上,伴着模拟的声音向前进,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子上,在悦耳的伴奏下平衡地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的道理。通过三次动画演示,反复刺激,进行分辨与综合,从而形成正确的表象信息,浅化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在媒体运用中顺利地进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以进行。四、结尾更精彩。一堂好课不光要有好的开始也应该要有好的结尾。在结尾时运用电化教育创设情境可以再一次的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潮,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结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小红、小兰三人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24个。”小红说:“我拍了30个。”小兰也说了一句话,但她很聪明,没有说自己拍了几个。如果你是小兰的话,你会怎么说?随着生动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出现,学生的思维得到再一次的激发。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红多2个。”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兰少2个。”有学生说:“我拍的是小红的3倍”有学生说:“我拍的是小红和小兰总数的3倍。”有学生说:“我拍的比小红和小兰总数少3个。”……又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结尾时,教师说:“‎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从不同方向看事物的实例,请同学们观看两段录象。”运用多媒体课件现播放了国庆阅兵式和世界杯精彩射门。“从这方向看,这个队形是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是长方形”……同学议论纷纷,兴趣较为浓厚,正是:“横看侧棱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可以精彩课堂、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我深深感到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利用传统教学之本,依托电化教学之叶,使两者有机结合,互为利用,从而从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张爱卿  《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  武汉市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1李征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        《中小学素质教育》    2001.7-8孙洪平 《抓准初一学生心理  注重培养数学兴趣》  《中小学数学》    2002.7-8《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