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学困生和谐教育个案调查情况分析及对策初探
其他论文之学困生和谐教育个案调查情况分析及对策初探 湖北省英山县杨柳中学 刘卫星 初中阶段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学困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帮助这一弱势群体,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健全他们人格,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成因、现状,最终实现学困生和谐教育,我带领思想品德课外兴趣小组,在我校八年级选取样本进行了学困生个案调查。现将个案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 、个案调查的准备工作 1、科学界定学困生含义。近年,我校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学困生和谐教育”,在该课题研究中,我们学校广义界定了“学困生”的含义,不单纯粹定义为学习困难、成绩低下,以致于厌学、弃学的“后进生”,同样包括品行偏差、自律性不严的“问题生” ,还延伸到亲情疏远、家庭教育缺失的“留守学生”。 2 、科学选取调查样本。我们通过与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座谈,展开学生调查,科学选定学困生调查样本。我校八年级一共有学生303人,分为五个教学班,我们最终选定学困生调查样本74人,分布如下(见附表一)。 附表一:八年级学困生分布表 班 级 学困生人数(单位:人) 男生人数(单位:人) 女生人数(单位:人) 二(1) 15 9 6 二(2) 18 10 8 二(3) 10 7 3 二(4) 18 10 8 二(5) 13 9 4 小 计 74 45 29 留守儿童 17 10 7 3、 科学制定学困生个案调查表。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除了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等形式外,还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向我校“农村初中学困生和谐教育” 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咨询,科学制定了学困生个案调查表,分为表一、表二(见附表二、附表三)。然后召集学困生调查样本74人,反复强调我们只是客观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调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实现农村初中学困生和谐教育建言献策。 附表二:学困生个案调查表(一) 姓名: 性别: 班级 年龄: 家庭情况简介: 学 困 生 形 成 的 原 因 ︹ 在 你 认 为 对 的 后 面 打 ∨ ︺ 家 庭 原 因 父母离异,造成厌学; ( ) 父母外出打工,独自留守; ( ) 父母感情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好; ( ) 家长对孩子读书的认识不深刻,不重视; ( ) 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态度粗暴; ( ) 个 人 自 身 原 因 沉迷网吧,沉迷各类各色小说; ( ) 偏爱各类运动(文艺、体育); ( ) 和同学(同位)难以相处; ( ) 缺乏耐力、意志,学习目的不明确; ( ) 学习方法不当; ( ) 身体素质差,影响学习; ( ) 心理素质脆弱,缺乏自信心; ( )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问题,导致厌学; ( ) 学 校 原 因 课业负担重; ( ) 班级学习氛围过于紧张; ( ) 老师歧视差生而厌学; ( ) 学习生活枯燥单调; ( ) 学校食宿条件的影响; ( ) 家庭原因 羡慕外出打工,对学习没兴趣; ( ) 社会上不良风气对自己的影响; ( ) 附表三:学困生个案调查表(二) 姓名: 性别: 班级: 年龄: 学困生内心独白:针对你在学困生个案调查表(一)中所选内容,请你详细分析说明一下自己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心灵的呼唤:请根据你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经历,谈谈你渴望如何转化学困生,实现和谐教育。(可以从自身、老师、学校、家庭、社会等角度谈谈) 二 、 个案调查情况分析 学困生个案调查完成后,我们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统计、总结、分析。从统计中(见附表四)我们可以看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具体来说,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是个人自身原因,其次是学校原因,再次是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个人自身原因中,主要是缺乏耐力、意志,学习目的不明确,被调查的74人中,有58人,占了78.38﹪;学习方法不当者,74人中有62人,占了83.78﹪;心理素质脆弱,缺乏自信心者,74人中有44人,占了59.46﹪;偏爱各类运动(文艺、体育),严重影响学习者,74人中有33人,占了44.59﹪;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问题,对学习内容、对教师的不同看法,导致厌学者,74人中有22人,占了29.73﹪;身体素质差,影响学习者,74人中有19人,占了25.68﹪;和同学(同位)难以相处,人际交流沟通协调能力欠缺者,74人中有15人,占了20.27﹪。 学校原因中,认为学习生活枯燥单调,被调查的74人中,有40人,占了54.05﹪;认为课业负担重的有39人,占了52.70﹪;认为学校食宿条件有影响的有27人,占了36.49﹪;认为老师歧视差生导致厌学的有24人,占了32.43﹪;认为班级学习氛围过于紧张,难以适应的有22人,占了29.73﹪。 家庭原因中,主要是父母外出打工,独自留守,是留守儿童的17人,占了22.97﹪;认为家长对孩子读书的认识不深刻,不重视的,16人,占了21.62﹪;认为父母感情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好和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态度粗暴的分别有9人,各占12.16﹪。 社会原因中,认为社会上不良风气对自己学习构成影响的有24人,占了32.43﹪;羡慕外出打工,对学习没兴趣的14人,占了18.92﹪。 总之,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个人自身原因为主,缺乏耐力、意志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有260人次;以学校原因为辅,他们认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有限的食宿条件等影响学习,有152人次;还涉及家庭原因(53人次)、社会原因(38人次),他们认为家长没有以正确的方式给子女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有少数家长只是想着“钱途”而忽视了子女的“前途”。 附表四:学困生个案调查情况统计表 调 查 内 容 男 生 (人) 女 生 (人) 小计(人) 学 困 生 形 成 的 原 因 家 庭 原 因 父母离异,造成厌学; 1 1 2 父母外出打工,独自留守; 10 7 17 父母感情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好; 5 4 9 家长对孩子读书的认识不深刻,不重视; 13 3 16 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态度粗暴; 7 2 9 个 人 自 身 原 因 沉迷网吧,沉迷各类各色小说; 6 1 7 偏爱各类运动(文艺、体育); 22 11 33 和同学(同位)难以相处; 9 6 15 缺乏耐力、意志,学习目的不明确; 34 24 58 学习方法不当; 39 23 62 身体素质差,影响学习; 13 6 19 心理素质脆弱,缺乏自信心; 22 22 44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问题,导致厌学; 15 7 22 学 校 原 因 课业负担重; 22 17 39 班级学习氛围过于紧张; 13 9 22 老师歧视差生而厌学; 12 12 24 学习生活枯燥单调; 21 19 40 学校食宿条件的影响; 18 9 27 家庭原因 羡慕外出打工,对学习没兴趣; 9 5 14 社会上不良风气对自己的影响; 15 9 24 三 、 学困生和谐教育对策初探 “对学习无所谓,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是差生;父母在外打工,无心照顾我的学习,对我的学习也不关心,当我犯错误时,常常就骂;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习影响;老师对我们不理不睬,平时很想与老师沟通,只因为没有勇气;只偏爱语文一科,对其他科目不感兴趣;……很期望得到老师的辅导,很想给学习搞好!”“很期望得到老师的辅导,很想给学习搞好”,这就是学困生心灵的呼唤!!! (一) 针对学困生个人自身原因:大多数学困生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治疗,建议学校每个学期至少举办两次以上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辅导讲座或培训,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力、意志力、自信心,并使之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二) 针对学校原因:大多数学困生们认为,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实行素质教育,但迫于中考、高考的压力,现实中各个学校依然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他们呼吁:一方面,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各学科、各教研组、各班级要尽量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寓教于乐,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乐学、善学、会学;一方面,各任课老师要热爱学困生,尊重他们,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实行赏识教育,充分发现、挖掘、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人、成才、成功;一方面,学校要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实行新课改,实现多媒体教学,广泛开展合作性地探究式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尽量减少作业量,使之事半功倍。 (三) 针对家庭原因:大多数学困生们认为,希望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前途”比“钱途”更重要,要重视孩子的培养,不能“亲情不够金钱补”;还要注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尊重他们,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四) 针对社会原因:大多数学困生们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他们实在闹不明白,孰是孰非,以至于他们认为在学校里、在课本上学的与他们放假回家在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大相径庭,“一周春风不如一夜秋风” 。因此,他们希望,政府加强监管,净化文化市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加强自律,讲究社会公德,尊师重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公民加强自省,知识报国,奉公守法,依法办事。 总之,我们通过学困生个案调查,初步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也倾听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我们认为学困生从内心里都是想学好的,都希望变成优秀生。为此,广大学困生和我们,都希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发挥群体力量,为学困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实现学困生和谐教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