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小学美术参与性教学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小学美术参与性教学的思考

美术论文之小学美术参与性教学的思考 让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积极主动参与竞争的人才,我们的美术教学 必须改悼“依葫芦画瓢”式的盲从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性教学改变学生 被动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   一、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  1.完善教师形象,转变教学观 念。  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焦急地向老师询问自己的美 术作品好不好。学生焦灼的眼神,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权威。在传统的教 学模式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着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 动消极地学习。但从现代教育观念看,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教 师的“教”应该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进行,“教好”是为了“学 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次美术欣赏课,虽然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也有激情,但由于以“我”为中心,我 成了知识的代言人,我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被动地听我欣赏,教学效 果不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思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从他们对知识 的兴趣点人手,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引导或评点。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学习气氛很好,学生学得高兴, 找也教得轻松,教学效果也好。这使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 主要参与者,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参 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 人意识,形成学习参与责任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形成行动,必须 具有动机。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 方法,以大量的信息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当学习的主人意识,让他们 意识到学习是他们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高质量人生的需要,教师的 教学目的就是满足他们这种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 学习服务的。当学生从潜意识里为自身负责时,就会为自己树立人生目 标,形成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欲望,进而促成其参与学习的行动。在美 术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曾对同一个内容以不同的方 式进行教学。先是我站在讲台上按“正常”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认真 听,但很少提问,学生作业一般。  二、变“教材中心”为“学生对 知识的体验过程为中心”  1.走出“应试教育”,改变“教材中心”。   应试教育使得人们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 单纯抓智育。左智育上,重知识教学,轻智力培养;在知识教学上,考 什么,教什么,背什么。美术虽然不属于应试内容,但学生的固定思维、 学习习惯,使得他们把教材当成圣物看待,不能有半点超越。在上初中 美术课时,我对同一作业以两种形式出题。一个是按要求临摹课本上的 美术作品,一个是我根据这幅临摹作品的内容提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 根据关键词创作一幅画。结果是 90%的同学选择了临摹,选译创作的同 学的作品也几乎是课本临摹作品的“克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 主要是在被动地模仿,以画得“像不像”作为惟一标准。学生机械地描 摹作品,课堂死气沉沉,学生被动地应付老师的作业要求,既无兴趣. 更谈不上激情。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这种枯燥的方法,扼 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严重影响了美术参与教学的进行。教育家 杜威强调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儿童的 活动经验,是教材,也是教法的依据。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美术教 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改变“教材中心”的负面影响,重视学生的亲身 体验,作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美的氛围和自由的空 气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使美术参与教 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2.知识观的变革,决定了学生对知识体验过程 作为美术参与教学的中心。  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开放的复杂 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多强调 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类知识观的重大变革,向教学方法提 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方法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要从强调积 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尊重个人体验就必须重视学生参与,没有 参与就无从体验。强调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必须有发现的“空间”和创 新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在参与的过程中 创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生命。  3.艺术教育的参与原则,直接 要求学生对知识全方位、多形式的体验。  艺术教育是艺术化的审美 的教育,它通过让学生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获得审美体验,进而达到审 关育人的目的。对于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不仅仅是一门知识, 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 艺术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佯的一种体验的,也可以说是学不 到真正的艺术的。艺术教育的参与性原则,决定了美术教学过程是住教 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艺术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就难有真 正的美术教学。美术不是挂在教师嘴巴上的,而是学生自己用手用心所 创造出来的。  三、变“教室中心”为“社会中心”  在传统的教 育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教室成了学生学习 的中心,“凳子+桌子”成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好奇、好动、好表现, 是青少年在中小学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学生需要走进绚丽的大自然, 感受自然的美,寻求自然的神奇;学生需要走人让会,感受人类的文化, 参与人类的进步;学生需要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意义,证实生命的价 值。我曾对初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其中有 90%以上的同学对在教室上美 术课不满意,当问到学生是否愿走进自然、到让会中去上课时,100%的 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他们兴奋的表情、热烈的意愿,让我深深感到新 世纪的学生不应是“笼中的小鸟”,他们应是空中自由搏击的雄鹰,他 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白云,而是整个蓝天。  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我 们的美术参与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 活的倾向,从单纯的课堂讲授转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从生活中选择参 与活动主题和内容,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生活实践参与、社会 实践参与科学实践参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社会的美和科学的美, 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完成具有真情实感的美 术作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