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2020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篇一】‎ 按照入户计划安排,下村又再次去走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一群群忙碌的群众,农户们都忙着耕种,笑脸写在每一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xx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他老婆在忙家务,看到我热情起身招呼我。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 xx在帮跑三轮拉客,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原来退耕还林后补偿很低,家庭收入渠道很少,在我们的帮助下自己长期慢性病享受了大病补充保险,xx也做了护林员,每年也有基本收入了。‎ ‎“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听到贫困户的心里话我心里很高兴。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能叫出我的名字,对我也嘘寒问暖。‎ 走的时候她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感觉像极了一家人。我们要将帮助群众摆脱困难放在工作第一位,努力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是,我们都有一颗爱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 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篇二】‎ 大山深处奏出脱贫凯歌 我叫xx,是驻xx区xx镇xx村的扶贫干部。xx村曾是xx市级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15.28%,全村4000多人口,建卡贫困户就有621人,且收入渠道单一,经济作物占比极低。通过政策脱贫是没什么问题,但要想实现持续增收还是个大难题。‎ 初来xx,我感觉压力巨大,经常急得整宿整宿睡不着。‎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一言一情让我倍受鼓舞,深受启发。对标xx村的实际情况,“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三保障”‎ 问题还需要补短,反复思量后,我认定发展好扶贫产业是实现全村真脱贫的关键。‎ xx是我在xx村扶贫攻坚中深度关注、深入帮扶的贫困户之一,也是产业扶贫措施具有代表性的见证者。‎ 他今年62岁,暂时单身。第一次去他家时,空荡荡的屋子里只有一张桌子,风呼呼地从茅屋破墙灌进来。眼前的他眼神暗淡,沉默寡言,一种沉重、悲伤的情绪一瞬间涌上了我心头。‎ 心痛还得心药医。习总书记谈消除贫困时曾指出,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了尽快帮助xx走出来,我制定了“三步走”计划,先修房子保安全,再挣票子求发展,最后争取达到最高目标——引来妻子走上人生巅峰!‎ 那天,我和xx聊了一下午,把心中的计划摆到他面前,没想到他立马表示认可,把一肚子心里话都倾倒了出来。至此,我们成了脱贫路上的亲密盟友。‎ 那以后,xx家的D级危房改造就提上了日程,在区科技局、xx镇镇村干部的共同关怀下,没过多久,属于xx的新房就立了起来。‎ xx又提出想硬化入户便道、改造柴屋喂家禽、更换电线配家电、安装安全饮水需水管。我多方协调,四处奔走,这些想法都一一得到了实现。活了60多岁,xx实现了从危居到安居到宜居的变化。‎ 新房子修好了,挣票子也不能落下。我推荐xx参加村里的扶贫公益性岗位,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同时鼓励他发展种养结合的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植发展魔芋竹笋、养鱼养鸡。‎ 依托区科技局的科技优势,我请来科技特派员捐赠鱼苗、指导技术,支持他养鱼2亩,养鸡养鸭60余只,种植水稻2亩,玉米、魔芋、竹笋、蔬菜3亩,加上工资性收入,xx的全年收入一下子达到了2万元。一年之间,xx脱贫稳定了!‎ 这个消息让区科技局沸腾了。去年夏天,借帮扶干部在农家活动的契机,区科技局负责人专程带队和扶贫干部们做了一桌好菜庆祝xx脱贫成功。那天,淘米声、刷锅声、扫地声、欢笑声充满了xx的小屋。‎ 吃饭的时候,大家纷纷举杯向xx表示祝贺。xx感动得热泪盈眶,几次想说谢谢,未曾开口也泣不成声。我知道,那一刻,冷清的家庭热闹起来,他冰冷的心房也温暖如春。‎ 房子修好了,票子稳定了,媳妇自然就来了。前两天,xx打电话来邀请我到家里去,说有事商量,我到了后才知道,有人给他介绍媳妇。xx说,你帮我脱了贫,谈媳妇这事也要请你帮我拿个主意。我是十分惊喜,连忙说,好事好事,值得恭喜,到时成了,我一定把我们科技局的领导再请过来给你祝贺。‎ 事实证明,习总书记考察xx时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是打开xx脱贫致富门的金钥匙,还帮xx村摘掉了贫困村、空壳村的帽子,开了xx村脱贫奔小康的产业致富门。‎ 如今,xx等贫困群众成功实现了脱贫,xx村成功实现了脱贫,脱贫的凯歌回荡在大山之巅。这一切,得益于我们对习总书记指示的真学真信真用,实践证明,习总书记的扶贫重要论述就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有效指南和根本遵循!‎ ‎【篇三】‎ ‎2018年3月26日,中共xx瑶族自治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xx来到了xx乡xx村驻村扶贫。驻村两年来,有着太多的故事,给他启发,令他感动,伴他成长,让他铭记。‎ 非贫困户态度的180度转变 驻村后,xx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村情,走访农户。他来到了xx村的盘财满家,与其他农户的热情相迎截然相反,盘财满面无表情地看了看xx,既不招呼他坐,也没一杯水,冷落了他一会,才用讽刺的口气对他说:“我家又不是贫困户,你是不是走错了……”听出了盘财满心有怨气,尽管如此,xx还是端了张凳子在盘财满旁边坐下,主动开始找话题跟他聊家常,咨询他的家庭情况。不说还好,一说盘财满激动了,滔滔不绝的讲了十多分钟,话中带着不满。听盘财满发泄完,xx慢慢对他的情绪进行了疏导,跟他解释低保等政策,讲解贫困户纳入标准等,并赞扬他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等等。交流了半个多小时,他的不满情绪慢慢疏缓,握着xx的手,真诚地说:“徐队长,谢谢你来我家!以前的老一辈的干部跟老百姓走得近,熟得很。我感觉,以前的好干部又回来了。政策能享受就享受,不能享受就不享受。你能来我家里,是看得起我,关心我们,我很感谢!”‎ 离开他家后,我在想,我为他做了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他提出的期望和要求,根据政策,我满足不了,就是听了他倾诉,安抚疏导了他的情绪,宣讲了党的政策。但他在刚进门时和离开前对我的态度就有了180度的转变。‎ 这次走访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作为组织派到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把自己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加强对群众的走访联系。只要我们多了解民情民意,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不尽如意,他们也会理解、支持的。‎ 朋友圈“带货”销售农副产品 ‎2018年,黄南冲组贫困户邓礼奎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发展养鸭产业。第一批养了200只,鸭子出栏一个多月了只卖出40多只,还有150多只没有卖。鸭子卖不出去,每天还要吃不少,邓礼奎很着急,产业发展的信心受到打击。原本有些村民想跟着干的,也有了退缩的想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xx想方设法帮他解决销售难题。‎ xx乡是山区,人口少,市场小,想在本乡销售很难。联系了县里的鸡鸭批发商,但价格太低。山区传统方式养殖,喂粗粮,生长周期长、成本高,按批发商给的价格利润太低,农户不愿意。怎么办?思来想去,xx决定通过微信“朋友圈”尝试帮他销售。‎ 第一次销售鸡鸭是端午的前一天,买的人很多,订了27只。有人订是高兴,但一下订那么多又让xx愁了。27只,私家车装不下,要怎么带下县城?天气又热,会不会闷死?xx又不是市场专门卖鸭子的,顾客买一只称一只,怎么区分哪只多重多少钱?怎么配送给订了鸭子的人?……很多细节要考虑。最后,xx让邓礼奎按4.8-5.3斤来抓,统一按5斤算,75元一只,装了两个大笼子,联系客车运到县城。为方便大家提货,到了县城就放在中心地段人行道,一个个打电话让大家过来提,前前后后等了两个多小时才送完。来来往往的人经过,看到xx完全就像是山里进城卖鸭子的。送完后,xx为当初的冲动后悔了,太麻烦、太繁琐,又累又羞,还自己垫运费,觉得以后还是不帮带了。‎ 过了两天进村,xx把卖鸭子的2000多元钱带给邓礼奎时,看到他接过钱时开心的和感激,xx想,有需要的还是帮着带吧。虽然麻烦,但能帮群众做一些实事,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值!‎ 慢慢地,村里的土鸡、土鸭、蜂蜜、竹笋、茶油、鸡蛋等都上了xx的微信“朋友圈”。两年的时间里,xx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农户直接带售八万余元,协助销售近二十万元。‎ 邓礼奎信心满满地又喂养了600只土鸭;xx组郑德安的蜂蜜由70一斤难以销售到现在120一斤都需提前订购,并带动了村里11户村民发展养蜂;杨春祥的油茶由60元一斤卖到了100元一斤,木源岔组的油茶种植从40亩发展到近300亩;一些农户零散养殖吃不完的土鸡换来了一些零花钱……‎ 一个游子的泪水 脱贫攻坚是光荣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去帮扶,带着感情去工作,就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相待,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 木源岔组赵恩荣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平常家里就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xx经常抽时间去看望他,聊聊天,坐一坐。还特别记住他的生日,到生日那天xx就买上水果,邀上村干部到他家吃饭,过个热闹的生日。‎ 记忆深刻的是第一次陪赵恩荣过生日。那天,xx一大早就到赵恩荣家,“赵叔,今天是不是你生日?”xx这突然一问让赵恩荣意外了,他顿了一下说:“不是,不是。”xx又问:“你生日是十月初六吧?”赵恩荣说:“是的。”xx接着说:“今天就是十月初六啊,我晚上到你这吃饭帮你过生日。”赵恩荣表情憨厚略带掩饰的说:“你不说我都忘了……”‎ 下午,xx早早过来陪赵恩荣做饭,晚上一桌人围在一起为他过生日,好不热闹。xx想,赵恩荣其实是知道自己生日的,只是这么多年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习惯了冷清。山里通讯不稳定,儿子想打电话问候也收不到,总是自己躲着过了。‎ 回到住处有了信号之后,xx把晚上吃饭的照片发给了赵恩荣的儿子。很快,赵恩荣儿子电话打了过来,说他今天打了几个电话想给父亲一个问候,但一直打不通,看到xx发过来的照片,说不出的感激。他说,母亲去世早,自己为了生活一直在外奔波,只有过年才回家,十多年都没有陪父亲过生日了……说着说着,他哽咽了,忍不住哭出了声。xx能体会他的无奈,请他趁放假带孩子回来看老人,并告诉他,以后每年他父亲生日自己都会过来。‎ 一名扶贫工作队员的感动 两年的驻村时间里,有过辛苦,有过疲惫,有过烦恼,有过压力,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对这段时光心存感激。相比那些付出,xx收获的太多太多,农村工作的历炼,工作经验的丰富,还有村民们一份份真挚的感情。村民们给予许多感动,让xx珍惜,让他一生难忘。‎ 对冲口组盘兰凤老奶奶看到桥头那边有个人在跟人聊天,觉得好像是xx,于是就做好了午饭,等xx经过时拦住xx叫进屋吃饭,还煮了七个鸡蛋,说她不吃鸡蛋的,全是煮给xx吃的。‎ 黄南冲组的邓启波看xx脚扭伤了两个多月走路还是有点带瘸的,花了一天功夫到山上找了二十多种草药,冲好,炒好,叫xx过去敷。‎ 有一次xx走访木源岔组盘国英家时,碰到她正在磨豆腐,xx随意说了句自己喜欢吃豆花,之后她每一次磨豆腐都盛出一大碗豆花,打电话叫xx过去吃。‎ 因为帮大湾井组盘凤生销售了几次鸭子,一直叫xx到他家吃饭,从夏天叫到了冬天,饭桌上他告诉xx,今年养的第四批鸭子已经开始卖了,今晚吃是第一批养的,已经有十个月了,他一直留了两只,等xx过去吃。期间好多人来买鸭子时都想要抓这两只,他都不给。‎ xx乡村民对xx点点滴滴的好,让xx无比地感动。有这么好的群众,xx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去帮扶!即使扶贫工作结束离开xx村,他的心也会一直留在这里,因为,他已经把xx村当做了他的第二故乡,把自己当做了xx村的一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