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师爱 良言 心灯 远航——用美语良言激励学生重塑自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师爱 良言 心灯 远航——用美语良言激励学生重塑自我

其他论文之师爱 良言 心灯 远航——用美语良言激励学生重塑自我 ‎ ‎  【内容提要】教育语言艺术化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21世纪的教师,只有倾注师爱,巧妙运用美语良言,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才能使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扬帆远航。‎ ‎  【关 键 词】倾注师爱  美语良言  心灵之灯  扬帆远航 ‎  【正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是蜡烛,我们是园丁,我们要以人格培养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 ‎  人生是大海里的一叶小舟。小舟在大海中靠灯塔导航,那么,青少年未来的人生之路谁来引领?父母领一程,老师送一程,以后的远航就要靠他们心中的那盏心灵之灯。那是一盏生命之灯,信心之灯,智慧之灯,光明之灯!‎ ‎  语言教育,是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手段。教育语言艺术化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由于初中生是处于成长时期的未成年人,自尊心很强,承受力单薄,教师与其沟通必须巧妙运用经过“艺术包装”的美语良言。‎ ‎  教师运用美语良言,首先必须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工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至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接触与交往,是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它在教学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爱心是一种催化剂,能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和教育效果的提高。教师走进学生的思想,进行心灵的接触与交往,那亲切、暖心的话语,能使学生们感悟到教师那博大的无微不至的爱,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接受教导,从而激励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  所谓“美语良言”,就是“换一种说法”使教育语言“艺术化”,以感人暖心,鼓劲励志,解困化窘,巧妙规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语良言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将言辞中的“恶语”换成“良言”,“冷言”换成“美语”,达到沁人心脾,暖人心扉;就是让“忠言”变得“顺耳”,轻松化解尴尬,走出困境,从而达到“利于行”的目的。‎ ‎  一、让称赞成为习惯的“艺术”。创新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以平和、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关心他们。在教学中,要多表扬,称赞学生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发自内心地给学生“拍马屁”,要 ‎“自觉”地屡屡给他们送去“高帽子”,让他们生活在肯定和认同的氛围里,重拾自信。‎ ‎  记得我班上届毕业的一位学生,是个活泼好动的班干,优点很多,但有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管理班级有些急于求成。一次家访回来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张海滨同学:写下你这个悦耳动听的名字时,眼前便闪动着你活泼可爱的身影。人如其名,你有志气,不服输,有良好的学习成绩;爱读书,勤练笔,有较高的作文水平;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较好的人缘;爱护集体,大胆负责,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如果在干部工作中能注意方法的灵活与科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相信你在各方面会更佳,会享有更高的威信。”张海滨在回信中写道:“当我收阅这封信时,心里不禁为之一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多么和蔼亲切的话语,多么真挚而细腻的师生情啊!这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着老师的辛劳,寄托着对我的殷切期望。读着读着,有如身临其境,就好像坐在老师身边,倾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用亲切的口吻对我提出了希望,使我感到老师对我充满信心,同时也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感谢老师的厚爱,感谢老师的鼓励,我会加倍努力,再创佳绩。”从此,这位学生不断进步,品学兼优,最后高分考进了青田县的最高学府--青田中学。‎ ‎  二、巧用“绿色”语言的“艺术”。“绿色”‎ 语言是健康、文明的语言。它更多地倾注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常能给学生带去一片清新的绿荫,使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感到“如沐春风”。教师的语言最忌讳“冷”、“硬”、“辣”。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的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否则会适得其反。‎ ‎  有一教师在上语文课时,指名让一差生到黑板上来写生字,这位差生有一个生字不会写便愣了神。下面的同学们议论纷纷、指手画脚。此时,老师走近这位学生,气愤地说:“下去吧,像你这傻瓜,我简直是对牛弹琴,还是个学生,真丢人!”这时同学们都惊呆了,诧异了。那个差生趴在课桌上抹着豆大的泪滴,茫然地不知所措地漠视着老师。后来,那个同学感到在这个氛围里读书无望,只好悻悻然离开了学校,忍痛割爱转学了。‎ ‎  这个教训是极其沉痛的。这位教师这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的做法,缺乏起码的教师素养支撑!如果能换一种说法,教育效果或许会完全不同。殊不知教师的语言是可以成为“微风春雨”,也可以成为“冰刀霜剑”的啊!‎ ‎  三、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艺术”。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风”。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 中学课堂评价更应该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句“好”的评价语,也许会让学生刻骨铭心,时刻磨砺,成就终生,并把你对他的尊重变为他对你的尊重;一句“恶”的评价语,也许会让学生心灵受到创伤,永远嫉恨!‎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就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为了鼓励学生发言,上课时经常这样鼓励学生:“开动你的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再说具体清楚些,那该多好呀!”“同学们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会使一只只胆怯的小手高高举起。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是课堂的生命,点燃着孩子们的心灵之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只起点拨、引导和鼓励的作用。‎ ‎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巧用美语良言点亮学生的心灯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触:‎ ‎  1、善于藏严于爱,“忠言”顺耳。“严”和“爱”‎ 是辨证的统一。爱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的感情基础,严格要求是热爱学生的表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我们是老师,对学生与家长对子女不一样,不能是溺爱,而应是严中有爱,爱中渗严。老师不是警察,学生不是罪犯,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不应单刀直入,而应是措词和善,给人以“亲善”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是真理,但总不能让自己的良药越苦口越好,忠言越逆耳越好,而应该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让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 ‎  坏人腐蚀好人喜欢用糖衣裹着的炮弹,这样容易将人打中,容易使人接受。我们在指出学生缺点时,为什么不研究一下糖衣,为什么不使人易于接受一些呢?制药厂早已把许多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那么,为什么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呢?‎ ‎  2、善于在鼓励中体察信任学生。教师在鼓励学生时,让学生体会出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只有当你相信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相信你。学生也是一个独立个体,只有我们把他们当独立的个体看待时,学生才可以获得解放,至少是心灵的解放。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愫,努力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培养自己“非中心化”的能力,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言行的看法和态度,以便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教师也就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克服了消极情感,发展了积极情感。‎ ‎  3、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之亦然。一些学生尤其是差生也并非全是缺点,他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优点与长处,这就是好像是在灿烂的阳光下点着的一支蜡烛,微弱的烛光在阳光映照下显得微乎其微,但并不是不存在。我们要正视差生身上所存在的优点,要认真观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差生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在用语时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出教师对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关怀自己的成长,让他们体味出教师的辛苦,达到双方相互体谅、谅解、支持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的良言才有活力,学生的心灯才会被点亮。‎ ‎  4、善于沉着冷静处事适度。教师自己要加强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自身修养。临阵不乱、处惊不变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先决条件。对于无意事件,不要小题大作。对于有意的偶发事件最好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克服急躁的情绪。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时,有的教师为了与学生搞好关系而刻意的去与学生走的太近,这样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距离产生美,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一定要由心而发,不要刻意为了搞好关系而去搞好关系,要注意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饱含情感的良言,不仅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更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多一份鼓励,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提醒,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关爱,就多一份和谐。只有教师心中充满爱,才有可能点亮青少年学生的“心灯”;只有点亮他们的心灵之灯,才能唤起他们的自信重塑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他们的未来人生“送一程”,帮助他们扬帆远航,走得更远。‎ ‎  【参考文献】‎ ‎  郑晓舜    《教师实用语言艺术》          华文出版社      2000版 ‎  郭启明     《教师语言艺术》              语文出版社      1992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