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留守儿童教育的深度思考
其他论文之留守儿童教育的深度思考 庐江县城南小学 俞云飞 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了教育界的热点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累计向非农业转移了1.3亿农业劳动力,目前流动的农民工每年大约新增加100—500万人,如果把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算上,人数则超过2亿人,接近中国的城市人口。这个庞大的农民工后面有2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安徽是农民工输出大省,据有关部门统计,安徽有8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保守计算也应该有80万的留守儿童,且呈增长的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种种问题,已经残酷而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这些“留守儿童”亟待我们高度重视。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而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他们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方法。所托付的亲戚的责任心就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无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这就形成留守儿童教育巨大的缺口。这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总而言之,绝大部分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到教育者的肩上,我们责无旁贷。 然而,我却不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什么负担,相反教育的好却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古英才出寒门,温室里岂能培养出傲雪凌寒的花朵?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留守儿童必须继续留守的现状,我们为何不冷静地面对,换一种思维角度来思考留守儿童的问题,这样会产生更多的办法,亦能实事求是地为留守儿童解决难题,提升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素质。我们见过许多的专家、学者、博士等都对这方面提了为数众多的方案,但笔者每每读文之际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觉,这些与一线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际脱钩的,在办公室里“韬光养晦”式的写作式的方案是万万解决不了农村留守儿童实际问题的。我们需要的是直面农村留守儿童,行之有效地解决难题的办法。我们不妨将犹太人曾经的处境与留守儿童现实进行类比,两者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能从犹太人解决难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处理好留守儿童的现实矛盾,亦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一、生存境况的类比。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在这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有2000多年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他们遭遇过形形色色的排犹主义,在二战中,600多万人死于纳粹魔掌之下。同样的际遇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亦有体现,他们的父母为了谋生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务工经商。虽然没有犹太民族那么多的苦难,但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无助。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安全、生活、心理和生理方面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考验。 二、心理发展的类比。犹太人总是在夹缝中求生的民族,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也无法同他民族平等交往,有较强的孤独感。在孤寂中思索,探索;在屈辱中成长。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有较强的孤独感。祖父母辈往往与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遇到心理困惑常常压在心底,在孤独中长大。 三、创造成就的类比。犹太人以四海为家,在全球各地受到迫害,没有任何可信赖的资源,依靠不灭的愿望,完成复国。周边强敌环伺,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却能建设出一个现代化国家,令人叹服。更令人称奇的是,在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教育、服务等各个领域中,他们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爱因斯坦,佛洛依德,巴菲特,等等无不给人以震撼,无不闪烁璀璨的光芒。今天,在60多亿世界人口中,犹太人约有1300万。这个数字尚不及中国人口统计允许的误差幅度。就其人口规模而言,一个不到世界人口0.22%的民族本不足以令人瞩目,但他们所取得的远远超出其人口比例的巨大成功和对世界的贡献,使他们常常处于历史舞台的中心并且不断地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中国的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们在极其困难的际遇里,往往也能凭着惊人的毅力,发掘潜能,创造傲人的成绩。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用孱弱的身躯撑起生活的重担,他们少年老成,在孤独无助中谱写了一曲曲顽强的生命之歌。笔者曾有两位学生刘同学和杨同学,一男一女,他们仅有十一二岁,却在家庭里承担与之年龄极不相称的重任,帮助祖父母做家务,打点生意,照顾弟妹,在班级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任劳任怨,成绩优秀,尊敬师长,看问题常常有高人一等的视角,思维灵活,尤其是作文往往真实感人,这些与专家论文里的农村留守儿童有着天壤之别,为何?人有着极大的创造力,在留守农村困境中他们的激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灵魂在无奈的留守中得到了磨砺。当然这与老师的关怀与启迪分不开,笔者就经常用犹太人的实例启发和鼓励他们。但决不能否认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中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锤炼。他们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更坚强,更有创造力,更有孝心,更自信。 笔者从教以来,一直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我教育他们,亦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可谓是教学相长。正是留守农村的痛苦的现实培养了他们的坚忍,这与犹太人在两千年的颠沛流离中坚忍而顽强的生存发展有许多的相似,都是无法面对却也是必须接受,都是走一条孤独而坚强的发展之路。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而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坚强,接受命运的挑战。当然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视群体,理应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更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与他们共同进步,就一定能产生农村留守儿童茁壮成长的奇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