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事迹材料(二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二篇)

退 役 老 兵 事 迹 材 料 ( 二 篇 )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二篇) (篇一) 54 年坚守初心和使命 **,男,1941 年 6 月 27 日出生,汉族,退役军人、中共党员,** 市**区**镇**村村民。现龄 79 岁的退役军人党员**,虽已两鬓斑白, 却在人生暮年尽最大努力为**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 量,默默无闻却又让人无比敬佩。 参军入伍,初心向党 **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镇**村。**镇未划入**区之前,交通 不便、经济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属于原**县偏远的 “西部五镇”之一,**村因此成为贫困村。**从小看到当地恶劣的生 产、生活条件和贫困状况,为了改变村民落后观念,他决定于 1959 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服役五年。在部队服役 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每一项训练和每一次任 务。**在部队服役期间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 的考验,于 1966 年 4 月 1 日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时时 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以后,他第一时间收集资料,给 身边的党员、人民群众宣讲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退役军人 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处处扮演着政策宣讲员,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 宣讲党的好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他就是人民群众第一时间知晓党 和国家好政策的“播音员”。 8 年义务清扫,践行入党使命 **年,**村开始实施村村通建设。**村委会到**村交界处的通村路, 全长 4.8 公里。每天干完地里的农活,到该路段走走、看看,已成为 **老人的例行“公事”。发现哪里脏了,老人就会拿起扫帚进行清扫。 “以前这条路是泥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尤其是 在下雨天,由于地面低洼不平,积水严重,路面易打滑,不仅影响村 民出行,给过往车辆也带来极大不便。路面硬化后,来往的行人和车 辆增多,路面保洁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这条路来之不易,我们要 珍惜它,保护它,要随时保持清洁。”产生这样的念头后,**老人拿 起扫帚,开始清扫起这条通村路。从该路段经过的车辆和行人隔三差 五总能看见**扫路、护路的身影。除了义务扫路、护路,他还自费购 买除草剂、喷雾设备扫帚等工具和农药,**不知扫坏了多少把扫帚、 用坏了多少把铁铲。这一坚持,就是 8 年,他用行动践行了一名退役 军人的使命。 守烈士陵园,让烈士长眠 **区**镇烈士陵园位于**镇**居贺家湾组,该陵园安葬着革命烈士艾 尚功和红军无名烈士。 每天吃过早饭,**老人放下手中的碗筷带上扫帚和修枝剪急急忙忙地 赶往**镇**居贺家湾组烈士陵园清理杂草和修枝剪叶。在他的精心打 理下,烈士陵园内干净整洁,无一杂草。**老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 生活,而那条往返于家、烈士陵园的路,他每天要走几趟,只要一闲 下来,他总会到烈士陵园内转上一圈。几十年如一日,这名退役军人 **,一直陪伴着烈士陵园内的英雄们,为他们守护陵园,让烈士在** 居长眠。同时,**还广泛收集与烈士相关的史书和查询相关资料,平 时他还把当地群众和学生召集起来,宣传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教育和 启发下一代要珍爱和平,崇敬英烈,讲好红色故事,传递英烈好声音。 用心用情义务巡河,只为河水清澈透明 **区**镇**村脱贫攻坚战打得热火朝天,退役军人**说,脱贫攻坚战 是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真正带领人民群众走上了富 裕之路。但是,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祖国伟大复兴 的核心。然而,**看着孕育着**镇**村的下坝河流内漂浮着的白色垃 圾,心中无比揪心。目前正在施工的全市重点工程——下坝水库,已 进入关键时期,如果下坝河被污染,意味着污染会更加严重。退役军 人党员**主动请战,号召**镇**村的党员和人民群众组成志愿者队伍, 积极参加义务巡河并清扫河流沿岸垃圾。在退役军人党员**的号召下, 当地的很多群众都积极参与到巡河行动中。同时,退役军人党员**还 多次到农户家中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和政策,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军人本色,在**镇米良村,听到他的故 事,都会为他的义举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身边和心中的“活雷 锋”。 (篇二) **,男,**县**镇**村人,64 岁,中共党员,1975 年应征入伍,1979 年退伍,现任**县**果木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勤奋好学的他,在部队 多次受到嘉奖,1989 年被**县组织部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年获 得县科技奖,**年、**年先后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一、因地制宜谋发展,砥砺奋进攻克难 1979 年 3 月他脱下军装换上衣装,由于个人素质高、思想观念新、 致富点子多、带富本领强、有一颗热忱的公益心,1979 年在村委会 换届中,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后,他深知自己肩 上责任的重大,面对贫困的家庭和落后的乡村,他感慨万千,5 年的 军营生活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德,他立志大干一场。在调查摸底的 基础上,**团结和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集思广义,充分分 析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自然资源少但交通便利的现状,理清了发展 思路,制定了村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山地立体开发为基础,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走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方 针”,在他的带领下,他先后建起了砖厂、养鸡场、苗圃场、园艺场 等村级企业,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20O 余人。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带领两委干部,慢慢形成了从上级输血到自身 造血的转变,**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全面提高。 二、艰苦创业求真经,百折不挠成标兵 1995 年,他辞去村支书的职务,他带着军人不服输的精神,决心开 始独自创业。 他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承包林场。他以 40 万元的价格,签下了林 场 20 年的流转合同。面对满山稀稀拉拉又品质不纯的桃树、梨树、 板栗树,**请人一起砍掉,并投资 10 多万元,全部种上了烟叶。受 海拔、土质、气温的影响又缺乏技术,几年多来亏损几十万元。同年, 他将自家 8 亩果园产出的 10 多吨橙子用竹箱装好后拖去北京卖,最 终因包装简陋又不了解市场行情,导致“北上”以亏损而告终,**的 创业梦又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 市场不相信眼泪,军人出身的**更不相信眼泪。一穷二白的**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一番分析后,他决定回归山林。**年,**四处 筹钱,买来 1.2 万株梨树苗种下,像呵护孩子一样细心照料这些树苗。 像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没能避免初入行经验、技术等不足带来的重 挫,病害、天灾、剪枝等问题结伴而来。凭着军人的顽强与毅力,他 开始买书籍自学,又到**农业大学、省林科院、安江农校向专家教授 求教。历尽坎坷写春秋,苦尽甘来是翘楚。通过他近两年来的坚持和 不懈的努力,他的果树栽培知识日益充裕。他尝试着将梨树“矮 化”,利用“飞蛾扑火”的原理来消灭吸果夜蛾,他结合自己的情况, 硬是把南方常见的一株株高大乔木梨树改造成农民采摘方便的通风 舒朗的矮脚盆景造型,春观花,秋赏果。专家最为惊奇的是,果园常 见的梨锈病、风吹落果的难题在七四林场消失了,取名“**梨”的果 实光泽可人,果型漂亮,乐口消融,秋收季节,它每市斤的批发价比 市场零售都高 1.5 元以上。**因此被**农业大学的老师称为没有证书 的高级农艺师。 20 年来,他用智慧和汗水,在荒山上编织财富梦想,让林场的一草 一木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林养林的形式让昔日的 荒山废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乐于奉献播爱心,扶贫帮困传富经 **艰苦创业,靠科技种植发家致富了,看见家乡的穷乡亲,他倍感责 任重大。古语说:“同行是冤家”,可他却不那么看,他自己的梨园 越来越大,腰包也越来越鼓了,群众都跟着学,他看在眼里,喜在心 头。他主动上门帮手把手地教他们防病治病,讲解技术要领。后来又 成立了**果木专业合作社,在短短二、三年间里**果木专业合作社的 种植面积从 200 亩增加到了 800 余亩,村人均创收 4 万余元。与建 档立卡贫困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他聘请的员工基本上是附近的村民,在林场干了 7 年的魏进初感激地 说:“我 67 岁了,这个年纪去外面打工都没得地方肯要了。在七四 林场打工,不仅离家近,老板还包吃喝穿,每年发 1.7 万元的工钱, 逢年过节还给我们包红包。”对于**的好,员工钟松清也念念不忘: “虽然我才来林场几个月,但老板把我们当作家里人看待。上次我老 妈子在家里摔断了腿,他不仅给我放假,还帮我忙前忙后。” **说:自己和村民们的发家致富,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绿色生态发 展政策,我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梨树馈赠了林场每一位勤 劳的农民,我们会不断履行社会责任,先富帮后富,带领广大人民群 众共同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如今的七四林场已成为**镇甚至**县林果业 种植的产业龙头,拥有梨园近 800 亩,柑橘近**余亩,年产值 800 多万元。现在拥有固定职工 100 余人,其中有 30 多名退役军人,大 家一起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无论在军营、家中还是致富路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尽职尽责, 敢为人先,处处彰显军人本色。**心怀梦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 意志和品质,坚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退役军人的创业 楷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