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申报材料六篇与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原创五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明村镇申报材料六篇与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原创五篇

文明村镇申报材料六篇与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原创五篇 文明村镇申报材料六篇 ‎【篇一】‎ ‎**村位于**市**区泗村店镇中部,全村有374户、人口1016人、耕地面积2168亩。2016年,村集体收入6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610元。‎ 近年来,**村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凝聚“两委”力量,融洽干群关系,全村上下和谐稳定、风清气正,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投资11万元为280户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投资20余万元硬化街道、里巷,在道路两侧建花池、花坛10余处,绿化面积200余平方米。投资9.5万元,安装路灯143盏,筹资60余万元改建活动室和健身广场。完善道路两侧的排水管道,有专业保洁人员每天清理打扫生活垃圾。建成800平米的笼式足球场并投入使用。建设1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卫生服务站,村民就医提供方便,每年免费为全村600余名村民上医疗保险。对全村3000亩农田进行低产田改造,兴建农业设施,村内耕地80%完成土地流转,为村民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帮扶弱势群体。通过设立党员示范点、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服务队开展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关注弱势群体,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村民,按程序办理低保手续,对遇有重大疾病的家庭,村内实行救助和捐款,对有上学经济困难的家庭,及时帮助解决学杂费、购置学习用具。定期开展向贫困老党员、孤残人员送温暖活动。几年来,共帮扶困难群众23户,救助资金和捐款共计10万余元。**村“两委”班子鼓励群众“学技术、开门路、当老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联合镇教育中心,免费举办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联系工会、人社等部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为村里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村里成立了秧歌队、老年文艺队、篮球队等文体队伍,村内建有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兵乓球室、棋牌室,村“两委”成员自费添置运动器材,各类活动室每天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历年镇文体活动中,**村在台球、乒乓球、篮球队等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篇二】‎ ‎**村坐落于**市**区**镇西部,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街,全村共有136户、50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80%。全村共有党员22人,“两委”班子5人。2016年村集体收入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700元。‎ 近年来,**村大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抓好思想教育。**村党支部围绕“党建经济两抓两促进”的指导思想,着力从增强支部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入手,扎扎实实谋发展,主动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开启“网格化服务”模式,化解邻里矛盾,解决村民困难,排查治安隐患,提高人居环境,全村上下形成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初步建成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环境整洁、生活富足、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为百姓谋福利。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谋发展、谋福利。在农民增收方面动脑筋、下功夫,组织“两委”班子结合村街实际深入调查,探索新形势下符合**的致富途径。实行奖学金制度,鼓励青少年奋发图强。‎ 营造文明氛围。充分利用村民活动广场、村街文化宣传栏等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创文知识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建筑围墙、农户院墙和农村公共场所,运用农民画、卡通画、山水画等形式,深入诠释核心价值观“24字”内涵,引导村民学习践行。通过“大喇叭”等传播途径,播放音频宣传资料,在显著位置悬挂标牌、布标等形式,宣传民族团结、文明规范,使村民每天耳濡目染,做到家喻户晓。经过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篇三】‎ ‎**村隶属**市**区**镇,共136户、426人,党员20名,耕地面积2253亩,鱼池180亩。基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村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集体收入22万元。目前,村内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全部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 ‎**村下大力度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由村党支部负责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注重村容环境治理,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街道、河道,全体村民踊跃参;清扫道路4800多平方,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种植观赏树2500余株,并打造了5000余株环村林,治理了村内20亩坑塘,更新节能路灯86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村内宣传设施齐全,宣传橱窗、广播室等宣传阵地完备,村内主要街道绘制了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墙,共计900余平米,打造街头正能量。村级宣传员经常组织开展政策、科技、法制、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活动。‎ 该村乡风淳朴。完善乡规民约,人人参与、人人遵守。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要求村民简办红白事,杜绝“黄赌毒”。开展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全村村民十几年来自发照顾身患重病的人员,形成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良好风气。‎ 重视各项教育培训活动,由于组织有力,人社局将该村设为“农家院厨师培训班”教学点,使村民不出村就能免费接受技能培训,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农家书屋、文化室、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并在湿地公园专门建有村文化中心广场,配备音响、路灯等设施。村广场舞队及文艺骨干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每到春节、元宵节等节日,邀请其他村广场舞队、秧歌队、评剧演出团等,到村进行比赛、表演,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篇四】‎ ‎**庄村隶属**市**区**镇,有270户、1068口人。耕地1900余亩,已流转1200亩。2016年村集体收入2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多年来,该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目标,着力在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移风易俗、平安创建、基层党建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环境改善,提高文明素质。以加强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多方投资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对坑塘、沟渠进行了治理、砌上石坡。开展环境治理,脏乱差现象彻底得到整治,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显著增强。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标语等方式,加大文明村创建宣传,形成了人人参与文明村创建的良好氛围。‎ 抓文化传承,发展集体经济。该村评剧团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而且身边走出了刘小楼、孔广山等一大批优秀戏曲名家。以“辣椒贸易基地,戏曲文化名村”为主题定位,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村。新改造东郝剧场成为评戏戏迷的聚集地,经常有专业团体到此演出,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旅游村开业以来,已经有众多游客到这里欣赏原汁原味的评剧,探寻传统艺术的真脉。以市级结对帮扶为契机,制定了“一村一策”经济发展方案,目前已形成高档苗木和辣椒加工销售两大主导产业。‎ 抓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以“家风村风大家谈”“身边好人大家评”等活动为载体,弘扬时代新风。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并进行表彰,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实施村民道德建设工程,设置农民“道德讲堂”,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引导村民知荣辱、讲道德。每逢重阳节,举办联谊会,邀请村里的老人赏评剧、享盛宴,传承孝道。‎ 抓基层党建,增强发展活力。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阵地建设提升,抓制度建设提升,抓党员意识提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党员干部在流转土地、打造旅游村、发展合作社等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篇五】‎ ‎**村现有人口1367人,住户410户,村民小组24个,其中党员52人,人均年收入2.2万元。该村占地总面积1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725亩。这里毗邻京滨、京唐高铁枢纽站和津蓟、京哈高速口,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和谐稳定 。‎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方略。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制定创建文明村规划。多种形式征求村民对创建文明村的意见,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聘请专家、学者和乡贤到村指导工作,共同研究文明村庄发展方案,确定了“花海石村 善德福地”的发展主题。‎ 加大软硬件建设投入。通过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油葵,增添乡村旅游景观的同时增收260万,并投入到软硬件建设。投入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改造提升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服务室、文化站、图书室、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为“农家书屋”配备3000册图书;为“文化站” 配备锣鼓、乐器、服装、道具等文化活动器材;新建千米善德街、善德广场、善德长廊、善德堂、两个文娱健身广场和1200平米的多功能文化厅;新修水泥路2公里,村内街道硬化15230平米,雨水管道3800米,安装路灯300盏;种植观赏树1230棵,花卉150亩。‎ 搭建文明创建活动载体,发挥文化阵地育人作用。先后举办“文明新风”大家谈、“德风迎千福,吉瑞进万家”“赏千亩油葵花,拍善德**”摄影展、“善德人物 ‎ 文明之星”评选、“100个家庭画善德”“书香新开口,青少年经典诵读”和“志愿者服务队”等主题实践活动,凝聚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当选第三届“感动**人物”的身边村民示范表率作用,用村民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感染和引领更多人崇德向善。利用善德街、善德广场、善德长廊和善德堂文化阵地,感染带动更多的村民向先贤学习,学习他们“向善立身、慎独立品”的传统智慧。‎ ‎【篇六】‎ ‎**村共88户,302人,其中党员21名,耕地面积约611亩。2016年村集体收入46万元,村集体资产总计18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 村两委把创建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按照“集中整治求突破、建立机制求长效”的工作思路,全员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按照“集体管死角、党员管一片、群众管一面”的原则,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村建起了垃圾池,垃圾定点存放,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树立文明村风。为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村内社会文明程度,村两委班子多方协调资源,邀请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等道德先进典型,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联系法律、消防、医疗等专业志愿服务队到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民文明公约。倡导家庭美德,组织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和谐乡风。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发展了农村文化事业。建成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农民健身广场,并以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发动群众组织秧歌表演、健身操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 培育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国梦”等主题活动,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系统等学习载体,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观看专题教育、纪录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学法、知法、守法”为主题,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邀请镇“五老”宣讲团,向未成年人宣讲党史、革命事迹,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原创五篇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原创五篇 ‎【篇一】‎ 近日,******自治县**镇**村**“富新生态种养家庭农场”一片欢腾,原来,是党员**组织22名贫困户在新耕的田地里栽种红薯,欢声笑语伴和着春天的气息在希望的田野里荡漾开来。‎ ‎**是**村一名普通党员,却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己任,向贫困宣战,问土里要“金”,带领一队贫困户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编外扶贫队长”。‎ 再也不能这样活 ‎**村地处偏僻,是**县离天较近的一个小山村。村民抬头见山,出门爬山。“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1997年,不安于现状的“山人”**,年仅17岁便随着村中打工一族外出“淘金”。因其头脑灵活,肯卖力气,在外收入颇丰。2005年的冬天,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发现水果销售的利润空间较大,土生土长的他深知家乡是种植水果的好地方,但长期以来,地处偏僻的村民,与外界接触较少,胆识不够。为何不回去带领村民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于是,他告别繁华的都市,回归故里,开始了土里“刨金”的圆梦历程,完成了数目可观的原始积累。期间,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大山上种过红薯、药材,栽过柑橘、柿子,养过水牛和土鸡,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苦痛,有过坚定有过彷徨。“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2014年,一个华丽转身,**成了闻名乡里的“大土豪”:柿子扩种到40亩,年纯利20余万;红薯扩种到60亩,年产值20余万;种草养牛30头,年纯利20余万;“圈地”养鸡600余只,年纯利近6万。‎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从贫困走出来的人最理解贫困、最关注贫困、也最关心贫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曾一度走南闯北的**发现,农产品的主要销路在城市,城里人最大的饮食嗜好是绿色食品。如何实现绿色食品与城里人的互利对接?如何引领贫困户快速上岗、加速致富?几经思考,**将目光投向了本土“人参”——红薯。**所在的**村属于高寒山区,其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征与土壤质量,有利于生产高品质的绿色食品。从2016年开始,**便劝说贫困户集中土地大面积种植红薯。一次次登门,反反复复劝说,终是收效甚微,响应的少,观望的多。劝说无果,**并没有气馁,在总结了贫困户不愿规模种植红薯的原因后,为彻底打消贫困户“没本钱、缺技术,怕亏本”的顾虑,**最后放出“大招”:筹集400万元创建了200亩的扶贫种植示范基地,每年花费6至8万元的扶持成本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红薯种苗、有机肥料与技术指导;与所有种植户签协议包回收,确保他们只赚不亏;对个别特别保守的“顽固分子”,鼓励他们“先种2亩试试”。在**的帮扶带动下,**村23户贫困户调出土地大面积种上了红薯,奠定了“规模效应”的脱贫基础。‎ ‎“全靠**说动我种了这么多红薯,给了我多方面的帮助,我去年光卖红薯一项就收入6000多元,有了他的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脱贫致富。”面对新建的楼房,昔日贫困户谢林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2017年,正当村民文庆辉对脱贫脱困一筹莫展时,**爽快地说:你先种2亩红薯试试,我无偿给你提供种苗和有机肥料,你种出的红薯我保证全部帮你回收。就这一针“强心针”让文庆辉坚定了“红薯发家”之路,当年就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一举甩掉了贫困帽。截止目前,**与贫困户的红薯产业已发展到400亩,亩产可达3500斤,其中帮助22户贫困户发展红薯产业150亩,为3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经**帮扶过的23户贫困户,已有19户顺利脱贫,踏上了“泽富号”致富快车。‎ 道路越走越宽阔 制约农副产品发展的最大瓶颈是销路。见过世面的**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发展电商,成立了富新生态电子商务,打出响当当的品牌——注册**瑶山红薯。通过网络平台,将**瑶山红薯销往深圳、广州、南宁、桂林等大中城市,既为城里人提供了一道健康美味的绿色食品,又为自己与贫困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经济收益。今年受疫情影响,红薯出现了滞销,在当地政府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的网络平台“大显神威”:滞销的五万斤红薯一周内销售一空。闻讯而来的南宁某著名饮食餐馆负责人郭先生到村实地考察后,对**的高山“绿色”红薯十分满意,先后签下100万斤红薯订单。就在贫困户为红薯种植的美好前途而欢欣鼓舞时,**又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更为远大的目标,意欲拓宽致富路:今年,**将投入20多万元对红薯进行深加工,目前产品已注册商标。与此同时将带领贫困户大力发展黄牛养殖,实现红薯苗喂牛,牛粪种植红薯的立体循环种养。此外,**积极加入了本县油茶协会,将邻镇的10余户贫困户纳入扶贫帮困计划,并与所有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或出租土地获利)共同经营“油茶原材料生产基地”(已为油茶原材料注册“桂槽房”商标),大力发展茶叶、芋头、生姜、木耳、黄笋等农副产品种植与土鸡、土猪养殖。打造出具有扶贫帮困特色的三大生态旅游板块:农业耕作区、农业体验区、农业观光区,辐射带动全县贫困户由脱贫到致富的高歌猛进。‎ 谈及以后的发展前景,**豪情满怀:没有天生的贫困地区,也没有天生的贫困户,只要肯奋斗敢奋斗,脱贫向富的路会越走越宽阔!‎ ‎【篇二】‎ ‎“过年回趟家,七岁的女儿领了两百块钱红包,都要跳着拿给爸爸了,不和我这个老妈亲咯。”驱车驶往**“带货”的路上,**县**乡**村第一书记**笑着说。她本想趁着过年这几天好好粘着女儿,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强烈的使命感让她提前返岗,哄女儿入睡,吻额头告别后,匆匆收拾行李便火速赶回了**村。‎ ‎“女儿不亲,**村的小孩子可和陈书记亲得很!她驻村不久就走遍了**村18个村民小组,苗话都难不住她。后来村里的小孩看见她都会甜甜地叫她姑奶奶。”一旁的**村委主任王修和说道。‎ 从疫情防控到春耕生产,**一直奋战在一线。为了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缓解村级产业的销售压力,在“守卡”结束后,**便奔波在了“带货”路上。‎ 山路陡峭,蜿蜒如水蛇。“离合、换挡、油门”,**驾驶汽车在崇山峻岭中来去自如。‎ ‎“得手动挡的车子才能搞定这边的山路。别看我这辆车小,装货可不少,一年要帮我们的村民装20多万的货物出去卖!”**骄傲地说。‎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大力推行“消费扶贫”模式,探索“**农特产品进校园”活动,开通**村与后盾单位**师范大学消费扶贫的消费“专列”,将**村的土鸡、食用菌、辣椒、西红柿等农特产品与师大教职工的需求有效融合对接,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极大助力了该村产业发展。‎ 在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的帕萨特在她的“物流通道”上跑了四五万公里。仅在2019年里,她就通过自己的“独家速运”将土味山货带回城里销售,为村里增收20余万元。‎ ‎“既然来到这个村,就要为这一方水土留下点什么。发展产业就是第一要义,将来我们走了,还有致富产业留在村里!”‎ ‎**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市场调研中,她发现五排地区的黑猪深受广东市场青睐,如果能将其进行规模化科学养殖,将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为此,**苦研政策,勤跑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牢牢把握住粤桂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遇,2018年争取400万元资金,将黑猪养殖扶贫项目落户**村。经过一系列的筹备,黑猪养殖基地即将建设完成。然而,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打乱了养殖产业的发展步伐,**及时“刹车”,与各界人士积极探索勇寻出路。得益于车田乡海拔高、温差大等独特地理条件,**看准了食用菌种植的大好前景,通过乡里支持,黑猪养殖基地摇身一变成为了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带领**村20余户贫困户在扎马头、洞尾子片区种植大球盖菇40余亩,预计将为该村创收20余万元。**表示,接下来她会根据市场“踩油门”,多方联系拓宽渠道,通过试点引领,示范进一步扩大该村食用菌种植规模,发展农户只浇水便增收的食用菌“自动挡”产业。‎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菇有了,鸡怎么能少?在**村土鸡养殖基地,农户将背篓中刚采摘的油菜花撒在地上,顷刻间鸡群争相啄食,欢聚在溪边疏林和田间地头。该土鸡养殖基地就是**打下的另一片产业发展根据地,基地年养殖土鸡10000羽。‎ 因受疫情影响,存栏3000多羽土鸡的销售成了一大难题。**苦苦思索,借力“三八”女神节推出土鸡菌子尝鲜套餐活动。通过锲而不舍的线上推广,**师范大学教职工反应强烈,在学校扶贫微信群接力购买,现场扫码支付,人员零接触,给久居家中的教师们带来了“**宅急送”。“货郎书记”这一称号便由此而来。‎ 产业发展是第一要义,扶贫扶志更是本职。**深知其中的意义。‎ ‎**村贫困户罗立满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小小的个子用坚强的肩膀撑起大大一个家,西红柿和辣椒种植便是家中收入的全部来源。然而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尚未回笼,小额贷款却即将到期,平日本就寡言少语的他,此时更是一言不发。“欠钱不还会影响征信,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业甚至一生。”看着贴满了一堂屋的孩子的奖状,罗立满心头一酸,严冬中躲在辣椒地里抽起了旱烟,一坐便是一天,心中的希望随着吐出的烟雾消失殆尽。‎ 偶然之际,罗立满的艰难传到了**的耳朵里,手头并不宽松的她连夜找到罗立满,借他3万元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不断鼓励他克服困难,用勤劳与智慧走上致富的道路。‎ ‎“欢欣”鼓舞,乌云散尽,心窗打开,光明进来。一次,**入户走访回到村委已是天黑。准备开门时一个黑影站了起来,原来是罗立满。由于**进入山中手机无信号,一时半会联系不上,他便蹲在村委门前守到了天黑。看到罗立满用塑料袋提着三万元现金,一向不让须眉的**眼睛早已湿润,没想到他一直惦记着这个事。‎ ‎“我们的群众非常的朴实!你为他们做一丁点事,他们都会记在心里。”**表示,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虽然有时觉得很苦很累,但看到贫困群众在自己的帮助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再苦再累也值得!‎ ‎【篇三】‎ ‎**,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出生,现任兴安生态环境局管理股股长,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任**镇**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9年10月任**镇**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曾获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桂林市优秀第一书记、兴安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任职第一书记以来,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第一书记”的殷殷期许,以扶贫攻坚为己任,深入村屯细致调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因地适宜发展壮大产业,有力推进了稳定脱贫和社会协调稳步发展,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改善交通条件,铺好脱贫致富道路。**村的穷根在于基础设施薄弱,虽然通了高速和省道,但各自然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好几个自然村都是羊肠小道,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品运输靠的都是肩挑马驮。经**多方奔走,共从后盾单位和各职能部门争取到521.9万余元资金,为**村修建和硬化道路10条共9.86公里,新建村级办公场所、公共服务中心各一座,修缮村里的小学,为村民出行办事、儿童上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走在村里,时常能听到村民谈论:“感谢上级党委、政府还有后盾单位的帮扶,感谢夏书记,我们**村都通了水泥路、砂石路。”“在没修通路之前,我们走的都是羊肠小道,买个西瓜回家要是半路提西瓜的绳子断了,西瓜也就找不回了,更别说是运什么农副产品出去卖了……”‎ 积极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注重发挥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增进班子团结,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白产业扶贫是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土鸡、冷水鱼养殖和百香果、中草药材种植等技术,组织8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桂林参加“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播撒产业致富的火种。在他的推动下,**村发展中草药材种植吴茱萸30亩、砂仁13亩;发展规模冷水养鱼1户,年产鱼7000多斤;发展灵芝种植,规模已达26亩;种植沙糖桔50多亩、种植猕猴桃已达29亩,这些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通过发展产业,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聚力攻坚。2019年10月**临危受命,结束4年的驻村生活仅三个月便告别亲属再次出征,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就任后立即走访全村115户贫困户,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帮扶计划和措施。统筹驻村各支力量,建立问题清单,明确工作职责任务,手把手教村干部梳理工作、落实工作、反思问题,全面实施帮扶计划。针对**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向有关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万元,加装桥梁防护栏和修复水渠基脚;多方联系爱心企业,募集资金3.2万元为**小学的贫困学生们提供阳光午餐和学习用品;此外还积极为村内贫困户争取价值近万元的生活、防疫物资,努力帮助困难群众破除读书难、行路难、生产生活难等难题。‎ ‎【篇四】‎ ‎“我当这**村的党支部书记,只求不当后没人讲我无作为。”这个念头就是鞭策着**不断担当作为的动力。自2017年换届选举上任以来,**便在不断的忙碌着,忙着开展各项基础党建工作、忙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忙着做好其他急难险重工作。‎ ‎“你好支书,我这边需要报送个材料,麻烦你过来完善下。”一个周末,我不得不拨出号码打扰梁支书的休息时间。然而在接到电话后他只是说道,“你放心,党建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你一个电话,我5分钟内就到。”‎ 也许正是这积极的心态为他添加了动力,促使他总是头几个完成工作,并且还能保质保量。付出总会有收获,他2016、2017连续两年获得镇级先进个人称号,2018、2019连续两年为**村党支部收获了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虽然我村是非贫困村,扶贫任务却也不容小觑。”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的是**对脱贫攻坚的重视。每年至少走访一遍本村的69户贫困户,了解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提供硬件保障。2019年共硬化道路2.72公里、修建一座篮球场、新村部办公楼竣工验收并搬迁。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完成,也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截止目前, **村只有2户4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百分之零点三以下。‎ ‎2017年底是**镇城镇化建设的攻坚时期,**村作为镇政府所在的村,更是面临各项重要工作。**主动带领村两委班子做好涉及立面整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群众的思想工作。镇政府干部职工3个月没放假,他便也连轴转了3个月。2019年6月9日,**镇遭遇罕见特大洪水,**顾不上自己的房屋被淹,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哪怕洪水过后,也是走访了解并统计灾情、开展村部清淤为先。鼠年伊始,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从正月初三起,便每天都开着车走街串巷的宣传防控知识,还设立了村检测点严防人员出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今年38岁的“老”青年**便在以自己没有停止的行动践行着知行合一,展现他的担当作为,堵住那些来不及产生的众口悠悠。‎ ‎【篇五】‎ 在他上任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村里原来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家家入户的自来水管道结束了村民买水挑水吃的历史,村民破烂不堪的老旧危土房换成了砖木结构的安全住房,村口郁郁葱葱的绿化,文化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文化走廊的建成,让村民可以很骄傲的对来访的亲朋说:“看!这就是俺们村!”而这一切的带头人,就是**镇**村委会主任**。‎ 舍业为村终不悔,甘做村民孺子牛 回村任主任前,**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事业做的有声有色,既有不错的收入,也能照顾家庭,加之孩子正上高中,马上面临考大学,家庭需要他承担的更多,家人、亲朋都多次劝说,他自己也思考过,但他最后还是果断选择了“改变家乡面貌,服务父老乡亲”这条路。在做村委会主任后,面对一个深度贫困村,面对父老乡亲的期盼,面对繁重的工作,他做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放弃出租车,脱产在村工作。虽然收入下降,也无法顾及家庭,但他却无怨无悔。在随后的3年里,以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带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成为了一个团结、高效、活泼、紧张的集体。‎ 加强党员自身建设,发挥党组核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有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在脱贫攻坚中,为了更快更优完成工作任务,他坚持从抓实村委班子和党员入手,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发挥党员带动示范作用。工作期间,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参与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讲政策,并在组织、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接通安装了村村响、党建直通车等设备。通过传统和现代教育宣传方式的结合,使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进一步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村民逐步对政策从了解到支持,个别群众从最初的抵触变成现在的欢迎,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村委会在他的带领下,互相支持,把工作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好班子,重塑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深入走访村户,全面体察民情 ‎**行政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560户1797人,其中,常住人口218户610人,辖区内90%以上为土木结构住房,且绝大多数是危旧房。由于生产生活差,三分之二的群众外出务工,目前在村居住的也多为老、弱、病、残。工作期间,他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开展,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交流,挨家挨户询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致贫原因,对群众提出的医疗报销、接送亲戚、矛盾纠纷等每一件小事,都能够用心的提供帮助。临近春节,气温骤降,**村的老百姓大都呆在家中烤着炉火予以避寒,而他却冒着严寒前往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与群众共同探讨来年脱贫致富的路子,并从精神上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三年来,他将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每一个家庭,对群众打来的每一个电话,都能积极的协调解决。‎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解决村民基本问题 基础设施滞后、地下水**缺乏、降水量不足、土地贫瘠是制约**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他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班子从实际出发,一是大力推进小村整合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新村一期64户群众已完成入住,二期55户正在进行道路建设,即将具备入住条件。小腮和东哈新村40户正在建设中,即将完工。危房改造共涉及2个自然村,贫困户仅剩1户正准备开工建设,其余贫困户已全部完成建设。二是结合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主,为有养殖能力和意向的贫困群众新建羊棚,为10户贫困户购买杜泊种公羊,并提供政府补贴资金50000元。年末,在经济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为来年的市场销售提供了一条新路。三是大力发展“带资入股”,重点针对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分别带资入股至中加和赛诺两家企业,生产经营由企业全权负责,贫困户共享经营利润。目前,己向31户贫困户,发放入股红利124000元。‎ 关注重点人群,化解矛盾纠纷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交通协管等方面主动进行政策解读,耐心做好工作。2017年、2018年的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中,面对贫困户退出、进入,个别群众不理解,对此他就逐户逐人进行解释,对存在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确保合理诉求能够得到解决,不合理诉求能够解释到位。‎ 坚持以身作则,严守工作纪律 在工作中,他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村民监督。他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各项制度约束自己。从不占集体便宜,为村民办事从不讲索取,利用空闲时间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农村的工作都是繁琐的工作。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和发展探索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扑在村工作上。对个别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初始阶段的误解,他不急躁、不争辩,用行动消除村民的误解,用实绩实效取得村民的信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