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敬业奉献)三篇与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敬业奉献)三篇与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敬业奉献)三篇与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敬业奉献)三篇 ‎【篇一】‎ ‎**,女,汉族,出生于1981年6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大学副主任医师。‎ ‎2010年,毕业以后,被**大学附属医院以人才引进方式,分配到病理科,一直从事病理诊断工作。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同时,她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撰写论文,《眼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报道》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2018年,应中组部,**省组织部的要求,主动报名参加第四批“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援藏期间表现突出,被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委员会,阿里地区行政公署评为优秀援藏干部,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先进工作者,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组团式医疗援藏学科建设奖。她带领的病理科团队获得西藏自治区病理快速冰冻技术比赛三等奖,西藏自治区病理室间质控优胜单位。援藏结束,回到内地第二天,由于科室人员外出学习和另一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家里老人生病住院,**顾不上自己的醉氧反应,立即到科室值班,签发高风险的术中冰冻报告。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坚守,这是她一贯的作风。‎ 回母校,那一个最重要的决定 ‎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学临床医学系录取,由于基础知识扎实,又勤奋好学,她的成绩每年都是有目共睹,每年都是一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07年,大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便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录取。2010年,获得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当大多数人学得了一身本领留在南方大城市中工作,她却毅然的选择了回到母校,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是从母校开始接触到医学这个神圣的职业,现在,我有了回报母校的机会,我珍惜这个机会,我更相信,我的母校比那繁华的都市更需要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2010年担任病理科诊断医生至今,她立足本职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着全心的精力和心血,用精湛的技术和崇高的医德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风雨十年,如一日 ‎2011年刚毕业那会,**看见医院肾脏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开展不理想,主动申请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进修学习。进修的过程中,由于她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和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的好评。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外,她把所有本该属于自己休息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读书和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之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更希望有一天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为自己的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 当爱的种子在西藏扎根开花 ‎“大爱”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的根本,**讲,小爱爱家,大爱爱大家,小爱,赢得只会是亲人对你的关爱,但大爱,你却是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只有是小爱和大爱都存在了,这个世界才会处处的散发着爱的光芒。‎ ‎2018年6月,她以一个党员干部的高度政治觉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从革命圣地**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西阿里。援藏工作一年来,**同志积极践行救死扶伤,继承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精神,自觉与海拔比高度、与草原比宽阔、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立足岗位、牢记使命、克服困难,主动融入阿里、服务阿里、建设阿里,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风貌,彰显着一名“白衣天使”最美的风采。‎ 刚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时,正逢医院创“三乙”攻坚阶段,**凭借援助**及**两家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建设及二甲医院创建工作的丰富经验,对照“三乙”等级医院创建标准,建议提出单独成立病理科,并牵头负责组建,建立健全病理科各项规章制度 ‎,对病理科清洁区、污染区等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分子实验室,引进索图病理信息系统、华夏病理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引入使用自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染色仪,开展首例术中快速冰冻。通过不懈努力,**带领科室同事圆满完成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三乙”各项任务,并且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 的“先进工作者”。‎ 到阿里不久,**同志就发现,阿里地区AS-CUS患者及尖锐湿疣的患者非常多,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开展HPV分型检测迫在眉睫,为此,她积极沟通**省妇幼保健促进会协调仪器捐赠事宜,并创建了病理分子实验室,同时利用休假时间亲自到内地采购试剂耗材,帮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实现病理科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来到这片高原,**并没有将目标局限于来时肩负的创“三乙”任务,也没有在创“三乙”工作圆满完成后而满足,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她所掌握的技术不因为她的离去而带走,怎样做才能算是“留得下、用得上”。因此,她坚持以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为目标,亲自带领刚参加工作的3名检验专业毕业生,一个一个带、手把手的教,针对3名学生基础知识差、实践经验少的特点,结合自己丰富工作经验,对技术要点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心对心交流,经常性开展疑难病例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实战练兵,主动介绍科室管理经验,努力为藏西高原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目前,3名学生都已具备独立开展医疗检测工作的能力。同时,生活中时常和藏族同事们交流谈心、交换意见,满腔热情地为科室藏族同事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藏汉一家亲、民族团结友好的赞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个平平凡凡的医生,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当地的医疗事业中做出了自身贡献。在她执业的这近十年里,不仅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而且也赢得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2016年被**大学附属医院评为优秀员工。2019年8月19日,**被**省评为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1981年6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大学副主任医师。‎ ‎2010年,毕业以后,被**大学附属医院以人才引进方式,分配到病理科,一直从事病理诊断工作。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同时,她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撰写论文,《眼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报道》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2018年,应中组部,**省组织部的要求,主动报名参加第四批“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援藏期间表现突出,被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委员会,阿里地区行政公署评为优秀援藏干部,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先进工作者,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组团式医疗援藏学科建设奖。她带领的病理科团队获得西藏自治区病理快速冰冻技术比赛三等奖,西藏自治区病理室间质控优胜单位。援藏结束,回到内地第二天,由于科室人员外出学习和另一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家里老人生病住院,**顾不上自己的醉氧反应,立即到科室值班,签发高风险的术中冰冻报告。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坚守,这是她一贯的作风。‎ 回母校,那一个最重要的决定 ‎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学临床医学系录取,由于基础知识扎实,又勤奋好学,她的成绩每年都是有目共睹,每年都是一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2007年,大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便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建医科大学录取。2010年,获得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当大多数人学得了一身本领留在南方大城市中工作,她却毅然的选择了回到母校,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是从母校开始接触到医学这个神圣的职业,现在,我有了回报母校的机会,我珍惜这个机会,我更相信,我的母校比那繁华的都市更需要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2010年担任病理科诊断医生至今,她立足本职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着全心的精力和心血,用精湛的技术和崇高的医德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风雨十年,如一日 ‎2011年刚毕业那会,**看见医院肾脏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开展不理想,主动申请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进修学习。进修的过程中,由于她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和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的好评。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外,她把所有本该属于自己休息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读书和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之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更希望有一天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为自己的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院中的“法官”,作出的病理诊断往往就是一锤定音,最后的临床诊断。但作为病理医生的她总是低调地站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取自病人的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千变万化的组织形态,从变化中找共性,从共性中找特性,然后作出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而这就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从标本接收,经过巨检、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切片,再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综合作出病理诊断,需经过50道以上的工序,流程中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病理诊断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诊治。她总是严谨工作,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不让差错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目前已经签发出5多万份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 当爱的种子在西藏扎根开花 ‎“大爱”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的根本,**讲,小爱爱家,大爱爱大家,小爱,赢得只会是亲人对你的关爱,但大爱,你却是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只有是小爱和大爱都存在了,这个世界才会处处的散发着爱的光芒。‎ ‎2018年6月,她以一个党员干部的高度政治觉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从革命圣地**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西阿里。援藏工作一年来,**同志积极践行救死扶伤,继承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实干精神,自觉与海拔比高度、与草原比宽阔、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立足岗位、牢记使命、克服困难,主动融入阿里、服务阿里、建设阿里,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风貌,彰显着一名“白衣天使”最美的风采。‎ 刚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时,正逢医院创“三乙”攻坚阶段,**凭借援助**及**两家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建设及二甲医院创建工作的丰富经验,对照“三乙”等级医院创建标准,建议提出单独成立病理科,并牵头负责组建,建立健全病理科各项规章制度 ‎,对病理科清洁区、污染区等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建立分子实验室,引进索图病理信息系统、华夏病理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引入使用自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染色仪,开展首例术中快速冰冻。通过不懈努力,**带领科室同事圆满完成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三乙”各项任务,并且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被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创“三乙” 的“先进工作者”。‎ 到阿里不久,**同志就发现,阿里地区AS-CUS患者及尖锐湿疣的患者非常多,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开展HPV分型检测迫在眉睫,为此,她积极沟通**省妇幼保健促进会协调仪器捐赠事宜,并创建了病理分子实验室,同时利用休假时间亲自到内地采购试剂耗材,帮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实现病理科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来到这片高原,**并没有将目标局限于来时肩负的创“三乙”任务,也没有在创“三乙”工作圆满完成后而满足,她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她所掌握的技术不因为她的离去而带走,怎样做才能算是“留得下、用得上”。因此,她坚持以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为目标,亲自带领刚参加工作的3名检验专业毕业生,一个一个带、手把手的教,针对3名学生基础知识差、实践经验少的特点,结合自己丰富工作经验,对技术要点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心对心交流,经常性开展疑难病例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实战练兵,主动介绍科室管理经验,努力为藏西高原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目前,3名学生都已具备独立开展医疗检测工作的能力。同时,生活中时常和藏族同事们交流谈心、交换意见,满腔热情地为科室藏族同事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藏汉一家亲、民族团结友好的赞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个平平凡凡的医生,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当地的医疗事业中做出了自身贡献。在她执业的这近十年里,不仅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心,而且也赢得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2016年被**大学附属医院评为优秀员工。2019年8月19日,**被**省评为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届医师节“优秀医师”。‎ ‎【篇三】‎ ‎**,男,汉族, 出生于1981年11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市委改革办协调指导科科长。2017年9月,由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县**乡**村任第一书记。‎ 他驻村工作后,坚持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变思想、挖穷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群众成功创建奶山羊致富产业,成立了**奶山羊养殖股份经济合作社,激活了群众内生动力。他坚持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三变”的发展模式。他巧妙的确立了以生产所需要素折价入股的办法,兽医以工资入股、没钱的以土地入股、有劳力的以劳力入股、种草的以草入股、村集体以废弃羊场入股等8种入股形式,让村民都参与进来。首批入社的11名社员入股5.7万元,他个人垫资2万元,买回奶山羊61只。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亲力亲为、真抓实干,带领群众维修圈舍,配比饲料,实施防疫等等,尤其是羊子刚进场后应激反应严重,他就住在羊场给羊打针、灌药,群众都说他是全能手。为了壮大产业,他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先后为村上争取资金40万元。一方面探索研究扶贫资金与产业、村集体、贫困户及群众的结合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办法,并为**县起草了**县互联网+奶山羊产业的发展办法,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借鉴,被国务院扶贫办选为2018年**市唯一一个扶贫典型案例。目前,社员已发展到207户(覆盖了全乡所有在册贫困户143户),奶山羊已发展到700多只。2018年进行了两次分红,户均红利1161.5元,根据分红情况,群众年均增收有望突破4000元,年产值将达到180余万元。‎ 他先后荣获荣获**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个人;**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第一书记;**市第二十三届“五四青年奖章”。‎ ‎**村民小组,坐落在**高原**县境内,属**乡**村,是洛河流域“柳拐村”的典型,也是省级贫困村。共66户18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户46人,其中因残致贫26人,占贫困人口的57%,贫困发生率高达24.7%。因为贫困,近年来村里上访事件频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脏、乱、差问题非常突出;大多村民都无所事事好赌成性,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是**乡有名的“烂杆村”。‎ ‎2017年9月,由市委组织部选派,初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向乡上干部请教,老干部杨清华对他说:“过去给**建过养猪场、养羊场、蔬菜大棚,但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农民热情和积极性一再挫伤,村里再要弄什么事,大家都冷眼旁观,有的还故意制造矛盾。”一些包扶干部说起**更是叫苦连天:村里就连评低保、危房改造、推选贫困户这些“良心工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访事件发生。‎ 一系列的难题,让**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说过的一句话:“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才行”。‎ ‎“用好革命老区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那么,**村脱贫致富的路到底在哪里呢?‎ ‎“钱要靠赚,不能靠要”‎ 当他遍访全村7个村民小组,充分调查研究后决定“啃骨头先从最硬的下”,先从**村入手,以点带面、以兴促改、以变促兴。针对**没有产业、劳动力匮乏,贫困发生率居高的实际,他带领贫困户多方考察,请专家进行充分研究、风险评估,提出利用村上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的优势,以入股的形式,发展奶山羊养殖的思路。他给村民苦口婆心地讲:“钱是赚来的而不是靠要,靠要是解决不了长远问题的。”‎ 要发展奶山羊养殖,要入股,村民没资金、缺技术。他和村民一道推演分析,巧妙的确定了以生产所需要素折价入股的办法。兽医以工资入股、没钱的以土地入股、有劳力的以劳力入股、种草的以草入股、有山羊的以羊入股等8种入股形式,让村民都参与进来。**村集体多年来一直是“零收入”,就以废弃羊场和8亩边角地入股。村民刘生义没钱,就以两个旧羊槽入股。**想的是:让村民都参与进来,让大家思想上能认识到,脱贫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有把手里资源变成钱的办法。‎ 有位村民叫郭登龙,半身不遂,靠老婆养80多只羊过光景。当**提出以土地入股时,他以为是要把土地收回去而破口大骂:“心都坏了。我们家就那2亩地,还要种玉米喂羊,这让我们怎么活呀!”**不气不恼,一连几天都到他们家去做工作。起初和村支书老党员去,被夫妻二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当大家都放弃时,执着的他却一个人去,几番周折终于打开了郭登龙夫妇的话匣子,把过去几十年的遭遇、磨难都给**倒了出来。拖欠郭登龙家的产业扶持款,**自己出钱当场垫付。一番深情的问候与鼓励,郭登龙夫妇从**身上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他们主动入了股,把**当成了亲人。‎ ‎“事要靠干,不能靠说”‎ 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得靠实干。对于**来说,实干就是他听每户群众遭受生活磨难后的心灵触动,是他看到每户群众生活窘迫后的执着前行。‎ 村里的荒废羊场黄蒿长得半人高,圈舍棚顶被风吹的五零二落,地基下沉,墙体歪斜,摇摇欲坠,一片荒凉败落的景象。他带领11户股东进行维修时正当秋日,俗话说秋晒如刀刮,加上羊圈里跳蚤成群,村民拓如海与**开玩笑:城里人受过这样的罪吗?**笑着说:“我生长在农村、成长在机关,农村就是我的家。正因为家里穷,才要我们好好干”。有人嫌活累,提出雇人维修,**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干,幸福就要靠一滴滴汗水积累,何况省下的钱还能多买羊呢。‎ 外出买羊时, 57000元股金,只能买30只大羊。他与大家商量:多买些糕羊,更有利于长远发展。他又自己拿出2万元垫上,给村上买回61只奶山羊。羊只进圈后,恰逢秋雨连绵,羊子应激严重,他就在场子里住了两个月,每天给羊消毒、打针、灌药,有的羊站不起来了,他就端着水盆给羊饮水。有几只羊死了,他亲手解剖羊子,向专家请教,全力当好一个“羊倌”。羊场里条件简陋,蚊子、跳蚤、苍蝇、蜈蚣、老鼠等小动物经常聚会,劳累了一天的他却睡的格外香甜。望着他疲倦的身影,村民康武忠感慨的说:“多少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干部了,真让人心疼。”‎ 经过艰辛努力,奶山羊场发展起来了,**又积极联系,和奶粉厂签订了长期供应鲜奶协议。又四处奔走,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0万元,村集体产业扶植资金120万元,说服群众入股30余万元,对奶山羊场进行了改扩建,为村上建起能容纳500只羊的两座标准化羊舍、一座现代化的挤奶大厅。‎ 在新建成的挤奶大厅里,奶山羊有条不紊地走上自动化挤奶架,整整齐齐排成长队等待工作人员挤奶。一眨眼工夫,两行整洁透亮的计量瓶内就装满了让人垂涎的鲜奶,整个操作快捷方便,充满现代化气息。另一旁,清洗设备、消毒设备一应俱权,一个容量达3吨的冷储罐里全是刚刚挤出的鲜羊奶。没见过这新鲜“玩意”的村民们争先恐后的来看个热闹。‎ ‎“整体脱贫,收获多多”‎ ‎2018年7月13日,合作社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分红,红利是2017年购买的61只奶山羊2至4月份,鲜奶销售所得。参与分红的是2017年入社的19户股东,户均红利788.5元。拓如海一边数钱,一边笑着说:“没有侯科长就没有这个羊场,没有他就没有这么好的事。”‎ ‎10月17日,第二次分红,红利包括6、7两个月新进舍的300只泌乳羊8至9月份鲜奶销售所得,共分红利76400元,户均红利373元。刘生义的两个旧羊槽,一个月也有了18块钱的分红。‎ 一沓沓实实在在的人民币给贫困户吃了定心丸,大伙儿纷纷感慨:脱了贫、致了富,好日子就在眼前。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村整村退出的目标。‎ 目前,**村300多只泌乳羊,每天产鲜奶600多公斤,年产鲜奶120吨左右,每吨按60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72万元,加上羔羊、羊粪销售收入,产值将达到80余万元,除去成本户均红利在2000元左右,村集体将获得红利3万元左右。‎ 随着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带动了全乡143户在册贫困户和64户群众入股了合作社,股东达到了207户,村民高兴地说:“侯科长带领大家,找到了一个共同富裕的好办法,闯出了一条致富兴村的新路子。”‎ 如今,**村的合作社与多家奶粉厂、科技运营企业合作,形成了饲草种植、奶山羊养殖、冷链存储运输、鲜奶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但他还在为全县奶山羊产业规模化发展出谋划策,起草了**县“互联网+畜牧业”的实施办法,并帮助实施。‎ 如今,**的人变了,变的不打麻将了,也不再上访闹事了,更不用再喝“柳根水”了。个个精神头十足,连绰号“死蔫鬼”的张双旗,走路都快了。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羊场奔,去忙着喂羊,挤羊奶。奔羊场的路对村民而言就是奔向小康的路;‎ ‎**的环境变了,街道干净整洁,两边树木扶疏,门前姹紫嫣红;**的气质变了,告别日益凋敝,暮气沉沉的黄土高原村落印象,处处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望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深深的体悟到了“扶贫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这句话里浓浓的情怀和殷切的期盼!‎ 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男,汉族,出生于1980年10月,现就职于**县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 他在岗的这些年里爱岗敬业,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想患者所想。几年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周末还出差学习。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县人民医院成为**县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1月21日县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他立即组织专家组成员立即制定相应制度、流程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负责隔离病区的具体工作,设计并督导建设发热门诊。他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牢记习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经过多日的连续奋战,带领团队共接诊高危及疑似患者10人次(其中确诊5例,并负责转运4人次,排除高危患者2人次,目前继续观察3人)。疫情还没有结束,他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 ‎**,男,生于1980年10月13日,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县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二甲办主任、医务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该同志平时为人低调,严于律己,从不夸夸其谈、有的只是每天默默无闻的为病患者服务和对业务的刻苦学习钻研。‎ 现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预防医学会精神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协会全科医学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健康与教育促进协会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联盟副主席、**市医疗集团胸痛联盟副理事长。‎ 工作中先后获得了**省最美医务工作者(2019年),**市第二届医疗帮扶擂台赛二等奖(2019年)、**县优秀医师(2018年)、**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先进个人(2018年)、**县优秀医务工作者(2018年)、**县劳动模范(2017年)、**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2014年)、多次获得优秀科主任(2017年、2018年、2019年)、感染管理先进个人(2017年、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先进个人(2017年)等荣誉。‎ 临床工作中特别注重整体医学、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遵循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擅长心脑血管、精神心理、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敢挑重担、创建“二甲”‎ ‎2016年3月,县人民医院启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由**担任二甲办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由于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突然转到管理岗位,刚开始的时候**还感觉工作很吃力,但他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知难而上、学而不倦的韧劲,经常熬夜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由于他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有一些同事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认为他是在挑刺、找毛病、为此他多次给同事进行耐心的讲解,帮助同事解决问题,还每周汇同护理部、感控科、药剂科、医务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员一同进行全院督导检查,既保证了督导检查的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事们对“创二甲”工作的抵触情绪。通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在现场评审中得到了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在岗的这些年里爱岗敬业,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想患者所想。几年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周末还出差学习。特别是在健康扶贫期间,下乡上门为多个老百姓解除了多年不愈的病痛。‎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剧增,且病情控制普遍不佳,大部分病人在临床诊断后的短期内出现眼、心、脑、肾、足等并发症,其中缺乏糖尿病知识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开展有效的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对糖尿病的对抗的话,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寿命。鉴于此,采取讲课的方式把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集中在一起,按期讲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的事项以及配合治疗的问题,赢得了很多患者的好评与信赖。2018年5月西线传媒网刊登《医者大爱的践行者-**》。‎ 奋战“新冠”疫情防控一线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肆虐,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县人民医院成为我县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得知这一情况后,1月21日县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组织专家组成员立即制定相应制度、流程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负责隔离病区的具体工作,设计并督导建设发热门诊。他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牢记习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经过多日的连续奋战,带领团队共接诊高危及疑似患者10人次(其中确诊5例,并负责转运4人次,排除高危患者2人次,目前继续观察3人)。在**县融媒体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医生抗疫未回家,2岁儿对电视喊爸爸》,**的“新冠”抗疫事迹在微博中点击量超过1.3亿次,充分反映了我县一线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的忘我精神,疫情还没有结束,他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1979年10月,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现为**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从业22年,她当过新闻记者、编辑、编导、策划。2003年抗击非典她在,2013年**强降雨她在,面对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作为共产党员的她更是责无旁贷,成为这场战“疫”中不计付出、不计回报的一员战将。‎ ‎《武汉,你不孤单,**和你一哒里,打赢这一仗》《这座城市的名字叫——**!》《H5│我承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点亮** 祈福中国》《呼叫武汉,我是**!》《H5|许下心愿 送给武汉》《他们的团圆不容“疫”》等一个个她参于策划、撰稿的原创作品图文并茂,饱含深情,反映出**儿女面对疫情万众同心,为武汉加油的深情厚谊,仅《点亮** 祈福中国》单条在央视新闻+一夜之间点击量突破200万+,形成一个又一个宣传新爆点。《你是我们**最好看的俊女子》《医生护送3岁女童转院 儿子隔着电视喊爸爸》等让抗“疫”一线的医生、警察、环卫、支援者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与细节“走动”在每一位不能走动的人的心间。点击量上万。在疫情防控的每一天,她不停歇,几乎24小时在线。全网总浏览量、转发量过亿的上万条疫情防控消息,经她手,通过**市委市政府疫情官方权威发布平台“我是**”APP和**新媒体中心三个官方公众号在全网发布,不仅使外界及时了解了**儿女在这场人民战“疫”中的精神风貌和所作所为,也为鼓舞全市人们的士气,传播正能量,阻断谣言,增强必胜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战“疫”故事主旋律更高昂。‎ ‎2020年的这个春节,对全国人民来说是谁都没有想象到的一个春节,医务人员和感染者坚守第一线与死神决战,其它人以家为单位不拜年、不聚餐、不和外来人员接触做着自己的贡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稳定人心步调一致,去危就安转祸为福,打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歼灭战?媒体的桥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肩头有担当,心中有使命,**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就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员战将。从疫情发生到大年三十再到元宵节,她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但有上万条疫情防控消息经她手,通过“我是**”APP和**新媒体中心三个官方公众号及时通报中央、省、市媒体,不仅使外界及时了解了**儿女在这场人民战“疫”中的精神风貌和所作所为,也为鼓舞全市人们的士气,传播正能量,阻断谣言,增强必胜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在,一直都在。”‎ ‎“我是**”APP是拥有几十万粉丝的根系**、面向全国、对话世界的新闻+政务+服务客户端,是**市融媒体中心用**精神打造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深度、有情怀的新时代公共服务全媒体传播平台。新冠肺炎疫情肺炎来袭,“我是**”APP更担当起了,**市委市政府疫情信息官方发布平台的重任。**同志就是“我是**”app负责策划 ‎,统筹,编辑,通联的有担当的一员。她一直坚守“我是**”APP和**市融媒体中心三个公众号的编辑平台,疫情防控以来的每一天,手机微信工作群里她24小时在线,有待审稿件,“我在,我一直都在。”第一时间弹出的总是她的这句话。“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一天晚上10点多钟回到家中,一家人不由得发问。是的,疫情发生后,晚上10点后回家是常态。信息就是命令,新媒体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上下班,随时随地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不论记者什么时候问她:“刘姐,你在不在,有个稿子审一下?”她总会回答“我在,一直都在。”而在这个传统佳节里,面对家人的问候,她只能是一句话:“说不来,别等我。”‎ 她忙碌、认真的身影就像生长在办公位一样,即使大年三十,也不例外。短短的半个月来,经过她手传送的信息上万条,她策划、编辑、创作、推送的视频、图文、H5、公益片上千条,有官方媒体的权威与速度、有讲好**防疫故事的温情与接地气、更有揭发阻断谣言的果敢与坚定。‎ 她策划、撰稿的原创作品《武汉,你不孤单,**和你一哒里,打赢这一仗》,图文并茂,饱含深情,**山——黄鹤楼、黄河壶口——武汉长江、山丹丹——樱花,亲切形象的比喻,反映出**儿女面对疫情万众同心,决心打赢这一仗,为武汉加油的深情厚谊,点击量上万。《来自春天的一封信》《爱心就像绽放在春天枝头的花朵 缀满了希望》让暖暖的春风吹到千万小屏客户端。《这座城市的名字叫——**!》《H5│我承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全网、立体展示了**市委市政府和**党员的抗疫决心与信心。《点亮** 祈福中国》《呼叫武汉,我是**!》《H5|许下心愿 送给武汉》《H5|武汉加油!我是**》《他们的团圆不容“疫”》在元宵节当天形成**为武汉加油的新爆点,同时仅《点亮**‎ ‎ 祈福中国》单条在央视新闻+一夜之间点击量突破200万+,成为现象级爆款,“呼叫武汉,我是**。你看,今年元宵夜的明月格外圆,**整座城都在为你点亮为你加油!”更是刷屏朋友圈。《听我说,谢谢你!》《20200202 有坚守有爱》《你是我们**最好看的俊女子》《医生护送3岁女童转院儿子隔着电视喊爸爸》等让抗“疫”一线的医生、警察、环卫、支援者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与细节“走动”在每一位不能走动的人的心间。《 H5|践行上班防疫新规程树立文明办公新风尚》《H5│答应我   请牢记这些 保护好自己》《H5|这些防疫手段不靠谱》《H5|你了解吗?科学问答新型冠状病毒》等等这些防疫常识、温馨提示更是她每天都要更新与二次创作、包装的日常工作。‎ 看似很简单的策划、编辑工作,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来自全国和十三市县区的海量消息,都得经过她的手、脑、心,一个个重要节点、关键时刻更是要策划先行,才能掌握主动,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一个标题、一个字她都仔细推敲,彻夜不眠。‎ 发挥移动优先,利用与央视、省台、县区融媒体中心融合报道的优势,发布涉及疫情通报、疫情信息、时政新闻、各县区防控动态、防疫知识、感人故事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第一时间推送“疫情速报”,第一时间推送融媒体中心各路记者发回的报道,把**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动态消息和信心传递到千万户。甚至在她的带动和宣传下,周围的朋友、家人都主动、自愿的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 她本平常 有责则刚 她是女儿、是儿媳,更是一对不满两岁的双胞胎儿女的妈妈,每天上班时都是忍着孩子的哭声,把他们紧抱的小手从脖子上掰开,归来时面对的又是一对酣睡小脸。她常说:“这些身份我都不合格、不称职”,但她是一个称职、合格的编辑,也是这场疫情中迎风而上的逆行者。在那万家灯火的时刻,她坚守岗位,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总想多发一条、再多发一条,把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人和事,不想漏掉一个细节,讲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圣地**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把坚守、勇气、善良,把一线的一个个抗“疫”故事发布出去温暖你我,让“我是**”APP和官方公众号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和发挥“风向标”、“稳压器”的作用。引导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是她肩头的责任。‎ 不为人知的是她曾意外受过一次重伤,还处于大手术后的康复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她的作息和饮食完全失去了规律,她的体质是亲朋和同事最惦记的;但她心里有梦想、眼中有追求。面对大家的关爱,她总是说:“与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在这大灾大难时期,忙一点,更充实。工作需要的时候,绝不能临阵脱逃。”疫情当前,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战士,面对密集的信息和繁重的工作量,她始终不将就、不埋怨、不计付出、不计回报。她说,用户的每一次转量、每一个点赞都是她不停步的动力,都让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都让她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使命在肩 初心如磐 ‎**,1979年出生,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一家三代都是新闻人,骨子里有一种传承和执着。‎ ‎2003年抗击非典她在,2013年**强降雨她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她更是责无旁贷。从业22年,她当过新闻记者、编辑、编导、策划,新闻发生,不在采访现场,就在新闻报道的协调、策划、审核、编辑,与采访一线同样辛苦的幕后。从一楼办公室到机房,她总是以跑步的姿势前进,面对工作她一秒钟都不想耽误,可吃饭、回家她又总是说“不着急”。累不累,累!但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她说,总有一种使命感在不断的推动,让她不能停更不敢停下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这个主战场,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负责人,始终冲在前,坚定践行着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使自身政治过硬、本领过硬。‎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是初心、是情怀、是担当、是使命。除了战“疫”的重点报道外,她还负责上传、通联中、省媒体,经过她的努力,在学习强国、央视、人民网、省台,在全国、全网每一天都有对**市委市政府的战“疫”精神、战“疫”力度和**十三市县区的战“疫”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全网总点击浏览量、转发量过亿。‎ 以战士的姿态,战“疫”直到胜利,是她当前最大的心愿。‎ ‎【篇三】‎ ‎**,女,汉族,出生于1983年2月,现任**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护士长。‎ 正值2020年新春佳节,本应与家人在一起,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在“大家”和“小家”的取舍中,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家”。她放下60多岁的双亲、8岁的儿子,第一时间加入了抗疫一线。1月22日晚,值班护士打电话说“有一例发热患者由急诊科送至感染病科观察,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听到有人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她顾不上独自在家的孩子,立马赶回科室,迅速安置好患者,并协助完成采样、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工作。专家组为患者制定好诊疗方案时,作为病区护士长,她第一个冲在前方,按操作标准进行洗手、戴帽子、口罩、穿好防护服、手套等防护措施后,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输液治疗、交待注意事项等等。后来该病人被确诊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从22日接诊第一例患者以来,先后接诊了30余例各类就诊病人。在各类物资是缺乏,尤其是缺少防护服、N95口罩的情况下,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安排工作人员的排班、护理人员工作的分配、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新知识的培训、物资的申领、协调、理顺工作流程等等工作,从不见马虎,保证了病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妥善的安排和诊治。在抗疫战役中,她始终冲在最前面,虽然这一切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坚信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 新春佳节,本应是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本应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如同密布的乌云、连绵的阴雨,笼罩在华夏人的心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此刻,大批医护人员正奋战在疫情一线,在这全民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的时刻,我们身边也有着一位身处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护士长**。‎ 组织培养的好干部 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完成好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正值新春佳节,本应与家人在一起,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在“大家”和“小家”的取舍中,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家”。她放下60多岁的双亲、8岁的儿子,第一时间加入了抗疫一线。‎ 她的一举一动,彰显着延大附院中层干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体现着感染科护士良好的专业素养。工作是医院、科室对她的信任,更是她自身业务良好的表现,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同事眼中的工作狂 作为感染病科二病区护士长,她除了担任病区管理工作以外,还承担全科人工肝技术操作,2020.1.22晚在连续加班三天做完人工肝,值班护士**打电话“护士长,有一例发热患者由急诊科送至我科观察,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听到有人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她顾不上独自在家的孩子,立马赶回科室,迅速安置好患者,并协助完成采样、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工作。专家组为患者制定好诊疗方案时,作为病区护士长,她第一个冲在前方,按操作标准进行洗手、戴帽子、口罩、穿好防护服、上手套等防护措施后,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输液治疗、交待注意事项等等。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后,检测报告为阳性!此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这一刻,所有人意识到战斗终于还是来了,接下来大家要打一场硬仗了,疫情就在身边,我们坚守一线!‎ 抗疫工作要做好,日常工作更要做好,从接受第一例患者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例疑似患者了,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安排工作人员的排班、护理人员工作的分配、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新知识的培训、物资的申领、协调、理顺工作流程等等工作,从不见马虎,保证了病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妥善的安排和诊治。无疑,各类物资是缺乏的,尤其是防护服、N95口罩是紧缺的,但任何接触操作当中她没有当一名逃兵,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始终冲在最前面;在此期间,在安排部署好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救治后,便投身到原有患者的人工肝治疗中,虽然这一切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甚至于在下班之后连续加班几天还做了2次人工肝治疗,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肝病病人有人治,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也护理的好,这一切彰显着作为感染病科护士长的高素质。‎ 病人心中的贴心人 认识她的人都知道,从来一见面都是笑眯眯,没有架子,病人都喜欢叫她“媛媛护士长”,这些亲切的昵称是**同志多年来一直热心、耐心、爱心为患者付出的见证。2月5日,感染科迎来了自收治新冠疑似患者年龄最小的一位,23个月女童,孩子年龄小不会表述,家长很着急脾气不好控制。面对这些情况,从未见她抱怨,耐心和病人家属沟通,为孩子准备牛奶、汤水,逗孩子玩耍,经过最后检测孩子安全出院。‎ 以前的肝病患者问她怕不怕,为什么要冲在危险的一线,她说:“怕,或许刚开始会有点,但作为一名感染病科护士长,责任大于任何事情,有责任心、严格消毒隔离加上良好的专科业务素质,我一直坚信我们能战胜任何困难,想到这些就都不怕了”恪尽医者仁心,守望无怨无悔,这是每个医者的心声。‎ ‎**是一个普通人,她有父母、有儿子;但她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一名干部,一名感染病科的护士长。她有着深沉的情怀,有着深切的干部责任,是新时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这样的逆行者,既让我们心安,又让我们心疼。正如她始终坚信“阴霾总会过去,阳光总会战胜黑暗,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一样,我们也同样相信在众多像**这样的白衣天使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抗击疫情的狙击站终将取得圆满胜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