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援藏工作先进典型材料三篇与扶贫脱贫故事范文三篇
援藏工作先进典型材料三篇与扶贫脱贫故事范文三篇 援藏工作先进典型材料三篇 【篇一】 7月的**,寒凉多雨,天气不算好,但对于援藏三年即将返回**的**来说,这阴雨绵绵的日子却是他支边在**的最后时光。提起离开,**难掩不舍之情,连言“即使回去,我和**也不会断了联系”。 3年前,当看到援藏干部选派通知后,**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报名申请。**年7月,时任中国移动**公司**分公司副总经理的**奔赴西藏,担任**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县委常委、副县长。 从****到西藏****县,从富庶的鱼米之乡到海拔4700多米的贫瘠高原,1000多个日日夜夜,**凭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让稀罕的绿色蔬菜上了高原百姓的餐桌,让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课堂,也为**县带来了致富的“春风”。 小菜篮大民生 4700米高原上种出绿叶菜 初次“见面”,**就给了**一个“下马威”。平均海拔4700多米,一年中有200多天刮七级以上大风,过了9月就入冬,冬季长达8个月,干旱少雨,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的60%……恶劣的环境,让一贯雷厉风行的**一下子“佛系”起来。因为缺氧,连大声说话都使不上劲儿。身体的不适,丝毫没有动摇**援藏的决心。待身体刚刚适应,他立即下乡进村入户调研。到**乡岗如村曲珍旺姆家调研时,曲珍旺姆正炖着羊骨汤。**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锅前明明就有已经打蔫儿的青菜,可曲珍旺姆就是不把青菜下锅。 内地餐桌上常见的绿叶菜,在**县可是“奢侈品”。原来,**县离**1100多公里,蔬菜都是从内地经**转运而来的。冬季常常大雪封山封路,运菜车半个月都进不来,很多人只能吃土豆、洋葱等根茎类蔬菜。“别看这几棵打蔫儿的青菜不起眼,其实‘金贵’着呢!”曲珍旺姆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看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盘算着:老百姓的餐桌上有滋有味,日子会更有奔头。绿叶金贵,我们自己种!在高原上种菜,连当地干部都表示不可思议。“当时段县长提议种蔬菜,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县旅发委主任**说。 **的怀疑不无理由。10万年前,**是大海的海底,全是沙土和冻土,下的雨、浇的水都留不住,完全不适合植被生长。就算长出来草,也只有小小一株,当地的牛羊因为吃不饱肚子,长得特别慢。这样的自然条件,根本不适合蔬菜种植。 然而,这个“倔强”的援藏干部拥有的可不仅仅是一腔热血。建蔬菜大棚总共分几步?首先解决土壤问题,然后盖大棚,最后试种。**心里早就规划好清晰的目标路径。只是这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项目团队先挖掉约1.5米深的冻土,打上水泥桩子,再从8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运回上千立方的土,加上河里的泥沙和当地的羊粪,填入挖好的坑中,初步形成适合植被的土壤环境。 **的年平均气温为-0.2℃,且昼夜温差很大。为了保证棚内的温度,大棚使用两层塑料膜后,还需加盖棉被。特制的棉被要用电动机拉拽来铺盖,棘手的是,极度缺电的**甚至没有足够的电力支撑电动机来拉拽棉被,于是县里又专门买来了两台柴油发电机。**年年底,所有问题终于解决,蔬菜试种开始了。 可是,试种的过程并不顺利,前后用了近7个月时间,终于守到第一批芹菜和西葫芦等蔬菜出棚。那种欣喜和激动,**毕生难忘。 **年冬天,白菜、香菜、菠菜等棚产蔬菜陆续端上了**群众的餐桌,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吃菜难的问题。“县里的平均菜价下降了20%,现在老百姓可以放开了吃青菜啦!”**县干部曹枝清说。 三年来,中国移动为**县捐赠援助资金近7000万元。作为中国移动派出的援藏扶贫干部,如何用好这笔钱,成了**考虑的头等大事。**多次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讨论研究,确定了蔬菜大棚、糌粑加工厂、安居工程、冬季牧草购置等14个项目。“圆梦新居”社区建成后,199名贫困户从海拔4800米以上的居住地迁到社区。“康乐新居”投入使用后,上千牧民搬进了新居。糌粑加工厂成立后,不仅帮助县里群众吃上了新鲜价廉的主食,还解决了十几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造品牌拓渠道 致富“春风”吹进雪域高原 **县是纯牧业县,出于生态保护要求,地下丰富的金、铜、锂等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刚到**县的时候,**每天都在琢磨,**县产业经济发展出路到底在哪里?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从自己分管的工作入手,将眼光瞄准了旅游业。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帮助成立了**县旅游开发公司,尝试对县里的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得知牧民利用高原上的珍贵草药,手工做成藏香,药用价值很高,他便组织集中收购乡里手工作坊中的藏香,注册商标后销售,打造“**藏香”品牌,仅此一项一年的销售额就有10万余元。 在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明白有了文化品牌和销售渠道,**致富才有希望。**年年底休假期间,**可没闲着,他联系了**市慈善总会,自己带头捐款并推动成立了“**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基金”,助力**经济发展。**年,**牵头在**县成立了“特色产品商店”,集中展销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让来这里的游客能够买到当地特色商品。据了解,截至**年年底,**旅游产业盈利达100多万元。 牧民嘎玛是**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藏香被打上商标,放在商品里售卖,他抑制不忘初心的激动:“手工作坊变得正规了,收入比以前多了,我也能靠这个手艺养家糊口了。”像嘎玛这样的家庭很多,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牧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如今贫困的日子正慢慢远去,在系列帮扶之下,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路。 “以前手工作坊的产品,没包装没品牌也没销售渠道。”县旅发委副主任普珍说,“段县长手把手教我们管理企业、注册品牌和开发旅游产品,县里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 挖掘**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费了不少心思。在一次调研中,他来到了离县城190公里外的**连革命遗址,得知了一段英雄历史。1950年8月,由136名官兵组成的“进藏**连”从新疆出发,翻越昆仑山,到达今天**县**乡原所在地“扎麻芒堡”,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和平解放**。由于高原反应、补给中断、缺医少药,先后有63名战士壮烈牺牲。了解到这段历史后,**赴多地收集“进藏英雄**连”史料,实地走访相关人士,争取专项补助资金,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县“**连革命纪念馆”建设。 计长远兴教育 在边疆撒下希望的种子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会坚定地选择“援藏”?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出生在**一个山村,家境贫寒,一路走来,受过身边人许多帮助。大学时,他突发阑尾炎,没有钱交手术费,是班上同学给他凑足了钱,班长还作为家属签字,才让手术顺利进行。等到毕业时,又是靠着同学的帮助,他才缴清学费,拿到毕业证书。在他心里,攒积着谢意,想等到力所能及时回馈给需要的人。 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深知,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他到**后不久,就走遍了全县九所中小学校,发现3750名中小学生中30%以上来自贫困家庭,不少学生因贫困还萌生了退学的念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虽然不分管教育工作,但深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性。他暗下决心,孩子上学的事,必须及早解决,刻不容缓! **年9月,他在朋友圈发送了第一条爱心帮扶的微信。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通过**了解到当地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纷纷报名结对帮扶。**的微信群、朋友圈成了藏族孩子与内地爱心人士联络的渠道。在他的感召下,目前已有157名爱心人士参与帮扶,捐款超过48万元,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学生397人次。每来一批捐赠物资,无论要奔赴多远的乡镇,**都会亲自送到被捐赠的孩子家中,但是**实在太大了,远的乡有200多公里,为了这项分管以外的工作,他前后跑烂了几双鞋。 在当地群众对教育观念逐步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与当地藏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那是**年的冬天,**遇到独自在街边捡拾纸箱子的**。**上前询问:“捡纸箱子干啥用?”女孩怯怯地说:“拿回家烧火做饭。”通过与女孩交谈,**得知,女孩的爸爸离家出走,妈妈身体残疾,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妹还是智障儿童,家庭生活十分艰难。 第二天中午,**买了大米、羽绒服、书包去了**家。那是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出租屋,炉子没有生火,屋子里很冷。他看到屋门上写的两行字:“妈妈,我们爱你”“爸爸,我们想你”,稚嫩的粉笔字出自**之手。此情此景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想到远在**的女儿,思念与怜悯之情在内心翻涌。此时的他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当场决定以“帮扶父亲”的身份来帮助**。 转眼两年多过去了,**从一个自卑、沉默寡言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她在六年级时的一次期中考试中,考出了4个班近200名学生中总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在今年6月结束的小升初考试中,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卓玛还经常对身边的同学说:“段爸爸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我很感激他。” 在**县第一完全小学副校长次仁欧珠看来,段县长对教育的重视,不只关系着一个孩子,还关系着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地区的未来。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县的教育水平快速提升。**年6月,**县第一完全小学小升初,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三个“史无前例”和“七个第一”。其中有36人考上内地初中班,人数是全**地区七个县的第一;受内地爱心人士资助的玉珍小朋友总分全地区第一名,嘎玛次成小朋友总分全校第二名。如今,只要**到学校,下课的孩子们便会围上来,拉着他的衣服,笑着、跳着,亲切地喊他“段叔叔”。 三年**待下来,**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记忆力衰退,视神经衰弱,左心房左心室肥大、三尖瓣血液回流……但三年援藏,让**觉得自己有机会在祖国最需要共产党员奉献的地方工作,这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和历练。他是一个传递爱心、履行职责的使者,把中国移动关心援助边疆和扶贫攻坚的“力度”,变成民生改善的“温度”,送到成千上万藏族同胞的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内地同胞的深情厚谊。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中,令**印象最深刻的一条。他深知,人民群众是从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评价党的形象、党的工作的,他时常提醒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在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干”。**三年来,**早已把自己当作一扇窗口、一个喇叭,在藏族同胞心里播下“党就在身边”和“56个民族相亲相爱”的种子,把党的关爱和汉藏一家亲的浓浓情意洋溢在羌塘腹地。他坚信:“援藏扶贫工作只要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西藏一定会成为人间奇迹!”无论未来身处何地,海拔4700米的**,都将是**一生牵挂的地方。 【篇二】 作为一名80后年轻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肩负使命重托,主动投身祖国边陲,融入雪域高原,勇气可嘉,令人敬佩。一年时间荣获两个“优秀”称号,不仅体现了受援单位和工作队对他工作的高度肯定,更展现了**生态环保“铁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奕奕风采。 引智引资,为**环保“造血” 才饮冷江水,又食红景天。**年7月,刚刚结束在冷水江市2年基层挂职锻炼的**,又接受了援藏任务,开始为期3年的雪域高原生涯。 **曾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表达自己的初心:“若要选一个词,我会选‘赤诚无邪’,若要选一个物,我会选‘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市,**任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环境监测与辐射安全监管、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固体废物管理、政工人事等工作。他结合**实际,发挥自身特长,力争带领**“走出去”、将**的先进做法“引进来”,开始了“造血”工程。 为了解决当地业务人才匮乏、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他积极争取援藏工作队和**省生态环境厅支持,启动实施**市生态环境系统“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由**省生态环境厅投入100万元,用三年时间让**市、区县生态环境系统所有人员分批组团“走出去”,到长沙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培训,目前已完成2批共计63人。今年,他又联络两地开展“共同守护一方净土”结对联谊活动,“引进来”**省24名生态环境执法骨干与**市12个区县24名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结对,通过“互联网+”联谊方式,长期开展执法、监控、应急等业务指导。 疫情期间,回湘休假的**也没闲着,他四处奔波、多方求援,为**市生态环境局争取援藏资金50万元,为**市联系签约1家**知名公司援助担任环保法律顾问,为**市启动生态环境水、气、土三项规划编制工作,累积为当地节约经费300余万元。此外,他还个人出资,为浪卡子县生态环境分局购置了1台执法单反相机。 用心用情,为援藏工作队助力 除了在受援单位担任要职,**的另一个身份是**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监督组组员,要全力以赴做好工作队的日常考勤、宣传报道等工作。 “我们常常白天在受援单位工作,晚上、周末在工作队加班干活。我们开玩笑讲,这不是把**当**了,这边比**还难。”**这样描述自己日常生活状况。 为了落实工作队提出的“用数字化规范管理工作队内部事务,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和服务**这片美丽土地”要求,他勇于创新,运用“互联网+钉钉”数字化管理平台,解决了工作队考勤难、找人难、信息慢、报餐难、会议多等诸多难题,进一步规范工作队考勤、公务接待、请休假等事务管理,为工作队建立了高效规范便捷的内部管理机制,目前全队打卡率达100%。 去年7月20日,“湘遇**”援藏工作微信公众号平台开通,**进入了编委会,参与信息编辑和宣传发布工作,他在“湘遇**”公众号、全国援藏总队工作号、红网时刻等省级以上新媒体累积发文近20篇,有效宣传了援藏工作。 此外,他积极参与民族交往交融,结对帮扶2名藏族高校毕业生、1名藏族三小学生、1户藏族贫困户,结交了不少藏族同胞朋友,让各民族同胞感受党的关怀。 “这一年来,我们前哨坚强、后方巩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在代表发言中,**这样说道:“3600米海拔提高了我们站位,6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丰满了我们情怀,我们增强了对民族的认识、对国家的认同。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上的波折,我们已经不在意了。磨练意志、增长本领、许党报国、一生忠诚才是我们最看重的。未来两年,我们要做到更好,要无愧于这个新时代!” 【篇三】 **,男,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移动**公司**分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一名从****打拼出来的农家子弟,**打心底里感激组织对他的培养。当中国移动号召党员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时,他主动请缨,一边安抚妻子和父母,一边收拾行囊,于**年7月踏上了西藏****县的大地,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援藏期间,**任西藏**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工作中,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民分忧解难,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发展小产业,解决民生痛点 **县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每年冬季长达8个月,有记录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多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每年七级以上大风天气超过200天,县里至今还没有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树,生存环境恶劣,是国家深度连片贫困县。 **年刚到**时,高原反应折磨得他吃不好、睡不好,有人劝他,可以申请回内地招商引资,把资金带来就行了,不用在这儿受罪。但**却认为援藏是光荣任务,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利用有限时间多办实事。 为了快速熟悉社情民意,身体稍稍适应的**立即投入到下乡进村入户的调研中。有次走访,他发现内地餐桌上常见的绿叶菜,在**县却异常“金贵”,尤其是冬季里,很多人只能吃土豆、洋葱等根茎类蔬菜,叶子菜成了奢望。当地蔬菜基本都是从内地经**转运到县里的,冬季常常大雪封山封路,**县离**1100多公里,运菜的车子半个月都进不来。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急群众之所急。为此,**在上级的支持下,投入中国移动援藏资金陆续建设9个蔬菜大棚,使得寒冷季节,白菜、香菜、菠菜、茼蒿等棚产蔬菜也能出现在**群众的餐桌上,而且因为节省了运费,县里平均菜价下降了20%,解决了当地百姓吃菜难的问题。 **群众的主食糌粑(青稞炒熟后磨成的粉),也成了**挂念的事情。当时,县里群众吃的糌粑都是从日喀则、**等青稞产地买来的,不仅价格高,而且不新鲜。为了让群众吃上新鲜的糌粑,在多方调研基础上,**申请投入中国移动援藏资金,购入机器设备建成糌粑加工厂,加工青稞制成糌粑后销售。这些刚磨好的糌粑香味扑鼻,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糌粑价格从原来的每斤5元下降到3.8元。开业不到半年,加工厂就有8万余元收入,解决了13个贫困户就业。 振兴旅游经济,推进产业扶贫 **县是纯牧业县,不产青稞、蔬菜等农作物,同时,由于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地下丰富的金、铜、锂等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县产业经济发展方向和出路在哪里?这是初到**县时**天天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分管旅游的副县长,**将眼光瞄准了旅游产业。在**的积极奔走下,**县旅游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很快帮助组建了**县旅游公司,对**县旅游产业、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通过合作洽谈,从牧民手工作坊购买**乡盛产的藏香,并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注册了新商标、制作了新包装、提高了市场销量,帮助群众就业脱贫,一年销售额达到10万元。 “以前手工作坊的产品,没包装没品牌也没有销售渠道。”县旅发委副主任普珍说:“段县长手把手教我们管理企业、注册品牌和开发旅游产品,县里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 **还积极打造旅游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年2月,由**个人发起,在**省**市慈善总会成立了“**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慈善基金”,在**县建设“旅游产品商店”,将当地土特产、旅游产品“引商入柜”,游客到**县后,可在官方渠道买到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的产品。商店集中展销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月营业额最高时能达30多万元。 **年以来,**积极推进**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西藏解放时,原**军区“进藏英雄**连” 在**县扎麻芒堡留下了壮烈事迹。60多年来,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这段光荣历史没有被很好地收集、整理、展示给后人。**一方面组织力量,带着人到新疆军区、南疆军区、**军分区相关单位全面收集史料。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场馆建设,启动“**连”革命纪念馆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将成为**红色旅游基地,仅遗址看护、纪念馆接待维护即可解决数十人就业。 大力发展教育,扶贫先扶智 作为**县副县长,**虽不分管教育,却深知“扶智”对“扶贫”的重要意义。他积极筹措资源,资助帮扶多名贫困学生,改善**中小学教学基础条件,是当地教育界的“名人”。 **上任初期,就走访了全县九所中小学校,发现3750名中小学生中30%以上来自贫困家庭,不少学生因贫困萌生了退学念头,牧区有些适龄孩子也不愿意去上学。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他组织优先将孤儿、单亲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等贫困学生登记造册,联系爱心企业、亲朋好友,动员大家认领帮扶,共有140多名爱心人士,结对资助贫困学生超320余人次,捐款达43万多元。同时,**还联系了**移动南京分公司团委及**分公司团委等十多家单位,对口支援**县,为学生捐赠衣服、字典、运动器材、文具等物资用品。每次捐款捐物,**都当面转交给学生和家长,再拍照传给捐款者说明善款去向。 “段县长是我们学校的恩人,全校25个班级的贫困学生,都受到过他的帮助。”县完全小学校长次仁卓嘎说, “因为他来学校的次数多,大部分老师都认识他。” 此前,**县一镇六乡中,还有**、**、**、**、**等5个乡一直未通电。学校食堂的冰箱、洗衣机、碗筷消毒柜等因没有电而成了摆设,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为此,**联系**光明眼科医院、南京银行**分行等**爱心企业,筹资近8万元,为5个乡的学校陆续配备了柴油发电机和柴油,解决了学校用电问题。 援藏虽苦爱为路,民族团结一家亲 **刚到**县时,正逢冬天,宿舍楼简陋,楼顶的防水层也被冻裂了,白天太阳一晒,楼顶积雪便化成雪水顺着墙壁流进屋内。**只能拿毛巾吸水,几分钟就能拧出一盆水,一直持续到半夜降温将雪水重新结冻。第二天,他赶快找来梯子,爬上楼顶,铲掉积雪、冰块,避免了水淹宿舍的惨剧。**县的地下井水重金属和矿物质严重超标,不能直接饮用,在这里,喝水、吃饭的困难也需要自己想办法克服。“越困难的时候越能淬炼党性,越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意志,是与藏族群众团结一家亲给了我力量”,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年7月16日,在运送爱心物资去**乡小学的路上,公路被洪水冲坏,路面接连出现了两条大沟,**和司机德江只好拿着铁锹挖土填沟,海拔4900米,挖几铲子就要大口大口喘气休息一会,直到路面平整,车子才继续前行。但这不是他唯一一次遇到这样的险情。 “不嫌累、不怕麻烦”,是**县藏族干部群众对**最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中国移动援藏项目的落地实施,旅游产业的开发宣传,还是教育条件的逐步改善,他都亲力亲为。为了将捐资助学的事情落实到位,援藏以来**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来回奔波了几万公里。他到西藏时带着的两双鞋都已磨破,其中的一双皮鞋脚后跟处已经磨出一个鸡蛋大的洞。 虽不分管教育,但因为**经常往来于学校及学生家庭间,很多**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认识他,在路上遇见他时,会摘下帽子、弯腰抬起右手,以藏族礼仪打招呼。除了上级交办的任务,他利用一切机会为群众分忧解难。一次上街时,**看到藏族女孩**带着妹妹在街上捡垃圾,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她家结成扶贫亲戚。在他的帮助下,过去性格自卑的**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 “作为从沿海发达省份来的中国移动援藏干部,**放弃优越条件,扎根**,满怀热情踏实苦干,促进了当地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地委委员、组织部长何兴茂说。 援藏以来,**始终秉持着踏实肯干的朴实作风,他说自己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本分。他对党的赤胆忠诚、为群众甘于奉献的情怀,化成了援藏的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曾说,即使援藏工作结束,但自己与西藏的情缘将继续延续,无论未来身处何方,那个海拔4700米的地方,都将是自己一生的关注所在。 扶贫脱贫故事范文三篇 扶贫脱贫故事范文三篇 【篇一】 时节不动声色地进入小暑,空气中夹杂着热浪不带有一丝凉意。从**盟****镇出发向东北方向驱车30分钟,30座日光温棚远远地映入眼帘,步入其中满眼绿意。温棚承包人马少先兴奋地说:“今年上半年收成不错,第一季收完了,我们这两天打算开始种第二季了。” 日光温棚产业只是**镇****党支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模板。近年来,****党支部按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带领**83户303名居民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推动、产业支撑的幸福路。 幸福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曾经的****也是一个贫困户多、集体积累少的后进**。**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转移搬迁全面铺开,****为了整个园区建设,整体实施搬迁。当时,**有83户313人,由于多数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济收入不稳定,如何就业、增收成为每个农牧民的心病。搬迁户张宇回忆说:“刚搬迁那会儿,我是上班族,但父母到了城里以后不好找工作,他们还没有上养老保险,非常担心以后的生活出路。” 如何改善现状?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有产业、能致富?****党支部明确了思路:向党建要生产力,创新“党建+”模式,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说干就干,乘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发展的东风,**党支部决定,向政府争取一些工程项目,建立合作社,并鼓励**居民加入。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已承包园区100多万元的土建、绿化、养护、养殖及“一事一议”等工程项目,并取得较好收益,不但给牧民每年固定的分红,集体积累也越来越多。 **居民汪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搬迁进城后,离开了熟悉的草场,文化水平不高,找工作成了难题,只能靠打零工和草原奖补生活。从**年开始,****集体经济合作社承接了高新区部分绿化养护工程,并向汪勇伸出了橄榄枝。汪勇加入后高兴地说:“现在合作社每个月给我发3000元左右的工资,不但有了稳定的收入,连养老也有了保障。” 此外,****党支部以移民后扶工程为契机,利用后扶资金先后建设了30座日光温棚,由**4户农牧民成立的**盟移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承包经营,**党支部每年聘请两批专业人员平整土地、施肥改良土壤等,目前已有10座日光温棚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棚盈利6000余元,另外20座日光温棚计划8月投入使用。 **年11月,****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吸纳了**农牧民295人,折股量化总股本为9210347.2元,每股21320.25元,量化432股,**集体占股30%,农牧民占股70%,把农牧民聚在“党建+产业链”上,实现了集体资产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分配制度的创新。目前,****已基本构建了“党建+合作社”“合作社+集体经济”的产业组织体系,**年度累计完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农牧民户均分红2000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搬迁转移转产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在小康路上越走越从容、越走越自信。 【篇二】 打好脱贫攻坚战,稳步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村党支部书记,是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直接承担者。**真抓实干,先后荣获“五好三提升”优秀党支部书记、****先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为民的无私奉献和孜孜不倦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满腔热忱。 “我是阿门其红公鸡品牌的创始人,草原爵鸡,阿门其红公鸡,蒙御阿门其红公鸡都是我注册的品牌……”谈起这些年的经历,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村党支部书记**质朴的脸庞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年建立阿门其大红公鸡体验店以来,这个曾经容易被人们遗忘的小村庄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大红公鸡”成为它的代名词。 谈及**村的未来发展前景,**信心满满,“下一步,将逐步完善升级柳编产业,开拓电商销售渠道,不断扩大产品销售量和销售范围,将柳编艺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惠民富农的产业发展道路。” 为寻找合适的、带动力强的致富产业,**率先垂范,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带头发展柳编产业、养殖产业,摸索新路子,带动村民致富。**村**年成立**加致荣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放仔收鸡”的模式,实现了阿门其“大红公鸡”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目标,同时带动项目区18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年人均纯收入增收3000余元。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两委”班子助力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他带头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跑项目,依托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柳编文化基础,引进**中旺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柳编产业,发展柳编工艺品加工、扫帚加工等产业化项目,重拾柳编技艺,带动农牧民发展传统手工产业,开拓致富之路,同时积极开拓电商渠道销路,不断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增加产品销售量。积极引进了**民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通过招商引资,为当地农牧民增加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村子的未来肯定会有大发展。”**说。他结合**村实际,解决了**村旱地改水地5800亩,新打机井17眼,实现节水灌溉9000亩,种植庭院经济果苗12000株,发放基础母畜100只、种公羊14只、猪仔20头,争取互助资金75万元,同时申报牲畜出栏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及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修油路25.2公里,为农牧民提供出行便利。危房改造300多户,建设可容纳400多人的文化活动室1处、卫生室1处,为全村脱贫致富迈向小康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已经59岁的**,已经在这个基层岗位上坚守了8年。他殚精竭虑为民服务,不负村民信任,坚守岗位。多年下来,他获得的不仅是各项荣誉,更赢得了村民的口碑。 【篇三】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和群众打交道,就是要带着真挚的感情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谋发展。 **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蔬菜办工作多年。到**市宝力根**巴彦温都尔**任职“第一书记”,这一次是他最近距离到群众中工作。扶贫工作起初,他深感扶贫责任重大,一段时间以来摸不着头脑、心理忐忑不安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但是一次次的到**访民情、问民事,看到贫困户那双期盼的眼神,让他一度放下了思想包袱,很快转换了角色。他主动与**、**沟通贫困户情况,踏着青草香味走遍了每一户贫困户,对涉及贫困户生态奖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取暖补贴、产业扶持、安全住房、教育扶持等每一项政策都要一一掌握了解,在他心中一直有种想法,就是让党的扶贫政策红利惠及到每一户贫困户。 很多时候形成共识、凝聚一起干的力量,还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作务实性强、涉及面广、接触面宽,要开展工作单靠“第一书记”肯定不行,必须要取得**两委班子的支持,把**的干部、党员有机的融合到一起,调动“两委”班子及牧民的积极性,扶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思路,通过经常与贫困户谈心交流,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增收致富的本领和脱贫的信心;根据家庭、生活技能等实际情况,建立扶贫档案,制定扶贫计划,切实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同时,把先进地区典型脱贫案例、发展方面相关知识、致富项目等内容作为学习重点,走到贫困户家中广泛宣传,做到让贫困户知政策、念党恩、跟党走。 **年,**市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草原黑蘑”产业是其中一个扶贫项目,将残疾户、边缘户、贫困户、大学生牧户、普通牧户5类牧民作为实验种植户进行产业扶贫推广。**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后,便积极向农牧业局申请了种植名额,在牧户乌云高娃家投资4万元,种植起了黑蘑,在他的指导下,从蘑菇种植到销售,仅仅花了33天。同时,**还帮助乌云高娃拓宽网络销售渠道,远在呼市等地的顾客微信下单就可以轻松订购天然的草原黑蘑,贫困户的特色产业走出了草原深处。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给扶贫路上的**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为贫困户想办法、出主意、找门路的众多举措中,**提出了一条“扶贫羊”的新思路,在他和**书记的努力下,协调帮扶企业为贫困户娜仁其木格、敖日金购入了20只生产母羊,为贫困户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扶贫羊”扶出了高质量。次年,两户牧民的生产母羊成功接羔,产生了收入,让贫困户在脱贫的路上又坚实的往前迈了一步。 “办好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做好群众普遍受益的事”一直以来是**所秉持的扶贫信念。为破解贫困户饮用水问题,让贫困户不仅能“喝上水”,还能“喝好水”,**协调帮扶企业投入28万元,为**打了机井,并为建档立卡户购入了净水设备,切实改善了贫困户及周边牧民的吃水用水条件,用实干赢得了民心。 两年的扶贫经历,让**明白一个道理,要实现扶贫的意义,就在于用心用情干事,真正做贫困户脱贫路上的“知心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