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 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 主义,自觉遵守《教师 法》等法律法规,依法 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金色绿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 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 高度负责,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 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 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 格,平等、公正对待学 生;保护学生安全,维护 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 生全面、主动、健康发 展;不讽剌、挖苦、歧视 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4.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教师要 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有探索创 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 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 生创新精神。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 的内在要求:教师要知 荣明耻,严于律己,以 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 举止文明礼貌、团结协 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 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廉 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 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 牟取私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 不断学习,与时倶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 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师德师风 学习材料 • 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 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 教育者队伍。因为只有有了这些“先知 者”,教育活动才能组织、才能进行、才 能提高、才能发展。在新时代,要推动教 育优先发展,就必须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 觉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教师队伍 建设优先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 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 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 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 革提出如下意见。 师德 标兵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1.战略意义。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 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 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 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历来 高度重视教师工作。 • 国家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 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 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教师牢 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 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 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 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 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 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 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 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 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 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 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各级 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 抓紧抓好。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 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 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 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 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3.基本原则.——确保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 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 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 确的政治方向。 • ——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 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 师队伍建设需要。 • ——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 的指导者。 • ——深化改革。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 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 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 ——分类施策。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 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 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 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4.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 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 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 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 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 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 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 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 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 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5.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 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 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教师党 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 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 师党支部书记轮训。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 组织生活活力。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加强党员教师日常管理监督。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 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重视 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全把骨干教师 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 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培养、激 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 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 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6.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 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 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 •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 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 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要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 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 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 地气、入人心。 二、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7.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 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 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 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 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 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 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 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 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注重加强对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 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 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 学术不端等问题。 二、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8.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 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 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制定师 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 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 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切实提高生源质 量,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采取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 方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完善教育部直属 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改革招 生制度,鼓励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院校的师范专业实行提前 批次录取或采取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 入师范专业。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 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 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 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 为非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 • 9.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造条 件,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 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 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整合优势学 科的学术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 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 师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 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 士,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 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10.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 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 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 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 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 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加强紧缺薄 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开展中小学教 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 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 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 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 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 交桥”。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依托现有资 源,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 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继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 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 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 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 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 造高品质学校。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 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 修。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 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 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 度环境。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11.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 伍。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支持 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 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创新幼儿园教 师培养模式,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 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 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强 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 • 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 能力。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教师的培训力度。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依托高等学校和 优质幼儿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 幼儿园教师。鼓励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 培训基地。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12.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 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 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 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 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 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 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 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 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 制度。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13.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 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 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搭建校级教师 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 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 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 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 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 才培育生力军。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辅导员专业 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 有序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支持孔子学院 教师、援外教师成长发展。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好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 项目,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 术英才。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依托人文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汇聚培养一大批 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高等学校高层次 人才遴选和培育中要突出教书育人,让科 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 理顺体制机制 • 14.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 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 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 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 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落实城 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 园人员配备规范、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创新编制管 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 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 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 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实行 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 15.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 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 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 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行学区 (乡镇)内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 贴。 • 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 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优秀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 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 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 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 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 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 理顺体制机制 • 16.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考试 政策,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 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新入 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 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教育行业特点, 分区域规划,分类别指导,结合实际,逐步将幼儿园教 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 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 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建立符合教 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遴选乐教 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按照中小学校领导 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任职条件和资格,规范选拔任 用工作,激发办学治校活力。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 理顺体制机制 • 17.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 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 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将中 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 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 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 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 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 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 活力。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 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实行定期注册制 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加强中 小学校长考核评价,督促提高素质能力,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 理顺体制机制 • 18.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特点, 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规范。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 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 的必要条件。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 招聘办法。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 位,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求,大力 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 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完 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 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 理顺体制机制 • 19.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 管理。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双重考察。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 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适应人才 培养结构调整需要,优化高等学校教师结构,鼓励高等学校加大聘用 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配合外国人 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师资格认证、服务管理等制度。帮助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解决住房等困难。 • 推动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由 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条件不具备、尚 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等学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推行高等学 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加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 上能下、能进能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职称评聘 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 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坚持正确 导向,规范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 理顺体制机制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20.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 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 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 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 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各级党委和 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 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 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 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 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 21.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 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 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 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 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 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 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实行中小学校 长职级制的地区,根据实际实施相应的校 长收入分配办法。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22.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 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 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 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 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 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 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 村教师住有所居。拿出务实举措,帮助乡村青年教 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巩固乡 村青年教师队伍。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 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 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为乡村教师配 备相应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23.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完善学校、个 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 障机制,民办学校应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 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 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费和住房公积金。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 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 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 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24.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 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 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等学校在核定 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高 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 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完善适应高等学 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 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 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 力度。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25.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 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 师”。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 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 师。做好特级教师评选,发挥引领作用。做好 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各 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 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 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 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 社会风尚。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 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 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 利。推行中国特色大学章程,坚持和完善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师 在高等学校办学治校中的作用。维护教师 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 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 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 26.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 情关心教师,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紧扣广 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 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发 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 责任、保证抓党建,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 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 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 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责任人要切实做到实事求 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 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 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 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 遇的具体措施。研究修订教师法。统筹现 有资源,壮大全国教师工作力量,培育一 批专业机构,专门研究教师队伍建设重大 问题,为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 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 27.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 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 保障机制,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 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 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 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 专业素质能力。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健全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 保资金使用效益。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 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 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 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 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 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 新 时 代 中 小 学 教 师 职 业 行 为 十 项 准 则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 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 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 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 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 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 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 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 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 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 下准则。   •  一、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不得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 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 央权威、违背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二、自觉爱国守 法。忠于祖国,忠 于人民,恪守宪法 原则,遵守法律法 规,依法履行教师 职责;不得损害国 家利益、社会公共 利益,或违背社会 公序良俗。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三、传播优秀文 化。带头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不 得通过课堂、论 坛、讲座、信息 网络及其他渠道 发表、转发错误 观点,或编造散 布虚假信息、不 良信息。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 长规律,因材施教,教 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 纪律,敷衍教学,或擅 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 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 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 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 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 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 • 六、加强安全防范。增强安全意识,加强 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 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 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 逃离。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七、坚持言行雅 正。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举止 文明,作风正派, 自重自爱;不得 与学生发生任何 不正当关系,严 禁任何形式的猥 亵、性骚扰行为。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 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 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 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弄虚作假。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九、坚守廉洁自律。 严于律己,清廉从教; 不得索要、收受学生 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 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 请、旅游、娱乐休闲 等活动,不得向学生 推销图书报刊、教辅 材料、社会保险或利 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十、规范从教行为。勤勉敬业,乐于奉 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得组织、参与 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 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 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