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论文之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 ‎ ‎ ‎  石龙中学    杨 波 ‎  【摘要】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注重生成新的知识,高效课堂从讲授、提问、倾听、分层作业等方面实施 ‎  【关键词】  高效的教学设计 高效的实施 ‎  引言 ‎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后,现行的教材相比原来的教材内容增加了很多,而为了减负的需要,授课课时又减少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  1  低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表现 ‎  1.1  效率观念淡薄 ‎  有些教师缺乏时间效率的观念,一味强调增加课堂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使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长期处于投入大、负担重、质量差的状态,因而效率低;有的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或者没有制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课堂上随意发挥,信马由缰,讲到哪里算哪里,因而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 ‎  1.2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比例失调 ‎  有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占有的时间较多,学生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而由其自己表达、练习、运用和探究的时间相对太少;而在有的数学课堂,教师则不顾具体的授课内容,几乎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把它视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际上,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讨论得很多,发表了很多看法,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数学的概念,某些定理、公理的推导不是学生有能力探究出来的,是需要教师的恰当地讲授的。‎ ‎  1.3  学习方法欠缺 ‎  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做笔记却没有投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满足于一知半解,解决问题的时候只会单纯地模仿,不会举一反三,导致遇到新问题不会解决。‎ ‎  2  高效课堂的内涵及表现 ‎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  数学高效课堂表现为:‎ ‎  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尽可能减少思想游离于课堂的学生人数,把课堂精力流失率降到最低,体现出全员参与和全体进步。‎ ‎  第二、学生动脑程度高。学生能够积极动脑,深层次动脑,形成独到见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技巧,完成从获取知识信息到形成意识观念和能力的过渡。‎ ‎  3  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 ‎  3.1  高效的教学设计 ‎  实施高效课堂的重点是高效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设计除了要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外,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及注重新知识的生成。‎ ‎  3.1.1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 ‎  学生的需要是教学的起点。课堂上,教师该讲什么,该讲多少,该怎样讲;该练什么,该练多少,该以什么形式练,全要看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并懂得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知道该怎样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  比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这节新授课中,由于高二的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自主性相对比高一有所提高,对知识涉及的技巧,对自我能力提高的需要相对多些,同时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够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自己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设计的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课堂教学流程是:‎ ‎  ①回顾求圆的方程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该怎样建系,搜集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的建系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  ②由椭圆的定义得到一个含两个根式的无理方程,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化简的,这时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可以直接指出解决的方案,即先将一个根式放在方程的一边,将另一个根式和其他项都放在方程的另一边,两边平方。整理之后得到含有一个根式的无理方程,这时学生可以自己解决。‎ ‎  ③在得到更为简化的形式后,启发学生从数学的对称美的角度,可以引入变量 ,使学生得到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  ④由焦点在 轴上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让学生先讨论、猜想焦点在 轴上标准方程,并引导学生论证猜想的标准方程;‎ ‎  ⑤总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比较焦点在 轴和 轴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  通过由浅入深、分化难点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发生过程,伴随着类比、猜想、论证、审美等思维活动的展开,使得原本枯燥的一节概念课变得生动。‎ ‎ ‎ 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doc ‎ ‎ ‎ ‎ ‎ ‎ ‎ a426d0467722affe922cd4f1eb606d2e.doc (75.50 KB)‎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