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全县年轻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年轻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当前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县委专门召开年轻干部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对年轻干部的重视和关心。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青年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下面,我结合平时思考和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培养年轻干部? 1、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之本。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在X月X日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XX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年轻干部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措施办法,切实把年轻干部工作抓在实处、落到实处。年轻,就是资本、就是机会、就是未来、就是希望,不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是对事业不负责,上行下效,这是大势所趋。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年轻干 部就是落实“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就是对党和事业的负责。 2、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是推进我县长远发展之计。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各项工作均实现了质的提升和新的突破。在今年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半年检查考核中位列第五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当前,县委制定了“五大战略”的目标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年轻干部地位关键、作用重要,可以说,抓住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就抓住了发展的未来。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培养年轻干部,全面提高素质能力,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才能不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形势所迫。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从“德”与“才”两个维度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年轻干部作为全县干部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年轻干部总量偏少。全县35岁以下副局乡级干部占副局乡级干部总数的X%,个别单位干部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专业结构不够优化。目前,急需的金融、旅游、经济管理、城市规划、“三农” 等方面的干部偏少,干部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不能较好适应全县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培养选拔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性、长远性规划,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必须要结合实际,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质量,为宏伟蓝图的实现和事业的长盛不衰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第二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年轻干部? 1、政治要过硬。习总书记指出,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苏共失败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共在选拔领导人的过程中,忽视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倾向,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所以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是不可能巩固的。年轻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毕生的必修课,做讲政治、讲党性的典范,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严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安排,顾全发展大局,不折不扣执行党的决定,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全力以赴干出一番业绩。 2、能力要过硬。一方面,要用学习助推成长。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长的摇篮。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加强内功修炼,自觉苦练个人本领。要坚持学习。大家都是青年 才俊,都是高学历者,但学历只能证明过去、学习才能成就未来。习总书记的讲话,都能旁征博引、融古通今、深入浅出,这是坚持学习、长期积累的结果。我建议大家每年读一些理论文章,每月学一些政策法规,每天学一些业务知识,量变到质变必定会有惊喜收获。要树立“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只有学得精彩、才能干得出彩”的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学习、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要深入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什么说天赋相近、学历相同、经历相似的干部,提高和进步却有很大差异。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身边,总认为能力基本相当、学历不分上下的人,五年八年十年就拉开了差距,这是为什么?我认为主要原因不是脑子笨,而是脑子懒。提高快的人,每做完一项工作,都要回顾琢磨,总结思考,找出成功的原因或失误的教训;提升慢的人,做完就丢一边,不动脑、不总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产生差别的原因。大家不管是搞学习,还是做工作,都要养成经常总结、反复思考的习惯,正所谓“日思一小时,受益一辈子”。另一方面,要用实践磨砺本领。实践出真知,实践长能力。现在年轻干部文化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在处理矛盾问题、突发事件时,心是虚的,腿是软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茫然和无策;遇到难事、急事、麻烦的事,有时不知所措。XX在全省组 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有计划地培养使用干部,把更多优秀干部放到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培养锻炼,扎实做好对口援派工作,让干部在火热的实践中大展身手、百炼成钢。年轻干部要想成长快、走得远,就要补好实践这一课,主动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矛盾多的地方去,接受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 3、作风要过硬。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都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聚焦担当作为这一课题,释放出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树立起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作为年轻干部来讲,要以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义者任勇的精神,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点:一要遇“事”不躲。就是要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年强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大家的胸怀、勇气和格局。特别是在发展任务重、挑战压力大、难事硬事多的时候,更需要大家发扬担当精神,勇于挑担子,敢于担责任,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该面对时勇敢面对,该协调时积极协调,该决策时果断决策,把该担的责任主动担起来。比如,有的同志从事信访工作,要经常面对上访的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尤其是棘手问题,要主动接手,不管困难再大,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去协调、去解决,能解决的尽快解决好,不 能解决的做好精准细致的解释工作,让上访群众满意。二要遇“难”不惧。要做一名“狮子型”的干部,困难面前不退缩,逆境面前不畏惧。好干部应当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平时工作中,到处充满了挑战和困难,比如创卫拆违需要我们动真碰硬、冲锋陷阵,扶贫攻坚需要我们沉到一线、真帮真扶,项目建设涉及征地拆迁,需要我们苦口婆心做好群众工作,等等。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况时,没有回避的选择,只有遇河架桥、遇山开路。作为年轻干部和选调生,思想不能老,办法不能老,锐气更不能减,要有攻坚克难、迎着困难上、坚决打胜仗的信心和决心,要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场。三要担“责”不推。“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是从政为官的基本操守。应当说,既然能够进入干部队伍,担任一定职务,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能力水平就没有太大差异,要说有差距,主要在于是否有责任心。一个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工作就不嫌累、不怕难、不叫苦。现在有些干部很世故圆滑,似乎很“成熟”,成熟到风险不沾边、问题不沾身,这恰恰丢掉了今后成长的关键,是难有作为的。我们看干部,首先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精神,看在难题面前敢不敢抓、在矛盾面前敢不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不敢闯。在需要你挺身而出、担责担难的时候,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延误战机、 耽误进程,就是失职。四要创“新”不止。年轻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快,头脑灵活,时常迸发出新思路、新想法、新点子。在各项工作中,要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用新眼光看问题,用新角度想问题,用新思路解决问题;要大胆探索实践、敢想敢干,干出年轻人的风采。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很多工作都需要改革创新,这就需要年轻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把普通工作干得不普通,把平凡事情做得不平凡。 4、道德要过硬。一要正确处理“顺”与“逆”。“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最终评价一个人,不能看他在顺境时如何意气风发,而要看他在逆境中能否乘风破浪;不要看他在得到表扬时的表现,而要看他在受到挫折时的反应。年轻干部在受到挫折后,极易心浮气躁、心灰意冷,这是一种面对挫折的消极反应,于事无补、于己无益,是不可取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坦然面对事实,找准挫折之源,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要知道,苦难是人生之师,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年轻干部经历一些挫折磨砺,有助于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从而逐步走向成熟。只有既能在顺境中不骄不矜,又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永远的“千里马”。二要正确看待“上”与“下”。这里所说的“上”,是指“只琢磨人,不琢磨 事”,专走“上层路线”、光看领导眼色的现象;“下”是说年轻干部要坚持向下扎根,打牢基础,增强本领。一方面,能力要从基层培养。“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能力从基层培养,人才从一线选拔,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我们提倡年轻干部到基层“墩苗”、到一线打磨、到偏远地区“吃苦”,比如,我们每年从县直单位安排年轻干部到镇村挂职,选派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一线参与工作,增加干部“苦经历”,目的就是要大家在成长的黄金期、机遇期,砥砺品质、积累经验、磨练意志,为将来行稳致远练好基本功。另一方面,感情要在基层培育。年轻干部要多和群众打交道,培养“群众感情”。现在网民有这样的话:“别怪群众太无聊,是干部太官僚;别怪群众不通情,是干部没感情;别怪群众老堵门,是干部不进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问题。年轻干部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车间、深入田间,培养群众感情,多办利民之事,多办为民好事,无愧宗旨誓言。三要正确面对“得”与“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滋生不正确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干部要会干,还要会想,看得开,想得通,搞好“心灵环保”。一要心静。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得 之不欢,失之不悲,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二要简单。“大道至简”,越是真理,越是简单。简单是一种为人风骨、一种处事境界。现在有些人就是活得太累、太复杂,原因是想的太多、想的太复杂,要想想,我们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他钱比你多,可是他风险比你大;他地位比你高,但是压力比你大。甘瓜苦蒂,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做到简单,就需要悟透、看清,化重负为轻松,在轻松中释怀。三要舍得。“舍得”之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就要舍得身外之物,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你真正懂得“舍得”时,你就会以清醒的心智坦然走过人生的激情岁月。 5、纪律要过硬。人生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在座的年轻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慎之又慎,做到慎独、慎微、慎始,要见微知著、见微知祸、管中窥豹、以小见大。一旦把持不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会万劫不复。钱财名利是个好东西,但你不能做他们的仆人,而要当他们主人。对年轻干部来说,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往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大家要好自为之、严格要求。我常讲,防人不如防己,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要防自己的贪欲。只有这样认认 真真、严格要求,扎扎实实干事,守住人生底线才能成为一个好干部。作为选调生,更要自我严格要求,对于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人能交往,什么人不能深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维护好选调生队伍的整体形象。 第三个问题,怎样培养年轻干部?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平时县里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等,有的单位总是安排工作上能“走得开”的同志,而比较成熟的同志,尤其是在关键岗位上、作用发挥大、比较能干的年轻同志一般就不放,这是典型的对年轻干部培养思想上不重视的表现。培养年轻干部、选调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的事业所系。我们要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没有人才肯定不行,没有一大批能堪大任的年轻干部肯定不行。所以大家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当成一项重要的事业来抓紧抓好,让我们事业推进的过程,成为干部成长的过程;让我们事业迈上新台阶的过程,成为年轻干部辈出的过程、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要为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大力宣传优秀年轻干部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正能量,让年轻干部获得社会的认可、支持和赞许,努力增强干部工作的说服力和社会认可度。 2、培养上要广开渠道。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干部德才标准和突出“五个过硬”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广开渠道,切实加强源头建设。要着眼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从源头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把好入口关,根据行业发展对岗位专业性要求,将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线,使年轻干部“选有余地”。在此基础上,坚持组织主导,建立年轻干部精英人才库,对入库干部重点培养,实行动态管理。 3、使用上要不拘一格。要拓展年轻干部成长空间。根据部门单位特点,合理设置岗位,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创造条件,真正使年轻干部有比拼之机,有用武之地。要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具体目标,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平台,为年轻干部加快成长提供保证。要明确年轻干部选拔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以事择人、人事相宜,从严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既看资历、经历,更注重能力、潜力,大力选拔使用勇担当、有本事、个性鲜明、敢闯敢干的年轻干部。加大在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 考察识别年轻干部力度,及时把德才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发现出来,对有发展潜力、需要递进培养的及时纳入精英人才库重点关注,放到重要岗位和吃劲岗位上历练,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步伐。要大胆择优使用。工作中要坚决防止求全责备,对勇担当、有本事、个性鲜明、敢闯敢干的年轻干部,要大胆使用、用其所长。要加强对领导班子进退情况、配备需求和年轻干部精英人才库干部储备情况的分析研判,对在偏远地区经过长期考验、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提拔使用。正确处理年轻干部成长快与慢的关系,对需要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在使用上不简单看任职先后,提高年轻干部成长质量。 4、管理上要严格要求。要坚持把从严管理要求贯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全过程,注重分析思想状况,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知敬畏、懂规矩,守纪律,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不搞自我设计和晋升路线图,克服不担当、“坐等提拔”等消极思想,切实增强对年轻干部管理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人性化关怀。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与年轻干部要经常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盼,对他们好的想法,鼓励大胆去实施;对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对不好的苗头,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健全目标管理考核 机制。对年轻干部要开展年度考核,全方位了解年轻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要建立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与平时了解相结合的跟踪考核机制,多渠道、多层次掌握年轻干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年轻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各党委(党组)书记是要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上,带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为年轻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组织工作和新时代干部工作的新特点,努力提高对新时期组织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统筹抓好年轻干部选育用管各个环节,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干部队伍保障。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年轻干部先进典型,激励年轻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引导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大力营造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浓厚氛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切实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构建优秀年轻干部和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为加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机关综合文稿起草工作的四个着力点(供参考) 文物秘诀,但有规律;文无定法,但需得法。机关综合文稿起草主要是为机关领导和推动机关各项工作服务的,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时限性和务实性都很强的工作,除了涉及一般法定公文外,还涉及大量事务性文书如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计划、方案、思路、要点、情况汇报、典型经验介绍、调研文稿等等。可以说,这些文稿起草,既要讲求“文以载道”,表达思想,体现政策和措施办法;又要讲求“成文之法”,遵循规律,合乎规范和格式“体例”。其关键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 一、切入点:把握领导意图。 意图不明,主旨不清,行文就没有重点和方向,心里就没有底。这是文字工作者的切实感受,也是文字工作的“大忌”。从文秘工作的性质特点来看,综合文稿实质上是一种表达领导思想感情、体现领导工作个性、展示领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它的起草工作与文学创作的最大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因是为文、奉命而作”,因此,起草工作必须“唯领导意图是瞻”;其成功与否,也首先取决于所服务的领导是否认可和满意。如果一篇文稿不能体现领导的“意图”(包括领导 的思想意识理念、工作态度作风、思路及方式方法、乃至于语言表达的风格习惯和特点等),或是不和领导的“口味”那么,即使写得再好,也终究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因此,综合文稿的写作,必须把准确领会和体现领导意图尤其是工作意图作为起草工作的切入点和先决条件,否则,难以使领导满意。可以说,把握了领导的意图,就等于是把握住了文稿的“要旨”、基调,把握住了行文的重点和方向、文稿起草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工作中,领导意图的体现或把握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出现诸多“难点”、“疑”甚至“盲点”。比如:有时领导只是简单的提出一两个问题,或只是粗略的交代几句话,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揣摩、延伸、拓展、补充、细化和完善等等“拾遗补缺”工作,才能使之明细化、条理化、系统化。现实工作中有时还常会遇到“上午给题目,下午要文稿”或是领导授意不清等“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凭借经验与以灵活把握或机动处理。这种把握和处理,显然离不开平时工作中的细心观察、体验、领悟,以及相关经验的积累。我个人感受较深的是,做好领导意图把握工作,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其关键点在于要在“三个不断”上下功夫,即:一是要不断了解领导,重点了解其理论素思想内涵、决策工作取向;二是要不断适应领导,重点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三是要不断学习领导、重点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这种有意思的了解,适应和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思维理念与领导形成“合拍共振”在文稿起草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文稿内容与领导“意图”的有效对接,并在文稿中充分体现出领导的风格特点,实现准确表达领导“意图”的目的。 二、核心点:充分占有材料。 文稿质量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对观点的概况提炼,在于对材料的合理取舍与运用。实践证明,挖取主题、亮明观点、阐明要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既要体现上级精神又要切合当地的实际;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出与实践;既能引经论典又有具体实例。如此,才能使文稿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深入浅出,富有境界和张力,发挥出它的功能作用,最终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之上。古人说:“老于读书,谕于作文”。我个人认为从事综合文稿写作其实也是“七分想(看),三分写”。因为综合文稿主要形成“构件”就是情况和材料,不去看、不去想、不去“消化”,就无从“下笔”。另外,从我国应用文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古代的应用文本来是起于“言事”,但后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孤立的言事有时还不足 以解决问题,因此要晓之以“理”;而光有“理”也是也不行,还必须再诉之以“情”。所以,人们通常“事、理(义)、情”称为应用文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对它们的使用上,主要视“言事”的具体方位和需要而定。就综合文稿而言,“事、理(义)、情”实际上就蕴含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材料之中。也就是说,能客观反映事物发展归路和揭示事物发展本质的种种“情况”和“材料”,就是写作综合文稿不可或缺的“构件”。在工作中,我们每次接到文稿起草任务时,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大量搜集材料,了解实际情况,落实有关数据,尽量大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与领导意图有关的第一手材料和实际情况,然后要尽最大可能的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情况“吃深”、“吃透”,这样,文稿起草起来才会感到得心应手。否则,就会陷入“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没用。初学文稿写作的同志拟稿前常常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从何写起”,恐怕也真是不明白或不重视对材料收集、占有和取舍、运用的道理。“充分占有材料”,仅是针对单篇文稿起草情况而言。对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同志来说,还必须熟悉方方面面的情况,识“大体”、讲“见识”、饱“学养”。也就是既要“同上情”、“懂外交”,及时了解掌握上级的大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周边地区以及兄弟单位的发展态势;又要“熟内情”、“知下情”,对本地、本部门或单位的新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新经验、新做法等等心中有数。如此,文稿起草工作才能免去“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之难和“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从何写起”之感。 三、根本点:认真谋篇布局。 写文章,最关键的思路清晰、布局合理。任何一种文体,科学的做法就是在写作前先把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想好,把要表达要点和内容想到,这就是所谓的“酝酿”、“构思”、“谋篇”与“布局”。我个人的体会是综 合文稿写作,动笔前拟列一份提纲既很重要,也很“管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办法,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免除许多“劳心”、“劳累”之苦;特别是能较好地化解文稿写作中令人头疼的“程序与效率”这一矛盾,有效提高文稿的成功率、质量和效率。这是因为在现实工作中,综合文稿起草不但是“个人创作”,经常还需要集体参与、分块写作或有别人提供材料,有时干脆是委托部门代笔,因此前前后后会涉及到很多“中间环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比如材料的收集、补充、综合、替换、修改、深化、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拟一份相对完整的提纲,事前分别交给领导审阅或相关人员讨论,就能产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效,避免重头再来的危险。这是撰写“大块头”的文稿(比如工作总结、大型会议材料等等)尤须注意的,也是惯用的办法。如果时间或条件允许,提纲拟的越细、越实、越到位越好,以便材料收集整理、文字的组织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实际操作。对于从事综合文稿写作的同志而言,学会拟列提纲,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养成拟写提纲的习惯,也将受益多多。它好比是人体的“骨骼”、房屋的“框架”、运行的“航线”、指向的“路标”,也可以说是一张规划设计“蓝图”。有了这张“蓝图”只要按科学的方法去“备料”、“施工”、“装饰”就可以了。有时候,一篇好提纲,再加几份配套材料和数据资料,就可供领导作为讲话稿使用,这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时间紧迫的时候都很管用,可以解决许多“燃眉之急”和被动应付等尴尬之事。一般来讲,提纲拟列,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有粗纲、细纲和粗细纲结合三种。粗钢,也就是只简略标出所要写(或说)的内容的层次段落大意和相互间的大致关系即可;细纲,则除粗钢所标内容外,还要标出开头结尾、过度照应、分点内容、段落层次的安排处理等。通常情况下,提纲拟列会采用粗细相结合的办法,使用也相对比较灵活,因时因事和因个人习惯而定,只为"实用",不必太过苛求什么固定模式。 四、支撑点:日常勤学积累。 勤学是能力之源,思考是谋事之基,而积累则是成事之道。知识要靠学习积累,思想要靠思考积累。干工作往往是厚积薄发,搞综合文字工作尤其如此。古人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对于办公室文字工作者来说,必要的知识,资料和经验的积累和储备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从事办公室文字工作的同志要“有事能干,无事能思”,“思”实际上是:“学”与“干”的一个部分;又说,文秘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这种文字功底虽然表面上指文字的组织、综合、概括与表达能力,实质上更是有各种“见识”、“学养”或是“学问”和“技能”等支撑起来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文稿起草是一些学问和技能,不完全是从教科书上就能学到的也不是通过大学中文系就可以直接培养出来的,有许多是需要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总结摸索才能培养锻炼出来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因此,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是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同志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如何学习积累,知名记者邓拓先生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 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手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尽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这正说明学习积累对于从事写作的同志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要重视领导意图把握问题,材料收集占有问题,文稿的谋篇布局问题,以及事关文稿质量的修改润色等等问题,也都离不开日常的勤学积累、总结领悟。从综合文字工作的角度来看,学习积累,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资料的积累,三是经验的积累。三方面的积累层次当然能做到越宽、越厚越好、越能靠近“博学而不穷”的程度越好。脑子里装的东西越多,肚子里装的“货色”越多,那么你“综合”的本钱也就越大,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总之,综合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能力,素质与修养,不是靠简单看了几篇“写作要诀”之类的文字就能写好得,还必须依靠自己的勤学积累。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