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高效情境的几点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高效情境的几点思考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高效情境的几点思考 ‎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高效情境的几点思考 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陈兵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一节好课,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情境教学不能为“情境”而“情境”,必须探索如何高效地创设情境,让情境成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为创设高效情境时要注意三个要素:‎ 一、情境创设目的明确 教学中,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创设情境应该“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情境创设应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与问题之中。‎ 案例:教学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导入部分。‎ A教师:‎ 量:同学们,今年6月1日将有几部法律法规实施,你知道吗?‎ 生:(猜测)‎ 师:今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 ‎(同时)出示几张因塑料袋乱扔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白色污染),全国每天需要的消耗塑料袋所要1500吨,所以对这样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的塑料袋,我们要限制,当然并不是禁止,而是使用塑料袋要收费,鼓励你用其它工具来代替。‎ 然后进入正题:‎ 师:据调查,我们班级中平均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2个塑料袋,那么全班45位同学,一共使用多少个塑料袋?全年级145个同学一天使用多少个?‎ 上面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引入需要较多时间,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弱化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所以情境要目的明确,不要让学生长时间兜圈子。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B教师:‎ 师:今年6月1日实行限塑令,因为白色污染现在越来越严重,老师作了一个调查,平均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2个塑料袋,那么全班45位同学,一共使用多少个塑料袋?全年级145个同学一天使用多少个?‎ 情境创设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及时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则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价值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是数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案例三】《比一比》情境片段 ‎ 书本只提供两对鸟,分别叼着写有“1084、982”和“3756、4184”的纸片,即要分别比较这两对数的大小。有位老师另辟蹊径,设计了“货比三家”的数学情境:“淘气家准备买一台洗衣机。他们来到佳龙超市,发现一种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6元。淘气的爸爸建议再走几家看看。后来,他们又走了百姓、富康两家超市,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899元。他们该到哪家超市买洗衣机?为什么?”‎ 这样,要解决到哪家买的问题,学生就必须对洗衣机的三种价格(946、1002、899)进行比较。 ‎ 设计买更便宜的洗衣机,货比三家,蕴含着数的大小比较,有比较浓的“数学味”,这种比较活动不再是枯燥的和无意义的,而是现实的和有价值的。这样,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价值和凝结在数的大小比较中的生活价值就是小学生所能感觉和体验的。学生不只是停留在情境的表面,而能触景生情,进入数学实质的领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情境的表现形式要新颖、有趣和多样化。‎ 教学情境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兴趣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 ‎  案例:《7的乘法口诀》‎ ‎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诵读古诗吗?‎ ‎  生:会!‎ ‎  师:老师这里有些古诗的句子,谁愿意念给大家听?‎ ‎  师:不过,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和大家比一比速度,看谁在诵读完诗句后能快速地把诗句的字数报出来。大家愿意吗?‎ ‎  生:愿意!‎ ‎  (出示一句七言诗)‎ ‎  师(当学生把诗念完后,迅速地):共有多少个字?‎ ‎  生:14个。‎ ‎  师:我们继续往下数。(出示两句七言诗)‎ ‎  (大多数学生在一个一个字地数)‎ ‎  师:有困难了吧!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是28个字。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数的吗?‎ ‎  生:想!‎ ‎  师:仔细观察这几句诗,你发现每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  生1:都是7个字!‎ ‎  师:那你应该猜出老师是用什么知识了吧?‎ ‎  生2:是7的乘法口诀!‎ ‎  师: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地数出诗句的字数。想学吗?‎ ‎  生:想。‎ ‎  师:那咱们就一起学习“7的乘法口诀”。‎ ‎  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将“7的乘法口诀”‎ 的教学与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诗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了一个师生快速数古诗字数的比赛游戏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冲突和探究的欲望,使其以积极的心理倾向进入乘法口诀的探究活动中。同时,结合诗句学口诀,赋予口诀以直观的物象,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可资探索的客观依据,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感觉到数学计算并不是孤立、乏味的,而是有联系、有趣的。所以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数学。 ‎ 高效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并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