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我常常听到父亲吟诵唐 代诗人李绅的《悯农》。父亲的目的是要我们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的好 习惯。父亲常常对我们说,他在青平中学读书的时候,家庭困难,有一次一个亲戚送给他三 毛钱的咸鱼,他吃了一个星期。父亲不但节约粮食,而且事事处处上他都体现出厉行节约的 作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摆设酒席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大红请柬 满天飞,人们疲于应付。父亲一贯以来都反对摆酒席的,他认为那是铺张浪费。 人生一世,结婚大事。记得堂兄结婚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婚礼也办得风风光光, 那情景依旧清晰如新。伯父家杀猪宰鸡摆了几十桌酒席,空中飘着诱人的香气,亲朋好友欢 聚一堂,鞭炮声震得惊天动地,好不热闹。 我与妻子登记结婚时,已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在乡镇机 关供职,那时候父亲是镇的主要领导,所以周围的亲朋好友都认为,这么大的事必须大摆酒 席隆重庆贺!已有不少的亲友在帮我们择好佳期了,说哪天哪天是好日子。谁知道,恰恰在 这个充满喜庆时段的一天傍晚,对于是否要摆酒席,父亲在征求我的意见后,温和地点拨迷 津:“我们和亲友们都不富裕,干吗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再说,在时间上也安排不过来,不要 麻烦大家啦。”父亲的开导,我和妻子都乐意接受。就这样,我们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习惯, 宰了一个鸡,买了两斤猪肉,回到弘农堂祭拜了祖宗,然后炒了几个青菜,全家人热热闹闹 地庆贺一番,举办了结婚仪式。 “两朵红花一线牵,勤劳致富两相连,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这是客家人世 代流传的一首民歌,在父亲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下,我们精打细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父 亲真的是小气吗?不是,他有着一副热心肠,待人宽厚,对远亲近邻,都极尽相助,至今依 然有许多借出的款项成了呆账,他却极少提及。只是父亲认为,摆酒席无论于公于私,都是 极大的浪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也是一件值得亲人们骄 傲的开心事。正在这时候,妻子接到一个摆大学酒的请柬,她征询我们是否为儿子的入学摆 酒席。谁知道,正为孙子考上大学舒坦欢笑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摆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 的事,但是作为长辈的我们要作表率,教会孩子勤俭节约。”2015 年,我们家搬进新楼房, 当提及摆酒席时,他说,连中央都行文不要摆酒席,你们身为基层干部,应该执行党和国家 的规定。自然这酒席是摆不成了。 父亲以他的实际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子孙后代。愿 这种传统传承下去。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2 我爱读书,归功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父亲是乡村教师,做过 30 多年乡村校长。1963 年师范毕业后,扎根在乡村,默默地为 家乡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的母亲没上过几年学,但是受父亲影响,也爱读书。我 们村子农闲时间打牌的风气很盛,我的父母不打牌,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父母爱读书的风 气深深地熏陶了我们,影响了我们。 在我印象里,每年的农闲时节、星期天、寒暑假,一有空,我们全家人就会一个个抱着一本 书,兴致勃勃地啃读。父亲的书种类比较多,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文学名 著等,另外还有报纸、杂志、连环画等。因为父亲的书比较多,所以我们可以“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地选读。在读书方面,父亲简直就是一个“杂家”。村子里喜欢读书的人,也都 到我家借阅。在当时村里,我家简直就是一个“文化中心”。 母亲读书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她只是随性而读,尤其是爱读文学类书籍。她常常把她读过 的《封神演义》《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里的人物故事给我们讲。到现在,我都记 得母亲讲起人物故事来总是津津有味,生动活泼。中国古典名著里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从小就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头脑。这为我们人生成长树立了一个辨别善恶美丑的标尺,让我 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至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不容易误入歧途。 书成了我的人生良师益友,大大提高了我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为我的成长进步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这一良好的家风应该代代相传下去。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3 父亲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父亲的教诲却铭记在心。 父亲上过小学,在他们那个年代有一点儿文化就算是“人才”了。他当过一年的民办教师,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父亲回村当了会计,为农民朋友记工分、记账,分粮、分钱。那时是大 集体生产,秋收时节,白天统一收,晚上就要给各户分。我父亲和粮管员一起,父亲记账, 粮管员称重,每次粮食分完他们总是走在最后,等把分到的百十斤粮食运回家已是三更半夜 了,第二天还得按时参加集体劳动呢!日子一长,粮管员不干了。父亲笑呵呵地劝他说:“我 们山里文化落后,需要人手,我书都不教就为回来和你一起干。干部就要多吃苦,少埋怨。” 父亲常教育我们:“做事要诚于心,实于做,谨言慎行。对人忠厚,诚信律己。”“我记账 30 多年从没记过糊涂账,更没想贪过一分一厘。”父亲用实际行动教给我们忠厚诚信,我和兄 弟、妻子、儿子先后成为中共党员。我在 30 多年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以诚信、忠厚为 准则,多做好事,做好正事。不仅感受到桃李满天的幸福,更收获着人生的快乐。先后荣获 广元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称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评 为“先进共产党员”,2013 年又被评为旺苍县“感动校园人物”。 父亲的教诲让我向善向上,让我懂得了诚信忠厚的为人之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是小国,国是万家,家风和国风一脉相承。好家风不仅是家庭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弘扬党 风的重要根基。重温家训、重拾家规、传承好家风是弘扬党风、引领民风的基本路径。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4 最初对灯光的记忆,来自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那是我们那个年代驱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 只用完墨水的瓶子,盖子上钻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细的铁皮灯芯,灯芯中贯穿一 条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点燃了,便有一团微弱的火苗跃出。一 片昏黄的灯光,便像梦一样晕染开来,梦里还能看到绽放如梅的灯花,还能听到噼啪的微响 以及遥远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这样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给我的童年和少 年升起了一缕生命的霞光。 晚饭以后,院子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了下来,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亲才摸索着火柴,“哧” 的一声,点燃放置在窗台上的那盏煤油灯,一片橘黄色的灯光便在土屋里弥漫了开来,闪闪 烁烁的,像村庄的眼睛,像亲人的港湾,更像母亲的怀抱。一家人围着灯盏,坐在炕上,沉 浸在一片温温软软的光明里。这时大哥会常常借着灯光,用十指做出各种形状,映射在糊着 报纸的墙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苍茫的树木,有奔跑的兔子。这大概 是我看过的最早的动画片了,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点燃了一个少年五彩缤纷的'梦。 冬夜漫漫,窗外飘着雪花,西北风吹得破旧的窗户纸泼剌剌的响,而老屋的热炕上却温暖如 春。那时我们一边剥玉米、拣黄豆,一边讲古言、说农事,其乐融融。 我记得,很多时候,母亲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灯盏地方,因为她要就着灯光,为一家人缝缝补 补。母亲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样,长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灯下,低 着头,弓着身子,默默地捻线、编织、缝补,打麻绳、绞鞋样、纳鞋底、剪窗花,一双勤劳 的手,从不歇息,苦苦支撑着那个艰难而贫穷的岁月。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母亲一直 在纺呀、纳呀、编呀,把一世的光阴和辛劳都纳成了她额头上的皱纹,把一生对儿子的期盼 和祝福都织成了她眼角边的鱼尾。常常夜半醒来,我还能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低头劳作 的身影,孤单而凄凉。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纺线的姿势、纳鞋的动作以及辛 劳的形象和花白的头发,却镌刻在我的心底,时时浮上心头,挥之不去,每每想起,泪光莹 莹。 温馨的煤油灯,于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爱,更是一盏求学路上的希望之灯。1977 年高考 制度恢复,激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全国上下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那时家 乡还没电灯,于是煤油灯大显身手,它照亮了万千学子求学路上的梦想。不知多少个春夏秋 冬的夜晚,我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一个晚上下来,鼻孔里会沾上一层厚厚 的炭黑。我永远难忘那段清贫而快乐的岁月,更难忘那盏摇曳的煤油灯,它指引我走出了人 生的第一步,让我看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记忆,似乎都与煤油灯有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 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更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人生道理,记 住了耕读的家风,明白了勤俭的家教。 传承家风家教,有时,只需把心里搁置已久的那盏油灯擦一擦,点亮。心灯常亮时,心才不 会害怕,人才不会迷途。 弘扬优良家风国旗下讲话稿 5 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 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 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 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 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 展露无遗。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 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 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这个词 语,宣扬了中华民族的”孝”,呼吁现在的人们要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 “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 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 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 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 成长的基石。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 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 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 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 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 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 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 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 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 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 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 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 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 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 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