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2021年市政府党组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在 2021 年市政府党组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 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综合实力不 断攀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市建设 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的特点,是撤地设市以来发展 最快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 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付出,得益于全市各族群众的积 极参与,得益于中央、省驻市单位的鼎力支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科学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 重大举措,是指导我国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市上下必须对标对表,研究国家政策投向,把准国家产业 方向,找准 xx 发展定位,结合 xx 实际情况,高水平、高层 次、科学编制好 xx 的“十四五”规划,并一以贯之。一要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刻理解 xx“十四五”时期仍将处于 “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较 低 层 次 和 全 面 小 康 的 较 低 水 平”“农村向城市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 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用全 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 开拓进取、开辟新局,确保 xx 在新发展阶段中不落伍、不 掉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迎头赶上、争先进位。二要全面 聚焦新发展目标。聚焦着力构建“黄河流域上游生态文明示 范区、青海省现代产业重要承载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 区、国家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大战略支点,准确把 握 xx 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点,分析研判 xx 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既胸怀远大、登高望远,又尽力而为、量力而 行,力争“十四五”主要发展指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位居全省前列,努力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全省副中 心城市。三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 为突出的位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 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补齐科技创新尤其是农业技术创新和 工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 变革,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 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四要加 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找准 xx 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积极 依托人口红利,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深度挖掘最具潜力 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融入和服务 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各级各 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一项一项进行梳理,科学编制“十四 五”规划,抓好事项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一是抢抓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统筹山水林田 湖草系统治理,继续扎实推进祁连山南麓 xx 片区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青海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南北山绿化 等工程,以建设公园城市和森林城市为目标,强化推进城市 绿地的建设,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打造黄河流域上游生 态文明示范区,努力建设山水田园新 xx;二是持续推动四大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和四 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商贸物流、文化 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 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产城融合的发 展道路,努力构建绿色发展新 xx;三是深入实施城市崛起和 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坚持“四个一 体”,切实抓好 xx—xx 都市圈、沿湟水河和黄河生态城镇 带的规划建设,加强与 xx 轨道交通、南绕城高速、G6 高速 互联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川海一体等发展,加快 核心区镇改办、村改居工作,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建设城乡统筹新 xx;四是坚持创新引领和改革开放双轮驱动,推进全领域开 放创新,重点把河湟新区打造成全省新经济增长极、践行 “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典范新区、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的 重要引擎,推动河湟新区向国家级新区迈进,努力建设创新 活力新 xx;五是全面增强人民群众新福祉和获得感,高度重 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 体化,扎实推进民办教育,持续补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短 板,落实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 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宜业宜居新 xx。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