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关于人才管理工作经验文章三篇
2020关于人才管理工作经验文章三篇 【篇一】 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市**区立足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把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精准引才、错位引才,着力打造鼓励创新、见贤思齐的人才生态,构筑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高地。 放大产业引才“磁力场”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区找准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产业和人才发展结合点,将招才引智融入产业发展“主战场”,以产业吸引人才,以项目汇聚人才,以发展留住人才。 创新“科技+民生+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人才引育的市场导向、应用导向,加速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项目本地化,民健社区“煤改电”供暖、中小学空气净化系统、云**庄易科智控能源管理等试点项目取得成功。 推动“人才+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持续推进中科院团队艾易西空气滤料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继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高坤领办的弗瑞仕新风系统项目,促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扎根**。抓住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戴尅戎院士领创的“医疗3D打印”项目,打造精准医疗产业。助推新能源汽车、磁悬浮等项目,建设特色新能源产业基地。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 构建干事创业大舞台 **区聚焦平台载体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放大人才发展的群落效应和优势叠加效应,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高水平打造产业园区。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区在原有的八个创新园区基础上,着力打造以**经济开发区、淮海科技城、铁路物流园为中心的功能载体,加快企业集中、人才集聚、功能集成,为各类人才搭建发展平台、事业舞台。 高水准打造研发平台。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共建数字医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计划引进产业链创业创新项目不少于10个,高层次人才20名,创造就业岗位500个。围绕深化产学研合作,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众创空间12家,**年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发机构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 高规格举办人才活动。为打通人才与企业沟通“最后一公里” 障碍,**区立足于产业发展实际,先后举办“首届中国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数字化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RMT**全国智慧康复技术暨3d打印医疗创新应用高峰论坛”等活动,让人才与政府、企业现场交流、现场签约,实现高层次人才与地方、企业的无缝衔接。 当好服务人才“店小二”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吸引、留住人才,能够做到人人尽展其才,关键在于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过去一年,**区坚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精细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推出企业人才培育计划。设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39家企业成功对接技术和人才,推出“惠企包”39项服务举措,在格局商学院培训企业人才200余人,设立外来企业人才医疗服务平台,纳入服务对象2300余人。 促进金融与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设立政府“资金池”,发挥淮海基金大厦、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等大型金融平台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成长型科技企业、重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构建中关村“1+6”政策体系。在**淮海科技城探索推行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收益管理改革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创新政策,推动淮海科技城成为各类人才放下行囊、追逐梦想的首选之地。 【篇二】 本着“集聚资源、集成支持、集中服务”理念,**县依托千乘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镇长团、企业人才工作协会、北京中科院老专家中心**工作站,建立“院团会站”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四方联合调研需求、联合信息发布、联合招才引智、联合服务项目,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高校科教资源与县域优势产业资源的有效链接。 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各类科创资源。按照“1+M+N”总体布局,建设山东千乘产业技术研究院。“1”,即千乘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科技创新活动,打造产业对接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M”,即若干分院。已建成现代渔业、建筑新材料、京博高端化工、香驰科创4个产业分院。永正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硅酸盐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的建筑新材料研发中心,专家团队已入驻,开展重大课题研究3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N”,即多个服务机构。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已设立科技镇长团创新创业基地、千乘优品电商服务平台等多个服务机构。 组建科技镇长团,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先后从省内外26所高校院所选聘45名专家教授,组建**市首个科技镇长团。建立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双高”交流洽谈机制,定期举办“双高”交流活动。首场“双高”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内外20余所高校院所的34位专家教授参加,推介高科技成果68项。依托“千乘汇智云平台”,发布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企业需求37项。8月16日,成功举办“**人才节”**专场活动“寻找城市合伙人” 暨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双高)交流洽谈会,55名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和130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征集高校院所高科技成果230余项,现场路演项目25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7个。 依托企业人才工作协会,实现政企信息互通。协会坚持共建共联共享,强化自身建设,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高效对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企业家培训班等系列培训活动,培训总人数达600余人次。开展“企业家进高校”活动,主动“走出去”对接政策、信息、资源等,先后组织企业家赴华为、海尔等国内一流企业参观学习。举办“人才政策进企业”活动,组织科技、人社等部门,深入企业面对面解读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利用率,进一步释放人才政策红利。 建立专家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与北京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共建**工作站,搭建中国科学院与**开展科技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资源向**转移。通过研企合作,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素质服务、管理服务等,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籍在外人才资源,加快引才工作站建设,发挥引才工作站触角在外、人多面广的优势,打造引才“桥头堡”。 【篇三】 乡村发展需要人才,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县**镇聚焦产业发展,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搭建平台创建载体,健全服务保障机制,通过招才引智再加码,推动镇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再加速。 广开门路,招引乡村振兴“金凤凰”。**镇坚持从人才的内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一是引进高才。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对接交流,通过项目合作、现场指导、定期讲座等方式,灵活引进乡村高端人才。选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武栋同志、江南大学副教授魏慧贤同志担任我镇科技副镇长。强化人才引领产业发展,2020年上半年全镇企业共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24人。二是借智引智。借助江南大学科技副镇长魏慧贤教授人脉资源,与江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刘仁教授达成初步柔性引进协议,近期将到镇域内企业派尼新材料等指导产业孵化升级。三是以才引才。以乡情为纽带,依托**镇全科党群服务综合体乡贤联络站,鼓励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并通过其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推荐人才。经沟通交流,今年上半年,有4名在外人员拟返**镇创业,为全镇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搭建舞台,唱好乡村振兴“人才戏”。坚持“以用为本”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将**镇打造成为“孵化”人才的基地。与中科院刘永强博士(现为曹王镇科技副镇长)对接,对相李、尹楼等村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进行现场指导,提供宝贵的生产经验。给人才提供施展能力的舞台,促进企业和专业人才的精准化衔接。在金澳科技、派尼新材料、联众陶瓷等企业搭建3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为科技副镇长魏慧贤教授的污水处理项目提供调研平台,同时对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6月份,魏教授的污水处理项目在第五届山东省创业大赛(**赛区)中取得创新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暖心服务,留住乡村振兴“智多星”。为人才扎根基层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镇不断推出优质的后勤保障措施。一是推行“一次办好”。完善就业、住房、就医、就学等服务保障政策,为人才提供“全程化”跟踪服务,着力打造“亲情式” 服务体系。在人社所、经委、建委等部门设置人才专区,对于引进人才落户、业务办理、项目申报等,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马上办、立刻办。二是优化配套服务。精心配套人才公寓硬件服务,采取打造人才公寓、给予购房补贴、用人单位自建等多项举措保障人才住房,按照“拎包入住”标准,目前已建设人才公寓15套,力争年底前打造完成30套标准化人才公寓。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成为“新**人”,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