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课讲稿
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课讲稿 今天的汇报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简要的背景;第二个部分, 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三个部分,相关的要点。 大家知道,一般而言全会是每一届政治局召集的,基本上每年 一次,五年内一般是七次。如果看一下历届全会的主题一般是这样 的:一中全会,主要是党的人事安排。二中全会,确定国家机构领 导人的名单。三中全会,一般是改革,尤其是1978年之后是关于国 家发展经济建设重大问题,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 改革。这是惯例。四中全会,通常是党建。从组织部角度,那就是 党建、干部和人才,所以党建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届四中全 会主题是依法治国、法治中国。这是一个重要的例外。五中全会, 一般是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主题一般不固定;七中全会,一般 就是人事安排等,承上启下的会。所以,四中全会是很重要的一个 位置。如果是党建,是一个重要的全会。如果像现在这次是依法治 国、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更引人关注。所以,中外媒体都非 常关注这次全会。 关于历年四中全年的主题。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主题 是农业发展,1985年是五年计划“七五计划"的建议;1999年是国 企改革,这是经济的主题。而1994年之后基本上形成一个惯例,就 是党建主题,十四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建设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十七届四中全会是新形势下的党建问题。 今年的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是第一次。这次会议实际上从 三中全会结束甚至之前就已经有准备,包括法学界通过不同的渠道 以及各个不同的跟法治相关的机构,包括军方,由中央政法委牵头, 汇集各方面的建议稿,准备了很长的时间,所以法学界和其他相关 界别已经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基本上在我国、在中 央是延续了这样一个轨迹和路线。 1978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十六字方针",这是非常重要的 里程碑式的成果,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个在各个层面应该是奉为圭皋的,人们将其作为重要原则来引用 和遵循。 1997年十五大,就是依法治国,这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期间 确立的基本方路,正式把它作为我们治国方略。 2002年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目标写入报告,并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007年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从前面“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国家”,从 法律人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词语的变化。我们已经知道法制是“刀 制”,多少年以前我们讲的是法制,讲“十六字方针"还是这个时代;依 法治国开始使用“水治"。制度是被人应用的,从法律界的角度还是 把它作为一个工具,上面还是有一个更高的阶层。如果是治理的治、 法治的治就涉及到相对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真的是法律 原则。“依法治国”在法律界看来还和法治有区别,依法治国是前一 步,法治国家还是更高的境界,真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的是 由法律来管理社会。大家也关注到“治” 一一治理,现在这个“治” 成为一个共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管理、社会管理改为治理, 管理是自上而下的,治理是更平等的、多元参与的。而且它不是以 行政命令为特征的,而是以协商为特征的。所以,这个法治的'治” 和“治理”,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关注的治国理念的变化。我 昨天下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开会,我们也讲到“治”的变化。所以, 法治对于我们来讲是有意义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变迁。大家看 到,十二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现 在基本上采用混搭的风格,我们又提依法治国、又提法治。严格意 义上来讲“法治"是大家更看中的一个更高的理念,而“依法治国" 还有一个“谁依法、谁治国"的问题。如果是“法治",就是说最高 的权威在于法律,不论是哪一级领导人都要遵守法律,所以是另外 一种层面的治国理政的方式,是比较接近人类社会摸索出来的的 “法治”的理想。 大家知道,全会开了 4天,实际上参会人员是中央委员199人、 候补中央委员164人,这里面都有变化,因为我们知道有几位中央 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有违法违纪问题没有参会,所以这个人数也一 定的变化。其他还有列席的,因为涉及到反腐问题、开除党籍的问 题等,所以中纪委、常委会委员和其他的一些领导同志,包括有一 些代表,也列席了会议。通过的文件我们今天作为一个重点来做一 个介绍。 先看一下确定的人事上面的问题。实际上中外媒体,包括网民, 大家都很关注人事方面的变化。人事方面的变化主要是三位前中央 委员、三位前中央候补委员,总要是在这次全会上被确认的,因为 开除党籍的决定已经作出了。 确认开除党籍。李东生,是原公安部的党委副书记、副部长, 曾任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还曾任广电总局副局长和宣传部副部长, 这个关注度比较高。蒋洁敏,中石油的董事长。他在出事的时候已 经是国资委的副书记、副主任。王永春,大家相对不是很熟悉,是 石油系统的,是中石油的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负责大庆油田。 前两位李东生、蒋洁敏是中央委员。第六位杨金山刚刚公布,是来 自军方的一位中将,原成都军区的副司令员。这是三位中央委员。 王永春是候补委员。李春城,大家关注度比较高,因为他是十八大 之后第一个落网的省部级官员,是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在十 八大闭幕之后第18天就出事。万庆良,大家也关注度比较高,广东 省常委、广东市委书记。所以人事的变化很大。有三位中央委员和 三位中央候补委员被开除党籍,相应地替补了三位委员:马建堂、 王作安、毛万春。 看一下今天重点介绍的内容,就是我们的《决定》。我们当时考 虑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法治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然现在还 是'依法治国这基本上还处在混搭的阶段,两者是通用的。我们 当时最初提报中央政法委的是“法治中国建设",媒体关注也是做法 治中国建设这样一个选项。这个《决定》一般不会马上公布,十八 届三中全会建设的时候是个泄密事件,所很快就公布了,一般要经 过定稿、审查,要有几天,可能快要一周,但是主要内容要点已经 在公报当中体现了。所以,我们现在主要以公报为依据来看一下全 会确定的非常重要的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提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的特色,法治体系仍然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法治体系。确定是一个体系,体系这个提法当然在其他方 面也有体现,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都是从体系这 方面考虑。另外一个大家可以关注的,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讲的,小 平同志讲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现在我们更多 的是并重了,一个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否定;另外也提"顶 层设计”,我们已经摸索了这么多年已经到了完善的阶段,已经有一 个体系了,顶层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热词。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在处在依法治国和法治体系、法 治国家并用的时期,但是我觉得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因为十 五大依法治国很模糊,是不是真的法治理念,坦率说是有不同的声 音的,“法治国家”是一个总的目标。 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和全面推进作为这次全会的主题?实际上是 基于一个比较重大的认识。 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执政以来是非常实在地关注了很多问 题,一个关注点就是问题导向。实际上现在的问题到了不得不全面 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地步,所以是一个问题导向。存在那么多问题, 我们要解决必须用法治。 另外一个新一届领导集体关注的原则,就是要寻找最大公约数。 以前,当然我们强调其他一些正统的理念,最近这两年实际上是我 们更多的强调了,或者不一定更多,但至少是并重强调中国传统文 化。传统文化,就是找它的最大公约数。因为传统文化你只要抓住 它,你可以团结我们社会更多的群体,巩固执政基础,也是抓这个 最大的公约数。“法治"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呼声。因为你的权利, 义务我们暂时不用说,因为基本上大家更重视自己的权利,权利和 义务实际上是并行的。权利要什么来保障?每个人都有住房,还有其 他的财产。财产怎么做到不被侵犯。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如 受教育权、就业权、隐私不被侵犯的权利,等等。为了保证、保护 公民的权利,这都需要靠法治。因为靠别的都是有偶然性。各国的 理念都是这样。法治建立起来,法治真的成为被实施的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的机制,你就可以预测,这是我买的房子,这是我的私人 财产,这是我的受教育权,实际上是保障了权利。这在我们看来是 一个更大的公约数,实际上这也是在抓公约数。大家可以从这些细 节当中看到新一届领导集体是非常理性的、非常清醒地在寻找最大 公约数。 最后当然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和这个有关的,大家看到包括 克强总理就任总理以来,他的一个热词就是"放权”。放权从法律的 角度,不光要看到放权,还要看到它的另外一面,就是我们刚才说 的权利与义务。放权可以取得大家的拥护和支持,但另外一方面, 放权实际上就是免责。这个事情本来是我政府管的,老百姓有了问 题就会有诉求,它是相伴而生的。这个权放下去,这个责就不由政 府来承担了。从法律角度来讲是这样。从现在国家治理、管理的角 度也是这样。这在我们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治国的新举措,不 像以前拼命要抓权,实际上权责是连在一起的,权责共担。大家可 以看一下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几个举措,包括八项规定的提出,包括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后都是有深意的。出现一些问题也可能 是在理解和落实方面,实际上有理性的清醒的认识在背后支撑着一 系列的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包括中国梦,包括全 面深化改革,这是上几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还包括完善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关注的热词 是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法治中国。所以,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确立 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作为四中全会的最重要的主题。这个认识是大 家可以接受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我们的总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像全面、像体系都是这一届最关心的关键词,以前我们可能是 “摸着石头过河"等具体制度,现在我们讲是全面,而且都是体系。 因为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了,有了三个自信:道路自 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是这样的全面的体系。 当然这要有一个法律规范。美国是三权分立,立法、执法和司法。 我们不讲“分立",三个过程是统一的。法律体系都要有一个立法的 过程,就是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实际上也是法律实施,就 是执法,各个政府部门来贯彻实施;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 可以归到司法和其他的相关的机构。还有党内法规体系。因为这是 党的一次全会,所以强调党内法规,党内也要实行法治。它们的一 个特点我觉得还混搭,现在一方面要讲法治,一方面也要强调加强 党的领导,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问题来对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总目标,分解任务就是要建成这五个体系。 和这些相关的一共有六项重大任务。 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 宪法实施。 实际上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在《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 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就特别强调了宪法,前一阵也讲到了要依宪 行政、依宪治国。前一阵子,我们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在社会引 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法学界也引起了争论,也造成了混乱。现在, 大家达成了共识,你可以不提“宪政”这个名词,但其中合理的有 益的成份还是被吸纳的,包括尊重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对于组织和个人都有约束力,因为它是最高的法律形式,这是没有 异议。 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因为政府是和 民众接触的前沿,执法是由政府来实施的。 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对司法,总书记在十 八大之后在很多的场合都强调了。我们觉得他提了 一个非常高的标 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非 常高的标准。有些司法界的同行担心达不到,因为这个标准如果要 翻译一下,就翻译成错案率,这个案子判错了就没有公平正义。要 每一个案件都必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必须每个案件 都不能出错,要翻译成法律术语就是零错案率。现在强调错案追究 制度,你判了一个案件,这个案件会跟你一辈子。所以这是一个非 常非常高的标准。我觉得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最高目标是一直放在 那的,达到恐怕还会有限制。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我们后来也提 “三位一体",包括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这里讲的是法治社会。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包括大家前段时间关注到的, 一个县委书记被提名为市一级法院院长,引起了很多争论。而且大 家的共识是,司法队伍、法治队伍需要有相对专业的人员,更加强 调专业化、规范化。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依法治国还是需要从中央这个角 度来主抓、来亲自抓。 我们再比较细的关注一下任务分解。我们讲到六个重大任务, 包括五个体系。 第一个体系就是法律规范,实际上就是立法。 这次强调“立法先行",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个实际上对 以前有一个改动。之前实际上我们已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现在还要加强质量,包括有修订,包括有新的 法律法规的制定,都要列入议程。第一点就是要立法,而且我们要 特别强调立法质量,这里边当然有一个新的要素,就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如何进入法律法规,怎么样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它体现出 来,这个相关部门正在研讨。当然立法最关键的是要遵守宪法,所 以现在要求是每一项立法都要遵守宪法的精神,也是要反映人民的 意志,包括要加强人大反映和代表人的意志的功能,也是大的课题。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也是立法全过程需要贯彻的。 强调“立改废释并举",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修改,有的需 要废止,有的需要进行重新解释,这是比较大的任务。法学界实际 上可以把这个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是费时费力的。 这是强调的法治体系建设立法先行这方面的内容。 法学界的人士多少年一直关注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我们的现状 是,从建国以来宪法从来没有被诉讼化。所谓的诉讼化就是,比如 在美国,宪法是可以被作为法律原则应用在一个案件当中的。比如 说,面对法官,你的依据可以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如财产权被侵犯, 我应该诉本州推出的一项法规违宪,可以违宪诉讼,可以把宪法拿 到具体的案件中作为最高的法律依据来应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因为宪法规定各项权利基本都比较完备,但你如果不把它拿到具体 案件当中去实施,那就有问题。宪法保障你的权利,具体案件没有 办法引用,没有保障你的权利。所以,宪法实施和监督一直是比较 大的问题。关于宪法可以有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理论。宪法怎 么解释,违宪需要哪些要素,包括各个机构相关的权限,等等,有 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论证。讲到宪法实施和监督, 就有一系列问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但基本上没 有被行使过,等等。 下面一个就是依法决策,实际上就涉及到法治政府建设。十八 大之后多次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都必须遵守 宪法、必须遵守法治原则,也包括各项改革。我们国家的一个特点, 也就是1978年之后形成一个惯例就是,各项工作可以先行先试,法 律法规都跟上,可以做出一个行政决策,这个决策可能与当时的法 律法规相背的或者直接抵触的,没有问题你可以先行先试。 现在这个已经不作为共识了,现在就是任何一项决策,包括改 革的重大举措都必须依法依规。换句话说,你如果想推行一项新的 举措,而他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违背,你唯一的一个途径就是立法, 就是全国人大委员会立法,修改下面的法律后才可以制定行政决策, 才可以做出行政行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总书记特别提的,我觉得这个也更加贴近,刚开始我们讲到法 治的理念,法治的理念就是“法"是最大的,而不是还有其他的人 或者工作可以被置于法治之上。如果把改革放在法律之上就不是真 的法治了,法治本身是中性的,法立得好,司法公平、执法严格是 有利于改革的。所以法治本身会构成一个障碍,但实际上你要提出 任何改革都必须依法依规,实际上是更高的一个理念,所以是法学 界非常非常赞同的。 依法决策就是这样,他具体的内容可以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 证、风险评估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等。 公众参与。我们在北京社科院,包括咱们市里的四个班子,包 括区县委办局有一些合作,公众参与,实际上我们从2010年就开始 做公共听证这方面的研究,也被一些实际的部门采纳,它就是一个 重要的程序。现在你要做出一个行政决策,比如采取一个行政行为, 如果它足够重大,那应该先有公众参与,应该先有听证,这个听证 当然在国内是有很多争议,因为大家一讲到听证就会说这是一个听 证秀,只是走一个过场、走一个形式,大家可以举很多例子。很多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大城市或中等城市都出现过这种丑闻一一专业 的听证户。一个老人家每个听证都有他,每个听证他都是闭幕养神, 每个听证会最后都是无一例外地得到所有与会者的拥护、所有都通 过,这是有问题的。而且我觉得在现在信息这么公开的情况下,不 可能持续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公众参与、公众听证。 我们当时做的一些相关工作,因为这个听证程序是从国外引进 的,在引进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问题,就是画虎不成反为犬,有这 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当时做了很多澄清,也做了很多调研,这个方 面实际是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包括一些改进措施,这个从2010年 到现在很多都已得到了像市人大杜德印主任,还有其他一些主管立 法的副主任及其他领导同志的批示,包括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 批示。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这个也实际上相当于我们刚 才讲到的,是国家治理而不是管理。不是说我们作为一个核心的政 府部门我们来通过内部决策就可以推行一个行政决策或者是做出一 个行政行为,而是要经过公众的参与,这样实际上权责也是分散的, 而且我们在研究当中把公众参与作为细化部分。现在公众参与大家 还是听取意见式的,比如说我是政府部门,我还是高高在上的,我 请一些相关的人事,以及各个行业协会的推荐人,或者是市人大、 市政协派出一些代表等来参加,我们来听取你们的意见,意见提了, 听不听、采纳不采纳那是我的事,这个是以前的比较旧的一种管理 理念。 现在新的治理理念是,他们到这里来不是简单地听取他们的意 见,而是公共决策的一种形式,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表达的意见和 诉求是有法律效力的,应该记录在案,应该在行政决策的过程当中 被充分考虑,也就是该采纳采纳,该驳回驳回。实际上这是一种现 代治理理念的体现,就是公众参与。包括比如什么人可以代表哪个 群体来参加这个公共听证,这个实际上都有一些严格要求的。 专家论证。依法决策另外一个就是专家论证,相对中立的专家 参与论证,具有相关的专业资质等。风险评估。现在也关注到一点, 现在实际上我们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把权责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担, 现在很多事情政府都已经不去亲自抓了,他是一种第三方比较有专 业资质的、相对公正、相对中立的第三方来承担这种评估。我举一 个例子,大家可能都关注20 号,也就是四中全会召开那一天,媒体 有大篇幅报道,就是财政部和科技部共同发文,对科研经费,当然 主要关注是理工科,经费使用包括立项、结项等等做出新的规定, 就是科技部不再像以前那样管得那么宽、那么死、那么严,而是比 如课题的申报可以让第三方来处理,他实际上就会相对宽松。不像 以前我是事无巨细,全是我管,最后的责任由我来承担,实际上都 是放开。 我在参加其他一些社会科学治理的两管内部研讨会的时候也提 到这个,这个也需要用中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包括负责招标等等, 实际上这是一个新的趋势,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业协会等等。 下一个就是合法性审查。这个合法性审查是这样,我觉得各位 领导可能关注到一点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提出的也有和法 治相关的,有一点,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制度是这 样,这个被写入全会的决定还是第一次。三中全会的时候,实际上 我从02年回国,甚至在回国之前,这项建议就不断地在相关场合通 过相关的渠道提过,现在大家有误解,包括看一下媒体有相关的结 果实际上都是有偏差的。 比如在媒体发表文章解读那一条的主要都是律师,当然也有一 些法律学者,律师当然很高兴,我同级的政府部门就聘请我当法律 顾问,所以从那个角度说律师应该发挥作用。实际上我提那一条是 基于我的一个体会,和律师那个完全无关的。我当时提那一条是这 样,因为02年的时候亚太地区有一个叫法治研讨会,每个国家或者 地区有两个代表,我是做了咱们中国的代表。美方的代表,一个是 我的导师,我的法律是在美国学的,哈佛大学学的,我的导师是一 个资深的法学家,他是美方的一个代表。另外一个代表是白宫的法 律顾问,实际就是总统的法律顾问,我们在一起一个星期的时间, 有研讨会、有学术交流。包括我其他的一些经历,比如我在美国做 过律师,我的合伙人今天是我的合伙人,但明天可能就是美国陆军 的总法律顾问,他不是兼职的法律顾问,他是专职的。他可以穿上 军装,比如负责军事法庭或者其他纠纷的处理,这就是一个实际发 生的故事。 所以我当时提的法律顾问制度,不是兼职的,你可以顾、你可 以问,他可以提出意见,而是一个实职的。你要有相应的级别,承 担相应职责的这样一个岗位,要推广下去可能每个市政府都要有专 职的法律顾问。当然现在有法制办,但是看实际运行,法制办没有 承担相应的职责,尤其是一些地方。2012年到2013年,市委组织 部有一个“三个一百”项目,我到兰州挂职,看到区县的专业化程 度相对比较弱。可你要让他承担相关的合法性审查,做出负责任的 法律咨询和建议是不可能的。在国外,你看一下相关报道,总统和 其他的出面,整个决策过程中都是有法律顾问参加的,各个级别都 有,总统、副总统、州长,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行政运行,而且 对于最高行政首脑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协助。 实际我们最初考虑是这样的,这个运行下来,党中央应该有自 己的法律顾问,或者你不说中央,你可以说国务院相关部门、政府 部门,法治国家需要这样一种制度建构,当时考虑的是这个。合法 性审查就由他来承担,或者他相关的团队来承担。 依法决策当然另外一个,就是集体讨论嘛。一直遵循的,民主 集中制,如果运用得好也是有这方面的效能的,集体决定。我们在 社科院原来做过另一些比较多的课题,就是重大工程,包括行政决 策。因为你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比如我这个公共政策一 旦发布,会造成哪些法律问题,因为任何改革都有代价嘛,可能有 的群体或者个人他的利益就要受到侵害,这个问题怎么样来处理等。 所以这个我觉得都是现代、当代行政治理或者政府治理可以考 虑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决策做得科学民主,一方面能够正常地、 有效地履行我们的行政职责,另一方面还能避免相关的问题,实际 上对我们的政府部门、包括相关领导也是一种有效保护,这也是一 个问题。 下面这个,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这个我觉得是 可以用法律顾问来解决的,法律顾问实际上当时我们设想应该是一 个相关部门的副职,但是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副职岗位,他来主管合 法性审查,包括其他的相关事物,是一个专业的、称职的这样一个 人员,全职的。 现在比如提到另外一个,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 查机制。这个实际上是十八大之后出现的一个新常态,固定下来了。 比如河南包括其他地方都出现一些错案,已经判死刑缓刑,结果多 少年之后真凶出现,他被释放。以前可能到一个节点前就可以,现 在不行,现在是一个重大的冤假错案,要承担责任。所以撤职、查 办、渎职,如果办案的时候有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你还要受到组 织审查,走司法程序。 在行政这个领域,就是执法这个领域也是这样,重大决策是终 身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倒查的。你可能被提升负责另外一个更重要 的部门,但是要倒查的,这个是在你组织工作期间决策采取的行政 行为造成的后果,可能仍然会被倒查到相关人员,而且终身责任追 究。这是一个相关的变化,但是具体的政策制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包括可能会向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征求意见,这个是要做一番工作, 当然这个已经正式确定。 包括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座的各位领导可能比我还熟 悉,现在我们干部制度其实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任期制,你在这 一任上,可能任期没有满就已经被提为上一级的负责领导,所以大 家只对自己的任期负责。我在这一期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首脑或者我 是市委书记,我可以贷款,我走了之后贷款怎么还已经不归我管了, 以前大家理解,而且多少年也行之有效。从现在开始这不可以了, 你做的这个决策他的责任可以被终身追究到你,责任要倒查,所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