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旗下讲话稿之德育副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知法守法 明辨是非
国旗下讲话稿之德育副校长国旗下的讲话:知法守法 明辨是非 未成年人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青年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世界观尚未定型,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而分辨是非,自我控制和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因而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主观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不学法不懂法,无知者无畏。 未成年违法犯罪,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他们大多不知道法律相关规定,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知道自己引起的严重后果,不知道刑罚的严厉,由此无所畏惧,为所欲为。比如我国《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付刑事责任。 二是不辨是非,不知对错,交友不慎陷入泥沼。 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较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把坏的当做好的。把打架当成勇敢,把赌博当刺激,把酗酒当豪爽,把挥霍当做潇洒,把坏人当成好朋友,把一起干坏事当做讲哥们义气。而且,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光怪陆离,有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坏人们时刻准备着利用这些诱惑来引诱你,拉你下水。未成年人一旦交友不慎,就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气,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不沟通,不交流,遇到压力走极端。 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没有尝过生活的艰辛,不知世事的艰难,因此有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在遇到压力、挫折、委屈时,不愿敞开心扉与别人交流,不会与老师、父母、同学沟通自己的想法,而是自己默默承受,心情焦虑,甚至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因此很容易发生极端的违法犯罪行为,还有的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来自父母、学校、老师的管教,觉得老师、父母管得太宽了,管的太严了,老师和自己作对,害得自己没有自由,因此,总想和老师父母对着干,产生逆反心理和极端心态。 四是不冷静不沉着,遇事冲动酿苦果。大家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和周围的人发生一些误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遇事不冷静,不懂得包容和谅解,常常为了一些小误会而报复伤人。所以,冲动是魔鬼,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 同学们,要预防违法犯罪,我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大志,勤学法。一切违法犯罪,都是从缺乏理想,放松学习开始的,所以只要你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陶冶情操,违法犯罪就无可乘之机,坏人就无法乘虚而入。从高中起,同学们就要思考:我要做一个成功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做一个失败的,危害社会的人?这非常重要。我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回去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特别是学习其中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九种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寝;②携带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参与或变相赌博;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观看、收听不健康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⑦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⑧进入法律规定未成年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场所;⑧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慎交友,明是非。大家一定要记住古人的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是不要与学校以外的社会青年交往。有陌生人莫名其妙地给你好处时,你一定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一定是有所图谋,想拉你下水的,你一定要敬而远之,越远越好。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都是从受到不良诱惑开始的,同学们一定要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要远离金钱的诱惑,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远离毒品,赌博,色情的诱惑,坚决不沾黄赌毒;远离网络的诱惑,少上网,不游戏,多学习;远离恋爱的诱惑,不要过早的体验成年人的生活,而抵制不良诱惑的最佳方式,就是把精力专心集中到学习上来。 三、常冷静,多交流。要远离冲动,这是一种做人处事的艺术,并非软弱,老子曾对弟子们说:“齿不存,舌犹在” ,意思是坚硬的牙齿都掉光了,但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是指导大家生存的艺术,在于像舌头一样能屈能伸,灵活处事,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而不是一味逞强斗狠,争强好胜,有勇无谋,不知进退。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宽容,学会体谅,学会交流。特别是有什么怨气,有什么不能释怀的事情,有难以排解的心结,要尽量与同学好友交流,向老师家长求助,通过这种方式,怨气得到释怀,心结得以解开,问题就排除了。 有人曾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但同学们要记住:上帝能够原谅的,法律不一定会原谅。法律是无情的,是庄严的,任何人违反法律,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自我明辨、自我修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争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