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X市X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授课提纲
在X市X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授课提纲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按照全市X系统党务干部培训计划,今天上午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X依托丰富的X资源优势,加快“高、精、尖”项目的引进与建设,资源优势正变成经济优势,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X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考升学成绩连年稳居全县榜首,教育综合考核连年位居全县第一。今天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我到X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下面我就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个人的一些思考体会,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讲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过程。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就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现在,我们党有必要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中全会。一个是1978年召开的十ー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另一个是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比如 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这必然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因此,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比如,近两年美国单方面挑起并持续升级中美贸易摩擦,极大损害了两国关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拖累。我想,这决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争端问题,需要我们放宽视野,从大历史的角度“睁眼看世界”。我们“强起来”的关键阶段受到打压是早晚的问题,这是“贸易战”背后的实质。2017年8月,时任美国白宫首席战略分析师的班农声称,美国在经济上打败中国仅剩5年左右的“窗口期”;认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战争是重中之重,必须集中一切资源打赢这一仗。他说“如果美国输了,5年、最多10年,就会达到一个无法挽回的临界点,那时美国一点翻盘的机会也没有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贸易摩擦是对我们的“压力测试”,也是一场“冷水浴”,能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坚定。美国提出的一些要求,乍一看对我们不利,但 有些正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做的,我们完全可以抓住机遇,迈过这道“坎”。风险还有很多,在这不再一一赘述。制度稳则国家稳,成熟的制度、完善的治理体系具有很强的抗压性。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前面,我们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制度”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和决定性地位。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来看,制度建设同样发挥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比如,建国之初,我们坚持“一大二公”,政府是唯一的办学主体。这种教育体制在建国初期我国各种资源短缺,规章制度不完善时,集中国家力量办教育,使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快速起步,快速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缺口较大的问题,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1986年出台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体制下放,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各级地方政府,实行“人民教育人民办”。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把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推向了新阶段, 标志着我国社会力量办学步入新阶段。应该说,我国迅速完成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破解“穷国办大教育”的世界性历史性难题,正在向“大国办强教育(优质教育)”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中国教育的进步,正视中国教育制度的优势。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渊源。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和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此外,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也是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曾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学习和模仿。但进入近代以后,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代议制、总统制等粉墨登场,又都黯然落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就能真正搞清楚,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过程中,是怎样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实践维度看,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是制度优势,因此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被实践检验,具有巨大优越性。《决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里提醒一下大家,这13个优势并不完全对应后面的13项重点任务。在13个显著优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的优势、最根本的优势。有些人对我们的政党制度,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理由是不符合西方民主标准。总书记一再提醒全党:制度好不好,要用事实说话;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评价政党制度,关键要看标准是什么?是以实践为标准还是以某一国的固有模式作尺子。不管一党制,还是两党制、多党制,关键看谁能代表人民利益,能不能真正实现人民利益。一些西方国家,政党轮流执政,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你争我斗,到处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争权夺利的“纸牌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三天两头玩“退群”,奥巴马时期的很多政策都被推翻。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制度,上了“颜色革命”的当,造成“水土不服”,冲突和动荡频发。看看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这些曾经的富裕国家,今天被折腾成什么样子了。当前,西方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比较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制度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正是因为有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各个方面才显示出巨大优越性。比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做到说了算、定了干。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为何中国能办成这么多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 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就拿高铁来说,中国高铁在短短10年内,里程突破3万公里,超过世界总里程的2/3。美国政府2008年立项建设200公里长的加州高铁,由于各利益集团博弈,论证时间竟长达8年,而计划建设周期更是长达20年。西方媒体和政客感叹:“美国人在那里吵架的时侯,中国已经开始干了”“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制度优势”。比如,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7年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超过8239万,平均每年减贫1200万人以上。到2019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仅剩16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为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比如,选贤任能的优势。各种优秀领导人才不断涌现,是衡量一种制度具有优势的重要体现。中国选贤任能的制度源于持续了上千年的科举选拔制度,也吸收借鉴了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一些有益做法,集古今优势和中外长处于一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高领导人的换届,实际上涉及两种政治模式之间的竞争:一种是更强调选贤任能的模式,另一种则是迷信选票的模式。中国选贤任能用人制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全球的认可与借鉴。比如,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的优势。制定并执行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规划”,就是很好的例子。西方国家没有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是由多党竞选制度决定的。一个政党制定的规划,换了另一个政党来执政,就难以延续了。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曾说:“ 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有短期的发展目标”。 从效能维度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经济面貌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3679亿元,再到2019年突破99万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19元增长到2019年超过70800元。科技创新从追赶跟跑迈向并跑、领跑。法国最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回声报》报道,中国目前在可再生能源、超级计算机、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领跑世界,今后还将领跑更多的高精尖行业。上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疑问:为什么近代科技蓬勃发展,却没有出现在中国?今天,中国正以实力回应“李约瑟之问”。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迈向领跑世界。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2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484.7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跃居世界第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占7席。现代化基础设施成为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治安一直保持着长期稳定。“平安中国”已经成为一张暖心的国家名片。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都要经历一个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高发期。以中国的体量,哪怕是一点小问题,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也会变成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说,在中国辉煌的发展成就背后,还保持了长期稳定,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三、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第一,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要准确把握总体目标。《决定》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作为未来三十年的奋斗路线图,总体目标在战略步骤上分三个阶段来安排,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一步一个脚印,体现了目标任务与方法步骤相统一的方法论,有利于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 第三,要准确把握重点任务。《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了“13 个坚持和完善”的部署要求。可以梳理成四个方面,首先是党的领导和监督体系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其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是法治体系和行政体制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最后是内政外交国防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13个坚持和完善”突出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系统集成,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实践特色,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释放了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最强信号。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决定》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2.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决定》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决定》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决定》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 举措。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决定》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的概括,确定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分别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决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决定》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 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指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决定》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8.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决定》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9.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决定》指出,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决定》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许多重要举措。 10.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决定》指出,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决定》从3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11.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12.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决定》指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决定》从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 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4个方面进行部署。 13.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决定》指出,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决定》提出3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四、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谍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决定》从强化制度执行、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支持各类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抓好3件事:一是坚持和巩固,二是完善和发展,三是遵守和执行。 第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起四粱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 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木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制度安排。无论是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还是部署各项工作,都要遵照这些制度,不能有任何偏差。我们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些制度,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涉及方向性问题,必须以这些制度为准星。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有丝毫含糊。各级党委(党组)发挥领导、把关作用,关键就是看所领导的地方、部门、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是否执行和落实了这些制度。真正执行和落实了,方向上就没有问题,政治上就不会出问题。 第二,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既不能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自满、固步自封。这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很多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既要排查梳理之前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已经完成的要巩固深化,尚未完成的要继续推进,又要把这次全会部署的任务及时纳入工作日程,实现有机衔接和贯通,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各级党委(党组)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遵循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国家法律制度规定,不能不讲规制,不能不守章法,更不能 草率行事,关键是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突处。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的人对制度缺乏敬畏,根本不按照制度行事,甚至随意更改制度;有的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有的人不敢也不愿遵守制度,甚至极力逃避制度的监管,等等。因此,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切实防止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宽严失度等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要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引导广大干部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第四,全面落实四中全会关于教育的重点任务。《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对教育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把这些要求落实落地,为此需要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贯彻落实。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我在学思践悟中归纳了“从1到9”。 “1”就是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对于党的教育方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熟识熟知、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是指“两个大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升华,从“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到去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 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必须要优先发展。 “3”是“3个根本问题”。担起教育重任,首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3个根本问题。在这三个根本问题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制定政策措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工作都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4”说的是教育的主要使命,也就是“四个服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的明确要求,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虽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其他教育阶段。 “5”是“五育并举”。从“德、智、体、美、劳”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落地落细,这既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趋向目标。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一个可行的实践框架。 应该讲,2-5是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和阐释,是对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好“6个下功夫”和“7个方面”的教育引导。 “6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上下功夫。此外,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老师还提出了“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7个方面”的教育引导。要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要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要珍惜学习时光,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要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要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6”和“7”不仅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学生的要求。 “8”是对广大教师的期望。习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 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也就是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8”还有“八个相统一”,这是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针对办好思政课提出的。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9”是指“九个坚持”,也叫“九个原则”。内容包括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九个坚持”完整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不断丰富发展。 同志们,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学、坚持问题导向学、联系工作实际学,始终保持深入学、持续学的良好学习状态,把四中全会精神所蕴含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维、重大决策部署融入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中,努力推 动十九届四中精神在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祝X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祝在座的各位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顺达! 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