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7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21篇汇编
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21篇汇编 一 近期,逐篇研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很受鼓舞、催人奋进,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当代中国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鼓励鞭策和无限关爱,也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学习中,对于总书记提出的干好基层工作的四点尤为深刻,总书记的四点论述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引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在团中央书记处坚强领导下,基金会聚焦主责主业,深刻领会“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深刻内涵,积极承担了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这是团组织在村级层面常态化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旨在整合基层各类阵地、资源,通过选配“童伴妈妈”、组织家访校访、日常陪护、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励志教育,促进他 们健康成长。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和服务基层的一次大考验。总书记关于做好基层工作的四点论述为我们做好共青团“童心港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要对“童心港湾”项目有兴趣、有热情。干一行,爱一行,要从政治高度上看待留守儿童问题,充分认识实施“童心港湾”重大意义。一是项目不仅服务了留守儿童,也打通了联系青年父母的“最后一公里”,为青年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进一步凝聚“青心”。二是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实施“童心港湾”,更好地贴近民生,更有利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和谐,将共青团工作手臂和阵地延伸到村,活跃县、乡团组织,进一步凝聚“群心”。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类宣传媒体,宣传“童心港湾”相关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童心港湾”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关注度,进一步凝聚“民心”。 二、要有韧性、有耐力,积极克服工作中的难题。“童心港湾”项目具有内容多、意义大、任务重、难度高的特点,需要做好与各级项目办、童伴妈妈、企业及民政、公安、妇联、消防等部门和留守及其父母、监护人对接,在项目提质扩规、完善关爱服务功能、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建设运行机制上需要不断探索,这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留守儿童群体中,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研,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 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所以,做好“童心港湾”工作我们必须有信心、有韧性、有耐力。 三、要有组织能力,强化共青团“童心港湾”管理服务。优质的管理服务才能凸显“童心港湾”成效,管理服务的优劣体现着组织能力的强弱,可见,总书记提出的“要有一点组织能力”多么重要。项目开展以来,我们苦练内功,着眼项目产品化、科学化、标准化,不断深入研究项目建设标准,强化管理服务。组建共青团“童心港湾”全国项目办,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联系各级项目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召开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建设标准专家评审会,聚焦“童心港湾”项目规范建设标准,初步形成了《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建设标准(草案)》,目前正在分别征求相关部门、机构和项目实施省份的意见;联合中央团校组成项目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组,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对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的建设标准进行研究;组建10余人的项目专家队伍,对项目开展进行针对性、科学化、专业化的指导。随着这个项目的建设需求,争取将专家队伍扩展到100人。近期,我们将组织全国项目办人员、专家学者前往基层进行集中调研,扎实做好“童心港湾”管理服务。 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总书记提出的“豁出去的干劲”体现的是担当精神,只有惟行惟勤、只争朝夕、久久为功,保持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才能干出成 绩、干出实效、干出未来。在“童心港湾”工作中,我们要把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工作对象,回应广大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诉求,服务引领农村留守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同时,在经济形势下行情况下,要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提供更好服务保障,大力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稳定外出务工群体、服务改革开放。我们要切实履行起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定向募集、互联网募捐等,整合爱心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以扎实服务为基础,发挥基层团委的组织力,做好已有114个项目点管理;推进项目提质扩规,做好新增200个“童心港湾”项目点工作;开办专栏专题,发挥宣传引领力,强化基层做法和优秀典型宣传。 总之,我们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 二 根据基金会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与 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在理论学习、工作开展、生活成长等各方面都收获很大。我体会,习近平同志与大学生朋友们谈学习实践、谈婚恋交友、谈初心使命、谈家国情怀,向大学生们传递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既饱含鼓励和希望,又有叮嘱和关怀,像是同志间、朋友间谈的知心话,是大学生们的知心人、引路人、解惑人。系列报道内容包括了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不同阶段的经历,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讲述,让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个细小生动的交流画面,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始终关心青年、引领青年、帮助青年,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二系列报道中,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任职期间到华东师范大学调研,在视察慈善爱心屋时对学校凝聚青年力量践行公益精神给予肯定,也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作了榜样示范。作为团中央直属的公益组织,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好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使青年群体在公益事业中贡献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一二一、强化青年积极参与公益的意识 一二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华东师范大学慈善爱心屋时,对爱心屋的建设和运作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爱心屋是“温暖的”,真正体现了“贴近学生”,还以个人名义向爱心屋捐款400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慈善爱心屋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物资筹集、发放模式,并且还组织成立义工队积极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开辟了一条 全新的帮困育人途径。 一二我理解,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园里建设慈善爱心屋,基础目标是“帮困”,更高目标是“育人”,高校的公益性学生组织对培养青年群体公益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有的学生接受捐赠度过暂时困难、有的学生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有的学生挤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回报社会,公益学生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在青年学生心里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想必会更加凝聚起热爱公益、参与公益的磅礴力量。 一二在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80后”“90后”甚至“00后”在医疗救治、社区管理、志愿服务等各个行业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对青年群体表示赞扬,为他们“点赞”。作为团中央直属的公益组织,我们应当积极引导青年树立公益意识,把公益的触角伸到青年群体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注重以公益的形式为青年群体解决困难、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的公益意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强化,使青年群体的公益“星星之火”逐渐在全社会形成“燎原之势”,这不仅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 一二二、增强凝聚青年践行公益的能力 一二要做好公益事业,使公益实践能够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吸引青年群体参与,是需要与时俱进、练好内功的。凝聚青年 践行公益,不仅要靠思想引领,引导青年树立公益意识主动参与公益事业,更重要的是要靠公益事业实实在在的“内力”吸引青年,使青年群体对公益事业有兴趣、有热情,进而汇聚青年力量。如何增强自身本领,更好凝聚青年践行公益,是摆在公益人、公益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二在系列报道中,习近平同志告诫大学朋友们,“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我体会,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韧性、耐力”“组织能力”和“豁出去的干劲”,不仅是对干好基层工作的要求,同样也是干好公益事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一二基金会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需求搭建平台、凝聚整合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力”。我理解,对公益组织来讲,组织力是一种包括了公信力、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的合力,他们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其中公信力是核心竞争力,是公益组织的生存之本,执行力是组织理念落地最关键的要素,凝聚力能够团结力量、整合资源,创新力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做好公益事业的关键还在于人,需要公益人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要使公益项目更好运转落地,更好整合资源服务社会,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不可能太太平平、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这就要求每一名公益人必要有不畏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尝试创新,以公益之名担当奉献。 一二三、搭建青年服务社会的公益桥梁 一二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始终注重为青年群体创造实践机会、提供实践平台。比如,他邀请青年返家乡搞农村调研、鼓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亲自给青年回信、专门安排见面、自费请青年吃饭等等,他贴近青年、深入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友、听青年声、答青年疑,为我们做好青年工作作出了示范。我理解,不论是返家乡调研、假期社会实践还是做好慈善爱心屋、开展志愿服务,本质都是用公益的方式组织青年服务社会。事实证明,参与公益实践的青年都在这个过程中夯实了调研基本功、拓宽了视野、升华了认识、实现了价值。 一二作为团中央直属的公益基金会,我们在为青年群体搭建公益桥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青年是公益服务的生力军,他们观念前瞻、思维创新,精力充沛、活力旺盛,尽管可能会有面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但同时也有开阔视野与提升能力的需求。我们应本着“青年率先、融合各方、根植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为青年搭建平台、提供机会,用公益的形式把青年凝聚起来,通过多元的公益实践,让青年与公益相促相长。 一二在基金会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应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团中央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公益项目设计、组织动员体系、社会资源整合等各方面优势,创新公益形式、搭建优质平台,组织凝聚青年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支持大学生“返 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地方招才引智、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贡献应有力量。 三 自《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刊发以来,通过逐篇认真研读,不断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营养,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凝聚前进力量,收获良多。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基金会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体会和收获。 一二学习是社会、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终身学习思想源远流长,荀子在《劝学》中就提到:“学不可以已。”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学习在国家的崛起和兴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学习、不与时俱进,跟不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被历史淘汰。近代的中国陷入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不愿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清末社会民生凋敝,任人宰割,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朝不保夕。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每次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总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1921年13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学习并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轻人组织并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这之后的99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民族独立,结束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之后的改革开放更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生“历史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到了新起点,中国正在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许多复杂严峻挑战。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本领。近期的美国对于新冠疫情防控不力不断甩锅我国、对我国字节跳动公司Tik Tok软件的限期出售事件、对华为的芯片断供事件等等。说明两点:一是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强大,在此过程中原来在世界上起主导作用的国家产生了恐慌,所以他们不择手段对我们进行打压;二是我国还有很多技术被美国卡着脖子,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这成为了别人限制和打压你的手段。所以我们年轻人应该有紧迫意识,要发挥我们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担当作为,继续创新和学习,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变“不愿学”为“酷爱学”,变“不勤学”为“经常学”,变“不真 学”为“真正学”,变“不深学”为“深入学”,变“不善学”为“善于学”,自觉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养成一种习惯。 一二学以致用,坚持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习主席在和青年大学生朋友深情交流时真诚指出:“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他深情寄语:“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感悟主席教诲和期盼,争做知行合一的学习型人才,我们要下大力解决好“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怎样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三个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使工作更得心应手。基金会作为团属公益组织,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每名普通一员,都要深入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坚定“四个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不足,积累经验,提升本领,增长才干,厚积“财富”。要进一步增强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意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童心港湾、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公益项目。要深入基层 一线开展调研,积极开展教育帮扶、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思维,进一步转变作风,积极应对竞争挑战,为基金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一二学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努力学习超越自我。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习,坚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和党的各项规矩纪律。每名普通光华基金会人,都应借鉴“学而时习”“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学习原则、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坚持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敢于质疑反思,勇于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觉把自己作为贯彻落实团中央最新指示要求的“最先一公里”,强化服务意识,必须坚持把为大局服务、为基金会发展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对待自身岗位责任,不轻视、不轻慢,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努力超越自我,体现人生价值。 一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党员干部,基金会普通一员,团中央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军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保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纪律上、工作责任上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一份做人的 真诚和爱心、一份政治责任完成好每一项工作;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大局,积极参与童心港湾、返家乡社会实践等公益项目,为共青团改革攻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四 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结合各地团员青年、团干部的热烈反响,可以深切感受到,系列报道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对引领广大青年不辜负总书记期望、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青年,重视青年作用、依靠青年力量。这种青年观,不仅表现在总书记多年来始终和青年在一起,也在连载文章中生动体现,比如第13篇《习主席参加我们的“主题党日”活动》,2010年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 平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视察,参加了同学们正在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盛赞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并寄语同学们。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引。如果说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多把总书记当作青春榜样,那么学习连载报道,我们则更多把总书记当作人生导师。阅读这些文章,我们容易发现以下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爱国立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端正就业选择、建设家乡、艰苦奋斗、科研创新、自主创业、文化自信、精神文化传承、成长成才、公益慈善等等,从路径到方法,总书记可谓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年轻人成长发展。比如,总书记得知张宏樑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还担任了厦门大学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后高兴地说:“好!年轻人就应该要求进步,积极入团入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要艰苦朴素,要自找苦吃啊。”这些都是老师一样的谆谆教诲。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深刻蕴含了共青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道路和办法。这些报道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前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场景,比如《习书记与我们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习书记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等,读起来就像总书记坐在面前,指导我们应该怎样和年轻人打交道,和年轻人交朋友,解答年轻人的困惑,帮助年轻人解决困难,激励年轻人学习奋斗等。可以说,连载报道也是我们做好青年和共 青团工作的宝典。 总而言之,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们能从中,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能更好体会总书记的情怀和担当,体会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能更好掌握做好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和路子。 五 我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并再次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温故而知新,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 一张桌子——人民面前的小学生 桌子家家户户都有,可是有人把它摆到了大街上。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大街上摆起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敞开县委县政府机关大门,请背着粪筐的老农进来聊聊;让县委干部走上街头,搞随机调查…… 同时,他不仅在正定县城大街上摆开了桌子,心里还牵挂着 120公里以外的一张张课桌。他给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的同学们写了一封信,邀请同学们利用假期,回乡调研。 总书记不仅对正定籍同学关心、关爱、关怀,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着与大学生的交往、交流、交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在@共青团中央新媒体发布后,也得到了青年朋友们的热评、点赞。根据直属机关团委部署,我们也将这套生动的系列报道列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清单。 在总书记的桌子上,我们找到了做好青年工作的法宝:做人民面前的小学生。总书记说,“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一辆自行车——人民的勤务员 自行车,我们每个人都用过,很多人每天都离不开它。总书记总结它有三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 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经常陪伴青年榜样习近平穿梭于正定的乡间田野,奔波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他平时基本都是骑车下乡,随走随看。3年骑遍了全县25个公社、220多个大队。到了厦门以后,习近平还专门买了一辆厦门产的“武夷”自行车,常常到社区、街道、工厂调研。 总书记的自行车指引我们找到工作法宝。习近平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 当代青年个性鲜明、网络化生存趋势明显。今年回乡调研中,宣传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共完成17篇报告,其中多个小组聚焦青年网络生存现象:青年网络行为呈现什么新趋势、年轻人上网看什么、用什么APP、在网上青年最爱谁、最相信谁?适应新的时代特点,今天的我们不仅要继续骑好自行车“脚步向下”,也用好互联网,这为引领凝聚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案例分享环节,徐兴邦将和大家一起研讨网上工作情况。 一方土炕——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情 土炕,承载“北方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原件。从东北到关中,它用厚实与炙热散漫着乡村的烟火。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习近平,对它有着特殊的情结。 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坊城新村,同村民坐在炕沿上拉家常。这张图引起网友点赞,大家说总书记这种坐炕姿态,专业极了、亲切极了。只有有真切农村生活体验的人,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确实是这样。 带着朴素的深情,炕头话家常、问冷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解锁问题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也是我们打开青年心扉的“金钥匙”。 当代青年利益诉求多样、现实压力较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列举了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6个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青年群体的这些困难和诉求,对提升青年工作的服务能力、服务效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事迹鼓励青年,总书记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人都是在压力下成长的,不能期望所有的成长条件都由外界来提供,否则这个人也是没有出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总结:坚定不移跟党走,风雨无阻向前进 一张桌子,做人民面前的小学生;一辆自行车,做人民的勤务员;一方土炕,是与黄土高原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将火热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大地,献给了人民群众,给广大青年朋友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明确青年工作的路径,认识当代青年新特点、新规律,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风雨无阻向前进。 六 通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留在心里最深的三个印象,也是受访人物都多次提到的,习总书记——普通话很好,手掌很厚很软,爱骑自行车。亲切、谦逊、接地气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下就拉近了我们年轻人和主席的距离。 再有一点印象很深的是,总书记劝张宏樑“抓紧把婚结了”,总书记颇有逻辑地指出:“25岁有了孩子,很轻松就把孩子带大了,等到50岁,正是最有经验和精力干事业的时候,孩子刚好25岁大学毕业,两位大人可以专心继续干事业,也形成影响教育下一代人的良性循环”,眼看着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来不及将此教诲外化于行,我便将注意力转移到总书记关于该观点的推演上。总书记说,社会传承也是这个道理,“年轻人走向社会,多向先辈请教,到了40多岁,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这样就形成三代人上下传承、承前启后、绵延不绝的奋斗过程。”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在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亲切相处中,我看到了总书记读史读人、以人为镜,汲取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并将其归化为自己的力量,顺应时代之潮流,最终反哺自己的国家。 首先是于书中淘金汲取力量武装头脑。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将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看作人生的第一需求是历史伟人共有的优秀品质。总书记“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铸成了黄 土高坡上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成为总书记修身定心一以贯之的座右铭。正因读得多、涉猎广,在与青年的交流探讨中,总书记总是善于找到共同话题,登高望远,谈无不知。 其次是搞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洞察实况。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最早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考察社会、读好无字书首先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总书记着绿色军裤从自行车上下来的模样凝成了许多受访者心中永恒的敬仰。放下架子方能收获“面子”、扑下身子才能干出样子;接地气方能有朝气、通下情才能晓民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只有“身入心至”才能真正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 第三是做群众工作善启民智拉近距离。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创造伟力。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主席在八角楼前的大树下语重心长话革命,无独有偶,受访者曹兵海也提到习书记与大学生们围坐在正定县教育局大院的梧桐树旁蔼然可亲讲学习。与河北农大负笈学子探讨正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回报桑梓;与人大学生调研团队共话社会实践调查,引导他们深入基层适应社会;与厦大经济学专业学生分享《资本论》读后感,嘱咐他们“多挤水分”“自 找苦吃”。从“不要把基层当大车店”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在与青年人座谈交流时,总是善于找到共通之处拉近距离,善于用通俗易懂的生动语言做启发式动员,对年轻学子留下深刻影响。 总书记汲取历史伟人之精华推人及己、贯彻发扬毛泽东思想知往鉴今,成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映照于心,主席的谆谆教诲对于我们年轻干部如何在基层中锻炼自己颇具启示: 一要志存高远,行循自然。总书记告诉我们,干好基层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是基础,有韧性有干劲是关键。实现大学生到基层行政干部的转变,首先是要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学校门对机关门的入职路径要求我们自行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书中的“水分”挤掉,得到知识“干货”;在基层工作中心怀豁出去、敢冒险的志气,保持多看多学多想、不瞎指挥不瞎评判的“稚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二要揭锅入户,身入心至。毛泽东在《〈兴国调查〉前言》中说:“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很危险的。”深于基层却不融入,一味“近而远之”,只能是群众“敬而远之”。从陕北知青“过五难关”到宁德“地府”“三进下党”,总书记用自己的基层经历书写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范本。总书记说,调研中必要时甚至要揭锅看看——人口有多少,锅有多大,吃的是什么,要对调研的家庭进行全面了解。只有做好“怀胎十月”的深入调研,才能成就顺应民心的“一朝分娩”。 三要动心忍性,决之犬马。这也就是总书记所说的,实现大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转变,一定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即要有“日复一日忠于岗位”的忍耐力、“当场判断当众决策”的直觉力和”敢于牺牲不畏艰险“的行政力。 学习系列报道,从县委书记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始终将青年一代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几十年来,与大学生们的书信往来从未中断,谆谆教诲力透纸背。透过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亲切往来的事实表面,我们更应看到本质,看到“如何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的历史路径,顺着总书记走过的路走下去,走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中去,走出自己不负韶华的精彩。 七 近期,按照基地要求,我们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文章。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诲中,我感受到了总书 记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党对青年工作的关心与重视。这些语言平实、思想深刻的寄语,不仅是青年为人处事的指南针,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教科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是要以实干的工作态度铸造鲜明的干部品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邀请大学生到农村“实实在在”做调研,还是叮嘱毕业生“不要把基层当大车店”,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鼓励青年要做勇于担当的实干家,在扎根基层中“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知识留在书本上、记在脑袋中,就是纸上谈兵、空论一场。只有付诸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才能在火热的现实中得到知识“干货”,为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两个一百年目标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的开拓呼吁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伟大事业的实现需要勇挑重担的干部品格。实干型干部不仅是新时代的急先锋,更是新思想的忠诚信仰者和躬身实践者。实干型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当前,共青团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基地也正处在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就更加要求我们以责无旁贷的实干精神勉励自己,增强担当精神和担当本领,坚持刀刃向内,跟上时代、跟上青年、跟上学员,把改革创新建立在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上,勇于在困难最集中、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做疾风劲草和烈火真金,用实干的工作态度把“沙滩流水”引到头。 二是要以坚定的群众立场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集体主义的民族。2007年4月2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出席上海各界优秀青年纪念建团85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叮嘱青年人要“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同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青年如此,党员更应如此。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演进史,在一个个历史坐标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代代的党员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与广大人民群众同梦想、共进步,用实践坚守属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前,13个年轻人致力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南湖烟雨里开始了一场史诗般的伟大创业活动;到如今,一张张“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请战书,在病毒蔓延中搭建起了一道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正是因为无数青年党员不孤芳自赏、不妄自菲薄,初心和使命才得以有了落地的土壤,青春之花才得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我们基地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事业单位,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对于我们带班老师来说,“政治”一词似乎过于高大上,那到底什么才是属于带班老师的“政治”?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 们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科学论断落实到我们的带班工作上,与我们承担的引导广大青少年和青年干部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感悟井冈山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职责和使命相结合,就是坚持青年立场和学员立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这个全党的“共同语言”武装自己、教育青年、培训学员。因此,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严格遵守党章党规,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好党中央相关领域的决策部署和基地重点工作的结合文章。 三是要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回答时代的重大课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这场漫长征途中,每一个中流击水者都留下了自己勇立潮头、乘风破浪的身影:有梁家河过“五关”的插队知青们,也有三代守护绿水青山的塞罕坝人;有为残疾人士奔走呼号的无臂大学生,也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支教女研究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 纵观新时代,全面小康举目可盼,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渐丰富,学员对红色教育的定义更加多元;国际环境总体稳定,但国内外意识形态工作仍然艰巨,传播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重担依旧在肩;共青团改革有所成绩,但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基层出现严重萎缩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要准备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姿态奋勇拼搏、一往无前。 在与大学生朋友们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伟大事业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艰苦。2020年是充满历史感的一年,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小到疫情影响下的基地开学晚、班次少但教学要求更高的现实状态,更加繁重的各项工作都倒逼我们在“自找苦吃”中发挥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自觉到艰苦一线经受摔打,在甘于平凡中不甘平庸,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只有如此,才能肩负起革命传统教育和青少年工作的时代责任,用奋斗扬起前进的风帆、用汗水书写时代的奇迹。 回首历史,我们已踏过万水千山,但伟大征程仍需继续跋山涉水。面对更艰巨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更伟大的事业,我们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实干的工作态度、坚定的群众立场和昂扬的奋斗姿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八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不论在地方工作还是中央工作,不管有多忙,都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导。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成为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树立远大目标的人生导师。 用自己的青春奋斗史激励青年。在系列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和大学生讲,要自找“苦”吃。他向青年人讲述当年他们这辈人上山下乡的故事,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是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那么苦那么穷都活过来了,现在还怕什么?这都是艰苦环境磨炼的回报。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而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 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一直苦干实干,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他“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因而被誉为“好后生”。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年轻的习近平在每天劳动到体力透支的情况下还要见缝插针的学习。他以苦为乐,从苦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从15岁刚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且充满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深情寄语广大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总书记用他的亲身事例向我们展现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在奋斗中不断净化心灵、磨砺心志、坚定信念,用奋斗来书写人生华章。 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指引青年。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自己年轻时的读书经历,激励广大青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他还说,年轻人将来到社会上去,要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 总书记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总结了很多工作方法,其中就包括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他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所以,才有了在正定工作时的街头摆桌子倾听群众声音,在福建宁德的带头“四下基层”。习总书记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只有把一件件的小事做好,最后才能做成一件件大事。 用生动的故事感召青年。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在吉林大学看望寒假留校学生时,习近平总书记举了一个举重运动员的例子:“一个举重运动员破世界纪录,不是他‘天生丽质’,一下就举起 200公斤,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加起来的,干大事都要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他教导大家:“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起来的,本事是一点儿一点儿长起来的。”他希望同学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检验。 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凝聚共识、解惑释疑,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习总书记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这些大道理变得更加易懂、易记、易接受。 回顾自身的带班教学工作,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的方面有很多。首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以梦为马的年纪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书写好自己的青春奋斗史,更好地传承井冈山精神,讲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其次,要向总书记学习,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基地学员对象涵盖不同年龄阶段和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员总结不同的带班授课方法,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再次,要向总书记学习,讲好红色故事。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学员,要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把红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易懂易记,让井冈山精神入脑入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九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专题报道,文章中很多学生都说: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榜样作用,影响了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了我的人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感慨,这些学生真是幸运,成长道路上能遇到习近平,能得到习近平的指点,受到习近平的影响。但是想一想,我现在能了解他们与习近平交往的故事,从中学习领悟到一些精神,指导自己的人生,也同样很幸运。 在学习的过程中,习近平有几个特点让我感触深刻。 第一点是习近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作风。几乎每一篇文章我们都能看到习近平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做调查研究,不仅要读好课堂上的书,也要读好社会这本书,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作贡献。习近平自己也是一个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习近平到正定以后,为了对正定制定正确的战略定位和经济发展规划,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走访了不少群众,召开了有公社干部、社员等参加的不同类型的座谈会,了解了很多实际情况。而且习近平在正定短短三年内,骑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和大队。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调研,让他能够长远地规划发展正 定,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习近平当年为正定制定的发展路子,现在还在对正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在习近平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很多学生受他的影响,成为一个注重调查研究的人。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兵海。他读大学时回家乡调研,在习近平的指导下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并养成了求真求实做调研、求真求实做学问、求真求实做人做事的习惯。他带硕士生博士生做研究,也本着习近平当年对他们务实求真的要求,以身教为先,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下学到真正能应用于实际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一级调研员、机关党委副书记任锦芳,1984年他回家乡调研时,习近平与他们的谈话以及调研的指导深深地影响了他之后的工作实践,家乡的调研经历让他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毕业实习时因为这一特点,他得到了浙江省农业厅的厅长赏识,于是毕业之后留在了浙江省农业厅,专门从事调查研究工作,以后他从事的大部分工作基本上都是与调查研究有关。 调查研究,就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指导实践,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他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等等。 作为一名带班老师,也需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找到适合学员学习的方式,了解学员的想法,进行创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点是习近平没有官架子,亲切平和,善于营造轻松的氛围。无论是与习近平单独交流或是座谈会上,与他交往过的学生、老师、同事,都对他有这样的描述:和他谈话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尊重和关心,距离感一下子就消失了,紧张感也没了,亲近感油然而生。这也让我想起一句话:“有格局的人,总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愉悦感,他们谦恭有内涵,温和有力量,人山人海中也能散发出亲近的气息。”无论习近平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他都能给人亲切的感受,都能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这体现了习近平待人很真诚,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正因为如此,让他和大家的谈话变得轻松且深入,所有的人都愿意参与其中。 这让我想起基地近期举办的井冈大讲堂活动。在课堂上,井冈山大学张泰城教授指出,现场教学要求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建构,教师要运用各种刺激物或刺激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这就给我一个启示,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注重营造融洽和谐、轻松良好的环境,用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的情绪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一个接纳性宽容性 的课堂气氛,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一个尊重学员的学习体验的课堂,会让学员更容易接受知识,学员有愉快的心情学习,也会更加主动钻研问题,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修身,做一个像习近平一样谦和、宽容的人。与习近平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朋友都说,从来没有见过他发火,也没有见过他跟谁拍过桌子、瞪过眼睛,他一向都非常和气,平易近人,和他在一起,从来不会觉得拘束。这体现了习近平崇高的人生境界和非凡气度。 第三点是习近平文化底蕴深厚,说话旁征博引,富含哲理,深入浅出。文章中很多学生都对习近平这样评价:习书记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他沉稳平和的声音、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和极强的亲和力,至今历历在目。他还常常鼓励学生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文理都得懂。2007年去浙江大学调研时,他鼓励学生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这让我想起习近平在梁家河如饥似渴地学习的经历。去梁家河时,其他知青带很多生活用品,他却带了满满的两箱书,自己的书看完了到处找书借书看,他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等等,而且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学习的过程中,他也追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但比较书中不同说法的同异,也会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 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习近平学习时广泛涉猎、认真钻研的特点,正是因为他学得深、学得广,所以才能在讲话时旁征博引,才能讲得生动有趣有深度。 习近平曾回忆:“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习近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学习的坚持。对于我个人来说,面对部分较高层次的学员,我总会有紧张感,总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能力不行。为此,我要向总书记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带班能力和授课水平,努力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十、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做到采访“接地气”新闻“冒热气” 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这几句话时,结合工作实际,触动很深。 我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期望与勉励、重视与关怀。大凉山是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后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在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信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行中,我代表未来网与20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在普格、昭觉、布拖三县。深入贫困一线,深度报道“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在这里我看到了偏远农村的贫穷与落后,在这里我看到了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在这里我更看到了科技兴农、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说起大凉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传说中的“悬崖村”,在平均海波在2000-3500米的中国西南一隅,有无数个这样大大小小的县域一级正在积极的打响这场脱贫攻坚战。 在赶赴凉山普格县的路上,盘山公路边紧靠着悬崖。记者遭遇了高原反应,上吐下泻。但是当我攀上高山,看见了修的新路,铺好的信息塔,让这个原本信息闭塞的凉山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与外界联通,一切都值得了! 迈进普格县五道箐中心校,校园内传来阵阵歌声,是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正在用大屏上音乐互动课。屏幕的另一端连结着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好的学校——西昌二小,一个屏幕将相距几十公里的两所学校连在了一起。凉山的发展变化之快令人感到欣喜。 这更加坚定了我深入调研的决心。我看到,在企业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用机器代替手工劳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丰收的硕果和幸福的笑声。 网络扶智工程是网络扶贫行动五大支柱中的核心。现在,凉山的孩子们通过互联网接受了双师课堂教育,与城镇里的孩子们一起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学校里还设置了爱心室,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大屏,可以与远在异乡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 正如我在《高海拔“双师课堂”互联网+ 成为凉山脱贫新路径》一文所写。“对于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知识是改变命运的一把钥匙。网络扶智工程是‘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行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必须增强“四力”,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本领,锐意创新创造,锤炼优良作风,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为什么大山深处的故事最生动?因为记者的眼睛深入了大山, 看见了最直观的变化。经过这样的新闻采写经历,我真正地体悟到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需要有记者更进一步,再进一步,离当事人更近。报道出有温度,有深度、无愧于时代的新闻。 十一 本月重点学习的四篇报道背景是,2007年-2010年间,习近平同志与来自浙江大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生代表以及上海各界优秀青年之间的谈话。在四篇报道中,我深刻感悟到习近平同志在只言片语中对青年人寄予了深沉的关爱与厚望。 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在四篇报道中,习总书记分别鼓励青年“要多尝试学科交叉研 究,不要怕失误”,教青年学生怎样读书,勉励青年“志存高远”“修身养德”“勤于学习”“创新奉献”。他讲做人时强调,要厚德载物。讲做事时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他鼓励青年要自找“苦”吃。要“服水土”,了解中国的国情,把志向牢牢地树立起来,踏踏实实地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要做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要“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同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这些寄语,对青年校准人生航向,是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们的工作是要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展开,客观要求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时代新人。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学习和实践中,要重视读书、善于学习、追求进步,要勇于自讨苦吃,敢于承担作为。要争做六有青年。要掌握行业发展新知识、新动态,走在创新的行列中。拿新闻出版行业来说,讲我们的学科交叉,就必然绕不开融合发展。科学技术引领未来的时代,生长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广大青少年认识、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变革倒逼行业走高质量发展必须沿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路变革我们的生产方式,密切结合新技术,推动传统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要重视新媒体的生产传播力量。正所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看到总社自去年以来,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特别是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传统出版业在化危为机中不得不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传播格局方面的深 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快速发展,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号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速重构。总社依托书报刊网微端于一体,联合生产打造了系列新媒体产品发挥了很好的行业宣传引领示范作用,这其中大有学问,也很有意思。 总社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使命,时下实现一流传媒集团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作为总社的一份子,也是一名青年党员,我会牢记总书记的教诲,进一步主动学习、思考,真抓实干,站好时代新人这班岗,书写无悔的青春。 十二 从今年五四中青网刊发第一篇“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开始,陆陆续续通过微信和其他途径阅读系列文章,每次读都有新体会,都有新收获。 系列文章回顾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动场景,体现了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其 中,总书记对大学生、对青年的知、懂、爱以及在不同时期做青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学习之后,我感觉有4个方面印象最深刻。 一是真切的肯定。2010年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视察,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在听取了朱扬、袁博两名学生党员关于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项目和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服务活动的介绍后,肯定了同学们的主题党日活动,盛赞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近期,相同的场景再次出现,今年在武汉考察期间,总书记这样评价“90后”、“00后”青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总书记还对全国各族青年踊跃投身疫情防控表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是当代青年的光荣。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肯定和认可,精准描摹了当代青年锐意进取、勇担重任的群体画像,是青年一代建功新时代的缩影,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信心和底气。 二是亲切的关怀。三次参加高考的福建闽清籍残疾考生黄道亮在“习校长破格录取身体残疾的我”一文中谈到,1990年他被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校长的闽江职业大学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总书记一直关心他的学习、就业和离校后的工作情况。直到1997年一次座谈会上的相遇,出席座谈会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仍然记得他,微笑注视着他,并向他点头致意。这一份牵挂和关怀给了黄道亮人生 奋斗的希望和激励。其实总书记对全国各族青年的鼓舞和关怀也是无处不在。今年,新冠疫情导致中央许多重大活动、重要安排受到影响,比如全国“两会”延期召开,全国学校开学、中高考的时间等都相应作出了调整。但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还是选择“和青年在一起”,而且是以公开寄语这样更广泛、更直接的方式关心和勉励青年,并以身作则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寓意十分鲜明,关怀尤其深厚。看到这一点,我们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头的使命和责任。 三是殷切的期望。2011年7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看望西藏大学各族师生员,勉励同学们“胸怀大志,报效祖国,要立志扎根西藏,到祖国和西藏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总书记也多次给浙江高校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讲述“浙江精神”,勉励同学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又站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对青年一代提出殷切希望。这些沉甸甸的期望,代表着党对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嘱托,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谆谆教诲,在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四是明确的方向。1984年7月29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到县招待所看望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中国人民大学师生,针对同学们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的提问,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鼓励同学们毕业后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总书记还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强调做人做事要“注重细节”,教导青年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在总书记这些谈话的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青年更高、更严、更深层次的要求,更加深刻地体会当代青年身上的责任和分量。 在系列文章中,一次次交心的谈话、一场场生动的活动、一个个励志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在总书记的教导、引导下成长成才,也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师者风范。结合总书记今年五四对青年的寄语,下一步我准备着重坚持做好以下4个方面。 一是时刻坚守信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检验。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 二是心中守着戒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慎独慎初慎微慎 欲,时刻以规则法律、德行准绳为标尺,自我警醒、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做到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六条规定》,不违规、不逾矩。 三是脚下接着地气。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在工作中继续坚持以青年为本,走出“机关大院”,走向“基层一线”,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服务青年,真正与青年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铁脚板”“泥土味”衡量“存在感”“价值感”,真正把密切联系青年制度安排转化为自觉行动,不断增进对青年的感情、赢得青年信任。 四是手中握有办法。为青年服务,不光靠热情,还要出真招实招。继续在勤奋学习上狠下功夫,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探索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办法;在务实工作上狠下功夫,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尽力配合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推优入党、青马工程等制度落地落实,力所能及的为青年解决一些困难、办好一些实事。 十三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多年来与大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动场景,读来觉得情真意切,可以说是一本习近平同志做好青年工作的珍贵心得,也是一部做好青年工作的实际案例。我总结出几组关键词,以此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1:鼓励与希望。 在这一系列纪实中,“鼓励”、“勉励”、“希望”等词语出现频次是最多的。对大学生的寄语,每一篇都包含深情。他鼓励同学们“立志扎根西藏”、勉励大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多尝试学科交叉研究”等,无一不是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出发,关切他们的思想成长,激励他们“不要辜负黄金时代的宝贵时光” ,真正成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关键词2:嘱咐与邀请。 嘱咐和邀请青年“回乡调研”、“自找苦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习近平同志始终对青年的成长具有这样的定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注重调研实践,认为“年轻人不能认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就等着将来直接分配到机关,一定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 实践这一课”。联想到青年习近平的成长之路,他不畏艰难,始终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抛洒热血而献身,他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最忠诚的爱国者”。 关键词3: 同志与朋友 在厦门期间,中秋节他拎着月饼进到大学生中间;在参加社会实践团座谈的北大学子眼中,习近平“像兄长一样与我们拉家常似的交流”;他在给正定籍大学生的信中,“高兴地向大家报告”家乡的变化,盼望大学生“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他始终以“同志习近平”的角色指引青年成长。 从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是真关心、真信任,也为我们如何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启示。 一是要带着共产党人对青年的真感情去做青年工作。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体现在方方面面。结合习近平同志与大学生们的交谈交流,到多个场合的历次寄语,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他始终抱着党对青年的真关心、真期待做工作,主动走进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这种对青年的深厚感情,是真实被感知的。心有所感才能心之所向。 二是到青年中去。早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就曾说过“哪里有青年,哪里就要有团组织”。走访、调研、座谈……他亲身实践了如何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将“等青年找”变成“主动找青年”,到青年中去。近年来,共青团大力进军新媒体,就是这一工作方式的体现,结合时代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早已给了我们示范和答案。 三是信任理解青年,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做好青年工作。习近平在与大学生的相处中,最常作的就是“倾听”。允许青年争辩与讨论,是这个时代给予青年最宝贵的东西。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他说“信任是理解的前提”“即便听到了尖锐的甚至是偏颇的批评,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长者也要向青年学习”,这为我们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遵循。 十四 同志们,各位线上线下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各位同志的热情很高,学习效果非常好。这让我有一些紧张 感,不知道我这个导师过段时间还够不够格。今年我们碰到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现在还处于疫情防控最严重的时期。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没有中断学习和工作,并创新方式进行交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会的举行本身就表明,我们是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学校的重点工作和党的建设。 刚才听了15位同志的发言,个个都非常精彩,讲得都非常到位,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刘恺同志给大家讲了团中央对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要求,以及整体的一些设想。黄鹤同志就学校团的工作作了部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各位认真落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下一步该干什么?大家要结合团中央的要求和学校的部署,认认真真去想一想。我简单谈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做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青年朋友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你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但不要自满,要更进一步。 首先是做到真学。真学,可以从过程来观察,也可以从结果来观察。从过程的观察来说,是不是花了时间、是不是做了笔记、是不是做了思考。其次最重要的判断就是看你学的结果。大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做笔记、去思考、去想问题,学习的成绩和成效很好,确实是真学了。 第二点,是真懂。懂也是有程度之分的。第一个层面得懂理,字面的意思弄懂了,然后把思想观点、理论逻辑弄懂了。第二个层面是明事,是这个事情背后的理。我刚才听大家在分析的时候,尤其是大家讲的集中学习关于干部培训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的报道,这就是从事情上搞清楚了。然后理和事能相结合,理中能见事,事中能见理,就真正弄懂了。我觉得大家在具体内容上已经做到了,下一步就是要融会贯通。 然后是真信。真信,事实上就是把你所学到的一些东西,作为自己言、行的支撑。我们信不信不是在口头上,一定是体现在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当中。这个方面大家也做得非常不错。 最后一点,是真用。衡量的尺度有三个方面:是不是真正用来检视自己的言行,能不能用这个理论来分析问题,是不是能够用来处理事情。这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第二,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实际工作的理念和能力。学习理论,贵在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学校的改革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是一个爬坡期和关键期。军科同志提了很多要求,关键是两条: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培训团干部;按照党的意志锻造青年干部。要求很高,落实起来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体就是为党的青年工作事业勤奋工作这样一个理念。 其次,要践行 “三严三实”,弘扬“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优良传统。修身、用权、律己都要严,谋事、创业、做人都要实。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要敢想敢做。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向总书记学习,我们要有一种敢于往前闯,敢于去开创一片天地这样的精神。 再次,要适应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政治能力和政治水平体现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这些方面,也体现在处理每一个方面的事情和每项工作的具体本领上。中央团校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也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我们要尽快达到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的水平。做好团的工作,也需要专业化、专门化的团干部。 第三,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要学懂弄通做实,就要有韧劲,坚持不懈地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要及时跟进学。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来说,从“七·二”讲话到现在,又有很多新的发展。总书记讲的很多道理和事情要用心去琢磨,而且要不断地琢磨。 最后,祝大家在学习上进步,在其他的方面都有更大的进步。谢谢大家! 十五 我今天看到现场的情景,特别是在网上看到大家在线参与的情景,觉得特别高兴。作为指导老师,谈谈我的感受想法,供大家参考。 如何办好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我想就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分成4个词,怎么理解“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大家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怎么理解“青年”。我认为青年是一个人生的“打底”阶段,它特别关键。我是1987年进到这个院子的,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从事青年工作专业的学习,33年过后,我成为了一个青年工作教研部的老师,还带着10多个人一起努力工作,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18岁的我选择了青年工作,到了51岁我就是在做这个工作。我也特别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位青年朋友,如果在你们很年轻的时候能决定一生的志向,那么坚持下去,那是何等的幸福,也一定能做出成绩。原来我们有多种理论学习的方式,但是没有像这样成型的,这对于大家来说是多好的成长环境。我有一种很深的体会,青年时期其实用来打底的。我们说青年时期是用来奋斗的,更要说青年时期是用来学习的,它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 规律。我们西三环北路25号的年轻人一定要给人生打一个很好的底子。我们放眼望去,社会上很多人有成就,一定都是通过学习促成。 第二,怎么理解“理论”。我认为理论是用来钻研的,它不是一个漂亮的辞藻,用在嘴巴上说的,理论的学习一定是要去下苦功夫。青年干部的成长要从读书开始,理论上坚定,信仰才能更加坚定。从我们部门来说,我们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要深挖他的每次发言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弄通也才能够做实。我举个例子,总书记当时在正定就对共青团写过一篇文章,我们今天看来可以说,当年总书记在那个位置对共青团的改革讲的话是非常超前的。从历史的观察来看,当时,总书记还是一个很有改革精神的青年人,这种改革背景和总书记身上特有的改革品质就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这个学习小组给青年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机会,给青年人加了一个更大的砝码,我也鼓励部门的青年人把理论学习小组的参与和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教育、做好团干部的团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思考能力。 第三,怎么理解“学习”。我认为学习是要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不是说放在嘴边上。我有时候跟同志们开民主生活会,也和一些同志聊天,我就发现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我们学理论之后能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点。我认为,如果说更关键的问题是要学理论的话, 那么更要将理论背后的情怀、行动结合起来,所以我一般提“情理行”。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有感情的时候,他会去主动取舍,主动选择。如果我们在校园里都热爱青年工作,热爱团干部,就会把一些东西放在前面,这个就是“有大家”,这样如何对待“小家”,他就能更好的处理。比如如果重视精神上的力量的话,就会把物质的往下放一下,压一些,而以奋斗的状态厚实青春。所以什么是行动?总书记一路成长过来,晚上总是陪伴着书那么晚,他里面讲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所以学习不要仅仅理解为就是读书,更是读书后面的感情积淀和行为模式。我觉得这个校园里老师应该开启奋斗模式,尤其是青年人。 第四,怎么理解“小组”。小组是用来干什么的?小组是用来共进的,是用来互相帮助的。我们青年理论小组五、六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更加有青春朝气的组织,因为这个组织有特点,我们是年轻的,有精力的。我们还创新,另外我们以后是要准备担当大任的,大家有了共同的理想,有了同志般的感情,还要相互的激励,这样青年理论小组就会很有魅力。发挥团队的力量,这种理论学习模式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工作一起做,永远不放弃我们的使命,为了党的青年工作事业的发展,我们年轻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过了若干年之后,大家在回忆当时的青年理论小组一起学习的经历,会真的感觉到青春真是用来奋斗,而这种青春作伴的回忆该是多么的美好。 祝愿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越办越好。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一定会更加重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工作;作为指导老师,我一定更加努力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十六 2006年9月27日,总书记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为在杭高校千余名大学生作了题为《继承文化传统 弘扬浙江精神》的形势政策报告。当时,我正在浙江大学读书,但很可惜,没有到现场聆听这场报告。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报道,看到总书记亲自为大学生上党课的时候,心中既有欣喜,也不免有些遗憾。看完报道后,我专门联系了接受采访的张栋梁学长,听他讲了更多总书记报告的内容,对总书记勉励青年学子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实践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 总书记说,浙江文化是“多元”的,融汇了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在那场报告中,他从史前浙江境内的河姆渡、马家浜、良渚文化讲起,谈到春秋时“吴越争霸”、魏晋时“衣冠南渡”,从王羲之、骆宾王到浙东学派,再到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全祖望,再到民国时期的蔡元培、王国维、鲁迅、茅盾等历史文化名人;从杭州的茶文化讲到西泠印社,再到王星记扇子 、张小泉剪刀、绍兴黄酒、湖州毛笔、龙泉宝剑等民俗技艺。总书记用短短的几千字,就把浙江数千年的文化宝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他特别讲到,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当年一大的红船,就是从嘉兴南湖起航的。所以总书记说,浙江的文化传统,融会了多元的精神特质,是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 在浙江文化之后,总书记重点阐述了“浙江精神”。他说,浙江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其深刻的内涵,至少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浙江是鱼米之乡,所谓“钱塘自古繁华”。但实际上,浙江陆地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6个北京市,而且耕地面积非常小,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所以总书记在报告里说,在靠天吃饭的的自然经济时期,面山临海的恶劣生存环境,客观上培养了浙江先民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际、尊重规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理性思维。改革开放后,浙江人秉持和发扬了务实创新这一文化传统,善于“闯”、勇于“试”、敢于“冒”,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大潮中始终走在前列。看到这段话时,我心里特别有感触,我想到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史馆里陈列的两个案件,一个是温州“八大王”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州乐清的柳市镇涌现出一批个体经商户,他们投身五金、矿灯、螺丝、合同、 旧货、目录、线圈、电器等行业,成为个体经济“弄潮儿”,在那个大米尚为2毛钱一斤的时代,有人年纯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被称为温州“八大王”。1982年,因私人企业野蛮生长,计划体制下的物资流通秩序大乱,国家遂以投机倒把为罪名展开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到年底,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其中,温州“八大王”遭到全国通缉并公开审判,引起全国轰动,一度压得温州民营企业抬不起头。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他组织联合调查组,对全部案卷进行复查,得出结论是,“除了一些轻微的偷漏税外,八大王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央精神。”“八大王”从而咸鱼翻身,成改革先行人物。为“八大王”案平反的袁芳烈书记,后来担任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另一个是中国“民告官”第一案,也是发生在浙江温州。1988年,温州苍南县的农民包郑照以政府违法拆除自己的三间楼房为由,将当地县政府告到法院。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行政诉讼法,也从没有老百姓告政府的案件,要不要受理、怎么审理,都是难题。后来,温州中院顶住压力,在苍南县的影剧院公开审理此案,苍南县的县长黄德余亲自到庭应诉,引起社会轰动。据说开庭前一晚,县里专门开会研究,县长要不要出庭,很多干部觉得政府被农民告到法院已经很丢面子了,县长还要出庭,坐在被告席上,会影响政府形象。但黄德余县长还是力排众议,亲自到庭和包郑照对簿公堂。据说当天开庭时,当地群众把电影院围的水泄不通,20多家媒体到 场旁听。庭审结束后,黄德余县长主动走到原告席,与包郑照握手。不要说这是30多年前的事情,哪怕到了今天,行政诉讼中政府一把手出庭的也不多见。所以,这个案子被写入中国法治史,成为中国法治进步的里程碑。从这个案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的官员、企业家、农民,似乎胆子都特别大,思想也都很超前,只要觉得是正确的事情,就是敢于先行先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书记的那句“善于闯、勇于试、敢于冒”,就是他们最形象的写照。 浙江精神的第二个内涵是“诚实守信、和谐共进”。总书记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胡庆余堂,一个是浦江郑义门。胡庆余堂在杭州河坊街,素有“江南药王”的美誉,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1874年创建的,真正的百年老店。走进胡庆余堂,大堂内挂着的是“戒欺”的牌匾,大堂外挂出的是“真不二价”招牌,彰显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浦江郑义门十五世同在一堂,历经宋、元、明三代,达340余年,孝义持家,名冠天下,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江南第一家”。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2015年,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首期就是“郑义门”,中纪委的解读是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说的浙江精神的第三个内涵是“兼容并蓄,开放图强”。总书记讲到,浙江从历史上看是一个中国先人南迁移民之 地,同时东临大海,兼具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长处,二者共同哺育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的襟怀,砥砺了浙江人民开放图强的志向。所以,浙江人很喜欢“走出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他们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记得2017年我到阿联酋去,在迪拜遇到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华侨,他在2012年时提出过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距离迪拜市中心大约50公里外的纳兹瓦沙漠,建一个蔬菜农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因为迪拜地处沙漠,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当地有个坊间说法,看谁家有钱,比的不是车子而是房子的绿化程度;因为在迪拜养活一棵树,每年仅维护成本就要3000美元,这可不是寻常老百姓家庭能承受的。但浙江人就是不信邪,这位温州华侨投资2000多万元在沙漠里打了6口超过100米的深井,开采地下水用于灌溉,到我去的时候,他的绿色农场面积已经达到130亩,拥有20个水冷温控大棚,种植30多种中国特有的水果蔬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总书记所说的“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的第四个内涵是“刚正坚贞、坚韧不拔”。总书记谈到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秋瑾“夜夜龙泉壁上鸣”、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在报告里说,西湖不仅有许仙、白娘子的美丽传说,也是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的长眠之地,西湖不仅有阴柔之美,更具阳刚之气。总书记说,浙江人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在没有机遇中创造机遇,不为困难所慑服,不因逆境而动摇。义乌从“鸡毛换糖”发展到世界“小商品之都”,就很好地诠释了总书记这句话。义乌位于浙江 金华,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90%以上都是山地丘陵,没有耕地、没有交通,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人贫地瘠的农业小县。就是因为种地养活不了生计,义乌人从清代开始,一到农闲的时候,就走街串巷,用红糖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里的鸡毛等废品,做成鸡毛掸子再走街串巷地去卖,这就是“鸡毛换糖”。1982年,当时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面对当地发展困境,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凭一句掷地有声的“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冲破计划经济藩篱,沿街铺设700个露天摊位,打造义乌历史上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其后历经5代变迁11次扩建,终于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品批发市场”,实现了“鸡毛飞上天”的梦想。总书记在浙江时经常说,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其实奥妙就在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在义乌人“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精神。这里顺便提一句,谢高华书记也是团干部出身,担任过横路乡团支部书记,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获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其实,在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推动下,像义乌一样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绍兴的中国轻纺城,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诸暨生产的袜子,占全国的70%,全球的三分之一;还有把世界互联网大会搬到江南水乡的乌镇、有中国好莱坞美誉的横店,等等。总书记在那场报告里说,浙江人善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浙江的经济是“文化经济”、是“老百姓经济”,也是遍布全球的宁波帮、温州帮等浙商共同打拼出来的“浙江人经济”。 从浙江文化到浙江精神,再到浙江经济、浙江人经济,总书记14年前的这堂课讲了足足两个多小时,虽然没有现场聆听,但看了母校整理的材料,仍然受益匪浅。我对这堂课有三个很深的体悟: 第一,为什么总书记要亲自给大学生们做报告?我查了下资料,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每年都会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直至2007年离任。这次在浙江大学的报告,是他第3次为在杭大学生上课。2005年,他曾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为2000多名高校师生作报告,主题是“同大学生谈人生”。这一次次报告,饱含了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正如他在报告里说的,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起点。总书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大学生交流,就希望能在这个成长、成才的关键起点,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总书记的良苦用心对我们做好青年工作很有启发,作为团的干部,我们要学会抓住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间,主动接近青年,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引领力,团结带领青年跟党走、听党话。 第二,为什么总书记如此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一段话:“浙江的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取决于很多因素,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因素,确切地说是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浙江文化是引领和推动浙江发展的最 深层次原因,这也是我到浙江工作后体会特别深的一点”。正是因为看到优秀文化的强大力量,所以总书记勉强大学生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要了解浙江、热爱浙江,进而了解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的民族,激发起应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总书记讲的虽然是浙江文化,但这个道理是可以推向全国的,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从北国雪乡到南海诸岛,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汇集起来,就是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才能相信中国文化,从优秀的中国文化中汲取强大的前进动力。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作为共青团干部,我们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不能让青少年“数典忘祖”,要努力引导他们读好中国这本大书,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第三,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总书记说,浙江文化是多元文化融会而成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道理,浙江精神也不只是浙江人的精神,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这些精神在我们各自的家乡都能找到不少人物和事例。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感悟这种精神,更要实践这种精神,弘扬这种精神。要把中国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深处,贯彻在一言一行之中,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间有限,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请大家批评指正。 十七 近一个月以来,通过线上自己学、线下集体学等方式,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细读每一篇,我们都能从中被访者的真情实感中深刻体会到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关怀,也从中学习到总书记在工作中饱含大智慧的方法论。目前出来的十二篇中涉及最多的两个方面就是“深入开展调研”和“做好基层工作”。 这让我回想起今年3月底总书记赴我们浙江宁波北仑考察时的场景,总书记先来到连续11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再到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时,见到企业员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身体还好么?在疫情期间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当一员工向总书记汇报复工及生活情况时,总书记问起了他家小孩上学读书的情况,还提到现在是不是在家里上网课呀......这些点点滴滴的“为民”情怀,蕴含了总书记对人民的细心、用心、贴心。通过系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个人理解做好基层工作必须要有三颗“心”、三份“情”。 一是以细心递真情。基层工作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哪都有调研了解实情的机会,而了解实情,才能传递真情,从而有利于基层工作更好的开展。记得我刚毕业进入区检察院工作,有一次提审一个因家庭原因无法做附条件不起诉而被羁押在看守所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讯问时我就发现孩子说话低垂着头声音很轻,结束进入谈心教育环节时,我又注意到这个孩子面色欠佳,神情略显不安,便也轻声问道:“你哪里不舒服么?还是遇到什么难处啦?跟我说说,好么?”孩子突然抬头看我,又低下头,迟疑了一会不好意思地说:“在里面吃不饱,我总是会饿。”这句话瞬间刺痛了我,是的,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而在特殊的环境里他得到的关怀少之甚少。然法外有情,我们教惩的同时,还应注重通过关心关爱涉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来感召他们,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作为办案人,虽然我们的主要职责是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并对涉罪未成年人做好正面引导。但孩子的成长有且仅有一次,他们的身、心健康会影响到他未来人生所选择的方向。所以事后,我们向看守所了解了情况,经过多方沟通和努力,保证涉罪未成年人在羁押期间“用餐管饱”的待遇。后来,这个孩子出来后,还给我寄了一封信呢,告诉我他不仅吃饱了,而且心里也没有那么孤独和绝望了……虽然他的字歪歪扭扭,但真把我看的泪眼朦胧,也让我对这份事业又多了一份坚持。 二是以用心扬激情。 基层工作大多琐碎繁杂,我们需要有韧性、有耐力,才能让干基层工作的激情经久不衰。而不衰的工作激情,是我们创新工作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实行垃圾分类很难,在农村实行垃圾分类那是难上加难。这是一场持久战!首先从思想上进行“洗脑”。我们改变以往政府工作人员直接入户分发宣传单的模式,组织青年志愿者以派发印有垃圾分类相关信息、图案的围兜、袖套、购物袋等日用品的方式在小区门口宣传,欢迎度和接受度非常高。大爷大妈路过的时候,让他们挑个围兜、挑个袖套,他们都很开心的,再趁热打铁给他们介绍围兜、袖套、购物袋上的垃圾分类图案,每次都搞得其乐融融,聊上一会,有的热心大妈甚至在旁边帮忙宣传介绍了。其次从知识储备上进行“巩固”。夜间,在公园开展荧光公益跑,设置垃圾分类有奖竞答打卡环节;在广场举办“和你一起唱”乡村音乐会,邀请小朋友表演垃圾分类方言曲目,设置歌词速记有奖抢答,参与率和答题准确率也都非常高。关键是,小朋友一旦懂得垃圾分类,好处简直太多了,不仅让他们从小培养了一个好习惯,关键是他们回家还会监督大人,试问哪个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受得了自己家小屁孩的“叨叨叨”呢?所以,在基层,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必然事半功倍。再比如,在宣传“青年北仑”人才政策的时候,考虑到文字宣传的效果较慢、影响范围较小,于是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套“青年北仑”专属表情包,微信聊着聊着就甩一个“青年北仑”政策表情包过去,传播速度快,宣传效果好。坚持用心守护这份工作激情,用激情创新工作方法,这样咱做的事老百姓准能满意又高兴! 三是以贴心传热情。做青年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关键所在。继总书记在考察北仑大碶模具园区时对企业工人的暖心之问后,我们迅速召开全区工业型社区青年座谈会,通过与社区团干、青年社工、青年企业职工代表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到目前青年企业职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找对象难”,尤其是疫情期间想相亲都安排不上了。于是我们团区委立即策划“云相亲”,根据职业、年龄、兴趣爱好等需求,借助腾讯直播间平台,定期组织单身青年线上视频群聊,既避免了网恋、婚介平台存在诈骗的风险,也避免了传统相亲尬聊的不自在,更是有效解决了交友面窄的问题。你说吧,哪怕彼此缘分未到,做不了男女朋友,至少可以多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呐!我想啊,带着这份热情做青年群众工作,我们一定会成为他们可亲可信的贴心人。大家都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但婚恋更是稳定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解决基层用工难问题、要留住人才,就一定要让他们“心有所属”,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结婚生子、将幸福进行到底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安心留下来为企业、为基层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书记曾提出,作为基层行政干部,一定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而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青年工作者,我坚信,持有细心、用心、贴心“三颗心”,怀揣真情、激情、热情“三份情”,正是塑造基层工作精神的本源所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不竭动力。 十八 大家好!我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档案馆助理研究员,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理论渊源的思考——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读完中青报连载的9篇文章,深受启发。下面我先从这些系列文章中,谈谈对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粗浅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青年的历史使命、成长成才和创新创业等作了全面的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习近平用200余字的篇幅专门谈到青年,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篇”。2019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430讲话中,习近平对青年发出青春之约,提出了六点要求。总之,习近平立足新时代,站在中国梦的高度,发表一系列讲话,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可以说,习近平青年思想,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源 于党重视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而当代青年的现状和自身青年的经历为其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逻辑体系和时代价值对科学指导当前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青年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马克思青年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马克思从社会属性的角度论述了青年的本质,强调青年要全面发展。此外,他从内外因的角度论述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标准。他认为从外部原因来看人类的幸福成为青年选择职业的标准。从内部原因来看,青年主要考虑自身的发展。同时,马克思论述了青年的社会作用。他认为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青年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1866年8月《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指出:“工人阶级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恩格斯同样论述了青年尤其是知识青年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的作用。恩格斯提到,教育可以使青年摆脱生产分工带来的片面性。恩格斯认为只有使青年全面发展,才能逐渐地摆脱贫困。列宁在1906年《孟什维主义的危机》中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总体来说,恩格斯的青年思想主要围绕着青年的培养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重要性、作用和培养的有关问题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思想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一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信任青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青年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作用,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工作。他指出青年应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提出在国家的方针政策上要围绕青年群体,并且坚持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指出青年工作应该照顾青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青年的拥护。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根本观点来分析中国的具体实际。首先,他论述了青年在革命中的作用,指出青年要与广大的中国工农群众结合起来。其次,他肯定了青年最肯学习、最少保守的特点,认为青年是各阶级争夺的对象,并强调青年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他对着留苏学生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也非常重视青年工作。他认为中国的知识青年是最富有热情的,积极向上的;要求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细小的工作;指出青年一定要重视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向群众学习,向老一辈学习。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2002年,江泽民提到了青年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如“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胡锦涛同样重视青年工作,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也为青 年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他针对青年提出了三个紧密结合:把知识与修养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提出了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最新阐释,对解决新时代青年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现实依据:当今青年的现状和自身青年经历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总体的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青年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缺失、进化和分层的一代,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加大,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风险增加。加之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我们党重视青年工作刻不容缓。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应该直面青年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优化青年发展的宏观环境。习近平多年的青春岁月献给了黄土地,他的亲身经历为青年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梁家河他经历了五关的历练,从刚去时的迷茫到和村民打成一片。面对艰苦的生活,他没有等靠熬,而是克服困难进行实干。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岁月里,他将延安精神运用到当时的具体实践中去,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他从懵懂的少年到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是在实践中历练的结果。在入团和入党问题上,他先后写了八次入团申请书和十次入党申请书,尽管阻力重重,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坎坷的磨炼 中形成的。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习近平并没有像其他知青那样想尽快离开偏僻的山沟,而是选择了坚守。在梁家河建沼气,解决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培育出一心为民、实干担当的精神。在河北正定县,习近平从中央工作下到基层,在基层深刻地体会到为民服务的情怀、勇于担当的态度和从严治党的要求,为当今青年树立了榜样。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三年的基层干部生活经历让他对青年的生活、价值追求很了解,为青年的发展和日后的青年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 总之,我们学习习近平青年思想,不仅仅在文本本身,更要用这些方法论来指导当前的青年工作。当前青年工作作为一项实践性强的活动,同样离不开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科学认识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理论的遵循。必须要用政治的眼光、历史的眼光、青年的眼光来深入把握习近平青年思想。我的发言就是这些,供大家批评指正。 十九 大家好,我是XX。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年轻干部发展”。 我在中央团校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工作,平时主要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干部成长与青年人才发展的思想。这一次的系列报道真实还原了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与大学生互动的场景,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动教材。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我发现,总书记对大学生朋友们的很多提法和青年干部成长有相似的地方。我想,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我觉得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年轻干部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必然的逻辑。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到哪里去?基层!总书记曾多次鼓励同学们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鼓励他们要“自找苦吃”。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同样强调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他还曾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所以我想,接地气在总书记的脑海里,是特别重要的。 第二个问题,拜谁为师?人民!总书记曾多次教导同学们“只有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并告诫同学们“你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在201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可见在总书记的心里,拜人民 这个过程,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年轻干部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个问题,以何为依?精神!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曾首次提出“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并勉励同学们做浙江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我看这种精神的传承也是一致的。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年轻干部发展之中有这种一致性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总书记本身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干部,所以他是把他作为年轻干部的经历和经验告诉了大学生。第二,年轻干部都是从大学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年轻干部发展的基础。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期待也为我们在大学中培养团学干部带来了启示。这就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那么如何在大学里把团学干部培养好,为党的年轻干部成长打好基础呢?想向在座的各位老师请教。谢谢大家。 二十 各位领导、同志们,十篇文章读过,如同网络追剧一般 ,热切期待着下一集的到来,期待着能够读到、学到更多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交朋友的妙语高招。在期待的深处,有三种强烈的感受油然而生。首先是“代入感”。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学生朋友们,既没有达官显贵,也没有明星大腕,他们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一样工作、学习、生活。一不留神,就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现场,去亲耳聆听那一句句真知灼见、谆谆教诲。其次是“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工作方法,既不是高深莫测的幻术咒语,也不是独家秘传的武功心法,而是真正可学、可悟、可用的实战技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既让我看到了差距,更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第三是“责任感”。每一位受访者都把与习近平总书记交朋友的经历作为最宝贵的记忆予以保存,都因为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拨、指导而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党做好青年工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既责任重大,更使命光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来自于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成长历程,来自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定信念。我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内涵、博大内容,来自于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斗争经验,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继承与发展。我深深地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来自于对青年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来自于关心青年、理解青年、帮助青年的生动实践。文章中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 回忆,让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青年榜样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扑面而来的是自信的“底气”、自威的“正气”、自若的“和气”以及自然的“烟火气”。 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七年知青岁月的意志磨练,来自于三遍通读《资本论》的理论素养,来自于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扎实作风。正是有了这种“底气”,不做“腹内草莽、不通世务”的“书蠹”,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意见建议,才能指出困扰青年的症结所在,才能牢牢握住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主动权,成为青年信服的“大朋友”。 自威的“正气”,来自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大公无私的高尚人格,来自于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正是有了这种“正气”,不受“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困扰,才能在言行中焕发感召力,才能在青年中发现“真同志”,才能立稳“压舱石”、占据“制高点”,成为青年信任的“真朋友”。 自若的“和气”,来自于深厚的个人修为,来自于开阔的视野胸怀,来自于丰富的人生智慧。正是有了这种“和气”,摒弃“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面具,才能瞬间拉近与青年的距离,才能真正地去倾听青年的心声、回应青年的诉求,成为青年信赖的“好朋友”。 自然的“烟火气”, 来自于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来自于对青年成长规律的准确把握。正是有了这种“烟火气”,走出“虚无缥缈、小楼一统”的“幻境”,才能够真正知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真正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是幸运的,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用一个个历史性成就不断打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可学、可亲、可敬的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者是幸运的,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我们坚信,也必将完成好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使命。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十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通过过去一个月的跟进学习,首先我想向大家报告一个自己的突出感受,那就是,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不只是理论层面的泛泛学习,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作的重要思想的一次寻根溯源,是作为一名团干部、作为青年工作者和总书记的一次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关于“学什么”的问题,刚才郭城和金祥两位同志已经讲了很多,借这个机会,我想重点围绕“怎么学”跟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主要是三种学习方法。 一是贯通学,从联系比较中加深理解认识。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叫做“新闻最怕连起来看”,说的是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问题。而我认为,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恰恰就是要“连起来看”,只有连起来看,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那份一以贯之的重视、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喜欢把连载文章和这些年总书记与青年交流交心的故事、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要求连起来看,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等对照着读,自己感觉有一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联系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同志对青年提要求、指方向,不仅是言传,更主要的还是身教,比如年轻人要“深入基层”、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要“自找苦吃”等等,很多都来自于他自己的人生经验,是知行合一的,因此特别能打动人、说服人;同时,他对年轻人的期许、对青年工作的定位,都是站在党政工作大局下思考的,都是与他不同时期的主政思路内在契合的,这对于我们当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习青思和习新思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有独特价值的。 二是代入学,从细节体悟中领会工作方法。连载文章讲的是习近平同志在各个时期同大学生交朋友的故事,没有什么宏大叙事、理论升华,更多的是一桩桩小事、一个个细节,我理解,其实这就是总书记在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做青年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时会把自己代入到那种场景下,问一问“如果是我,会怎样和这些青年交流、怎样去解答他们的困惑、怎样去赢得他们的信任”。通过这种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我自己感到,总书记是真尊重青年,也是真懂得青年。比如,在八九年政治风波刚刚过去的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对待北大社会实践团的态度和做法就令我非常佩服,一方面,他表达了对那一代青年的信任,说“我们没有必要为年轻一代担心,一代必将胜过一代”,我想在当时那种背景下说这句话是不容易的;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正面回应了学生们的思想困惑。回到现在,对于当代青年特别是“00后”青年的一些新现象新特点,我感觉自己有时会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确实和总书记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三是对比学,从正反比较中坚定事业信心。在学习连载文章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大事不断,特别是某“灯塔”国因为种族歧视问题引发的大规模持续性骚乱,让人非常感慨。如果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对比起来看,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 现象。那就是在国外,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总是把青年看成一种社会问题,看成是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里,青年总是代表着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这就是青年观的差异。这种差异,通过学习连载文章,通过习近平同志与大学生朋友们交往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我们能够有更加生动、深刻的体会。而这种差异,从思想根源上决定了为什么我们国家有共产主义青年团,而国外则大多都是青年事务工作部。理解了这种差异,我觉得对于我们领会责任、强化信心是有帮助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突出感受,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