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旗下讲话稿之第五周国旗下讲话:清明节,让我们向生命致敬
国旗下讲话稿之第五周国旗下讲话:清明节,让我们向生命致敬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这个周末就到清明节了。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被列位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这两个字很美,清亮、明媚。这就是生机勃勃、万向重荣的早春美景的写照啊! 在24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让我们似乎望得见满眼的嫩绿定然会迎来沉甸甸的丰收的金黄。这种美不胜收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这还与寒食节传说有关呢。 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655年,晋国公子重耳由于遭到陷害,被迫带着家臣仓惶踏上了流亡之路,这其中就有介子推。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割股奉君”的故事。 十九年后,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当大臣们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规劝无济于事时,便作出了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晋文公知道后,急忙带着大臣们赶到绵山寻找,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道路逼介子推现身。怎奈三天后晋文公只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烧死在一棵老柳树旁。悲痛万状的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蒙难的那个月,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对介子推非常崇敬和怀念。每年在他去世的这天,大家都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北方的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因此这天又叫寒食节。 这样一个君臣情深意重的故事,对于每一个血浓于水的家庭乃至整个国家而言,其意义就更加厚重了,那就是祭祖。 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欧美各国都有祭祖风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祭祖。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祖先和众神,是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家国大事。儒家至圣先师孔子为此作了注解,他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祀之以礼。”并说:“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说家族后人对于长者,生前要尽心尽力地侍奉,死后也要同样尽 心尽力地侍奉,这就是孝道。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也就是说,家族后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想到自己幸福生活源自祖先繁衍生息,领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饮水思源,才能保持那种淳朴厚道、和睦宗族的道德风尚。同学们,这种对生命至诚礼敬的中华优秀传统是何等高贵和美好啊! 清明除了拜扫、饮寒食、插柳等习俗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踏青游玩的习俗。在中国古代,清明节是一个内涵丰富情感的日子,也是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日子。在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吟咏诗作中,清明独占鳌头,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脍炙人口。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汴京附近、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社会各群体的生活景象。毫不哀伤,整幅画面烘托出的完全是一种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 如今,我们过清明节的主题,一是认祖归宗、怀念已逝的亲人,二是亲近大自然,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大自然的意义。清明节前后,我们学校团委会还会组织学生去常德会战烈士公墓祭奠抗战英烈;我校宋教仁研究分会、龙湛岑研究会会向辛亥革命领袖宋教仁先生塑像和渔父中学创始人龙湛岑先生纪念石碑先贤敬献花篮,并组织部分师生前往桃源畬田村为龙湛岑老校长扫墓;同学们也可自发的向渔父塑像和渔父文化园中的龙老校长纪念石碑献花或敬礼。 纪念祖先,缅怀英烈,敬爱生命,共创幸福美好未来,应是我们过清明节的永恒主题。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并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心中充满感恩。在清明节,我们回望自己生命的根,要懂得感恩祖先、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国家、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用这种感恩的心去多理解我们的亲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理解未来。 清明节,让我们向生命致敬。让我们祝福亲人,祝福长辈,祝福老师,祝福同学,都健康快乐,意气风发,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欢快的生活!在所有的日子里吉祥如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