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英语学科怎样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英语学科怎样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英语论文之英语学科怎样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 ‎  1、方向要清,目标要明, 紧盯人数和分数 ‎  要方向清,任务明,就得心里有“数”:高三的任务是要“人数”和“分数”,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日常工作就好做了。今天我这么做能提高分数吗?今天我这么做能提高本一本二人数吗?提高人数分数,我今天还应该做什么?这三个问题能回答了,就算是方向清。去年人数分数是多少?今年应该是多少?还能有多少?能回答者三个问题,就算是目标明了。对待偏科生,每次考完都要专门打印出名单,作为提问的重点对象,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那些有提分潜力的学生,要多谈心,多关心,多检查,分数提不上来就不罢休。‎ ‎  2、严格管理为主调,一针及时省十针 ‎  严格管理除了要严管我们常说的日常行为外,对特定个人的潜力开发,对课堂要求,对学习环节都要抓。我们无法预测说我们某方面的管理、某个管理措施就能提高人数和分数,但如果我们各方面都抓得谨慎和严密,过程可控了,结果就可控。过程抓不好,结果好坏就成了碰运气。我们提严格管理就要观察、研究我们的管理对象的日常行为,观察和研究他们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知道我们教师自己、我们的学生自己,还要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和我们的高考标准。‎ ‎  比如自己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考了多少分,对子班做的怎么样,考了多少分,系列前茅的那些同学做得怎么样,考了多少分?我们时刻引导学生“目标远大,路在脚下”,先在本班中找竞争对手,时刻关注知识和分数。‎ ‎  管理和出意外总是共生的。出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及时补救和调整。甚至是,如果我们时刻关注着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生,发现征兆和苗头,及时调整和梳理以起到“一针及时省十针”的效果。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及时营造氛围,及时调整措施。‎ ‎  比如测试分数低了,马上分析是哪些题出错了,是知识上的单选完型;还是技能方面的阅读;还是态度上的主观卷;还是心态上的心浮气躁。‎ ‎  比如某些同学总把expectations写错,我们就把这些人的名单贴出来;我的班往往在考后的第一周失控,这些失控的人往往是那些边缘生,我们就在考后马上开小班会严格要求这些同学。‎ ‎  3、措施的目的性要强,措施的评估要及时,后续或补救措施要快 ‎  什么样的任务,就要有什么样的措施,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措施的目的性要强。常想这个做法能提分吗?有比这个做法更提分的吗?比如要提高单词拼写的成绩就得经常听写,但每天听写也不一定提分多少,因为单词拼写只占1/15,还要14/15需要我们去关注。要提高重视程度就得多提问,如果要提高阅读技能就得让学生来讲讲理解思路。检查提问就会占用本来就紧张的课上时间,所以课上问什么,问哪些同学就得提前考虑好。‎ ‎  带着强烈目的性的措施就一定要紧跟措施实施的评估,只要有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措施不会起副作用就行。这样执行起来就不会束手束脚。比如,这个措施能提高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吗?这个措施会使一部分人反感吗?这个措施会对那些人有益,对那些人有束缚作用?等等。比如我们要求学生课下自己去看课本,去自己复习,试想我们挤得过数学、物理、化学吗?挤不过理科,检查结果不理想,骂一次管一天,还天天骂学生吗?还是得从自己的课堂上想办法,下功夫。既有吸引力,又有压力,既有阶段性任务和措施,又有平时的引导性措施。‎ ‎  措施是我们定的,我们是积极主动的,措施也得跟着我们及时调整以适应变化。要让措施为目的服务,要有强烈的评估意识和敏感的评估能力。一旦发现措施失利,还得有较快的完善意识和快速补救的反应能力。比如本来是提高中游生的某项措施对影响到了上游生的正常学习节奏,就要马上把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分开要求。比如重点针对下游生的某项措施好像放松了上游生,马上从提问和点评上倾斜。‎ ‎  比如我们想日日批改单词过关,检查背诵,听写批改,积累本等等,量太多140多人不现实啊,就马上改成抽查。自助问得多就及时点拨一下,既不明确必须做自助,有体现出对自助的重视。严厉的批评了一个同学,结果好几个同学反感了,就得及时补救师生关系。‎ ‎  4、多交流、少措施,多引导、少干扰 ‎  交流多了我们会发现根本不需要去费心定那么多措施。管理一个班和提高一科成绩一样,其实措施越多越不人性化,把人当成了木头,一片钉子钉墙上了,钉子越多越牢固。定措施好像管理很严密,为了执行措施反而暴露出很多措施上的空子,还要更多的措施去打补丁。比如习字,书法,背诵,要求的多了,差不过来了,应付的学生反而多了。记忆这个,记忆那个,检查这个,检查那个,结果成了就两点没记住,这个没记住,那个没记住,最终成了所有任务几乎都没完成。把我们的底线性的要求当成了最高完成标准了,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低效。‎ ‎  有的同学成绩总提不上来,我利用新闻期间和他们交流了一会儿,发现了很多原来没有考虑过的东西。有说底子薄的,有记忆力差的,有词汇量小的,有心情不好的,有想厚积薄发等着的等等,知道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比定好多项措施好多了。学生就像一只带盖儿的杯子,只有杯子盖掀起了,老师的影响之水才会进去。毕竟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对一部分学生的措施往往是对一部分学生的干扰。‎ ‎  有些师生矛盾和冲突是由老师造成的,是可以预防的。像提问不给反应时间,答错了一顿痛斥,作业压得多态度又差等。有的学生刚刚从情绪低谷中出来,一顿痛骂又回去了。早读刚开始5分钟这个任务还没完,强逼着学生开始下一个任务,就像变速跑一样。想杀鸡骇猴却选错了靶子杀了一只猴,下游的学生笑看尖子生挨骂等等,有很多低效的活都是出自高效管理的本意干出来的。‎ ‎  多观察,多协调,多想办法,多些感情,把学生的精力和激情引导到学习上,多观察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最终会让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多协调使人际和各科之间关系和谐;多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和管理效率,多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完成我们的任务。学生的确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科基础,从具体的知识和方法上加以引导,消除干扰和抵触,定能提高成绩,保证人数和分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