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讲稿——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省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讲稿——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全省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讲稿——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各位同志:‎ 大家好!‎ 按照培训安排,今天在这里与各位参加培训的支部书记们相识、相聚,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基层党组织如何引领乡村振兴这个问题,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激励,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说实在的,在接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自己感觉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 ‎— 26 —‎ ‎,咱们这个培训班云集了咱们全省深度贫困村的各位优秀党组织书记,大家长期在最基层、最一线工作,本身就扎根在群众之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宏大的维度亲身经历了咱们农村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一本“活历史”;而且,我一直认为,农村支部书记都是一群能人,能够在似政非政的农村组织中,在没有任何硬抓手的情况下,协调和管理好成百上千的群众,能力是不言而喻的,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不可以说是不丰富的。与大家相比,自己虽然也是农村出身,又工作在基层,但毕竟在空间和时间经历上与大家还是有差距的,在大家面前谈乡村振兴和基层组织建设,自己总有一种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其二,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是国家层面的一项大战略,相关工作的时间跨度很大。中央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目前,中央出了意见和规划,其它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还在研究制定之中。我们都是基层抓落实的,在顶层设计正在进行时的背景下谈实践的完成时,谈具体工作的落实,感觉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谈一些理论和政策的东西,一方面可能谈不全、谈不深,另一方面,大家听着也可能比较枯燥。其三 ‎— 26 —‎ ‎,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来说,我们大家都身处最基层,对一些制约瓶颈都感同身受,可以说许多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解决的对策、解决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明显,这倒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不走心,而是许多问题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例如,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力、组织力的下降,它与我们基层党员队伍主观作为上的一些问题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城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等一系列客观因素,都是一种诱因。举一个例子,我们基层党组织在带富致富方面的问题,与整个大环境、大历史、大趋势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农民要富,产业就要兴,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农村发展的两个本质问题的解决,一个是土地产出值的问题,另一个是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工业经济背景,使得我们的土地产出物竞争力几乎为零,农民的土地收入很少,农村的积累严重不足,也就制约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即农民就业岗位的开发。而且,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来需要好多人做的工作和事情,现在基本靠机械和很少的人来完成,像我们原来种麦子,一般都是牛耕,全家齐上阵,盖房要请许多小工,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一个人、一台拖拉机、几十分钟,麦子就种上了;盖高楼大厦,也是一两天一个楼层,速度快到让人惊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就是催生了更多的“失业”农民,更多需要张口吃饭的“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许多农民已经在土地上守不出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了,我们XX的许多农民,也大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一直到现在,背井离乡、很少团聚。我们基层党组织要让农民富裕,就要解决农村发展的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对我们一个镇、一个村来说,力量有限、思路有限、政策有限,难度很大。所以,今天谈基层组织振兴的措施,也不一定能触到大家的兴奋点。‎ ‎— 26 —‎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再从大家的实际状况和我自己的角色身份出发,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我们对乡村的直观感觉,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困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出路作一个探讨。接到今天的这个课题后,我也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整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不妥的地方,我们共同探讨。‎ 第一个问题:乡村发展存在的“四类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原因是多方面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但个人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是问题倒逼的结果。说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想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个人认为,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难以为继。‎ ‎— 26 —‎ 当前乡村家庭人口的基本构成是:老人留守村庄,干农活,带孩子;中年人奔波于打工城市和乡村之间,城乡对他们而言都是鸡肋,在城市并无轻松赚钱的活干,回乡已经没有了种田的热情;青年人多数远离乡村在外打拼,状况也千差万别,有少数对城市生活适应良好,但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但几乎所有青年人都已经对回乡毫无兴趣。人口的大量外迁使村庄发展主体逐渐流失,许多房屋空置,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农田大量荒芜、耕地粗放经营。幼小一代,大多随老年人留守乡村,隔代教育,在家长、学生和老师的三角关系中,难以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学业不佳、性格不好,预示着幼小一代的未来未必能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乡村人口在代际继替上出现脱节和恶性循环,同时因为计划生育而在数量上也开始青黄不接。可以这样说,乡村人口的大量流失,造成了乡村事实上的颓败。‎ 二是资源流失严重。‎ ‎— 26 —‎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物质财富向城镇集中。如果说上一辈人的物质财富积累体现为建造一幢房子,那么当前这辈人的理想则是集老少几代人的积蓄,到县城或者小镇买一套房,人们就是这样用在乡村的微薄积累浇灌着城市建设。其次,还有间接的物质财富流失,表现为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后,大部分利润落人中间商和工业生产者手中。无论是种植粮食,还是家畜饲养,无不如此。此外,各种公共资源设置的城市中心化导致乡村相对被边缘化了,如优质的教育、医疗这些涉及民生的关键资源,都集中在城镇,从子女入学到治病就医,人们都得往县城省城跑,乡村包括所谓的中心镇,慢慢空心化了。就我们县和我们镇来看,现在孩子感冒,都不去乡镇卫生院就医,要跑到县人民医院去,而我们县城人就医,多半都是到市里,又由于我们离XX比较近,好多时候也是去XX的XX医院。这里折射出的根本问题是大家对层层弱化的医院资源分配不放心、不满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现实。再一个,现在许多农村家庭都是专门到县一级租房专门陪孩子上学,就是为了享受县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都丢给农村的老人住。‎ 三是公共权威退化。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承担着一定的政治功能,村级基层组织对村庄事务决策享有最高权威,如今却随着村落的不断发展演变,基层组织公共权威正不断退化,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号召力、影响力逐渐下降,村庄治理表现出一定的失序状态。这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基层党政组织不强,越是衰败的乡村,村级财政越亏空,既无法行政,村民也无所期待,离县城、离街道越远的地方,这个问题越突出;二是村民各自为家,眼睛全都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既无先进带动后进,又无合作精神,哪怕修条小小的马路,也因为意见分歧而困难重重,导致村越破、人越散、事越难,几乎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今都是市场经济了,市场经济就讲个诚信、合作和共赢,而且市场是无情的,没有合作就难以形成力量,在市场大潮的冲刷下,乡村的这种一盘散沙局面,直接制约着乡村的发展。‎ 四是传统文化流散。‎ ‎— 26 —‎ 村庄的形成有着几千年历史,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品格。随着村民迁离后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村庄民俗文化逐渐湮灭,村庄独有品格逐渐消失,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不亚于空中造楼。其主要表现是乡村治理的文化纽带断裂,像村规民约等那些曾经规范群众言行的不成文制度逐渐解体,起不到一种精神统率作用。还有,就是传统权威也在退化,以前遇到事,都会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主持大局,大家也是比较能顺从的,但是现在,随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大家对道德的力量都失去了敬畏之心。‎ 第二个问题:基层组织面对的“四大困境”‎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有这样的说法,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大部分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丛生,往往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干部能力和作风跟不上有很大关系。‎ 因而,推动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是一项“衣领子”工程。‎ 然而,对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来看,我们基层党组织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 一是组织困境。‎ ‎— 26 —‎ 关于党组织的覆盖和分布,自己感觉倒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组织内的人员结构上,即党员队伍状况问题。就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优质群体。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土地收益的减少以及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带动,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技能、懂得经营而又头脑相对灵活的中青年农民、农民党员开始逃离土地和农村,纷纷进城务工、经商或另谋出路,留守在家的只有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相当多的中青年农民认为入党“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甜头”,致使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以前的争先入党,变成了如今的动员入党,想想这个问题,我们干党务的都有些难为情。所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足,村干部存在着“三难”现象,即难选、难干、难管,有些村的村支部、领导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没有合适人选。‎ 二是物质困境。‎ ‎— 26 —‎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嵌入在农村的执政力量,其建设的成效始终受到特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人、财、物等资源的主导性支配地位,是乡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掌握者与支配者,正是由于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社会中具有“绝对权威性和非常有效的政治动员能力”,其功能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改革开放后,在城乡二元体制的挤压下,资本纷纷投向城镇以便获取更大利益,从而导致了新一轮的农业的衰退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村庄作为经济主体的意义日趋消失,农村基层党组织可支配的物质财富少而又少,服务群众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据了解,我们农村党组织通过党费返还等形式,一年实际用于开展各种活动的经费也就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这种不良现象不仅弱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和功能,也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经济基础,侵蚀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权威,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行动力的提升,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的最大制约因素。这个问题,在我们镇的表现也是很突出的,网上流传一句话,说贫穷限制想像力,对我们而言,就是贫困限制组织力。‎ 三是文化困境。‎ ‎— 26 —‎ 没有了乡村文化,乡村也就“形”在,但“神”已散,实际上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乡村。伴随着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乡村社会发展的不足,一些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正在被遗忘或遗失。当前,村落和家族共同体作用逐渐弱化,村民在社会行为中越来越凸显工具性,即以利益结盟攀附,宗族意识淡化;传统伦理道德维系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价值被质疑的倾向日益明显,而新的令人信服的文化价值体系又无法快速提供和生成,许多人内心深处处于什么都不信的地步,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分户领低保、把老人丢在政府为难组织的事时有发生;“乡约”、“村规”和“宗法”、“家法”不断消失,社会伦理秩序不断瓦解,“讲秩序、讲正气、讲人情”的传统理念不断遗失。在这种文化结构和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可采用和借鉴的优质传统文化资源越来越少,村党组织的自身活力难以彰显,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吸引力也难以有效提升,给社会协同治理摆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四是社会困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执政理念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乡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个别村庄因其人口密度稀疏,使得不存在足以支撑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所必需的一定密度的人口,直接导致来自政府的公共服务无法下沉,来自市场的服务无法在村落中展开,最终导致乡村社会最基本的运转都出现断裂。同时,乡村发展不足使得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和“原子化”趋势更为明显,农民的个体化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关注日趋减少,村级事务的公共性不断衰落,使村组织和村集体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丧失“存在感”,随之而来的是霸痞势力和宗族宗教势力的兴起,让这些非正当组织和势力有了争夺群众的机会和土壤,最终为我们的乡村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 26 —‎ 可以说,上面提到的四个困局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局,细思极恐,但这些困局却就在我们身边以琐事的形式存在着,我们身处其中,不静心去想,甚至都有些麻木和习以为常了。它们虽然都属于党建领域,但全部都是硬事,重要性一点也不输给经济工作。从这四个困局中,再结合我们日常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来看,我想我们大家一定能更深地理解党建统领乡村振兴、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这句话了,也应该真正把党建重视起来,把基层组织建设重视起来。说到这里,自己再谈一点感想,大家在说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时,很多时候都会提到村党支部书记不重视党建工作,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准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不太思考我们身边的琐事,也不结合社会大环境和大背景去分析这些身边的小问题,导致始终意识不到小问题后面的大隐患,也就重视不起来组织建设。其实,在座的大家,能担任支部书记,能力都是很强的,而且对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很佩服咱们村一级的支部书记,大家协调利益关系、号召群众、破解难题,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工作中,我们的支部书记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就党建这个工作,许多支部却是搞不好,我感觉,根子还是在大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应该说,在座的大家,只要是想干一件事,如果没有意外,都是能干成的、干好的。所以说,乡村振兴,完成具体经济工作,解决具体事务问题都不成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是否有足够的担当来干事、想干事,我们的基层组织强不强,我们的党员队伍壮不壮。‎ 第三个问题: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六大路径”‎ ‎— 26 —‎ 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问题导向,把乡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基层组织自身面临的问题解决好;其次,就是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找准切入点,逐项进行突破,求得整体效应。下面,我结合个人理解及我们XX的工作实践,就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对策与大家进行一个简单探讨。具体来说,基层党组织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把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的题中之义。我们一直讲党建统领,就我个人理解来说,党建统领的意思,也就是说党建要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抓,要与党组织承担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抓,否则就会出现就党建抓党建的问题。回顾我们历届中央的党建重点工作,我们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对广大党员进行为人民服务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要流血、要牺牲,如果信念不坚,叛党的事就极有可能发生。共产党也用血的史实告诉我们,能超越生死的,唯有理想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和重要性,放在我们和平年代和舒适的生活中,我们无法想像,因为我们失了一个平台,一种考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许多党组织书记一谈到抓理想信念教育就感觉虚无缥缈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26 —‎ ‎,注重从制度上建党,客观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领袖个人作用与制度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走出了以改革和健全制度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能力上建党,根据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艰巨任务,根据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正在进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许多人都不懂市场经济,既缺胆识,又缺能力,而且,那几年,还爆发了金融危机,国企转置的工人下岗潮,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党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代表先进生产力这个表述,就是这个意思。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党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的框架,并解决市场经济的缺点,以及市场经济思维对党员队伍的侵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 26 —‎ 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重要战略位置,特别是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原来叫思想政治建设,现在把政治放在了思想前面,它最明确的信号就是告诉你,组织定下的事,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决不允许由着自己的想法乱干,要求所有党组织和党员要知规矩、守规矩。这个主要原因就是,查处的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身居要职,而且还不守规矩,后果特别严重,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警惕。中央面对绘好的中国梦蓝图,决不允许政令不通、不听指挥的事情发生。‎ ‎— 26 —‎ 我们建党思想的变化历程也启示我们,党承担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决定着党建的用力方向和主抓重点;党建必须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抓。那么,在乡村振兴这个时代课题面前,我们基层组织就必须把党建这个主责主业和乡村振兴这个时代使命结合起来,把乡村振兴作为衡量基层党建实不实、基层组织强不强的重要参考指标和标尺,必须始终自觉地把乡村振兴工作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日常。为此,我们镇党委在考核支部党建工作时分两块进行,一块就是考核支部的日常党建业务工作,另一块就是考核支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完成情况,把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衡量支部党建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具体地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对党建业务工作也进行量化打分,最后根据两大类工作的总体得分对支部党建工作进行排位,并根据得分多少每季度兑付一次村干部报酬,村上也依据镇党委的考核方式,对村社干部进行考核。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村“两委”对村社干部的绩效管理有了依据,也为村上督促村社干部履职提供了一个抓手。‎ 第二,应把政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这件事能否最终做好,主要看我们镇村两级组织是不是讲政治、守规矩,能不能坚决地去执行上面的既定政策。我们认识到,讲政治的自觉性不是一天两天骤然形成的,而是细水常流、润物无声的结果。在我们XX的实践中,我们重点抓了理论武装和组织生活这两件事。抓理论武装 ‎— 26 —‎ 的主要考虑是维护党员“身份感”,至少让党员知道上级的一些最新理论和动态,让党员看起来像党员,不至于内行人说外行话,特别是不希望在一些重要场合,让党员出丑、让群众看轻、让组织尴尬,最终打击了各方面的信心;目的在于在增加党员知识储备的同时,营造组织与党员相互补台的团结氛围,将讲政治、讲规矩、讲团结细化为实实在在的事,而非空洞的口号和说教。我也相信,组织为党员考虑,党员也会积极维护组织。为此,我们本着接地气、方便广大党员学习的目的出发,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主题,创办了《XX》期刊,就是和报纸一样的东西,印得比较精致,是油光纸,每月发一期,上面都是些党员应该去了解的理论政策动态和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惠农政策等,像“三变”改革、十九大上谈到的一些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可能惠及群众的政策等,大家对这个都接受,也挺受欢迎。另一个就是《XX》、《XX》这些口袋书,样子很小,内容简练,方便大家携带和阅读。像警钟,都是选择的一些村干部、普通党员违纪案例,主要是起一个提醒作用,让大家始终保持警惕之心,不要因为不懂政策或者疏忽大意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们还组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小分队,成员都是些镇村干部和农村能人,让他们给群众讲致富的故事,讲党和政府对自己政策上的扶持和照顾等,主要目的是通过身边人和身边事,让大家明白,再高深的理论,都是联系着生活的,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理解理论,真正让理论影响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增强基层党员群众理论认同的目的。抓组织生活 ‎— 26 —‎ 的主要考虑是给予党员“仪式感”,慢慢引导党员回归角色,纠正党员行为偏差,把党员权利义务引导成一种习惯。我们的想法是,如果一个党员能把一件件小事坚持下来,最终会磨练出一种政治品质,那么讲政治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抓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就是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四,都要求支部把所有党员集中起来,组织学习一篇理论文章,进行一次入党宣誓,缴纳自己的党费,汇报自己上月承诺事情的完成情况,以上这些是每个党员定期活动日上都要做的事,除此之外,还组织党员商议村里的大事,以及开展其它一些需要其它党员都参与、在场的工作。这项活动,在程序上由县委组织部指导,镇党委计划,支部具体实施。在这个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我们有一个支部的党员已经70多岁了,但每次定期活动日,他都会坚持来,问他原因,他说他是一名党员,组织叫,他就要来,如果不来,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就像缺了个啥。很朴实的话,也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这名老人身上,我确确实实看到了党性,很朴实的党性,很感动,感觉很不容易。其实大家想想,连老人都来按时参加这个活动了,其他年轻党员如果不来、不积极,面子上能挂得住吗?可以说,这个活动,增强了党员政治生活的“仪式感”,校准了党员履职尽责的“生物钟”,铸造了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除此之外,我们还抓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党内制度的落实,为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提供有效平台。‎ 第三,应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前提。作为个人来说,有钱凡事就方便顺心,反之,“贫贱夫妻百事哀”。作为一个组织,道理也是一样的,村富民强,这个组织就有力,干什么事就都能顺心、能成功,否则,凡事举步维艰。乡村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两个要求,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兴产业的职责。作为基层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就是提供思路上的指导,正所谓思路对头,事半功倍;思路不对,事倍功半。可以说,基层党组织的思路就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镇村两级在产业发展上的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理清工作思路,即“搭乘便车抱团取暖、尊重民意多元发展、三变改革破局补短”。搭乘便车抱团取暖 ‎— 26 —‎ 就是把一镇一村的产业发展规划融入市县大局这个“大班车”,区域化、规模化地发展苹果产业,让群众享受到总体规划的产、供、销、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共享技术和平台,节约成本,规避风险。目前,我们镇的果园面积有X万多亩,挂果的有近一半,亩均果品收入都在X元以上,虽说没X的苹果好,但也不差,市场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现在,全镇也建了果品气调库,还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苹果,将来会是我们全镇XX多口人的主要致富增收渠道。尊重民意多元发展就是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诉求,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和研究,去发展群众选定的一些产业。如果说统一规划的产业有阻力,那么群众自愿发展的产业阻力是很小的,也容易得多,因而我们也比较重视,怕打击群众积极性。在这一块,我们主要发展了花椒产业,在组织群众到秦安等地方考察后,选定X个村栽植了XX多亩的花椒,这个是去年发展的,目前还未产椒,不过前景是比较好的,很好地把山地利用了起来。三变改革破局补短 ‎— 26 —‎ 就是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思路,把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在考察学习了X的三变改革后,在我们镇上X个村进行了复制推广。在我们的三变改革中,党组织和村干部是出了很大的力的,是党建助推中心工作的一个生动体现。我们镇不是很大,全镇X千多人,没有什么龙头企业,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其它企业。招商引资的环境也不好,没有大的投资人来投资我们这个地方。让群众去创办一些合作社,但一些有能力的群众都觉得有风险,观望不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党员、党组织、群众),鼓励我们的村支书、主任等建办了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像生猪养殖之类的产业基地,承接了扶贫资金、社会资金、村集体资金和群众资金,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既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X月X日,我们的合作社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基本上每X元都分到了X块钱的红利。‎ 第四,应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党中央出台的乡村振兴意见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个人认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水、房、电、网等各个方面;另一个就是软件方面,即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为镇村一级,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我们大多都依托的是项目资金,而项目资金能否顺利在一个乡镇、一个行政村落地,主要取决于这个乡镇、这个村的项目实施环境。我们前面也谈到过,一些发展慢的村,村民往往是各自为阵,都盯着眼前的小利益,打着心中的“小算盘”,修个路、盖个房,百般阻挠,这样的村,要通过项目实施改善村情面貌,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因此,作为贫困村的支部和支部书记,我个人觉得,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和利益协调工作,而这项工作,对咱们支部书记来说,其实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有担当,也是一定能做好的;其次就是应该处以公心,抱着对组织、对个人负责的态度,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消除上级对廉政风险这一块的担心。在长效机制建立方面 ‎— 26 —‎ ‎,近年来,我们做了许多探索,一个就是建立每周五的“卫生大扫除日”制度,每周五,我们都会把镇上干部和村级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对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二一个是建立环卫工人之家,每个村都从贫困户中聘请了X名的保洁人员,负责打扫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三一个是开展了“七净一规范”活动(房前屋后干净、院落干净、室内干净、厨房干净、厕所干净、被褥干净、个人卫生干净、物品摆放规范),每半月对户内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评比公示,好的奖生活用品,差的公示亮相。同时,也建了积分超市,就是针对群众响应组织号召的情况,对他们的平时表现进行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就可以凭积分卡到积分超市兑换相关生活用品。‎ ‎— 26 —‎ 第五,应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 26 —‎ 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指出,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几年,大家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群众的整体道德水平与我们的期望相比,差距比较大。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对大家的约束力确实小了,群众坚守伦理道德准则的自觉性也就下降了;另一方面,我们在物质发展的情况下,对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面貌有了一个自己的期望值,而且这个伦理道德的面貌,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干,当出现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情况时,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放大这种负面感受,会觉得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现状很差。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大家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农村的文明新风建设,提升群众的伦理道德水平。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开展了一项自创活动——“和谐五星”创评。这一活动起源于我们XX村的邻村—店子村。X年,店子村有一个党员叫做XX,他发现村内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的风气比较突出,就自己拿了X块钱,设立了一个“孝老好儿女奖”,年底对评选的X个示范家庭进行表彰。这一举动得到镇村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并规范完善为“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五星就是致富星、守法星、孝爱星、诚信星、新风星),后来在全县进行推广。X年,省上在XX召开了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全省进行了推广。近几年,我们镇村坚持每半年评选X次,并配套制定了“十优先”优惠政策(组织优先发展、项目优先扶持、信贷优先帮助、宅基优先审批、困难优先照顾、产业优先扶持、劳务优先输出、技术优先传授、选模优先推荐、法律优先援助)。对“五星”户进行动态管理,如果你哪一方面没有做好,下一次评选的时候这一颗星就会被取掉。这一活动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现在全县范围内的群众都知道这个活动怎么开展、五星的标准是什么、是怎么挂星的,因此,陌生人评价一个家庭,都会去看他们的门牌,看有多少星。所以,现在群众对这个活动、还有这个星星多少是相当看重的,争创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 26 —‎ 第六,应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治理有效,要求基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个人觉得,有实现治理有效目标,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我们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领导方式,这对农村党支部来说尤其重要。大家都是做基层工作的,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益交织、人情复杂,简单的行政领导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基本上是作用很小的。大家也很明白,做农村工作,就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你来我往中建立起一张“看不见”的网,应该说,群众工作,最主要的考量不是村干部的智商问题,而是情商问题,而在座的支部书记,大家都是情商很高的人。我们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一个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从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以群众实实在在的需要为依据,建立起了一些真正发挥作用的村民自治组织,把支部生硬的领导活化到群众的日常琐事之中,使村党支部的领导工作变得更加直观可感、接地气。我们的一个典型是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建立了红白理事会,‎ ‎— 26 —‎ 这个既可以看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也可以看作实现乡风文明目标的举措。这个组织发源于我镇XX村,在最早的X年,村上组织群众建设小康屋的时候,家家户户上梁都要搭情祝贺,导致一段时间以来,干活的人都跑去吃酒席了,中午喝得醉醺醺的,半面工地整个处于停滞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村上组织召开“两委”会议和建房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以后每家每户上梁只允许搭个被面子,放个炮,不准摆酒席请客。这一决定出台以后,得到了广大建房户的一致拥护。实际上作为建房户来说,他们自己从内心讲是不愿意摆酒席的,一来花费大,浪费严重;二来喝了酒上工也不安全。村“两委”也商议成立了一个机构来监督这件事的落实,就是红白理事会。这个理事会由村支书任会长、村主任担任副会长,其他两名村干部和村内德高望重的一名群众代表担任理事。理事会成立以后,他们就着手对一些具体事务进行规范,明确了各个成员的职责,提出了红事新办的“五提倡、五反对”(提倡简约定亲,反对盲目攀比;提倡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提倡新办婚礼,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环保婚庆,反对大放鞭炮;提倡文明婚俗,反对闹婚陋习)、白事简办的“六建议、六倡导”(建议不大操大办,倡导厚养薄葬;建议不请道做法,倡导哀悼告别;建议不敲锣打鼓,倡导播放哀乐;建议不设宴待客,倡导只吃便饭;建议不丧后酬劳,倡导理事从廉;建议不自行建坟,倡导进入公墓),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特别是对办事的程序、时间、烟酒、随礼标准都作出了规定。像现在谁家有红事白事,都要先向理会申请备案,理事会研究同意之后才能操办。在时间上,红事只办一天,白事只办三天。原来我们农村结婚都得三天,现在当天早上执客来了简单吃个便饭,就帮忙办事,完了下午随便一吃,摊子一收就完事了,大大地节省了开支和时间。办事用烟每盒不超过X块钱,酒一瓶不得超过X块钱,亲戚朋友随礼不得超过X元,事后不准公布礼单。彩礼方面,一般群众都不能超过X万元,党员干部不能超过X万元。制度制定后,执行是关键,首先支部要求党员带头,村党支部与全体党员都签订了承诺书,如果谁不执行,或者是违反了,必须在下一次的党员定期活动日上向全体党员作检讨,年底党员评议时就评为不合格。其他群众都签订了承诺书,办事之前报备的时候就把烟酒标准规定死了,彩礼如果太高,红白理事会就会亲自上门做工作。这个村上的支书说,做这件事,有时候挨骂的是自己,但受益的是群众,确实帮群众节省了许多的开支,浪费的问题得到很好的治理,他也说,这个骂他愿意挨,不然比阔气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也觉得,群众面子上过不去,但心里是好受的,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每一分花费都是真金白银,能省就省。通过这个组织,支部与群众的互动质量明显提高,大家一来二去,接触交往得多了,就有人情面子在里面了,也就方便了支部做工作。通过这些与群众互动的做法,我们也认识到,农村支部应该如“百足之虫”一样,无数条腿配合着走路,把支部领导的手段不断地活化,融入群众生活方方面面。像我们还创办了农民夜校,组织群众学知识,学政策,学法律,也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拉近支部与群众的距离。在基层治理方面,我们还主抓了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支部公信力建设 ‎— 26 —‎ ‎,我们主要是严格执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动员引导,让他们体会民主决策对自身工作的益处。近年来,我们发现,村上党群关系和谐,上访较少的,都是“四议两公开”做得比较好的,事情都比较透明,大家疑虑少,这个大家应该都在做。另一项工作是小微权力清单,主要是对村干部职责权限和办事流程、收费(公示收费的主要原因就是让群众知道,现在办事不收费)等情况进行公示。大家可能觉得这些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限制,其实不是,主要是为了保护村干部,凡事透明了,你自己犯错的机会也就少了,你出问题的机率也就低了,你这个支部的公正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以上这些组织振兴的工作,都是我们在乡村振兴中突破“四大困境”的一些探索,当然,前面提到的组织建设的“四个困境”,里面的许多具体问题和棘手问题,我们也还存在,还未完全突破。咱们在座的支部书记们,完了之后也可以把一些经验和想法进行相互交流,说不定会有比较新的点子出来。‎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的全部内容,由于时间仓促,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加上自己研究不深入,基层工作阅历有限等主观原因,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是很到位,理解把握不是很全面,说的不准确或者不对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各位多提批评指导意见。‎ 谢谢大家!‎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