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校长在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稿

校长在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稿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校长在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因为孩子,因为我们的学生,使我们有缘相识。我想 从这一刻起,我们将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大家在百忙中牺牲休 息时间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我们家校应该如何更加紧 密高效地配合,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召开呢?因为在开学两个月来,孩子已经有了 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当然每个孩子的适应情况各不一样。我们可 以感受到,孩子们从第一天入校到现在,一天一个变化。原来想象 的高中课程是什么样?高中生活是什么样?在这三个月中,该体验的 生活,该发现的问题,该遇到的困难,也都暴露出来了。包括我们 家长原来对孩子的期许与指导,在上了高中之后,也发生了一定的 变化,所以这三个月的生活,大家都在适应过程之中。当然老师对 学生的适应与了解也在逐渐深入。同时,同学们对于高中的一些理 念与学习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开学以后第一次召开学生大 会时,学生对于我说的自学还不能够理解,说初中只要好好听课再 补补课就能学好。但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发现旧的学法已经不能 适应高中课程以及高考的需要了。这是因为中考和高考有着巨大的 差异,中考是所有适龄孩子都要参加的考试,他要保证孩子们都能 够毕业,让 99%的孩子都能够过关,可是高考本身就是一种选拔, 它是为了高校进行选拔,所以它要拉开距离,使一部分孩子慢慢向 上,而另一部分孩子就必然慢慢向下,如果没有差距,那中考之后 就可以上大学了。因为初高中性质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对应的教 学目标不一样,必然导致高中学习将有许多变化,必然就会有进有 退。这将是一种常态化,就会使得许多同学不适应,许多家长也不 适应。 为了这次家长会,学校做了许多调查,面向学生、面向老师也 面向家长,发现焦虑感普遍存在,甚至家长们的焦虑感比孩子还要 严重。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在不断适应与调整,但许多家长调整不 过来。学生原来是什么名次,现在是什么名次,让许多家长感觉孩 子们普遍都在退步,我对此感到纳闷,学生那么认真,老师那么拼 命,成绩那么优异,怎么就感觉这半个学期一直退步呢?所以我觉得 在这个时间节点有必要和家长们共同进行一个研究。 第一个阶段我将从整体上的情况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第二阶段 请家长们到达孩子班级与班主任老师进行具体的交流。 大家在送孩子上高中之前,听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做了各种各 样的准备,补课、一对一以及向毕业的同学取经,这些都看出家长 们很在意学生们的高中生活,这倒是很好的一个现象。但是今天咱 们要解决的,是咱们倾倒的东西太多了,来自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 各种经验,来自各种书籍各个专家的各种“秘籍”,这么多信息家 长们很难判断,今天给孩子谈这个,明天给老师提那个建议,后天 又想着应用个新的好方法,这种心情我们理解,但是教育确实不能 慌不能乱,它有自己的规律。说到底,我们的教育规律不用研究很 多,最主要的是高中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孩子成长有他 的规律性,幼儿时期有幼儿的,初中有初中的,而高中也有高中的 规律性。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生成长规律发生变化,我们的教 育要有与时俱进的跟进性,而不是根据家长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或道 听途说的名书名师经验而要求学生和学校,这个规律一定要是符合 教育本身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应当符合学段规律、符合学生的个 性规律,他就不能是统一的套公式的规律。比如衡水中学,升学很 厉害,十几年来各地都在学习衡水,可是哪里出现第二个衡水了?还 有学习黄冈中学的,可哪里出现第二个黄冈了呢?xx……都是典型, 但又有哪些成功了的呢?它的规律就像经济规律一样,不同地方有当 地的情况,学 xx、学 xx,那都不是 xx 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放到 咱们 xx 又要细看,这里面有地缘、人文、历史、环境、人的思想、 地方基础的综合因素,而不是照搬经验就可以的。如果教育经验可 以嫁接,那么教育就简单了,所以教育有自己的复杂性与规律性, 那么我们在这里就要研究教育规律性,朝一个地方使劲儿,否则难 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效果。在学生教育上,学校与家庭一定 要统一共识,否则就容易事倍功半,相互指责,这是不利于孩子成 长的。不仅仅是学习,比如面对新冠疫情,美国作为实力雄厚的发 达国家,在应对疫情上却不尽人意,不论是患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 都是世界第一,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科学不发达,不是因为医疗资 源不丰富也不是因为医护人员水平不够高,而是因为他们的认识不 统一,一方一个说法,将政治党派利益高于了人民生命的利益,这 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得美国疫情失控。可以见得,认识上的不统一是 多么的可怕。所以说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而是看个人利益、党派 之私的时候,往往是偏离事实、得不偿失的。世界是这样,国家是 这样,教育也是这样。 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那么就要按照高中的成长规律指导他们, 引导他们。为什么我们说是指导引导呢?因为发展是孩子本身的事情, 我们家庭和学校,都只是起辅助作用。成长就像一棵树,我们只能 施肥浇水、剪枝打药。枣树之所以长成枣树而不是梨树,是因为这 棵树本身。如果我们搞不清这棵树的特点就开始蛮干,不仅没法起 到促进作用,还会打击孩子的心胸心态。 在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的焦虑是来自各种各样的似 是而非的所谓的经验指导,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会使得他很困惑很焦 虑,所以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他们就不大愿意跟家长交流。 因为在他们看来,跟家长交流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家长们除了给他 们制定目标,分析成绩,说说要求,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他们的, 尽管他们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 所以在学校里,我教导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长把所 有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包括我们的老师 认真工作、批评他们也是为了孩子。但是对学校来说高中生活怎么 样做,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循序渐进的,既不 能一下子把孩子给掐死了也不能使孩子放松。规矩的养成需要一个 过程,所以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只能说孩子基本上适应了,任何一 个规矩、一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去指导,这 就是我们开家长会需要重点探讨的。 孩子的成长是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所以每次我都不敢用自 己的经验来要求下一届的学生。这是因为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在变, 时代在变,孩子在变,高考也在变,它的要求一年和一年不一样, 包括试卷字数在增加,对孩子知识之外的东西比如学科素养,人生 观,价值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对现代事务把握和认识的能力。 高考变化如此迅速,我们绝不能用原来的经验去应对新的高考,所 以我们指导孩子不应该仅仅以自己的成长为经历、经验,也不是哪 个专家所谓的法宝我们掌握了就行了,否则,那就不是持续的教育 本身。 教育本身就是艺术,就是因为他没有浅显的公式可套,没有模 式可以照搬。所以我们要达成基本的共识,要了解家校的教育规律。 孩子的成长,包括不同阶段不同的个体,差别太大,对待孩子一定 要在普遍规律的情况下知道我们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特点 做出不同的措施。 我们要重视规律的东西,在大的背景之下形成家校合力。这就 是我们要进行家校联合,形成家校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初衷。 我们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助力孩子的成长。要一改过 去包办的做法,注重孩子的具体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明确初高中学习的差距,降低孩子的依赖性,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不要脱离孩子的实际期望,不要对孩子过高 期望造成其压力。要按照规律把握助力孩子成长,让孩子有一个正 常的心态、正常的身体,让他们能够知冷知热,体谅家长,与他人 和谐相处。 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正值青春期,他的认知和能力一 直处于矛盾当中,他想要独立,还没有具备独立的能力,因此他就 会产生烦恼。对于孩子的烦恼,家长要多去观察,去引导,因材施 教。有的家长觉得很了解孩子,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觉得家长不 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需求,这些就造成了沟通当中的困难。每 个孩子都不一样,不能用所谓的专家的结论套在自己孩子身上。要 沉下心来,去感知去体验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那些各 种各样的经验,我们要学会分辨,因材施教。其实方法没有好与坏, 适合的就是很好的。 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要理解高初中有着巨大的差异:初 中是义务教育,要求低范围窄,而高中是选拔教育;义务教育阶段 是以知识为主,以老师教为主,但高考是能力为主,思维能力、想 象能力、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抓取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 需要思考,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才能获得的, 所以必须会学习,必须要有自学能力,就像学相声,听京剧,学游 泳一样,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具备能力。不会求助于别人就很难适 应高中学习,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我们还要正视名次和分数。作业是检查问题的,阶段性考试也 是暴露问题的,不要和初中比名次,也不要比学科之间的名次。学 生认真学习,时刻不放松,进步是绝对的,看名次永远是相对的, 和初中相比学生的竞争对手比较对象变了,不要因为名次变化就觉 得孩子在退步。家长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它就是一个对 过程的检测,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另外,也不要 给学生灌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力,关 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分数的高低只能代表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维度, 但个人的成败、幸福指数的高低却不是由分数决定的。 一次考试可能发挥的好,也可能发挥的不好。偶尔不好也不要 紧,这很正常,即便到了高考也有超发挥和发挥不好时候,这就是 现实。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种追求是好的,但是咱得考虑孩子的 承受力。所以最后我给咱们的家长提几点建议: 一、要用心了解不断变化的孩子 不能提自己的经验,或者邻居的例子,或者哪位专家的话。要 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所交往的人。了解他们个性 的长处、短处以及变化。这些情绪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不引 起重视。当然,我们也不能虚张声势、高调去说。 二、希望家长们也能做一个学习者 我们有学习型社会,当然也要有学习型家庭。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也能天天向上。要和孩子共同成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我觉 得我当校长这么多年,一直是和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你指导了 孩子,孩子也一定会给你带来启发。当他们提出问题促使我们去思 考、解答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使我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 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除了学习和高考,我们也要思考:我们到底希望孩子能成 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敢说,我们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 善良的、上进的、知冷知热的、体谅别人的有温度的孩子。可是我 们有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即使父母生病了他也不管不问, 这就是我们做家长的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做 家长的反思了。我们平时在家里,是不是经常强调学习,连家务活 也不让孩子干。孩子什么都不做,认为学习是替父母学的,学好了 就是替父母争光,学不好就对不起父母,这样下去他就不了解父母 的辛苦,连最基本的怜悯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就是学习再好,考个 再好大学又有什么用?现在的家庭关系、伦理关系,亲情关系淡漠, 不是一天形成的。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 好好照顾我们的兄弟姐妹,好好的尊亲睦邻,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所以我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成为那样的人。 你只有那样去做,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的平和下来,也会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体谅别人。比如之前在校本部的时候,一个家长在晚自 习结束后,把车堵在了校门口前面。门卫大爷让他开走,但是他认 为自己就停几分钟,理直气壮的在那里不动。恰好这一幕让孩子看 见了,气得连车也没坐就走了。后来我去找了这个孩子了解情况, 他说了句“真丢人呀!”我们都能理解父母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你 把路堵住了,与人不便与己不便。如果大家都是以这样一个心态来 生存生活的话,不光车堵,心也堵。当心堵的时候,我想我们的生 活是很不愉快的。 四、一个孩子一个样,不要随意比较孩子 即便要比,我们也得科学的比。通过我跟孩子们的交流,孩子 们说有的家长心里就两个孩子: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另一个是自 己家的孩子。甚至有的家长是拿其他很多孩子的优点来跟自己家的 一个孩子比,你想想,这样能激励孩子吗?孩子能服气吗?他会舒服 吗?这样比有什么道理吗?就像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有些人说外国 的这个国家强,那个国家强,拿别的国家的优点来跟我们中国一个 国家进行比较,这有什么道理可言呢?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之所以成 为中国,一定是有他自身的特点。经过改革开放,经过疫情,我们 很多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中国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那种安全感。国 家不能这样比,孩子也不能。把一圈孩子的优点放在一个虚的孩子 身上,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不成立的。我们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比家 长呢?那孩子会说,“你怎么只是科长,人家爸爸还是局长呢!” “咱住二层楼,人家住三层楼来还带个院呢!”听到这些话的时候, 家长们,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儿啊?你这么理所当然的把孩子比来比去, 甚至美其名曰这是激励他。如果孩子这样激励你,你感觉到浑身是 劲儿吗?你能马上就变得更好了吗?所以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 心。我说这些就是希望我们能好好思考,要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 15 到 18 岁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配合,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教育这样能够 让家长和学校的目标高度一致。相信在我们齐心协力下,三年后的 孩子一定能够在学习上、做人上、心智上都有一个很好的收获,将 来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前程,为家庭、为学校、为我们的国家民族, 让他活的光彩一点、鲜亮一点,能够做出他自己的贡献,有他自己 美好的人生!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