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新作为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党课讲稿--以新作为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党课讲稿--以新作为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1976年底,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539.4亿美元(现价美元),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2%;人均GDP仅165.4美元(也是现价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国家总的外汇储备只有12.55亿美元,比海地、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摩洛哥等发展中的极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少;当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4.3亿美元,仅仅只有美国同年货物贸易总量的5%多一点;那时完全没有外商直接投资(FDI),更没有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ODI);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也就只有150美元左右和60美元左右。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2.6%,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正常的政治体制与制度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领导人开始设计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同时,中国基层的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也开始了符合现实的种种实践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方案正式公布并得以实施,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到了2018年又是标志性的一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我们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下一步如何改革开放?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哪些巨变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弹指一挥间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回顾风雨兼程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19‎ 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中国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比1949年低18斤,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低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同步追求分好的问题,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19‎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水平。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在竞相加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19‎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大大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19‎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经过40年的努力,到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1.2万亿美元(现价美元),紧随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从1976年的2.2%上升到了14.8%;人均GDP也已经到达了8123.18美元(现价美元),从40年前排在(世界)第120多位提升到了第60多位。货物贸易总额达3.6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3.01万亿美元,也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也是世界第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1337亿美元(实际使用),居世界第三位;‎ 19‎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从无到有,快速增加到了1831亿美元,仅仅少于美国(299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德勤公布的《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已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精炼铜等220种产品产量都位居全球第一;而且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额等指标都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表明中国也正在向高技术制造第一大国加速前进。中国总体上也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2016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8.6%;同时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城镇化率已达57.4%。中国在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如何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通过和平方式和自身的变革做到这些的呢?促使中国快速发展究竟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与参考的呢?‎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选择了适合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那就是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要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另一个就是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所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要就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能只是一部分人富裕,另一部分人贫困;尽管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政府把扶贫工作一直看得很重,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很多措施,40年间成功地使7亿人走出了绝对贫困境地。目前正在花大力气努力解决最后约4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目标是要在2020年前使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走出绝对贫困,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国家。‎ 耸立在深圳深南大道路北荔枝公园东南出口的邓小平巨幅画像,成为海内外游客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 19‎ 除了消除贫困外,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近年来每年都为城市居民新增就业岗位1300万个左右,城市登记失业率一直都稳定在4%这样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二是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0年前的文盲率还高于30%,现在已经少于3%了,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总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已达到25%左右,40年前这一比重就只有不到0.5%;三是社会保障有了很大改善,全国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了85%,基本医疗保险(3项)参保人数占到总人口的95%以上;四是城乡收入差距一度比较高,尤其是在2000-2010年间比较高,但2011年开始逐年减少,基尼系数也从2008年开始逐年减少了,但目前仍然处于0.45以上的高位上。‎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中国还表现出另外一些特点,譬如说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对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比较强的调控力、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等等。‎ 19‎ 中国发展道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其中国特色上,其中比较重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搞三权分立,而是搞三位一体,即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二是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因素发挥了重要影响,譬如说中国儒家学说的一些基本思想对于中国目前如何协调和平衡德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正式制度和道德规范往往同时在起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所做出的道路选择与制度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完善,由于相对比较好地发挥与协调了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譬如说在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定阶段,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办一些重要的事情,包括进行一些重大工程建设,这样的体制和制度就会体现出它所特有的优势出来。当然,如何更好地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功能,中国在许多方面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二)坚持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是因为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的改革。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从始至终都坚持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市场主导的改革路线。这是中国改革成果卓著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2008年8月8日,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19‎ 从改革一开始,中国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搞商品经济,后来又意识到要搞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中国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但同时也没有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而是让新、旧两种体制和制度共存,并使这两方面尽可能发挥相互补充的作用,即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逐渐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这样既推进了改革,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因此目前中国提的口号是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即使是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来衡量,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也是不断提高的。目前在中国,人们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只要坚持这一点,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会越做越好。‎ ‎(三)推进了融入全球的开放。‎ 19‎ 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得益于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得益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迄今为止的开放,大致经历了三大浪潮的推进与发展:第一个大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的开放浪潮,主要目的就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投资于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发展最快。以广东为例,由于临近香港,而且许多香港人原本就与广东不少地区的人存在亲缘和血缘关系,因此通过“三来一补”方式,许多香港人到广东投资办厂,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开发区,使许多村庄很快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譬如说东莞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上确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大的浪潮出现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直到2012年左右。中国在这段时期主要完成了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实现了中国的贸易与投资规则与世界的对接,主要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规则的对接,使世界可以更好地接纳中国;二是更好地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在价值链上的对接,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离不开中国。经过这10多年从这两个方面的对接,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结果是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很大提升。作为重要的结果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结果,中国的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的GDP总量。‎ 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三次浪潮就是从2013年开始的主动开放期,尽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只有4年时间,但开局良好,效果很不错。这一次的开放,中国希望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某些实用技术和某些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世界的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19‎ ‎(四)着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于1978年底提出了一套新的发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抓阶级斗争转到抓经济工作上来,实现了工作重点的大转移。从那以后,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工作。‎ 在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了九十年代的前期,中国普遍地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海外投资者正好也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加上外资进入后,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于是中国各地都出现了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中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都很快,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一批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了,制造业在中国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说由于起初对环保要求不高,导致许多地方的环境恶化严重;由于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土地给外商,导致土地过多地为工业所用,农业用地减少太多;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在引进外商、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腐败情况。中国目前在这些方面,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纠正仅仅抓经济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偏向。‎ ‎(五)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19‎ 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之所以发展很快,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做得很好。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国家,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那么,作为一个多民族、又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有四个因素很重要:‎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稳定中国的政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他民主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参与管理国家的事务,这就决定了政治局面的基本稳定。其次,中国的党组织分布很广,从中央到地方,从南到北,党的组织在每一个地方都建立起来了,并都按照统一的要求严格执行同一化的政策,因此对社会的管理十分有效。再次,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近百年的治理国家的经验,掌握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法。最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和其他有些时期也曾犯过一些错误,但这个党基本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勇于自我改正错误,因此仍然还是受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的,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 19‎ 二是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在中国,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说法,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中国人坚信,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工作得以落实,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往往会从组织上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一直把社会管理组织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村庄和城市的街道。为了防止和反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力量,中国各地都组织了强有力的公安、武警队伍,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 三是有充足的财政资源来保障维护稳定工作的可持续进行。这就是一个财力保障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稳定的,譬如说中国人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不主张冲突;又譬如说,中国信奉“中庸”“知足者常乐”,凡事不走极端。这都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不论是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哪一方面的工作,中国都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规划并切实实施。党的工作有规划,政府的工作有规划,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工作都有规划;既有涉及到未来15年、30年发展的长期规划,也有涉及到未来5年发展的中期规划和涉及年度和季度发展的短期规划,而且相互之间密切衔接。更重要的是,不论是长期目标,还是中期和短期目标;不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都务必不折不扣地得以实施和落实,通过真抓实干使规划变成现实。‎ 19‎ 以五年规划为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制定了13个五年发展规划。每个五年发展规划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指出五年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以及主要的政策与措施,以确保所提出的任务都能按期完成,所确定的目标都能按期实现。‎ 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使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明白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蓝图,也明白困难与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因此就有利于全国上下凝聚共同的力量,形成合力,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正是伴随着这些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逐步地解决了许多问题,一步一步地取得了许多成就,最终迎来了目前比较良好的发展形势和局面。‎ 最后,我需要特别地说明两点:一是当我们总结和反思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时,有一点我们是时刻都不应该忘记的,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勤奋与辛劳。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来谈中国的成功经验,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谨以此作为此文的结尾,以表示我本人对勤劳的中国人民也包括对我勤劳的前辈们的致敬。二是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学习、非常重视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尤其是优秀思想并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以武装自己、指导实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我相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将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三、下一步如何改革开放 19‎ 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这也是不少人在交谈中关心的问题。坚持深化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就是中国的明确答复。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困难,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坚持开放经济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之路。‎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尽快落实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二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主动扩大进口,今年11月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四大开放举措彰显中国主动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既为中国打开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又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推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务实高效举措,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中国榜样”。面对保护主义“逆流”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习近平主席在宣布上述四项新的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还特别强调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这些举措都是中国的自主决定,不受第三方因素影响,中国将尽快使它们“落地开花”,惠及各方。‎ 19‎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然而,在当今世界上,确有一些人固守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普遍认为这样的举动最终会给国际社会制造混乱,其后果将会危害别人也不利于自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需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需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需要取长补短、和而不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这就是把握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提出,首先就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积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达则兼济天下”的延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通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通衢。‎ 19‎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深情回顾了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对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作出了最权威的阐释,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中国更加需要世界,世界也更加需要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并多次被写进联合国重要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高度评价中国的倡议和对世界发展进步的贡献,认为“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 新时代的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事情,需要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推动发展进步。‎ 19‎ 同志们,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1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