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5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 )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5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 )

‎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5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时政科学发展观权力观世界观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 第一篇: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干部中的根本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性意识,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信念,真正解决好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这三个立场和宗旨问题,做到外正其行、内修其心,坚守廉洁从政这条底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跨越,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查找整改四风问题,着力营造清正、清廉、清明之风。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我们在推进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规范有序推进,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想当然。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实质是正确对待群众,努力为群众掌好权、服好务的问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一件事、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建议,要考虑到群众能承受的能力,看能为群众带来多大益处。要把政策、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用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就学、就医等难题,绝不能搞任何不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干部要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人民群众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出工作的成与败、得与失。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不是看自己说得好,上级评价高,而是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执行能力、抓好工作落实。决策的生命在于落实。正确的政绩观靠工作来体现,靠落实来保证。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新时代新的要求新任务,各方面发展任务很艰巨,矛盾也错综复杂。干部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观念解决新问题;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握好工作推进的两条底线;好的思路、好的方案、好的措施要付诸行动并取得成效。要不断完善各种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合力把工作抓到实处。 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部署同本单位实际密切结合,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积极下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当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提高施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实现新作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 第二篇: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 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 ‎ ‎ ‎ 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 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 ‎ 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 第三篇: 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政绩观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是准确评价干部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从政思想、为政风格、施政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 ‎ ‎ 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价值取向,是对政绩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领导干部政绩观就是领导干部对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为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总书记的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应该讲,讲政绩、追求政绩是一名干部,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天职,也是成就事业和一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你讲的是什么样的政绩?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绩?从当前一些单位发生的问题来看,你讲的这种政绩是非常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假政绩。是通过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甚至是颠倒黑白拿到的政绩。二是有水分的政绩。是浮夸的、是膨化的、是带有很大泡沫的政绩。三是有名无实的政绩。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 一是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在这一宗旨下赋予了每个党员干部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性观念强的同志,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在实践中能尽力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人民群众拥护他、爱戴他。这是正常之举,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能拿来在公共场合炫耀,更不能把它当作和组织上讨价还价的筹码。xx等一批高层领导干部在履行党章赋予的义务的同时也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由于曲解了个人政绩与党章赋予的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忘乎所以,忽视党纪法,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果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所谓的个人政绩,就不会居功自 傲,也就不会轻易落马,成为党内腐败分子。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为民谋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当前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尚在探讨和不完善的体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是把个人政绩建立在上级领导干部的爱好上,凡是上级领导喜欢的,不惜余力去做,有时根本不考虑人民群众怎么想。在现实生活中,上一任领导修了一个工程,下一任领导毁掉这个工程另建一个项目等劳民伤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由此我们看出,创造政绩如果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既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更是在浪费家的钱财,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 ‎ 三是正确处理好个人政绩与当官之间的关系。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的贡献有表现极明显的,也有表现不明显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贡献,都是职责所在。如果大家把个人政绩与自己所担任的职务理解成成正比的关系,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组织上安排这样或那样的职务的话,这样就曲解了自己为人民做贡献的初衷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努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是自己当什么官的问题。 三、要消除四种思想障碍 ‎ 一是要消除为官一任,轰动一场的思想障碍。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快出政绩,多出政绩,这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充分肯定,大力倡导。但这种思想意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正确把握,就很容易陷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泥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目标,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为官一任的轰动效应上。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注意克服这方面的不良倾向,要以甘为人梯的宽广胸襟和牺牲精神,杜绝短期行为,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是要消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障碍。付出之后希望有相应的回报,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付出之后的回报是以自身的心理需求为主体,还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为主体。不言而喻,前者是否定的,后者是肯定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即使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只要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个人的荣辱升迁又算得了什么?对此,领导干部必须随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工作心态,要沉心静气,强化修养,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切忌盲目攀比,更不可因目标未能直接达到而气馁以至怨天尤人、放弃奋斗。 三是要消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障碍。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是领导干部取得突出政绩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创造力的作用,偏执地信奉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出的思想观点,导致工作措施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杜而未绝。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 四是要消除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思想障碍。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民,判断政绩优劣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不仅要求领导干部个人正确看待政绩,而且还要求领导干部的上级和组织正确看待、科学评价下一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但事实上,有的领导干部却片面地重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与负责,把为我负责,为我分忧的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自觉与不自觉地当成了评判下一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下一级领导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对上级负责放在了首位,关键时刻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除了总体上坚持群众路线、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之外,还要认真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尤其要高度重视区分不同环境、不同基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实行分类考核,在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创造显性政绩的同时,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创造具有长远效应的潜性政绩。 总而言之,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真绩。领导干部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有异家、百姓的实事,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才能创造成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政绩。 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 第四篇: ‎ ‎ 观念决定作为,追求何种政绩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处理好是与非的关系,在提升政治能力中树立正确政绩观。如何对待政治上的是与非,考验政治敏锐性,反映政治立场这个核心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在思想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决杜绝态度含糊、立场动摇,甚至口无遮拦、妄议中央等四个意识不强问题;要严厉纠正政治学习不自觉、不认真,组织生活平淡随意、流于形式等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问题;要严格整改重业务、轻党建,主责主业不突出等党建工作弱化淡化虚化问题。增强干部政治能力,组织部门就要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要求,以党建责任制落实、加强理论武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举措为抓手,引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形成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 ‎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在践行为民宗旨中树立正确政绩观。当官为了谁,决定着当官怎么干。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暮雪朝霜、治理三害;杨汉军生前从不为亲戚朋友打招呼,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心怀大我,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始终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就能践行宗旨、摆正初心、校准使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时代的认可;相反,心藏小我,把思想禁锢在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里,所谓的政绩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会走上歪路邪路。党员干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更加注重基层、关心基层、回应基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重要检验标准。 ‎ 处理好潜与显的关系,在发扬奉献精神中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快出政绩,热衷于见效快、影响大的工作,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寅吃卯粮的负债工程,群众对这样的行为最反感。潜是显基础,潜绩扎实牢固,显绩才能行稳致远;只有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舍尺寸之功,不捐毫末之益,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政绩才能经得住实践、人民、历史检验。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识别干部,既看工作时间表现、又看八小时之外行为,既看一时一事、又看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做到潜绩与显绩共衡量,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把那些善做潜功、甘于奉献的干部发现、使用起来,真正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 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在坚持质量导向中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量服从于质,不仅重视量的积累,更注重质的提升,无论是搞经济发展还是抓党的建设,都应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优先,在思想上认真、较真,在行动上以精工出精品,实现更多有含金量的发展。引导干部坚持质量导向,就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精细设置考核指标,优化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绩效考核,既甄别消极应付、不思进取,又防止冲动蛮干、急于求成,既看增长速度、又看发展质量,引导干部找差距、挖潜力、提质量,真正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和导向。 2020主题党日党课讲稿 第五篇: ‎ 最近一个时期,以x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对领导干部来说,政绩是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组织和群众评价、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领导班子来说,政绩是领导能力的整体展示,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的第一要务的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的第一要务,也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发展与政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什么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绩观,更加明确创造政绩的努力方向和根本要求,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而创造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绩,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有了正确的政绩观,就有了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目标追求,进而就有了自觉加强学习,增强执政本领的内在动力。相反,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即使具有一定的能力水平,也不可能去创造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执政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础。不正确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后果一样,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良思想和行为便由此侵入滋生。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之一。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解决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之所以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针对当前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庸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重显绩,轻潜绩,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急于在短期出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三是随心所欲、自搞一套。缺乏造福一方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不讲大局,决策不讲科学,办事不从实际出发,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是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轰动效应。五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指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 上述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势必严重削弱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创造政绩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就能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就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 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求真务实,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按照基本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这在察实情、讲实话上是一致的。求真务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这在办实事、务实效上是一致的。求真务实,就是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在出实招、求实绩上是一致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目的。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我们党所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违背人民群众的愿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不是政绩,而是败绩。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必须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 ‎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 实践、群众和历史是正确政绩观的衡量标准。怎样衡量政绩,如何判别政绩观正确与否,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关键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段论述,鲜明提出了实践、群众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以实践、群众和历史来衡量政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生动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改造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相联。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联系着科学的发展观,而且联系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对领导干部来说,解决好权力观问题尤为重要。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领导干部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也是创造政绩的最终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的手中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我们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制造虚假政绩,谋取私利。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自觉用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党以艰苦奋斗兴,以艰苦奋斗强,业以艰苦奋斗成。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进一步认清我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情,牢记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现在,有少数干部不愿意到群众中去,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作风漂浮,眼高手低;有的在领导岗位上不是想着多干点事,而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攀比摆阔。这样的干部不仅不能办成事、办好事,而且会误事、败事,是靠不住的。真正的政绩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虚张声势、好高骛远、做官当老爷出不了政绩。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业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工作心浮气躁,脱离实际,搞一个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乱集资、乱摊派、乱举债,盲目上工程,乱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寅吃卯粮、亏空很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家、对社会毫无益处,最终也毁了干部自己。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其应当强调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应当强化规律意识,看问题、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实际,特别是要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工作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无论在任何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实现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规律,做到如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应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充分估计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应当强调善于掌握和运用统筹的方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握好这五个统筹,想问题有统筹的意识,做决策有统筹的考虑,抓落实有统筹的措施。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统筹全局,善于谋划长远,善于协调各方,善于突出重点,善于见微知著。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精神状态很重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就是讲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关系工作状态,关系事业成败。十六大以来,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但也要看到,在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同志的精神状态与完成十六大提出的任务不相适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强烈的创造业绩的愿望,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惧怕困难,不因循守旧,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的桎梏,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制度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停步。 四、党的组织工作要为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提供保证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涉及到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也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在坚持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保证。 ‎ 要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因此,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干部工作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自身要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依此为指导,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是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必须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既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坚决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问题发生。四是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 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必须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在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工作实绩。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特别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听干部的意见,也要听普通群众的意见。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制度,建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公众评价体系,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对干部政绩的评价。 ‎ 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在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用人导向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必须正确运用政绩考核结果,把政绩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一些干部的工作业绩和成效可能一时不被人们所认识,甚至不被人们所理解;而一些干部短期行为的危害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出来,有的问题的暴露需要较长时间。这就需要明确一条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古人说: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对政绩突出的优秀领导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政绩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就是要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健全激励机制,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踏实肯干的浓厚风气,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 ‎ 要落实中央要求,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要积极研究建立适合领导干部特点的党政人才奖励制度;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安心本职岗位,为创造突出的政绩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绩的认识水平和创造政绩的能力。要认真落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任务,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端正对待政绩的态度。针对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培训,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干部掌握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形成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放在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大格局中来考虑,围绕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加强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能力培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本领。总的讲,就是要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 ‎ 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一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条例》是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贯彻执行,对于加强党内监督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也是有力的保证。二要加强对决策的监督。决策活动与政绩和政绩观紧密相连。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治本之策。要认真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特别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三要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各级党组织对于下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政绩、政绩观方面出现的问题苗头,应当及时提醒;已经发生问题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对有关案件应严肃查处。四要拓宽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政绩和政绩观问题加强监督的重要措施,目前,对县以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全面铺开,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在积极试点。组织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从资金使用、项目运行、数据核实等方面,加强对政绩问题的监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