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大学生座谈会老师精彩的发言稿
2020大学生座谈会老师精彩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秋高气爽,丹桂瓢香。今天是我们历史系77级的节日,大家在母校欢聚一堂,纪念毕业30周年,久别重逢格外亲。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也有人说:“稍一摇头,便是百年”。30年前,我们从这里出发,各奔东西。在这人生又一个而立之年里,从此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尽管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或春风得意,或春风不得意,但都是年富力强,奋发有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43位同学中,不乏功成名就,如日中天的佼佼者,昔日天之骄子,今日国家栋梁,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多数同学从事教育事业,坚守并传承着母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平凡并快乐着。我们的经历写在脸上,不管怎样,有一点大家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已不再是年轻,人过中年。因此,今日相聚,神马是浮云,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收入多少,不论职务高低,我们坦诚相待,真心面对,畅叙友情,共诉衷肠,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种美丽的永恒!留在心中最温馨。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怀。43个同学43朵花,兄弟姐妹是一家。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分不开的缘,就像陈年的美酒,愈久愈纯香,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 想当初,我们风华正茂,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开始编织未来的梦想。从梭罗河畔到桂子山头,历史系77级始终是一个英雄的团队,我们人少志气高,有理想,有热情,有担当,曾得到过团中央的嘉奖,在学院举办的活动中也屡屡获奖。同学们中藏龙卧虎,学弟学妹在舞台上的英姿、在赛场上的身影,历历在目;大哥大姐的包容、爱护记忆犹新。在拨乱反正的年代,我们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当年,就在这儿,聆听老师的教诲,一切都感到新鲜,每堂课都像吃梨一样。曾记否,我们在屈家岭对先人足迹的寻觅;在首义门对革命先贤的追思;曾记否,福利院里留下了我们问候;校园农场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回望这些,绵绵无限情愫,让人激动。四年的大学生活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咀嚼、去收藏。 最深莫过师生谊,最纯难比同学情。这次聚会,我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是最优秀是老师。老师呕心沥血,教我们知识,教我们方法,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奠定了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基矗我们成长的每一点滴都铭刻着各位老师的殷切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我向各位老师致予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我看来,华师的历史系也是全国最好的历史系,不仅有国内外知名的一代宗师,还有在古文献、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翘楚海外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可以说,入读华师历史系是我们的福分,没有母校,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老师、同学们,三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在个人的生命里却是长长的一段路。人过中年,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歇心歇力,务必保重。祝老师们幸福安乐,健康长寿,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最后,向本次聚会的组织者以及在武汉的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2020大学生座谈会老师精彩的发言稿篇三 同学们,大家好: 当六月的暑气催浓了校园满地的绿荫,荟萃湖门口的荷花开始绽放,就又到了毕业的时节。一群群身着学位服的同学在“创造太阳”雕塑前合影,一本本毕业纪念册在同学老师手中传递签名,萃园和新闻网毕业生专栏“骊歌唱响的季节”中,满是同学们的回忆文字和珍藏图片……近一个月来,我时时为这些所见所闻而受到感染和感动,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母校和老师的深切感情,感受到了你们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感受到了你们的成长和成熟,更感受到了你们将要放飞理想的激情和对成就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激动。此时此刻,我感到幸福,母校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着你们学业有成,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在校几年来,你们都基本掌握了一门专业知识,有很多同学拿到了双学位,你们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大大提高,你们在科技、文化、体育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你们中有46的人光荣入党。更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做人,懂得了珍惜和付出,拥有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之心,你们不再是懵懂的少年,而是成长为有理想、有激情、有理智、有责任感的热血青年,母校为你们的成长、成熟、成才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此时此刻,我还想说,感谢大家。你们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参与者。难忘抗击非典时期我们全校师生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难忘50年校庆时,同学们志愿服务,秩序井然;难忘青岛校区启用后,不管是安排在哪个校区的学生,都服从大局,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决定;难忘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时全校师生的欢欣鼓舞;从德育评估、研究生院评估到本科教学评估,是你们的出色表现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你们的参与支持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你们爱校、荣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许多同学都在网上校长信箱中留下过真挚的心声……今天回想这些,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你们为她的付出、你们洒下的汗水,已经融入到她的每一寸地方,永远不会消失。正是因为有一代一代像你们这样的优秀学子,中国石油大学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所以今天我要说,母校感谢你们! 此时此刻,我感到自豪。我们学校建校53年了,已经有十几万校友分布在祖国以及世界各地,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许多知名校友大家耳熟能详了,更多的校友是大家所不知道的。今天,你们就要加入到十几万校友的行列。特别要提的是,今年有560名同学志愿去西部地区工作,还有奔赴祖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学子,都会有广阔的事业天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石油能源战略和石油海外战略,每每想到这些伟大事业和重大战略的推进者中就有我们的十几万校友,而你们也将要加入其中,母校就感到无比的自豪。每当去各地走访看到我们的校友,我就感觉到,石大的力量无处不在。十几万校友,这是何等壮观的力量,未来将因你们而改变,你们永远是母校的荣耀! 同学们,明天你们就要开始人生新的征程,新的征程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还有困难和诱惑。前几天,从校园网校长信箱里看到一封毕业生的信,信里说,“今天,我们真的要走了,面对未知的社会,我有点无所适从。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份看来不错的工作,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今后我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做……” 这位同学道出了很多毕业生的心中所想,也使我想到,应该向毕业生同学提点建议,也好让大家踏入社会以后有所参考和借鉴。在历数了很多校友的奋斗历程之后,我准备了一句话,在今天的典礼上送给同学们,那就是:“人生当自强。” 谈到自强,不能不谈到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学校。中国人最有资格谈自强,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成为在当今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靠的就是自力更生。石油人最有资格谈自强,我们的石油工业从1949年近乎空白的全国年产12万吨,发展到今天的年产1.8亿吨,而且业务已经发展到海外,也是靠的自力更生。石大人最有资格谈自强,我们学校的发展历尽艰难曲折,三次更名,四次建校,尤以东营建校最为艰辛。历代师生正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滩上重新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大学城,并在办学实力方面奋力赶超。 国家如此,学校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作为母校,总希望你们的道路上多一些平坦,少一些坎坷,但是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什么岗位工作,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如果我们不想一蹶不振,就只有选择自强不息。 自强的人总是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选择工作上,有人追求待遇,这是人的正常需求,无可厚非,但是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会有兴衰起伏,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决不代表是谋得了一生的依靠;有人追求环境,这也可以理解。选择发达地区可以享受到多一点的现代化设施,但是会少享受一些创业者、建设 者的快乐。今天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西部油田在开发之初,是北大荒、盐碱地、戈壁滩,今天的深圳也是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起来的。享受现成的环境和投身建设新的环境,你觉得哪一种选择更有意义呢?有人追求事业。看重事业的人也讲利益,但不仅仅是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更有社会的、国家的、长远的利益。也讲环境,但不仅仅是自己的环境,还关注、并且愿意投身去建设相对落后地区的环境。只有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以事业为重,自强才有动力。 自强的人总是脚踏实地。我们的校友、皇明集团总裁黄鸣开始做太阳能时,车工、钳工、焊工什么都干过,他踏踏实实、专心致志进行那些最基础的研究、设计和推广,先后取得50多项发明专利,直到后来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上班第一天的第一件小事做起,不要因为学历高就不屑于做小事,温家宝总理当年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甘肃省地质队。 2020大学生座谈会老师精彩的发言稿篇四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很晴朗的好天气,我很高兴参加团市委组织的这次大学生座谈会,以及起跑线计划·青年创业基金启动仪式。应该说,与青年朋友座谈,是了解你们的思想、心态和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团市委组织这项活动很有意义,也对大家很有益处。今后各级组织部门、群团部门应该形成一种机制,把这项活动坚持下来,为青年朋友再次创业、茁壮成长提供更多有益的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刚才听了大家的工作汇报,也听了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帮助的企业家朋友的发言,体会特别深。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激情和青春,是一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生活状态。你们有理想、有信念,而且有作为,遇见困难有信心、有办法。多年以前我们也跟你们一样,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着期望,充满着热情,正是靠着我们的这种激情,这种人生态度,这种人生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对理想的不懈努力,才能够成就现在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你们的身上具备这种活力。 这次全市大学生村官座谈会是经过市领导同意、由团市委组织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启动创业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刚才,届选聘生代表从不同侧面作了精彩发言,讲得很好;会上还启动了“起跑线计划”,标志着黄石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正式进入运作阶段。在这里,我受建鸣同志的委托,代表市委向在座的44名大学生村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筹备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而慷慨捐资的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8月份,中央启动“选聘10万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 以后,通过全省统一选拔考试,共有44名(届20名、届24名)村官被选聘到黄石工作。一年来,首届大学生村官肩负组织的殷切期望,带着深厚感情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满怀工作激情深入实际、克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大家到村任职,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知识和新技术,改善了农村干伍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村情,发挥特长,带动群众选项目、抓市场、促增收,探索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三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乡风文明。四是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大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才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农村站稳了脚跟、找准了位置,为今后的人生历练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希望和重托。 2020大学生座谈会老师精彩的发言稿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XX,共赴这个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之约,一起怀念美好时光、交流人生经历、展望美好前程。在此,我受筹备小组同学们的委托,首先代表他们向各位前来聚会的老师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也向因故未能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今天的聚会,圆了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的梦。根据学校提供的花名册,我们XX届高中毕业有89位同学,再加上XX届初中毕业的部分同学,能联系到的同学近 50名,大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从事着不同的工作,经营着各自的生活和事业。部分同学之间30年很少有联系,也有同学甚至毕业至今从未谋面,所以说这次同学聚会非常难得。为了今天的聚会,许多热心的同学付出了辛劳和汗水,有的统筹谋划、精心安排;有的东奔西走、上下联络。还有的同学慷慨解囊,出资相助,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向他们致以深深地敬意! 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各自的人生都烙上了岁月的痕迹,每个人的生存与奋斗,都别有一番沉浮与历练。回顾中学读书时的青春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虽然终成一笑,却总也止不住一种渴望相聚的情感,常在心头微微地颤动。这是一种记忆,是生命的机缘让我们共同拥有这个值得珍藏的记忆;这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精心呵护、倍加珍惜。如今,皱纹已经攀上了我们的额头,两鬓已被白发悄然浸染。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既让我们深刻感受了创业的艰辛,生活的困顿,又让我们切身体会了收获的喜悦,人生的真谛。三十年是一段青春,三十年是一种生活,三十年更是一个缘分,正是这份缘分促成了我们今日的相聚。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事业成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曾经是同学。尽管由于工作的忙碌,我们疏于联络,但我们的友谊不变,彼此的思念在日益加深,相互间默默的祝福从未停止。我们的友谊不曾因岁月的流逝、境遇的变迁而退色,而淡漠。这份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绵长而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怀着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不辞辛苦,从四面八方一路风尘赶来,相聚在一起,共叙离情别意,让我们共同祝愿今天我们的聚会。 今天,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同学;今天,我们只有一种称谓姓名;今天,我们只有一个话题――友谊。让我们在这重逢的短短时间里,坦诚相待,真心面对,不问职业优劣,不问收入多少,不问职务高低,不比老公英俊,不比老婆漂亮,只叙同窗之情,只谈同学之爱!让我们抛开所有的顾虑,倾情交流,共诉衷肠,传递真诚,共浴友谊的阳光!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种美丽的永恒!我相信:这次高中毕业三十年的同学聚会一定会给我们今后的人生记忆抹上浓重而精彩的一笔。同学们,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与激情,却带不走我们的思念和记忆;生活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与秉性,却改变不了我们的纯真和友谊。期望经过这次同学聚会的洗礼,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我们的感情更加醇厚,希望大家能在这个我们共同营造的温馨大家庭里常来常往,在今后的时光里,加强联系,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查看更多